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麻婆豆腐是四川传统名菜之一,主要原料豆腐的制作过程如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泡豆B. 磨浆C. 滤渣D. 煮浆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泡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磨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滤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煮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2. 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B. 穿凉鞋、拖鞋进入实验室
C. 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D. 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熟悉灭火器、电闸的位置,当着火或者发生危险时,可以及时使用灭火器灭火,找到电闸及时停电,以减少危险的发生,保证实验安全,故符合题意;
B、穿凉鞋、拖鞋进入实验室,会露出脚面的皮肤,在实验过程中容易被实验药品腐蚀,所以在实验室不应穿露脚面的鞋,故不符合题意;
C、将零食、水杯带入实验室,由于实验过程中与药品有接触,容易误食,发生危险,所以禁止将食物和水杯带入实验室,故不符合题意;
D、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统一处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H2冶炼金属B. 石墨作电极
C. 干冰作制冷剂D. 铜丝作导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气冶炼金属,是利用氢气的还原性,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质,故正确;
B、石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故错误;
D、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A。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 氦元素:He
B. 铝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膜:AlO
C. 2个亚铁离子:2Fe2+
D.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氦元素表示为He,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铝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薄膜,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氧化铝表示为:Al2O3,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臭氧(O3)是一种有鱼腥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3倍,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相互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B. 1个O3分子由1个氧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O3与氧气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D. 升温或加压均能增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
B、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构成臭氧和氧气分子不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A说法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
C、臭氧和氧气的相互转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正确;
D、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降温或加压均能增大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物质的构成、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判断、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6.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对劳动项目的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活中用天然气炒菜,因为天然气燃烧放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均放热,例如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吸热,故说法错误;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生活中用天然气炒菜
化学变化均放热
B
用食醋洗涤热水瓶内的水垢
食醋具有酸性
C
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氯化钾
氯化钾属于钾肥
D
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
防止铁制部件生锈
B、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醋酸属于酸,故说法正确;
C、氯化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说法正确;
D、用干抹布将自行车擦干,可将铁与水隔绝从而防止铁生锈,故说法正确。
故选:A。
7. 在点滴板不同孔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A. 金属锌B. 无色酚酞溶液
C. 氧化铁D. 小苏打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解:A、金属锌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黄色,故选项错误。
D、小苏打溶液即碳酸氢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近年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某品牌“自热火锅”的部分说明如图。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聚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 料包中的营养成分缺少维生素
C. 牛肉、淀粉制品均富含蛋白质D. “自热”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聚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料包包括牛肉和淀粉制品,牛肉中含蛋白质、脂肪,淀粉制品中含有淀粉,根据食物中营养物质可知,料包中没有蔬菜,料包中的营养成分缺少维生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牛肉中含蛋白质比较丰富,淀粉是一种糖类,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自热”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热,使水温升高,从而起到加热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9. 神舟十七号飞船采用了最新的砷化镓光伏电池。砷、镓、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砷和镓位于同一周期
B. 铝和镓的化学性质相似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 砷化镓的化学式是AsG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砷和镓原子核外均有4个电子层,砷和镓位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铝和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镓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该选项说法正确;
D、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3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化合价为﹣3价,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As,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 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进行实验:用pH计每隔5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测定时间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2
4.88
4.86
4.85
4.85
A. 此次降雨属于酸雨
B. 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
C. SO2、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因素
D. 使用脱硫煤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雨水的pH<5.6时属于酸雨,因此此次降雨属于酸雨,说法正确;
B、在测定期间,pH逐渐减小,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说法正确;
C、SO2、N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因素,CO2与酸雨无关,说法错误;
D、煤炭中的硫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加重酸雨的发生,因此使用脱硫煤可减少酸雨的形成,说法正确;
故选:C。
11.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
B. 实验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下降
C. 正负两极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 实验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A、根据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分析;
B、根据电解水两侧玻璃管内不断产生气体分析;
C、根据电解水实验中体积比江恩质量比分析;
D、根据电解水实验中,水的质量减小,硫酸钠质量不变,则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变大分析。
【详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可用以探究水的组成,故A说法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两侧玻璃管内不断产生气体,气压增大,则两侧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则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将上升,故B说法错误;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根据方程式,氧气相对分子质量为16,氢气相对分子质量为2,因此正负两极气体的质量比为,故C说法错误;
