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天津市中考三模冲刺训练化学试卷(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天津市中考三模冲刺训练化学试卷(1)第1页
    2024年天津市中考三模冲刺训练化学试卷(1)第2页
    2024年天津市中考三模冲刺训练化学试卷(1)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天津市中考三模冲刺训练化学试卷(1)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市中考三模冲刺训练化学试卷(1),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共享绿色生活,建设美丽中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Si-28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第 = 1 \* ROMAN I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存在蜡烛的燃烧,此过程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存在植物的燃烧和光合作用,燃烧的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葡萄糖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C、 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变化,正确;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C。
    2.共享绿色生活,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为绿充“植”B.野外露营,不乱丢垃圾
    C.合理设定室内空调温度D.出门优先选择自驾汽车
    【答案】D
    【详解】A、植树造林,为绿充“植”,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利于环境保护;
    B、野外露营,不乱丢垃圾,利于环境保护;
    C、合理设定室内空调温度,能节约能源,利于环境保护;
    D、汽车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应减少使用自驾汽车,尽量选用更绿色的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出门优先选择自驾汽车,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D。
    3.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烧
    B.发觉厨房燃气泄漏后,要立即开灯检查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高楼着火,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答案】B
    【详解】A、燃烧需要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氧气具有助燃性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正确;
    B、燃气具有可燃性,泄漏时若遇明火容易引发爆炸,故不能开灯检查,故错误;
    C、燃烧需要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故正确;
    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大大减少吸入烟尘,有毒气体密度受热会聚集在上方,因此蹲下靠近地面撤离,故正确。故选B。
    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和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钙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0
    B.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C.钙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钙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答案】D
    【详解】A、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可知钙原子的原子序数是20,原子序数=核电荷数=20,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元素名称正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说法正确;
    C、钙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0,钙离子核外电子数=2+8+8=18,钙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说法正确;
    D、钙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0,钙离子核外电子数=2+8+8=18,钙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钙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周期表中,周期数与电子层数在数值上相等,所以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选项错误。
    故选D。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塞紧橡皮塞 B.闻气体气味 C.取用液体药品 D.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详解】A、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选项A错误;
    B、闻气体时,应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选项B正确;
    C、取用液体药品,应把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故选项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切不可将水直接加入浓硫酸中,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与劳动项目相关的解释错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A,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是因为厨余垃圾中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故A正确;
    B,通入空气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但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往自制冲水器内放入活性炭,可以净化水,故C正确;
    D,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壁的水垢,是因为食醋pH铁>铜,则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后和硫酸锌反应生成锌和硫酸镁,只有当镁完全反应后,铁才能和硫酸铜反应,且铁不能和硫酸锌反应
    A、由于在反应中镁、铁、锌、铜均为+2价的金属,且铜、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均大于铁和镁,则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错误;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Fe,则说明铁有剩余,硫酸铜完全反应,但由于不确定铁是否参加反应,若铁参加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为浅绿色,则滤液不一定为无色,错误;
    C、若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Mg2+,可能镁恰好反应,也可能镁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Fe、Zn金属单质,可能含有镁,正确;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Cu,则说明镁、铁都参与反应,但不确定硫酸铜是否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硫酸镁和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则滤液中至少含有锌离子、镁离子和亚铁离子三种金属阳离子,正确。
    12.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他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其生产过程涉及到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①NH3+H2O+CO2=== NH4HCO3
    ②NH4HCO3+NaCl=== NH4Cl+NaHCO3↓
    ③2NaHCO3 Na2CO3+H2O+CO2↑。
    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联合制碱法的原料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
    B. ①中用热水有利于增大CO2的溶解度
    C. 反应②结束后,分离得到NH4Cl可作化肥
    D. 反应②结束后过滤,所得滤液是NaHCO3的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原理。通过分析题中三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可知,该制碱法需要的原料有:NH3、H2O、CO2、NaCl,A正确。CO2常温下是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热水不利于增大CO2的溶解度,B错误。反应②结束后,分离得到NH4Cl中含有N元素,故可作氮肥,C正确。NaHCO3能溶于水,而通过反应②:NH4HCO3+NaCl=== NH4Cl+NaHCO3↓,可以得到NaHCO3固体,则固体是从溶液中析出的,过滤所得滤液是NaHCO3的饱和溶液,D正确。故选:B。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
    a、b、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NaOH、CuSO4、NaNO3 B.NaOH、HNO3、K2CO3
    C.Ba(OH)2、ZnSO4、CuO D.NaOH、HCl、Ba(NO3)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题中表明a、b、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中,CuSO4、NaNO3都属于盐,同一类别,故错误不选。B,若a为NaOH、b为HNO3、c为K2CO3,a和b反应:NaOH+HNO3
    =NaNO3+H2O。b和c反应:2HNO3+ K2CO3=2KNO3+H2O+CO2↑。a和H2SO4可发生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c和H2SO4可发生反应:K2CO3+H2SO4=K2SO4+H2O+CO2↑。Zn和H2SO4可发生反应:Zn+H2SO4= ZnSO4+H2↑。H2SO4生成HNO3:H2SO4+Ba(NO3)2= BaSO4↓+ 2HNO3。均满足以上转化关系。故B正确。C,若a为Ba(OH)2、b为ZnSO4、c为CuO,则b和c不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以上转化关系,故C错误。D,若a为NaOH、b为HCl、c为Ba(NO3)2,b和c不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以上转化关系,故D错误。故选:B。
