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簏、沟 hè 、河谷、湖泊( )、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 )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diàn 下来的结果。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湖泊( ) 垫( )高 沟 hè 沉 diàn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段中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4)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________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________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________使我们增加了知识,________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A.或者 尽管 因为 所以 B.和 尽管 不仅 而且
C.或者 不管 不仅 而且 D.和 不管 因为 所以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D.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值得一提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叫它“舌形贝”。
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⑤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
A. ②④③⑤①B. ②⑤③④①C. ①②⑤③④D. ①②④⑤③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C.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D.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能力培优
(2022·四川德阳二中期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6. 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历史痕迹。
7. 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8. 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2022·福建厦门湖滨中学期中)(二)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20年,全球至少生产了1290亿个口罩。这些使用完的口罩去了哪里?
②2020年2月底,海洋学者加里·斯托克斯在香港索罟群岛进行例行海洋垃圾调查时,在仅100米长的海滩上就捡到了大约70个被冲刷上岸的口罩,此时距离民众开始大规模使用口罩只过去了6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斯托克斯和他所带领的调查小组平均每周都能在海滩上收集到十几个“新鲜”口罩。正常情况下,被冲上海滩的垃圾仅占海洋垃圾总量的15%,因此在这片小小的样本海滩周围,每周都大约有70个口罩如幽灵般漂入大海,然后不知所踪。2020年5月,法国海洋保护组织“海洋清洁行动”在蔚蓝海岸海洋监测点也捞到了十几只口罩和橡胶手套,该组织成员乔弗里·佩尔蒂埃说,“考虑到法国刚刚订购了20亿只口罩,地中海里的口罩马上就要比水母还多了。”
③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材料是熔喷布,和其他材料相比,构成熔喷布的聚丙烯纤维直径极细,只有1到5微米。这些聚丙烯纤维孔隙多、结构蓬松、吸附表面积大,可以很好地隔离杂质,过滤可能漂浮在空气中的病毒。聚丙烯还有一个更常用的名字:塑料。
④聚丙烯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分解,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直到变成直径很小的难以过滤分离的微塑料。这些被冲进大海的口罩分解出的微塑料将在未来300-400年间长期存在于海里,随着鱼类的摄食而进入食物链,随着水循环而进入土壤,最终进入我们的身体。更危险的是,口罩是直接由超细塑料纤维制成的,比起身边常见的塑料垃圾如塑料袋、外卖盒,口罩可能在粉碎过程中速度更快、更多地释放出微塑料。
⑤对于野生动物而言,口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胁。自2020年3月以来,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已经在英国沿海抢救了900多只被垃圾缠住的动物,其中大多数是被口罩耳绳缠住的海鸟。
⑥漂进海洋里的口罩还有另外一种化学层面的危险。口罩易于吸附杂质的特性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福音,但在海洋里,这种特性让口罩不断积累有毒物质。巴赫达尔大学的一项研究称,从市面上常见的熔喷布口罩里,不仅分离出了极细小的塑料微粒,还在渗滤液中检测到富集的铅、镉、锑、铜等重金属。斯托克斯解释道,“口罩在海洋里会不断吸收积累这些有毒物质,最终被海洋生物当作水母吃下去。”这些海洋生物可能会被口罩阻塞食道而饿死,也可能会缓慢中毒而死。唯有口罩,一旦被制造出来,就不会再消失。
⑦面对突然增加的口罩,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做好准备。在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德国,民用口罩被归类在“其他垃圾”,最终在垃圾处理厂被填埋或焚烧,并没有特别的处理措施。为了减少街头的口罩垃圾,日本曾经把车站附近的垃圾桶都封了起来,但效果并不好,清理口罩的压力反而转移到了清洁工头上。
⑧口罩垃圾带来的困境还未完全显现,但也许是时候思考如何面对多出来的48万吨废弃口罩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24日,有删改)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全球突然增多的口罩垃圾,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B. 以熔喷布为原材料的一次性口罩,可以隔离所有杂质,过滤空气中的病毒。
C. 2020年5月,一名法国海洋保护组织成员预测地中海里的口罩数量将激增。
D. 一次性口罩经过老化、分解,最终变成难以过滤分离的微塑料进入人体内。
10. 请判断第⑤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
11. 废弃的口罩流入海洋,对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危害?
