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19题原题及变式题
展开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村位于江西省北部,20世纪80年代,当地从事双季稻生产。那时农民以水调温,早春育秧对稻田进行日排夜灌。如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但水田并未荒芜,依然种植水稻。图为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
(1)早春育秧,农民通过稻田的日排夜灌来调节温度。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相较于乙处,说明甲处更适合作为育秧田块的原因。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说明当前M村水稻生产特点的变化。
【答案】(1)土壤比热小,吸热、放热更快(或水比热大,吸热、放热更慢);白天排水使土壤裸露,加快升温,促进秧苗生长发育;夜晚灌水,利于保持夜间稻田温度,防止低温冷害。
(2)田块间的相对高差大,排灌水的速度更快;靠近水库,灌溉更便利;离村落较远,可减少家禽啄食稻种和秧苗。
(3)承包户种植或土地流转,出现种粮大户,生产规模扩大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西省北部双季稻生产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河解读地理信息、调动河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早春昼夜温差较大,与水体相比,土壤比热小,白天吸热、晚上放热更快;白天太阳辐射强,排水使土壤裸露,加快升温,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夜晚没有太阳辐射,土壤放热更快,此时灌水,利于保持夜间稻田温度,防止低温冷害。
【小问2详解】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据材料可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知,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排灌水的速度更快;读图可知,甲地靠近水库,灌溉水源更充足;甲地离村落较远,可减少家禽啄食稻种和秧苗,减少稻谷和秧苗的损失。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人口流失,土地闲置能够促进承包户种植或土地流转,从而出现种粮大户。土地集中成片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有利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生产规模扩大,粮食产量提高,本村对粮食的需求下降,导致商品率提高;随着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种植技术更先进。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位于经济发达的欧洲西部,有“风车之国”的美誉。荷兰地势低平,常遭受海潮入侵,该国从13世纪即开始围海造田,增加土地面积约6000km2,国土面积达到了41528km2,其中24%低于海平面,1/3仅高出海平面1米。荷兰人口约1780万人,经济发达,农业高度集约化,采用高科技绿色现代农业路线,农产品产量质量首屈一指,实现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总值居世界第二。图为荷兰简图。
(1)简析荷兰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2)分析荷兰发展种植业所面临的自然困难。
(3)从市场角度说明荷兰的农产品为什么能够大量出口。
(4)对于“荷兰是否应大规模围海造田”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大,可利用风车排水。
(2)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不足;地势低平,土壤盐碱化严重;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光照不足;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大河入海口易受洪涝灾害、冬春季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 (3)面向北美,背靠欧洲西部大陆腹地,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交通发达,与各国市场距离近;农产品绿色、生态,品质好,市场接受度高;农产品高效生产,产量大能满足市场需求。
(4)应大规模造陆理由:荷兰地狭人稠,围海造田能增加土地面积;国土地势低平,造陆可减少海水侵蚀;发达国家,资金技术雄厚。
不宜大规模造陆理由:必然破环海陆自然生态系统(气候、水、生物、外力作用等);可能产生更大的损失;造陆与维护成本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荷兰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域因素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荷兰整体地势较为低平,经常受海潮影响,因此多浅滩地区;荷兰周边海岸线较为曲折,多海湾,围湖造田工程量较小;同时,有众多河流入海,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较大;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风力作用较强,可以利用风车排水。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荷兰国土面积较小,土地资源不足,耕地面积较小,不利于大规模发展种植业;荷兰整体地势低平,受海潮入侵,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突出;荷兰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多雨多雾,光照不足,同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洋,在入海口处易发生洪涝灾害、冬春季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荷兰农产品出口总值居世界第二,从市场来看,荷兰面向北美,背靠欧洲西部大陆腹地,市场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且国内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较为便利,与各国消费市场距离较近;荷兰利用高科技绿色现代农业路线,农产品绿色、生态、品质较好,市场接受度较高;且农产品生产集约化,高效生产产量较多,满足市场需求。
【小问4详解】
本题为开放题表明观点,回答合理即可得分。如果赞同大规模围海造陆,可以从农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荷兰本地地狭人稠,围海造天,可以增加国土面积;荷兰地区地势低平,围海造陆可以减少海水入侵;同时,该国属于发达国家,资金、技术较为充足。如果不赞同大规模围海造陆,可以从自然环境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围海造陆必定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生态问题突出,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同时,围海造陆成本较高,维护成本也较高。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吕宋岛2/3以上为山地、丘陵。世界文化遗产巴纳韦梯田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北部。气势磅礴的梯田群由多个相似的小流域梯田构成,最高的梯田海拔在1500米以上,与最低的梯田垂直距离在420米以上。梯田的堤堰多由坚固的石块砌成,纵贯在梯田之间的主渠往往修得较宽。当地人在梯田上发展水稻种植,一年种一季。下图示意巴纳韦梯田位置和景观图。
