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原卷+解释)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国通用)
专题08 阅读理解之课外文言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8 阅读理解之课外文言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共8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俱乘船避难 俱: (2)王欲舍所携人 舍: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
3.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注】①第:只管。②鬻(yù):卖。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6.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释】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能手执鞍桥 执: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书: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9.傅永为什么能发奋读书?傅永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清端公成龙令①罗城,拊循残氓②,悉除诸禁,诚意感人,民皆以田赋亲输清端手。清端居罗城久,从仆或散去或死,罗人益怜之,每晨夕,集问安否,间敛金钱跪进,云:“知阿耶③清苦,我曹供些少盐米费耳。”笑谢曰:“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奉汝父母,如我受也。”民怏怏持去。比迁知合州,罗民遮道呼号曰:“耶今去,我侪④无天矣。”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改)
【注释】①令:县级地方行政长官。②拊(fǔ)循残氓(méng):安抚幸存的百姓。③阿耶:“阿”前缀, 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前面, “阿耶” 同 “阿爷”。 ④我侪(chái): 我辈。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 悉除诸禁 悉:
(2) 罗人益怜之 益: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奉汝父母,如我受也。
12.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于成龙离开的时候百姓“遮道呼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子仪与李光弼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⑤妻子。”子仪趋⑥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⑦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⑧猜忌。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见诛:被杀。 ⑤贷:宽恕、宽免。 ⑥趋:快步走,表示恭敬。 ⑦仆:用作自己称呼自己的谦词,我。⑧无纤毫:一点也没有。纤毫,极细微。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 初:
(2)遂同破贼 遂: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
15.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郭子仪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访戴
刘义庆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羲之第五子东晋书法家。②剡:地名。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问其故 故: (2)吾本乘兴而行 吾:
17.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原文谈谈王子猷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④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节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即管仲。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1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欲速至齐 至:
(2)其所唱适宜走 走:
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21.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昭公①出亡,至于鄙②,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释】①宋昭公:名杵臼,宋成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国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宋昭公出亡
②谄谀者众也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阅读《书上元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一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沽③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⑤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沽(gǔ):卖酒的人。④过:苏轼的幼子,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⑤更:又,另。
2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25.读完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虽被贬海南儋州,但在上无夜游时仍拥有 (1) 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2) 的人。
(1) (2)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⑤,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豕,猪。②蒲,水杨树的枝条。③笞,用竹板、荆条打。④鬻,卖。⑤仕伪汉:在伪汉政权里做官。伪汉政权是东汉末年,自汉献帝始至曹丕废黜献帝前的这一时期。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夜不止 止:
②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 闻:
27.文中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银 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燕④之。“曰:“燕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选自《国朝献征录》)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 ②行:巡视,考察③墨:贪墨,贪财 ④燕(ruò):点燃,焚烧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丰庆为河南布政使
②顾谓令曰
2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30.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
(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握: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
3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灌率武勇结屯林中 屯 :
(2)寻命筑城泰州 寻:
3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33.陈灌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的事例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①。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注释】①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在征发之列。
3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长而益精 ( )
(2)木兰乃易男装 ( )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木兰的形象。
3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衡①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②有梨,众争取啖③之,衡独危坐④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⑤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⑥文正。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有改动)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道:路,道路。③啖:吃。④危坐:端坐,正坐。⑤化:教化,感化。⑥谥:加给谥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或问之
②亦不睨视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3)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许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凝之为人认所著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事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苏轼《东坡志林》)
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为人认所著履 为:
(2)即与之 与:
3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
40.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此虽小事,然处事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①几,几个:②数目,数量;③多次,屡次;④计算,查点。
(1)数:
盖自笑也
关联教材
盖以诱敌(《狼》)
(2)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 阅读理解之名著阅读(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共12页。
这是一份专题11 阅读理解之综合性学习(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共13页。
这是一份专题10 阅读理解之记叙文(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全国用),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