D、水中加入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实验结束后,由于水的质量减小,硫酸钠的质量不变,则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大,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有关电解水的考查题,只要掌握水电解时的实验现象及原理就能顺利解题。
1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1)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2)是初中化学的两个重要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1、2中水的作用完全相同
B. 红磷、白磷燃烧均产生大量白雾
C. 实验1中弹簧夹未夹紧,测得的氧气含量偏低
D. 实验2可证明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1中,可通过进入的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分析氧气的含量,同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吸收有毒物质,实验2中,水的作用为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两个实验中水的作用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红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若弹簧夹未加紧,则红磷燃烧放热,会有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中逸出,会使测得的氧气含量偏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2中,白磷、红磷均为可燃物,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3. 某科研团队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如下转化。结合已有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均未变化
B. 反应中涉及的4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C.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已发生改变
D. 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原理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物质的组成、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详解】解:由反应原理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均无变化,故A说法正确;
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中涉及的4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不变,故C说法错误;
D、一般情况下,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由方程式可知,条件不同,CO2和H2O可反应生成CH4和O2,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的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14.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成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不符合题意;
B、向等量的水和汽油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碘。溶质种类相同,溶剂种类不同,可以探究溶剂对溶质溶解性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取少量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硝酸铵和硫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均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相同,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取样,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则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且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钠完全变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利用硝酸钾进行如图乙的相关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
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
区分硬水和软水
B
向等量的水和汽油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碘
探究溶剂对溶质溶解性的影响
C
取少量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
鉴别肥料NH4NO3与(NH4)2SO4
D
取样,依次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
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B. 溶液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溶液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 ④到⑤过程中析出48.4g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则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的硝酸钾,所以①中加入20g硝酸钾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②中共加入50g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③是升温至50℃,溶质质量为50g<85.5g,则为不饱和溶液;④再加入30g硝酸钾,溶质质量为80g<85.5g,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⑤降温至20℃硝酸钾溶解度减小,④→⑤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80g﹣31.6g=48.4g,为20℃时的饱和溶液。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②⑤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相同,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④中的溶质质量比②⑤的大,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②⑤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④中的溶质的质量大,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④→⑤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80g﹣31.6g=48.4g,故D正确。
故选B。
16. 将一定质量铁的氧化物FexOy和mgCO置于密闭容器中、高温下使其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结束后,剩余CO的质量为5.6g
B. FexOy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7.6g
C. 实际参加反应的CO质量为11.2g
D. 铁的氧化物FexOy中x:y=2:3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CO+FexOyxFe+yCO2,由图可知,剩余一氧化碳的质量为5.6g,生成铁的质量为m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 6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结束后,剩余CO的质量为5.6g,故正确;
B、FexOy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7.6g,故正确;
C、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17.6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碳元素的质量为4.8g,反应前碳元素都来自于一氧化碳中,所以一氧化碳的质量==11.2g,即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1.2g,故正确;
D、17.6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12.8g,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知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一半的质量来自于铁的氧化物中,所以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12.8g÷2=6.4g,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11.2g+5.6g=16.8g;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的比,所以FexOy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表示为=56x:16y=16.8g:6.4g,解得x:y=3:4,故错误。
故选:D。
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
17.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供宇航员呼吸所需氧气和处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科学家们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为此,我国科学家设计如下方案:氧气的供应:方案之一是地面携带。将空气液化,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碳、水和颗粒物杂质等,分离出纯净的氧气和氮气,将其压缩后,储存在储气装置中,运送至空间站。
二氧化碳的清除:通过专用风机将太空舱内空气引入净化罐,利用过氧化钠或氢氧化锂清除二氧化碳,净化后的空气重新返回舱内。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空气液化分离获得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空间站中空气成分与地面相同,其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
(2)宇航员呼出的气体中除二氧化碳外,还含有______(填1种即可,写化学式)。
(3)过氧化钠(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LiOH、NaOH均可吸收二氧化碳、原因是二者均含有相同粒子______(填粒子符号)。相同条件下,吸收CO2的质量与吸收剂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吸收剂LiOH优于NaOH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物理 ②. 78:21##4:1
(2)N2(合理即可)
(3) ①. -1 ②.