材料二:下图示意巴纳韦梯田构造剖面图。
材料三:由于高海拔处梯田面积小,耕作收益小,当地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而弃耕,梯田缺少维护,众多堤堰垮塌,无力维修坍塌的田地。2001年巴纳梯田被列为世界濒危遗产。
(1)说明巴纳韦梯田的构造是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
(2)分析巴纳韦梯田水稻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3)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巴纳韦梯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
【答案】(1)梯田堤堰由坚固的石块砌成,减缓水分冲刷,防止土壤流失;降水变率大,且梯田规模大,梯田之间的主渠修得较宽,便于雨季排洪,旱季灌溉;就地取材,梯田采用当地天然材料。
(2)山区海拔高,一年一熟,稻谷生长周期长;山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当地环境质量优良,稻米受污染小,品质优良;腐殖质层较厚,土壤肥沃。
(3)将长期撂荒的土地回收流转,提升土地利用率;鼓励当地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多种经营,提高收入;鼓励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制定相关保护政策,给予专项拨款,修复梯田景观,保留传统文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行为。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巴纳韦梯田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因地制宜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菲律宾吕宋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半年降水丰富,多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土层浅薄,且容易受到降水冲刷和流水侵蚀,通过坚固的石块砌成堤堰,形成小块平地,可以减缓流速,减缓水分冲刷,防止土壤流失,保持土壤厚度与肥力。梯田之间的主渠修得较宽,形成面积较大的平地,可以发展种植业,同时便于雨季排洪,旱季灌溉。梯田堤堰由坚固的石块砌成,石块就地取材,体现因地制宜。
【小问2详解】
本小题可从农业区位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巴纳韦梯田海拔较高,热量较为不足,一年一季,稻谷生长周期长。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水稻质量好。当地以农业为主,环境污染少,生态环境较好,稻米受污染小,品质优良。由图可知,该地土壤腐殖质层较厚,土壤肥沃,利于水稻生长,水稻品质较好。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出现的问题进行回答。首先,当地年轻一代对种植水稻丧失兴趣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水稻的收益低,因此可将长期撂荒的土地回收流转,提升土地利用率;调整农业结构(如水田养鱼)增加山区居民收入,也可以引进优良稻种,种植高品质绿色健康水稻,提高水稻收益,或利用当地生态环境以及梯田历史文化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其次,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该地梯田列为濒危遗产名录,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宣传,加强梯田保护传承当地地域文化。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茶树,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景迈村辖区内的“千年万亩茶园”,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古茶园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左图中B地为景迈山万亩茶园位置示意。
材料二:普洱茶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由于存世较少,所产茶叶内质丰富,口感更能体现其独特魅力。台地茶是采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在条列式高产的现代茶园中出产茶叶,其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稍逊于古树茶。右图示台地茶茶园。材料三:历史上普洱茶在长时间运输过程中,茶叶经历了二次转化发酵,普洱茶的品质提高。1974年普洱熟茶“渥堆”(一种发酵方法)技术出现了。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将晒青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湿热作用(人工控制)下发酵24小时左右(自然发酵时间为46天),并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独特保健功能的化合物的技术。
(1)根据材料解析景迈山发展茶树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简述大规模种植台地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说明催生普洱熟茶“渥堆”技术的原因。
(4)请做大做强景迈山普洱茶产业提出有效措施。
【答案】(1)气候温暖潮湿,适合茶叶生长;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明显,山区坡地利于排水,适宜茶树生长;栽培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2)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普洱茶传统发酵时间长;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普洱茶路上运输时间越来越短,难以利用该时段进行二次发酵;市场需求量增大,普洱茶供不应求;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制茶工艺的提升。
(4)保护古茶园的生态环境,规范采茶及加工环节,保证茶叶的品质;适当补种,扩大茶园规模;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多元化的茶产品;创立品牌,加强营销;发展高端普洱茶文化旅游产业链。
【解析】