    14.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D
    【解析】A、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出碳酸钡后加适量稀盐酸溶解得氯化
    钡溶液氯化钾溶液,但氯化钾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钾,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提纯氯化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
    方法,错误;
    C、铜不和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和稀盐酸反应,向二者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除去氧化铜
    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D、碳酸钙固体不溶于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
    变,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所以可通过加水观察的方法鉴别四种物质,正确。
    有一包固体样品M,可能由硝酸钾、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
    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取适量样品M按下图进行实验(碳酸镁视为可溶物)。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分离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适量的稀盐酸
    B
    从混有少量KNO3的NaCl中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降温结晶
    C
    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CaCO3、NaOH、NaCl、CuSO4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
    A.现象②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B.滤渣X的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
    C.滤液Y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钡离子
    D.样品M中可能含有硝酸钾、硫酸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固体固体成分探究的问题。滤渣X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气体,结合题中固体样品可能的成分可知,此气体是由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A选项:现象②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正确,不选。通过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计算出,滤渣X中含有2g碳酸钙,而滤渣X共3g,说明其中还有其他不产生气体的沉淀,结合题中固体样品可能的成分可分析出,滤渣X中还有1g氢氧化镁,可知样品中同时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因为两者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2NaOH+MgCl2=2NaCl+Mg(OH)2 ↓ 选项B正确,不选。滤液Y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2NaOH+CO2=Na2CO3+ H2O, Na2CO3+BaCl2=BaCO3 ↓+ 2NaCl ,则滤液Y 含有钠离子和钡离子,C选项正确,不选。由于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再结合滤渣X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镁,说明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钠,故D选项错误。故选:D。
    第 = 2 \* ROMAN 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1题,共 70 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分)
    16. (6分)物质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要求填空( (4)填化学式,其余填序号)。
    ①小苏打②氯化钠③氢气④生石灰⑤乙醇⑥盐酸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____
    (2)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______
    (3)可以用于除雪的物质:_______
    (4)可用于日常消毒的物质:_______(5)胃液中能帮助人体消化的物质:_______
    (6)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__
    【答案】(每空1分)
    (1) ③(2) ④(3) ②(4) C2H5OH(5) ⑥(6) ①
    【解析】(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故填③;
    (2) 生石灰CaO可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CaO+ H2O= Ca(OH)2,故可做干燥剂,故填④;
    (3) 氯化钠溶于水(雪)后形成的盐水的凝固点在零度以下,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后就难再结成冰,故氯化钠可做除雪剂,故填②;
    (4)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生活中可用75%的酒精进行日常消毒,故填:C2H5OH;
    (5)胃液中含有胃酸,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故填:⑥;
    (6) 发酵粉中含有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可以用做制作糕点等发面食物的发酵剂,故填①。
    17.(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________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序号)。
    (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
    ②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________不同。
    ④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深海探测技术世界领先。潜水器的外壳材料主要采用钛合金,
    如图是钛元素及钛原子的相关信息,其中n=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示意图如下,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丙和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 C(2) ①Ne ②失去 ③质子数 ④ 22
    (3) CH4+2O2点燃CO2+2H2O
    【解析】(1)氢元素是核内质子数只有一个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乙中C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故其属于氢元素。
    (2)①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即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除外,其核外只有一层,该层电子数是2就达到了稳定结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综上,该空填Ne。
    ②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等于4,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一般容易得到电子。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故本空填:失去。
    ③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锂和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不同,故本空填:质子数。
    ④原子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故n=22 。
    (3)根据图中分子示意图可知,甲为CH4,乙为O2,丙为CO2,丁为H2O。故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丙和丁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18.(7分)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
    热分离法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石墨烯制成的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将海水淡化。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上图装置电解水,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若完全电解m g水,产生氢气质量为______g。
    (2)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组成。甲



    (3)天津是缺水城市,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生活中遇到水龙头漏水现象,应及时维修,若某水龙头每秒钟漏2滴水,假设每20滴水为1 mL,则10小时可以避免损失水的总体积为________L。
    (4)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石墨烯、金刚石和C60均属于碳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序号)。
    a.都由碳元素组成b.都由碳原子构成 c.物理性质相似
    【答案】(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2H2O通电O2↑+2H2↑ m/9 (2)氢元素、氧元素
    (3)3.6 (4)物理变化 (5)a
    【解析】(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O2↑+2H2↑
    设完全电解mg水生成氢气质量为x,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2H2O通电 O2↑ +2H2↑
    364
    m x 计算可得x=m/9
    (2)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3)水龙头每秒钟漏2滴水,10秒漏滴20滴,每20滴水为1 mL,即10秒可以漏滴1mL,则10小时漏滴10×60×60÷10=3600mL=3.6L.
