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07 阅读理解之课内文言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7 阅读理解之课内文言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第1页
    专题07 阅读理解之课内文言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7 阅读理解之课内文言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阅读理解之课内文言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共5页。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请选择与例句加点“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B.康肃笑而遣之C.无案牍之劳形D.下车引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陋室铭 座右铭
    B.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C.无案牍之劳形 任劳任怨
    D.何陋之有 井底之蛙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B.谈笑/有鸿儒C.无/丝竹之乱耳D.南阳诸葛/庐
    5.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的“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句表现了居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以情趣之雅可窥见 “陋室”不陋。
    C.本文语言风格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D.作者借用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意在表明自己的“陋室”更加有名。
    6.下面对《陋室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本文对陋室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陋室“不陋”的特征。
    C.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自己有超越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两篇文章都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旨意,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B.《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神奇故事。
    C.《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并娶到虎妞,到小说结尾,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D.《格列佛游记》中商人格列佛随“好望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小人国,被小人捆住。
    8.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下列对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11.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倒拔垂扬柳”……武松的人物形象在一个个的事件中丰满起来;《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B.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是杰出的短篇戏剧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叙述视角耐人寻味,契诃夫的《变色龙》表现出鲜明的讽刺效果。
    C.“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如《爱莲说》《马说》等。
    D.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社交用语,如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帮忙用“劳驾”,赞人见解说“高见”,中途先走用“失陪”。我国古代有多重纪年法,“壬戌秋日”属于“年号经年法”。
    12.下列句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君子者也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何陋之有D.菊之爱
    1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14.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
    15.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活板
    沈括〔宋代〕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以纸帖之B.用讫再火令药镕C.以手拂之D.火烧令坚
    17.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板印书籍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C.则以纸帖之D.药稍镕
    18.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冯瀛王始印五经B.则以纸帖之C.若止印三二本D.木理有疏密
    1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精练的语言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与创新能力。
    B.文章在介绍活字印刷全过程时,对相对简单的制字和排版,一带而过,而对程序相对复杂的印刷和拆版,则说明较为详细。
    C.文章第二段“火烧令坚”“持就火炀之”中的“烧”“炀”显示出用火烘烤的程度不同,表现出用词的准确。
    D.文章结尾交代毕昇死后“活板”的下落,照应了文章第二段开头毕昇“又为活板”,使文章结构完整。
    2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是)
    B.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覆盖)
    C.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模子)
    D.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成就)
    21.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活板》的作者是沈括,他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B.本文在介绍活板时,是按照从“制字”到“印刷”,再到“排版”的程序逐层说明的。
    C.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介绍活版印刷术做了铺垫。
    D.活板的主要特征是“活”,“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
    2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相关试卷

    专题12 阅读理解之名著阅读(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阅读理解之名著阅读(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共12页。

    专题11 阅读理解之综合性学习(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阅读理解之综合性学习(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共13页。

    专题10 阅读理解之记叙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阅读理解之记叙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共2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