【分析】本题以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制作为背景,涉及茶树种植的区位优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茶叶生产加工的影响因素、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问题材料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小问1详解】景迈山发展茶树种植业的优势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角度解析。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茶树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据材料可得,景迈山的纬度较低,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候温暖潮湿,适宜茶树的生长;古茶园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有适宜的坡度,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明显,排水条件好;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栽培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小问2详解】
“台地茶是采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由于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大规模种植台地茶,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山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在湿热作用(人工控制)下发酵24小时左右(自然发酵时间为46天)”说明普洱茶传统发酵时间长,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普洱茶路上运输时间越来越短,难以利用该时段进行二次发酵;现在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制茶工艺的提升;普洱熟茶“渥堆”技术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独特保健功能的化合物,市场需求量增大,普洱茶供不应求需要新技术制茶。
【小问4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勐海县茶产业发展,可以从农业上可加强科技投入,发展培育良种,提高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采摘的机械化程度,提高采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加强对茶叶的深加工,规范采茶及加工环节,保障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创新多元化的茶产品,吸引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创立品牌,加强营销;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扩大国内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方便茶叶运输。
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面,被祢为”世界的尽头”,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该岛地势中高周低,河谷众多。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温带,北部较潮湿,植被茂密,该岛南部相对干旱,适宜需水量较少农业活动进行。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中期岛上中部和西部地区已有多个小型水电开发,后拟建大型水利工程,曾受到生态保护者的强烈抗议,1983年在高尔唐河上建设大坝引起一场政治危机,震撼了整个澳大利亚。
材料三 接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位置。
(1)比较M、N两地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一相关信息,你认为塔斯马尼亚岛南部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还是小麦种植业,请任选其一并阐明理由。
(3)推测该岛当时拟建大型水利工程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的原因。
(4)请您为塔斯马尼亚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答案】(1)差异:M地土壤肥力高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海拔低,且位于向阳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
(2)发展畜牧业:该岛屿南部地处温带,气候温凉,适合牧草生长;该岛屿南部土地面积较广,适宜大规模发展畜牧业;该国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发展畜牧业条件好;
发展小麦种植业:该岛南部地处西风带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较充足,适合小麦种植;该岛南部有多条河流流经,加上冰雪融水,提供丰富的灌溉用水;种植小麦能满足本国需求,减少对进口面粉的依赖,保证粮食安全;该岛南部地形相对平缓,平坦开阔之地面积较大,利于小麦种植。
(3)该岛人口较少,水电需求量不大;该岛河谷众多,已经有众多小型水电站建设,可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水电需求;建设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量大,对环境破坏较大,当地居民环保意识较强;
(4)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保证环境质量;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完善交通及旅游其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解析】
【分析】本题以塔斯马尼亚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保护土壤的措施、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N地位于河流上游,有冰川湖分布的地区,以侵蚀为主,土层薄,土壤肥力差。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再加上M地所处纬度及海拔更低,热量条件更优;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茂盛,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因此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
【小问2详解】
