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槐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槐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明矾可溶于水,故可作净水剂
B. 铁粉有还原性,故可作食品脱氧剂
C.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抗氧化剂
D.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明矾可溶于水与明矾净水无对应关系,可净水是因生成Al(OH)3胶体有吸附性,A符合;
B.铁粉的还原性能与氧气反应,与食品脱氧剂有对应关系,B不符合;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性物质反应,与抗氧化剂有对应关系,C不符合;
D.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与作制冷剂有对应关系,D不符合;
故选A。
2.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诗句中的“沙”的主要成分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沙滩到用户”这句话涉及工业上制备粗硅的工艺B. “水玻璃”可以由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
C. 是制取传统硅酸盐产品玻璃的原料之一D. 属于酸性氧化物,不与任何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沙滩到用户”这句话涉及工业上制备粗硅的工艺,再制备电子产品的工艺,A正确;
B.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硅酸钠溶液,即水玻璃,B正确;
C.、纯碱等是制取传统硅酸盐产品玻璃的原料之一,C正确;
D.属于酸性氧化物,但是可以和HF酸反应,D错误;
故选D。
3. 对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最新试卷。B. 是氧化剂,是还原剂
C.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 在反应中若有6ml参与反应时,有3ml电子发生转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NO2中N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有2个NO2中氮元素升高,1个NO2中氮元素降低,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故A错误;
B.根据A分析的得出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B错误;
C.该反应氧化产物为HNO3,还原产物为NO,因此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C正确;
D.反应方程式,3ml NO2中1ml NO2的N化合价降低,转移1ml×(4−2)=2ml,因此在反应中若有6ml参与反应时,有4ml电子发生转移,故D错误;
答案为C。
4.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A. SiB. SC. CuD. Fe
【答案】B
【解析】
【详解】A.Si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水不反应,故不选;
B.S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选B;
C.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水不反应,故不选C;
D.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水不反应,故不选D;
选B。
5. 铵盐是一类重要的氮的化合物,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l NH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
B. NH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氧化剂C. 0.1L3 m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等于0.6NA
D 硫酸铵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而氯化铵中只含有离子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铵根离子为10电子微粒,故1ml铵根离子中含10ml电子即10N个,A错误;
B.-3价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态,而元素的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故铵根离子在反应中常做还原剂,B错误;
C.溶液中硝酸铵的物质的量n=c·V=3ml/L×0.1L=0.3ml,而1ml硝酸铵中含2ml氮原子,故0.3ml硝酸铵中含0.6ml N原子即0.6NA个,C正确;
D.铵盐均为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中N和H之间为共价键,故硫酸铵和氯化铵中均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错误;
答案选C。
6.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lN2与Mg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H2SO4中所含原子数为7NA
C. 11.2LNO与11.2LO2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NA
D. 78g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4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N2与Mg反应生成Mg3N2,N元素从0价降低为-3价,1mlN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NA,故A正确;
B.H2SO4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标准状况下22.4L H2SO4远大于1ml,含原子数大于7NA,故B错误;
C.没有说明温度压强,无法计算气体的分子数,故C错误;
D.Na2O2由一个过氧根和2个钠离子构成,78gNa2O2为1ml,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A,故D错误。
答案选A。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氨水:
B. 金属锌与浓硫酸共热:
C. 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水溶液中:D. 氧化钠与水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氨水,氨水为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不拆,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金属锌与浓硫酸共热,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水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故正确;
D.氧化钠与水反应,原子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含有碱性物质,因此氨水有碱性,A不符合题意;
B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氨水有碱性
B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
浓硫酸有吸水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含有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被浓硫酸吸收所致,因此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B不符合题意;
C.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BaCO3、BaSO4、BaSO3等,溶液中可能含有Cl-、、、,因此不能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符合题意;
D.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反应产生了NH3,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9.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 SiO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和光电池
C. 工业上可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D. 医疗上用作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钡餐”是Ba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浓硝酸不稳定,光照易分解,为防止其分解,通常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A正确;
B.SiO2能够使光线全反射,所以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晶体Si是良好的半导体采用,常用作制造光电池,B错误;
C.氢氟酸能够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因此工业上常用氢氟酸雕刻玻璃,C正确;
D.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同时也不能被X光透过,因此BaSO4在医疗上用作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钡餐”,D正确;
故合理选项B。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2+Ca2++2OH-=CaCO3↓++2H2O
B. 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OH-NH3↑+H2O
C. 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氨水中:SO2+NH3·H2O=+
D. 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3=Ag++NO↑+H2O
【答案】C
【解析】【详解】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碳酸氢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水、碳酸钙沉淀:+Ca2++OH-=CaCO3↓+H2O,A错误;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铵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氨气、碳酸氢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 HCO+2OH-NH3↑+CO+2H2O,B错误;