    (4)根据题中描述:热分离法是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的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
    (5)石墨烯、金刚石和C60均属于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故a正确。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b错。虽然石墨烯、金刚石和C60均属于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c错。故选a。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9.(6分)
    (1)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 配制波尔多液;
    (3) 稀硫酸与碳酸钠。
    【答案】(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
    (1)4P+5O2eq \(=====,\s\up7(点燃)) 2P2O5 (2) Ca(OH)2+CuSO4=== Cu(OH)2↓+CaSO4
    (3)H2SO4+Na2CO3=== Na2SO4+H2O+CO2↑
    【解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为:4P+5O2eq \(=====,\s\up7(点燃)) 2P2O5
    (2)农业上可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 Cu(OH)2↓+CaSO4
    (3) 稀硫酸与碳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H2SO4+Na2CO3=== Na2SO4+H2O+CO2↑
    20.(6分)下表是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 (填名称)
    (2)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应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3)60℃时,将50g硝酸钾固体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固体20g。
    20g
    ①乙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C.乙到丙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D.甲、乙、丙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
    (5)如图乙装置,向小试管中滴加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0.19
    0.17
    0.14
    0.12
    【答案】(每空1分)
    (1)硝酸钾(2)升高 (3)100 (4)不饱和 AC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从溶解度表格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应升高温度,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将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填升高。
    (3)由图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60℃时,将50g硝酸钾固体溶解在50g水中,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50g+50g=100g,故填100。
    (4)①由图可知,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得到乙溶液,则乙、丙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由图可知,乙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硝酸钾的质量=31.6g+20g=51.6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乙溶液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②A 由图可知,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得到乙溶液没有结晶,则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选项正确;
    B 由①可知,乙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硝酸钾的质量=31.6g+20g=51.6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51.6g:100g=129:250,选项错误;
    C 乙到丙的过程中,降低温度发生结晶,溶剂的质量不变,选项正确;
    D、由①可知,乙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00g,硝酸钾的质量=31.6g+20g=51.6g,其中溶剂最少,溶质最多,则甲、乙、丙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选项错误,故填AC。
    (5)向小试管中滴加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饱和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会有氢氧化钙析出,看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点燃

    21.(7分)在下列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属于单质,A为黑色固体,C属于盐。
    ①甲+乙 B ②甲+丙 A
    ③A+D→ C+B ④C+E→ Cu(OH)2↓+NaCl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乙______;B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答案】(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 H2 H2O
    (2)
    (3)CuCl2+2NaOH=Cu(OH) 2↓+2NaCl
    (4)化合反应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④C+E→ Cu(OH)2↓+NaCl,可推知C和E为CuCl2和NaOH两种物质;又根据②两种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A,则此黑色固体是CuO,甲和丙为氧气和铜两种物质,再结合①可以推测,甲为氧气,丙为铜,则乙为氢气,B为水。根据③CuO+D=C+H2O,则C为CuCl2,D为盐酸。
    综上,甲为氧气,乙为氢气,丙为铜,A为CuO,B为H2O,C为CuCl2,D为HCl,E为NaOH。
    故(1)分别填:H2 H2O
    (2)反应②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④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
    (4)反应①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特点,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22.(8分)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所示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要对尾气进行处理。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容易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答案】(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集气瓶
    (2)2H2O2 MnO2 O2↑+2H2O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
    (4)CO2+Ca(OH) 2 === CaCO3↓+H2O
    (5)温室效应
    【解析】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O2↑+2H2O
    A中产生的氧气进入B中,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白磷不燃烧,不消耗氧气,氧气进入C中,压着稀盐酸进入D中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E中,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1)仪器a是集气瓶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O2↑+2H2O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D中盐酸和石灰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
    (4)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 2 === CaCO3↓+H2O
    (5)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容易引起温室效应,全球温度升高。
    23.(6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某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原理】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稀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实验过程】
    【分析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
    (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 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确定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该同学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请说明错误的原因: 。
    【答案】 红 中性或者酸性 有气泡产生 方案一中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 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即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因为氯化钡还能和生成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 色
    溶液呈碱性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 。
    实验方案
    方案一:测溶液pH
    方案二:滴加Na2CO3溶液
    方案三: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

    相关试卷

    2024年辽宁省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版docx、2024年辽宁省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天津市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市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天津市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docx、2024年天津市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模拟练习试卷解析版doc、2024年上海市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