本题为开放题,回答合理即可得分。如果选择发展畜牧业,结合所学知识,塔斯马尼亚的位于温带,南部地区气候温凉且相对干旱,适合牧草生长;该岛屿南部土地面积较为广阔适合大规模发展畜牧业,且该国畜牧业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经验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因此该地区南部大力发展畜牧业。如果选择发展小麦种植业,该岛屿南部地处西风带的被风坡,降水较少,光照充足适合小麦种植;且南部地区拥有多条河流,加上冰雪融水,灌溉水源较为充足;同时,种植小麦能够满足本国面粉的需求,减少对国外的依赖,保障粮食安全;南部地区土地广阔,地形相对平缓,有利于小麦种植。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拟建大型水利工程,曾受到生态保护者的强烈抗议,可从生态破坏和社会经济效益较小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该岛人口较少,水电需求量不大,供大于求;该岛屿河谷众多,已经拥有众多小型水电站建设,可以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水电需求;而建立大型水电站,施工量较大,对生态环境破坏性较大,当地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因此抗议较为严重。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为进一步促进塔斯马尼亚岛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保护环境质量;扩大宣传,增加其宣传力度,从而提高知名度;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尉犁县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角(如图),是整个盆地海拔较低处,自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无法汇入罗布泊之后,河水最终汇入尉犁县,导致这里也成了一个盐汇区.夏季洪水泛滥,水流暴涨的塔河一改平时的温驯,肆意地往两岸扩张弥漫,形成广阔的河漫滩。9月份之后,洪水渐渐退去,地面不断返盐,在广阔的河漫滩上形成令人惊叹的“荒漠白雪”景观。
材料二 双河春顾的尉犁,其富饶与罗布泊的死寂大不相同,这里位于一片遍布田畴沃野的绿洲,有一望无际的棉田,面积达100余万亩,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为减轻土壤盐渍化,提高棉花产量,现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效果明显。
(1)描述尉犁县河漫滩“荒漠白雪”的形成过程。
(2)说明膜下滴灌技术对改良土壤作用。
(3)简述尉犁县种植棉花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地势低洼,河水携带的盐分在此积聚;夏季洪水泛滥,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之上升;洪水退去,蒸发强烈,盐分在地表不断积聚,形成“荒漠白雪”景观
(2)能减少深层渗漏,更节水、节肥;可减少蒸发,减轻土壤返盐;提高土壤墒情
(3)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机械化程度高;种植技术先进;政策支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尉犁县农业生产为材料,涉及膜下滴灌技术对改良土壤的作用、尉犁县种植棉花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尉犁县是整个盆地海拔较低处,地势低洼,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汇入尉犁县,河水携带的盐分在此积聚,河漫滩盐碱化程度高;夏季降水及融水量较多,洪水泛滥,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当洪水退去,该季节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不断积聚,形成“荒漠白雪”景观。
【小问2详解】
膜下滴灌技术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是一种新型节水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深层渗漏,更节水、节肥;地膜覆盖表面,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土壤中盐分在地表的积累;地膜覆盖土壤表面,具有保温、保湿等作用,提高土壤墒情。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尉犁县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国内外市场广阔;棉田面积达100余万亩,利于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据材料知,现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效果明显,种植技术先进;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兹别克斯坦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低地占全国面积的80%,气候干旱,是传统的农业国,也是世界第6大棉花生产国和第2大棉花出口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建的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于2022年建成,该示范园采用太阳能喷灌和智能水肥一体滴灌。从信息采集、传输、决策到远程控制,实现灌溉和施肥的信息化、精准化和自动化。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可使当地棉花产量提高50%,节水50%,投资减少40%。下图为乌兹别克斯坦位置图。
(1)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择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说明该示范园采用太阳能喷灌机进行喷灌的原因。
(3)简析该示范园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后对棉花生产成本的影响。
(4)简述中乌在节水农业领域的合作对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力量雄厚)节水农业技术先进,经验丰富;距离近,两国关系友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一带一路”政策支持。
(2)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太阳能喷灌能缓解园区供电紧张状况;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资源少且不稳定(河流径流量小,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喷灌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喷灌可节约水资源)。
(3)有利影响:滴灌更精准,可节约水资源,减少用水成本;施肥更精准,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资投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成本);自动化灌溉,减少劳动力成本;减轻土壤盐碱化、改善土质,降低改良土地的成本。
不利影响:信息化程度高,技术投入成本增大。
(4)精准灌溉和施肥,改良土地和灌溉设施,促进农业技术水平提高;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乌兹别克斯坦的节水农业为背景,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节水农业,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知识,考查论证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小问1详解】