12. 这篇文章准备刊登在《中学生天地》杂志上,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适合做标题?请说明理由。
A.废弃口罩去了哪里? B.废弃口罩的危害
选择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期中)(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与气候
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马上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②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③但是,植物进行了还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汲取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④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兴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局部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⑤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逝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时机再次还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⑥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总算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⑦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⑧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合适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13. 以下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 )
A. 植物越开展,地球温度越高;动物越开展,地球温度越低
B. 动物和植物均衡开展,就能使地球预防温室效应和严寒期
C. 青草比森林保存的二氧化碳多,所以草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含碳量还多
D. “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大片森林消逝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
14.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15. “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6. 结合本文,你能联想到当今人类关注什么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人类应该怎么办?
★素养拓展
(2022·重庆南山区期中)16.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近期,学校将开展“倡导低碳生活”主题教育活动,请完成相关任务。
(1)拟一句话,表现活动主题或活动目的
(2)确定三种活动方式
方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衣食住行方面提出二种低碳生活方式建议。
17..片段练笔
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试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个散文片段,抒发一下你的感受。(100字左右)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
8 时间的脚印
★基础达标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簏、沟 hè 、河谷、湖泊( )、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 )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diàn 下来的结果。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湖泊( ) 垫( )高 沟 hè 沉 diàn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段中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4)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答案】(1) pō diàn壑 淀 (2)山簏 山麓 (3)举例子 (4)拟人
【解析】(1) “垫”不要误读为zhé;“泊”是多音字,应据义定音。“淀”不要误写为“锭”“绽”“啶”等。(2) “簏”和“麓”音同形近,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区分。(3)“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举风将尘土从蒙古高原吹到北京居民身上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风在沙石移动中的作用。“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举洞庭湖面积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的例子,具体说明水在沙石移动中的作用。(4) “跑”“旅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表达生动有趣。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________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________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________使我们增加了知识,________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A.或者 尽管 因为 所以 B.和 尽管 不仅 而且
C.或者 不管 不仅 而且 D.和 不管 因为 所以
【答案】C
【解析】结合上下句判断,“尽管”是假设关系,“不管”是条件关系,这里应用条件关系;“因为……所以……”是因果关系;“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这里应用递进关系。故选C。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D.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答案】A
【解析】A项使用错误,“生长”一词后面的省略号应改为分号。故选A。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值得一提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叫它“舌形贝”。
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⑤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
A. ②④③⑤①B. ②⑤③④①C. ①②⑤③④D. ①②④⑤③
【答案】B
【解析】考查排序。②句点明说明对象:海豆芽。应为首句。⑤句介绍其得名的原因,应为次句。③句中的“又因为”紧承上句中的“因为”,应为第三句。④句介绍其历史,应为第四句。①句中的“这一活化石”紧承上句中的“最古老的活化石”,应为末句。故排序为:②⑤③④①故选B。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C.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D.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即可。A项理解有误,本文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能力培优
(2022·四川德阳二中期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6. 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历史痕迹。
7. 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8. 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答案】
6. ①地壳的运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7.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8. “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解析】
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可得:地壳的运动。根据第四段中的“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可得:气候的变化。根据第五段中的“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可得:古生物的状况。根据第六段中的“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可得: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七段可知,本段列举了三叶虫化石、树木化石的具体实例,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第六段可知,这两处举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8.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很可能”表示猜测,在句中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并没有科学实据。如果去掉,语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2022·福建厦门湖滨中学期中)(二)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20年,全球至少生产了1290亿个口罩。这些使用完的口罩去了哪里?