(4) ①. OH- ②. 吸收剂质量相等时,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氢氧化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空气液化分离获得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空间站中空气成分与地面相同,地面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78%:21%=78:21;
【小问2详解】
空气中含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同时携带出水蒸气,故宇航员呼出的气体中除二氧化碳外,还含有:N2、H2O等;
【小问3详解】
过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LiOH、NaOH均可吸收二氧化碳、原因是二者均含有相同的粒子氢氧根离子,故填:OH-;
由图可知,吸收剂LiOH优于NaOH的原因是吸收剂质量相等时,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氢氧化钠。
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18. 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主要步骤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上述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g。
(2)步骤②中存在错误,应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具有______性,使用滤纸称量时,可能会有部分氢氧化钠粘在滤纸上,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取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40g于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并搅拌,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至溶液恰好变成无色。计算消耗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90 (2) ①. 吸水性及腐蚀 ②. 偏小
(3)搅拌,加速溶解 (4)设消耗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65g
答:消耗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3.65g。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具有极强吸水性,并且具有腐蚀性,所以不能直接称量,需要放置到烧杯等玻璃器皿;
使用滤纸称量时,可能会有部分氢氧化钠粘在滤纸上,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小问3详解】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小问4详解】见答案。
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1分)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若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最佳时机是______。
(3)实验室选择B装置制取C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4)若选择B、C、D、E等装置(依次连接)进一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①B装置的导管应与C装置的______(填“a”或“b”)管口连接。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②根据D装置中的实验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若观察到E装置中d处的火柴先熄灭,说明CO2具有______性质。
③将B装置与压强传感器连接(如图1),测得制取CO2过程中试管内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a点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B.b点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下降
C.bc段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D.d点溶液中可能只有一种溶质
【答案】(1)酒精灯 (2) ①. 2KClO32KCl+3O2↑ ②. 催化作用 ③. 当导管口冒出连续且均匀的气泡
(3)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4) ①. b ②. 干燥二氧化碳 ③. 能 ④. 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⑤. B【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酒精灯。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刚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则应待导管口冒出连续且均匀的气泡时,再开始收集;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B中,可将固体放在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使装置中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则该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小问4详解】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且干燥时,气体应长进短出,即气体从b口通入;
②D装置中,干燥的紫色石蕊不变色,但湿润的紫色石蕊变红色,对比可知二氧化碳可和水反应;
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③A、a点后压强增大,说明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使装置中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试管中的液面下降,该选项说法正确;
B、b点后压强不变,说明此时固体和液体已经分离,长颈漏斗中液面不变,该选项说法错误;
C、bc段时,压强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D、c点后压强减小,说明打开弹簧夹,d点时压强恢复到常压,此时溶液中盐酸可能完全反应,则只含有氯化钙一种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0. Ⅰ、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同一元素,存在如图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俗称苛性钠,C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为黑色固体,常温下E是一种液态物质(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上述物质中所含相同元素是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如图是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的工艺流程图,该方法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
(4)电解水过程中,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
(5)反应器1中,产物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6)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器2中生成甲醇(化学式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H2O (2)氧元素
(3)H2SO4+CuO=CuSO4+H2O
(4)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5)1:1 (6)CO+2H2CH3OH
【解析】
【分析】Ⅰ、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同一元素。A俗称苛性钠,则A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和C反应,C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则C可以是硫酸;D为黑色固体,能和硫酸反应,则D可以是氧化铜;氢氧化钠能和B反应,氧化铜能转化成B,则B是二氧化碳;常温下E是一种液态物质,氢氧化钠、硫酸、氧化铜、二氧化碳都能转化成E,则E是水;据此分析解答。