节水示范园使用的技术较为先进,乌兹别克斯坦技术水平相对较差,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力量雄厚,经验丰富。乌兹别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和我国距离近,具有地缘优势,且和我国关系友好;两国双方政策的大力支持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的建设,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持续影响,推动了示范园的建设。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降水少,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发电可以减少其他能源的使用,能源资源压力较小,缓解供电紧张问题。而进行喷灌的原因是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径流流量小,水量季节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灌溉水源不稳定。喷灌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智能水肥一体化指从信息采集、传输、决策到远程控制,实现灌溉和施肥的信息化、精准化和自动化。有利影响为,科技水平提升,节水50%,投资减少40%,减少了用水成本;自动化可以减少劳动力使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智能水肥使得施肥更加精准,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节约成本,总体上降低了农资投入成本;适量的灌溉量和施肥量,减轻土壤盐碱化、改善土质,降低改良土地的成本。不利影响为,由于需要增加信息化程度和技术支持,技术成本投入增大。
【小问4详解】
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进入该地,如精准灌溉和施肥,促进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用水量减少,该区域可开发的土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得以扩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节水农业能一定程度降低成本,同时产量得到增加,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粮食产量,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位于雪峰山脉东麓,是著名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纯手工耕种方式,是保持完整的古老稻作文明的成功范例。紫鹊界梯田集中分布在山体海拔500~1200米之间,1200米以上坡度较大,植被丰富,层次分明。当地地质结构为花岗岩,基岩完整无缝,土壤以花岗岩风化而形成的砂壤土为主。梯田对水极度依赖,紫鹊界山头没有一座水库,可水源又无处不在,就像一座“隐形的水库”,即使周边地区旱情肆虐,当地村民却很少因水而发愁,素有“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说。下左图示意紫鹊界梯田位置,下右图示意紫鹊界梯田剖面。
(1)分析紫鹊界梯田形成巨大“隐形的水库”的原因。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梯田开垦高度不断增加,分析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3)近些年来紫鹊界梯田弃耕现象日趋严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现今有些村民在山上办起农家乐,进行旅游开发,并不断扩大规模。你是否赞同在梯田区扩大农家乐规模,请表明态度和说明理由。
【答案】(1)紫鹊界梯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提供丰富水源保障;山顶植被茂盛,涵养水源能力强;地表砂壤土为主,土壤疏松,有利于水源下渗和贮存;底部基岩为花岗岩,坚硬无缝,水体不易渗漏,有利于地下水贮存。(因此该地地下水丰富,形成“隐形的水库”。)
(2)梯田开垦的高度不断增加,首先使山上较高海拔处原有植被和生态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导致水源减少;影响居民饮水和梯田灌溉,农业减产;由于山上坡度更大,植被破坏,会使坡面水流流速加强,侵蚀作用加强,导致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
(3)梯田田块小、有坡度,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价格低,经济收益低,种植积极性不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和从事旅游业,农村劳动力短缺。
(4)赞同:扩大农家乐规模,增强游客接待能力;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经济效益较好,提高经济收入。
不赞同:在梯田区大量建设农家乐及其配套设施,(有可能)破坏梯田景观和农业生态环境;农家乐规模扩大,用水增多,与梯田争水;农家乐废弃物处理能力差,抛弃大量的垃圾和排放大量污水,导致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以紫鹊界梯田为载体,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农业区位分析、区域发展方向等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
此题分析要抓住“隐形的水库”,要说清“水是从哪儿来的”,“隐在哪儿”,“为何能隐在这儿”。首先,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处在雪峰山东麓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其次,1200米以上植被丰富,层次分明,截留涵养水源能力强;第三,地表是疏松的砂壤土为主,利于水分下渗和贮存;第四,底部基岩为花岗岩,坚硬完整无缝,水体不易渗漏,有利于贮存,使地下水丰富,形成“隐形的水库”。
【小问2详解】
梯田开垦高度增加,使原有植被和生态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导致地下隐形水库的水源减少;由于水源减少,会进一步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梯田灌溉,使农业减产;由于山上坡度较大,植被破坏后,会使山上坡面水流流速加快,侵蚀加剧,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小问3详解】
紫鹊界梯田弃耕撂荒的原因分析可以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两方面展开。从地形自然条件来看:此梯田位于湖南雪峰山东坡,地形起伏大,导致耕地坡度大,耕作不便;地形起伏大,导致梯田破碎,耕作地块小,只能人力和畜力操作,不便于使用小型农业机械;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务农人群年龄可能多为老人或小孩,青年男性基本外出务工,劳动力明显不足;农业种植收益太低,使得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另外,当地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运费较高;当地虽然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但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产品推销困难。
【小问4详解】