②2020年2月底,海洋学者加里·斯托克斯在香港索罟群岛进行例行海洋垃圾调查时,在仅100米长的海滩上就捡到了大约70个被冲刷上岸的口罩,此时距离民众开始大规模使用口罩只过去了6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斯托克斯和他所带领的调查小组平均每周都能在海滩上收集到十几个“新鲜”口罩。正常情况下,被冲上海滩的垃圾仅占海洋垃圾总量的15%,因此在这片小小的样本海滩周围,每周都大约有70个口罩如幽灵般漂入大海,然后不知所踪。2020年5月,法国海洋保护组织“海洋清洁行动”在蔚蓝海岸海洋监测点也捞到了十几只口罩和橡胶手套,该组织成员乔弗里·佩尔蒂埃说,“考虑到法国刚刚订购了20亿只口罩,地中海里的口罩马上就要比水母还多了。”
③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材料是熔喷布,和其他材料相比,构成熔喷布的聚丙烯纤维直径极细,只有1到5微米。这些聚丙烯纤维孔隙多、结构蓬松、吸附表面积大,可以很好地隔离杂质,过滤可能漂浮在空气中的病毒。聚丙烯还有一个更常用的名字:塑料。
④聚丙烯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分解,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直到变成直径很小的难以过滤分离的微塑料。这些被冲进大海的口罩分解出的微塑料将在未来300-400年间长期存在于海里,随着鱼类的摄食而进入食物链,随着水循环而进入土壤,最终进入我们的身体。更危险的是,口罩是直接由超细塑料纤维制成的,比起身边常见的塑料垃圾如塑料袋、外卖盒,口罩可能在粉碎过程中速度更快、更多地释放出微塑料。
⑤对于野生动物而言,口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胁。自2020年3月以来,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已经在英国沿海抢救了900多只被垃圾缠住的动物,其中大多数是被口罩耳绳缠住的海鸟。
⑥漂进海洋里的口罩还有另外一种化学层面的危险。口罩易于吸附杂质的特性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福音,但在海洋里,这种特性让口罩不断积累有毒物质。巴赫达尔大学的一项研究称,从市面上常见的熔喷布口罩里,不仅分离出了极细小的塑料微粒,还在渗滤液中检测到富集的铅、镉、锑、铜等重金属。斯托克斯解释道,“口罩在海洋里会不断吸收积累这些有毒物质,最终被海洋生物当作水母吃下去。”这些海洋生物可能会被口罩阻塞食道而饿死,也可能会缓慢中毒而死。唯有口罩,一旦被制造出来,就不会再消失。
⑦面对突然增加的口罩,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做好准备。在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德国,民用口罩被归类在“其他垃圾”,最终在垃圾处理厂被填埋或焚烧,并没有特别的处理措施。为了减少街头的口罩垃圾,日本曾经把车站附近的垃圾桶都封了起来,但效果并不好,清理口罩的压力反而转移到了清洁工头上。
⑧口罩垃圾带来的困境还未完全显现,但也许是时候思考如何面对多出来的48万吨废弃口罩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24日,有删改)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全球突然增多的口罩垃圾,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B. 以熔喷布为原材料的一次性口罩,可以隔离所有杂质,过滤空气中的病毒。
C. 2020年5月,一名法国海洋保护组织成员预测地中海里的口罩数量将激增。
D. 一次性口罩经过老化、分解,最终变成难以过滤分离的微塑料进入人体内。
10. 请判断第⑤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
11. 废弃的口罩流入海洋,对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危害?
12. 这篇文章准备刊登在《中学生天地》杂志上,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适合做标题?请说明理由。
A.废弃口罩去了哪里? B.废弃口罩的危害
选择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 B
10. 举例子,举了动物协会抢救的被垃圾缠住的野生动物中多数是海鸟被口罩耳绳缠住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口罩存在本身对野生动物是巨大威胁。
11. 口罩易吸附杂质的特性让口罩不断积累有毒物质,最终被海洋生物吃下,洋生物可能会被口罩阻塞食道而饿死,也可能会缓慢中毒而死。
12. 选择A 理由: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暗示了本文的说明内容。因此我认为A项适合做标题。
【解析】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由第③段“这些聚丙烯纤维孔隙多、结构蓬松、吸附表面积大,可以很好地隔离杂质,过滤可能漂浮在空气中的病毒”可知,并非所有杂质都能隔离,选项绝对化。故选B。
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第⑤段“自2020年3月以来,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已经在英国沿海抢救了900多只被垃圾缠住的动物,其中大多数是被口罩耳绳缠住的海鸟”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抢救动物时,动物被口罩耳绳缠住的例子,从而具体有力地说明本段“对于野生动物而言,口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胁”的观点。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第⑥段“口罩易于吸附杂质的特性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福音,但在海洋里,这种特性让口罩不断积累有毒物质”“口罩在海洋里会不断吸收积累这些有毒物质,最终被海洋生物当作水母吃下去”“这些海洋生物可能会被口罩阻塞食道而饿死,也可能会缓慢中毒而死”概括即可。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运用。
作答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进行观点表达及理由阐释。如选A,可从问句能激发读者兴趣并暗示内容的角度回答。如选B,可从词语能警醒读者和交代主要内容的角度回答。
示例:选择B。
理由:“废弃口罩的危害”交代了本文的主要说明内容,清晰明了。“危害”一词起到了警醒读者的作用。因此B项适合做标题。
(2022·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期中)(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与气候
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马上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②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③但是,植物进行了还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汲取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④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兴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局部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⑤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逝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时机再次还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⑥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总算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⑦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⑧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合适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13. 以下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 )
A. 植物越开展,地球温度越高;动物越开展,地球温度越低
B. 动物和植物均衡开展,就能使地球预防温室效应和严寒期
C. 青草比森林保存的二氧化碳多,所以草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含碳量还多
D. “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大片森林消逝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
14.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15. “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6. 结合本文,你能联想到当今人类关注什么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人类应该怎么办?