Ⅱ、(4)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来分析;
(5)根据反应器1中,CaCO3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aO、CO和H2O来分析;
(6)根据反应器2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化学式为CH3OH)来分析。
【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物质E是水,化学式为:H2O。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上述物质中所含相同元素是氧元素。
【小问3详解】
反应②可以是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
【小问4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过程中主要的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小问5详解】
反应器1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aCO3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aO、CO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产物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
【小问6详解】
反应器2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化学式为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3分)
21. 三星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文物。回答下列问题:
I、铜冶炼
我国是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古书记载“曾青得铁则化铜”。
(1)“青铜”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合金”)。
(2)“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湿法炼铜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Ⅱ、铜的化学性质
为探究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及其与氢的位置关系,设计如图实验。
(3)①实验a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
②为达成预期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补充一个实验,该实验是______。
Ⅲ、铜的锈蚀考古发现:青铜器文物的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两类,其结构如图所示。
(4)①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和碱式氯化铜[化学式为Cu2(OH)3Cl]的形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氯化物、二氧化碳及______密切相关。
②分析Cu2(OH)3Cl属于有害锈的原因是______。
(5)为测定铜锈中碱式氯化铜的含量,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2Cu2(OH)3Cl+3H2SO4═3CuSO4+CuCl4+6H2O;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实验步骤如下:
ⅰ、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准确称取ag铜锈(仅含碱式氯化铜和碱式碳酸铜),放入圆底烧瓶,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相平,使量气管液面在0刻度处;
ⅲ、通过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内加入100mL(足量)的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待温度恢复至室温后,再次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读数为bmL(b<400)。
①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②步骤中,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______(填“缓慢上移”或“缓慢下移”)。
③已知实验条件下,每44g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4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生成的CO2质量为______g(用含有b的式子表示)。
④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情况会造成Cu2(OH)3Cl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填字母)。
a.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
b.圆底烧瓶中二氧化碳未全部排出
c.步骤iii读数时,量气管液面低于水准管
d.实验过程中,水准管有水溢出
【答案】(1)合金 (2) ①. Fe+CuSO4=FeSO4+Cu ②. 置换反应 (3) ①. 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②. 稀硫酸和铜混合(合理即可)
(4) ①. 水 ②. 疏松多孔,能够吸收水蒸气、氯化物和氧气,促进生锈
(5) ①. 上下缓慢移动水准管,如果出现液面差,说明装置不漏气 ②. 缓慢下移 ③. ④. ac##ca
【解析】
【小问1详解】
“青铜”是由一种铜跟锌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合金;
【小问2详解】
“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湿法炼铜时,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①实验a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②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氢之前,为达成预期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补充一个实验,该实验可以是稀硫酸和铜混合(验证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说明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从而说明铜不如铁活泼);
【小问4详解】
①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和碱式氯化铜[化学式为Cu2(OH)3Cl]的形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与环境中的氧气(提供氧元素)、氯化物(提供氯元素)、二氧化碳(提供碳元素、氧元素)及水(提供氢元素和氧元素)密切相关;
②Cu2(OH)3Cl属于有害锈的原因是疏松多孔,能够吸收水蒸气、氯化物和氧气,促进生锈;
小问5详解】
①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上下缓慢移动水准管,如果出现液面差,说明装置不漏气;
②步骤中,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缓慢下移(是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液面出现左低右高);
③生成二氧化碳体积是bmL=b×10-3L,生成的CO2质量为
④a、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导致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进一步导致计算的碱式碳酸铜质量偏小,从而导致Cu2(OH)3Cl的质量分数偏大,正确;b、圆底烧瓶中二氧化碳未全部排出,不影响实验结果,是因为没有排出二氧化碳占据的体积中的空气被排出,错误;
c、步骤iii读数时,量气管液面低于水准管,导致二氧化碳气体受到的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进一步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计算的碱式碳酸铜质量偏小,从而导致Cu2(OH)3Cl的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d、实验过程中,水准管有水溢出,导致二氧化碳气体偏大,进一步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进一步导致计算的碱式碳酸铜质量偏大,从而导致Cu2(OH)3Cl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故选a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