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氨水中生成亚硫酸氢铵:SO2+NH3·H2O=+,C正确;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生成硝酸银和NO、水:3Ag+4H++=3Ag++NO↑+2H2O,D错误;
故选C。
11. 用以下三种途径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 ②铜与稀硝酸反应 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稀硝酸反应
A.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B. 所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①>②>③
C.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同
D. 铜与浓硝酸反应速率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
②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
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稀硝酸反应,反应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③不生成污染性气体,对环境污染最小,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生成等量的硝酸铜,所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①>②>③,故B正确;
C.根据铜元素守恒可知,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
D.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污染性气体,且氮元素利用率低;方案③不生成污染性气体且氮元素利用率高,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③,故D错误;
故选D。
12.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大可证明,故A正确;
B.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故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D错误。
答案选A。
13.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B. 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 SO2 和 Na2SO3 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D. 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浓硝酸和氯水中的次氯酸均见光易分解,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不符合题意;
B. 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均易被氧化,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B不符合题意;
C. SO2和Na2SO3均具有还原性,其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C不符合题意;
D. 常温下铁遇浓硝酸钝化,铂与浓硝酸不反应,原理不同,D符合题意; A.检验氨气极易溶于水
B.制取并干燥氨气
C.制取并收集二氧化氮
D.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答案选D。
14. N、O、Si、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
B. 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 N、O、S、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D. N、Si、S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别是NO2、SiO2和S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汽油点燃时,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电火花作用下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故A正确;
B.氮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B错误;
C.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原子半径N>O、O<S<Si,非金属性O>N、S>Si,故C错误;
D.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故D错误。
答案选A。
15.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所示),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a是过滤
B. 图中X可能是氨气
C. 母液的主要成分是,可用于化肥工业
D. 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侯氏制碱法将NH3和CO2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发生反应侯氏制碱法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操作a为过滤,沉淀为NaHCO3,煅烧后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得到Na2CO3,可循环利用的物质X为CO2。
【详解】A.根据分析,操作a是过滤,过滤得沉淀和母液,A正确;
B.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B错误;
C.母液的主要成分是NH4Cl,是一种氮肥,可用于化肥工业,C正确;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度快,D正确;
故选B。
16. 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浓H2SO4的强氧化性
B. a处变红,SO2是酸性氧化物
C. b和c处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详解】A.铜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既表现强的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故A错误;
B.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SO2,SO2是酸性氧化物,SO2溶于水生成了酸,所以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B正确;
C.c处高锰酸钾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其成分为无水CuSO4,而非蓝色的CuSO4•5H2O,其原因是浓硫酸体现出吸水性,将反应生成的H2O吸收,故D错误。
答案选B。17. 下列各组气体,经充分反应后,原来的气体有剩余的是
A. 1ml NH3和1ml HCl混合
B. 1ml NO和0.5ml O2混合
C. 1ml SO2和1ml H2S混合
D. 等体积的NO和NO2被足量烧碱溶液吸收
【答案】C
【解析】
【详解】A.1ml NH3和1ml HCl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A错误;
B.1ml NO和0.5ml O2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B错误;
C.1ml SO2能够与2ml H2S恰好反应,因此1ml SO2和1ml H2S混合剩余0.5ml SO2,C正确;
D.等体积的NO和NO2被足量烧碱溶液吸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D错误;
故选C。
18. 能贮存在带磨口塞的玻璃试剂瓶中的试剂是
A. KOH溶液B. 浓H2SO4C. 水玻璃D. 氢氟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钾是强碱,能和二氧化硅反应,所以不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故A不选;
B.浓H2SO4是酸性物质,不和二氧化硅反应,故B选;
C.水玻璃就是硅酸钠溶液,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故C不选;
D.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故D不选。
答案选B。
19. 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Na+、Cl-、SOB. Ca2+、Fe3+、NO、Cl-
C. Ba2+、Na+、I-、NOD. NH、Fe2+、Cl-、NO
【答案】C
【解析】
【详解】A.K+、Na+、Cl-、SO与OH-能大量共存,与H+也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Ca2+、Fe3+、NO、Cl-中Fe3+与OH-不能大量共存,Ca2+、Fe3+、NO、Cl-与H+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C.Ba2+、Na+、I-、NO与OH-能大量共存,其中NO在H+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NH、Fe2+、Cl-、NO中的NH、Fe2+与OH-都不能大量共存,其中NO在H+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水具有氧化性,故氧化二氧化硫而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常温下,铁片和浓硝酸发生了钝化,不能证明金属活泼性,故B错误;
C.铵盐和强碱加热条件下能生成氨气,氨气是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正确;
D.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也可以含有Ag+,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道题,共50分)
21. 中国高铁对实现“一带一路”的倡议有重要的作用。
(1)高铁上的信息传输系统使用了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______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通入盛有2mL新制氯水的试管中
新制氯水褪色
有氧化性
B
常温下,将铁片、铜片分别插入浓硝酸中
铁无明显变化铜片剧烈反应
金属活动性:Cu>Fe