【答案】
13. B
14.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者“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动物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15. ①列数字、作比较,②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动物行为对植被破坏造成的巨大影响。
16. ①温室效应问题(或:“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开展问题”等);②人类必须操纵自身的行为,积极自觉参与对环境的调节,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合理即可)
【解析】
13.A.根据首段中“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可知,本项表述颠倒;
C.根据第⑤段中的“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可知能保存二氧化碳的是软土,不是青草;
D.根据第②段中的“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和下一段中的“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可知,森林是在“寒武纪大爆炸”之后出现的;故选B。
14.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首段中的“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可得: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
根据末段中的“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合适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可得: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根据第②段中的“到处都是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和下一段中的“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汲取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可得:动物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15.考查说明方法。这句话把当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今天作了比较,这是作比较。其中有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联系前句“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兴盛”可知,此处作比较和列数字,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动物行为对植被破坏造成的巨大影响。
16.考查阅读启示。根据首段中的“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第④段中的“地球大局部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第⑦段中的“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可知,可从文本当中联想到当今的温室效应问题。联系⑦段中的“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可知,近些年来,因为人类活动的增强,使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所以人类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根据第⑧段中的“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可知,人类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地球环境的调节,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素养拓展
(2022·重庆南山区期中)16.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近期,学校将开展“倡导低碳生活”主题教育活动,请完成相关任务。
(1)拟一句话,表现活动主题或活动目的
(2)确定三种活动方式
方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衣食住行方面提出二种低碳生活方式建议。
【答案】
(1)如:倡导低碳生活,保护自然生态;树立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
(2)如:主题班会 主题演讲赛 主题手抄报展览、主题征文活动、主题文艺晚会。
(3)如:多步行、骑自行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早睡早起,减少能源用量;使用新能源车,减少燃油车的购买与使用;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物品;多用肥皂,少用沐浴露。
【解析】
(1)本题考查活动主题拟写。
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的要求,扣住活动的主题“倡导低碳生活”来完成拟写,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示例一:增强环保意识,拥抱低碳生活;
示例二: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活动主题是“倡导低碳生活”。我们常常可以想到的活动有: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板、故事分享会、座谈会等。结合相关活动,仿照形式答题即可。
示例一:低碳主题演讲赛;
示例二:低碳生活小妙招分享会;
示例三:“拥抱低碳生活”主题画报大赛。
(3)本题考查建议的拟写。
提建议也要注意针对“低碳生活”的主题来提出切实可行的观点。
示例一: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
示例二: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
示例三: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示例四: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负荷。
示例五: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捐献旧衣物,尽量手洗服装,使用无磷洗衣粉。
17..片段练笔
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试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个散文片段,抒发一下你的感受。(100字左右)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
【答案】
略
【解析】
写作时一定按照要求进行,需要强调的是本题还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实际上要求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素养。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时间的脚印精品同步训练题</a>,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时间的脚印精品同步测试题</a>,文件包含08《时间的脚印》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docx、08《时间的脚印》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时间的脚印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时间的脚印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综合活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