资源的开发都会带来利和弊,尤其是生产规模的影响。开发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三个方面回答。赞同的理由是扩大农家乐规模,增强游客接待能力,有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可促进社会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经济效益较好,提高经济收入。不赞同的理由主要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在梯田区大量建设农家乐及其配套设施,(有可能)破坏梯田景观和农业生态环境;农家乐规模扩大,用水增多,与梯田争水;农家乐废弃物处理能力差,抛弃大量的垃圾和排放大量污水,导致环境污染。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南部的策勒县石榴为多年生落叶灌木,植株高3-5米,喜光、耐旱、耐寒,花期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10月初果实成熟,有2300年的栽培历史。原产量低,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石榴种植采用双层双扇形树形结构的匍匐栽培(下左图),每年11月石榴树要冬埋成土墩儿(下右图),来年4月开墩儿出土,如今成为了我国石榴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该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挖掘石榴地套种辣椒的种植技术,成效显著。
(1)指出策勒县石榴苗木生长倾斜方向,并说明理由。
(2)从自然环境说明策勒县的石榴树可采用双层双扇形匍匐栽培的原因。
(3)从气候角度说明当地石榴树采用冬埋的原因。
(4)你对策勒县石榴地套种辣椒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向南。石榴喜光,一年中,阳光从偏南方向照射。
(2)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双层双扇形匍匐栽培,受光面积更大;生长季几乎无雨水浸泡。
(3)冬季严寒,冬埋利于石榴树越冬;冬春多大风天气,冬埋可有效减少大风对石榴树侵害;冬季积雪厚,冬埋可防止树枝被压损。
(4)赞同。辣椒植株低,不会影响石榴树接受光照;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种类,增加总产值。不赞同。套种辣椒,生长期间与石榴争水争肥;土地集约使用,地力(恢复较慢)下降;耗费的劳动力更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新疆南部的农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石榴具有喜光的特点,由于新疆南部地处中纬度地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阳光都是从偏南方向照射,石榴植株为了获得更多光照,其生长会向南侧倾斜。
【小问2详解】
由于新疆南部地处中纬度地区,纬度相对较高,太阳高度较小;而石榴是喜光作物,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采取双层双扇形匍匐栽培的方式,能够使石榴植株的受光面积更大,更加充分的利用光照;由于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在石榴的生长季,植株几乎不会受到雨水的浸泡,故可以使其更接近地面,匍匐栽培。
【小问3详解】由于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将石榴植株埋在土壤下,有利于减少寒冷天气对植株的冻害,有利于其顺利越冬;冬春季节该地区升温快,多大风天气,且该地石榴匍匐栽培,不耐大风吹袭,将石榴植株埋在土壤下方能够有效减少大风对石榴树的侵害;冬季该地区降雪量较大,积雪层较厚,冬埋可以减少树枝被积雪压迫而造成的损失。
【小问4详解】
本题应先声明赞同或是不赞同,再说明理由。若赞同,主要的理由是:辣椒的植株高度低于石榴,不会影响石榴的光照条件;套种辣椒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套种辣椒使当地单一种植石榴的农业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使当地产出的农作物的种类更加丰富,从而促进当地农业产值的增长。若不赞同,主要的理由是:由于该地区夏季是农作物的生长季,且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辣椒在生长期间会与石榴争水争肥,不利于石榴的生长;套种使土地利用率提高,但会造成土地肥力消耗过度,地力下降,恢复缓慢;该地区人口较为稀少,增加辣椒种植会耗费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瓜喜高温、干燥,适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地区多砂壤土,6~7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近年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大力发展大棚西瓜种植,4~5月播种,8月采收,并在大棚中将西瓜藤架空生长。下图示意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1)分析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多砂壤土的原因。
(2)评价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传统无棚西瓜种植的大气条件。
(3)分析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在大棚中将西瓜藤架空生长的原因。
(4)简述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种植西瓜的有利影响。
【答案】(1)河流搬运堆积;枯水期,风力从河岸搬运堆积;农业发展,过度开垦导致沙化面积扩大。
(2)有利条件:海拔高,大气透明,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病虫害少。不利条件:海拔高,热量不足;西瓜的开花期正值雨季,不利于开花授粉,导致产量下降。
(3)地面温度低,西瓜容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大棚内的气温比地温高,“挂”着可避免与地面接触,保证西瓜生长有适宜的温度。
(4)占领本地西瓜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河流发育,河流搬运沉积作用显著,河流沉积物丰富;枯水期河流沉积物出露水面,在风力的作用下,沉积物从岸边向上搬运堆积;区域水分条件较高,农业垦殖力度较大,导致沙漠化面积增大。
【小问2详解】
传统无棚西瓜种植的大气条件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有利条件:该地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较高,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光照作用较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不利条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条件不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6~7月为当地雨季,正值西瓜花期,不利于西瓜开花授粉,影响西瓜的产量。
【小问3详解】
该地海拔较高,地面温度较低,西瓜贴地生长容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大棚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气温,将西瓜藤架空生长可以使得西瓜不与地面接触,减少低温冻害的影响,保障西瓜有适宜的温度。
【小问4详解】
种植西瓜能够提高西瓜的产量,占领本地西瓜市场,提高收益,促进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能够改善当地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发展等。
2024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