C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将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试纸变蓝
溶液中含有
D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乘务员使用的无线通话机的芯片材料是______。
(2)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例如,SiO2与NaOH反应可生成。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具有黏结力强、耐高温等特性,可以用作黏合剂和防火剂。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高铁上安装有许多玻璃,氢氟酸可以处理玻璃表面的微裂纹,氢氟酸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氮化硅(Si3N4)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备:。
①以及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______ ,还原剂 ______。
②若该反应生成67.2L一氧化碳(标准状况),则生成氮化硅的质量_______ g。
【答案】(1) ①. SiO2 ②. Si
(2)SiO2+2NaOH=Na2SiO3+H2O
(3)SiO2+4HF=SiF4↑+2H2O
(4) ①. 氮气 ②. 碳 ③. 70
【解析】
【小问1详解】
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SiO2,具有良好的导光性;硅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常用于计算机芯片的材料和太阳能电池,乘务员使用的无线通话机的芯片材料是硅;
【小问2详解】
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如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SiO2+2NaOH=Na2SiO3+H2O,硅酸钠是一种具有粘性的物质,导致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小问3详解】
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小问4详解】
①氮化硅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二氧化硅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碳的化合价升高,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反应中的氧化剂是氮气,还原剂是碳;
②67.2L一氧化碳(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3ml,根据方程式,则生成0.5ml氮化硅,质量为0.5ml=70g。22. 铜与浓硫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A试管中溶液变为绿色,试管底部出现黑色和灰白色沉淀。试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B试管现象是______,实验完毕后取对B溶液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湿碱棉团的作用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 ①. 溶液红色褪去 ②. 溶液又恢复红色
(3) ①. 吸收SO2尾气,防止环境污染 ②. SO2+2OH-=SO+ H2O
(4)C+2H2SO4(浓)CO2↑+2SO2↑+2H2O
【解析】
【分析】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抽动铜丝,可控制反应;B中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C中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溶液呈酸性,会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多余的二氧化硫用湿碱棉团吸收。
【小问1详解】
A试管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B试管的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加热之后溶液又恢复红色;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多余的二氧化硫要用碱溶液吸收,所以湿碱棉团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环境污染,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 H2O;
【小问4详解】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23. 下图是氮的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1)(1)常用作保护气(如填充灯泡、焊接保护等)的物质是______,该物质的电子式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中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瓶中,硝酸保存在棕色瓶中的原因:____(请用方程式解释。)
(4)使用浓硝酸进行实验:反应剧烈进行,铜丝逐渐变细,溶液变绿,试管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以上反应中酸性与氧化性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
(5)工业生产中为了盛装大量浓硝酸,可选择_____作为罐体材料。
a.铜 b.铝 c.铂 d.镁
【答案】(1) ①. N2 ②.
(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4HNO34NO2↑+2H2O+O2↑
(4) ①. Cu+4HNO3═Cu(NO3)2+2NO2↑+2H2O ②. 1:1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N2化学性质稳定,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呼吸,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分子中含氮氮三键,电子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取氨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产生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小问3详解】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4HNO34NO2↑+2H2O+O2↑,故保存在棕色瓶中;
【小问4详解】
Cu与浓硝酸反应为Cu+4HNO3═Cu(NO3)2+2NO2↑+2H2O,氧化性硝酸生成二氧化氮,作酸的硝酸生成硝酸铜,由方程式可知,酸性与氧化性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小问5详解】
a.铜与浓硝酸要反应,故a不选;
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工业生产中为了盛装大量浓硝酸常用铝制容器,故b选;
c.铂属于贵金属,成本高,故c不选;
d.镁与浓硝酸要反应,故d不选;
答案选b。
24. 如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常温常压下,B、E、F、H、I均为气体,F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E、I均有刺激性气味,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E在空气中相遇会产生白烟,I为红棕色。A是一种常见的肥料。C、G、K的焰色试验呈黄色(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的化学式为______,D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
(2)写出反应D→B+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写出反应E→H 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
(5)为避免硝酸生产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人们开发了溶液吸收、催化还原等尾气处理方法。现可以使用或其他物质将氮氧化物还原为。请以尾气中的处理为例,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 ①. CO2 ②.
(2)NH4Cl HCl+NH3
(3)3Cu+8H++2NO=3Cu2++2NO↑+4H2O
(4) (5)8NH3+6NO27N2+12H2O
【解析】
【分析】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E为NH3,I为红棕色,则I为NO2,结合转化关系,可推知H为NO,J为HNO3,F为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F为CO2,A是一种常见的氮肥,F也能由A直接分解可得到,则A为NH4HCO3,B、E在空气中相遇会产生白烟,可知B为HCl,D为NH4Cl,C、G、K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都含有Na元素,由反应②可知C属于碱,结合反应③可知,C为NaOH,G为Na2CO3,K为NaHCO3,以此解答该题。
【小问1详解】
由上述推断可知,F为CO2,D为NH4Cl,氯化铵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小问2详解】
D为NH4Cl,分解生成HCl和NH3,化学方程式为:NH4Cl HCl+NH3;
【小问3详解】
反应④是稀硝酸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3Cu+8H++2NO=3Cu2++2NO↑+4H2O;
【小问4详解】
E→H 是氨气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反应中O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N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转移电子数目为20,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小问5详解】
用NH3或其他物质将氮氧化物还原为N2时,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航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航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陕西省西安市航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航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