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61839/0-1716261569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61839/0-17162615699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61839/0-17162615699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铁的化合物含量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红磷燃烧C.胆矾研碎D.酒精挥发
2.在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杨振宁B.屠呦呦C.张青莲D.侯德榜
3.下列物质按照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液氧、清洁的空气B.氯酸钾、石灰石
C.冰水共存物、海水D.氧化镁、五氧化二磷
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浓盐酸敞口放置出现大量白烟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锶元素广泛存在土壤、海水中,是一种人体微量元素,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锶的发现是从一种矿石开始的。大约在1791-1792年间,英国化学家、医生荷普研究了这种矿石,明确它是碳酸锶,但是与碳酸钡不同,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且在热水中的比在冷水中溶解的量大得多。锶的化学性质活泼,加热到熔点(769℃)时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锶(),在加压条件下跟氧气化合生成过氧化锶()。锶跟氯气、硫、硒等容易化合,常温时可以跟氮化合生成氮化锶(),加热时跟氢化合生成氢化锶()。跟盐酸、稀硫酸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6.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锶属于金属元素
B.图2、图3表示的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C.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锶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应该排在氢的前面
B.氧化锶中锶的化合价为+2价
C.鉴别碳酸锶和碳酸钡,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中
D.锶元素可以防止动脉硬化,中老年人应补充大量的锶
8.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式。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增大B.氧气能被压入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C.湿衣服晾干——分子不断运动D.金刚石和石墨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9.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利用图1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如图2和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3中90s之前电导率下降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B.图2中b→c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C.图2中d→e所示溶液中的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1中滴加的a溶液为稀盐酸
10.常温下,工业可利用(未配平)原理制备。、、和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的溶解度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一直增大
C.6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该制备反应利用了常温下溶解度相对较小的性质
11.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
A.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
B.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
C.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D.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弱
1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②
实验室称取含有氯化钠的纯碱样品12.5g,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95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氯化钠溶液103.1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反应①中得到53.5g氯化铵,它与30g尿素【】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B.若粉末中混有少量的,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3%
D.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二、填空题
13.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干冰
②明矾
③聚乙烯
④消石灰
⑤硝酸钾
⑥醋酸()
⑦尿素。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是________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
(4)可用于降低土壤酸度的“碱”是_______________;
(5)可用于清除热水瓶胆内水垢的是_______________。
14.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2)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洗洁精的______________作用。
(3)航天员呼吸需要氧气,电解水就是空间站供应氧气的一种方法。该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实验室用50g98%的浓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用于电解水实验,实验步骤:计算、______________、配制溶液;需要水______________ml。请从微粒角度解释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水的净化再利用是天宫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种户外净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C.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水
D.椰壳活性炭消除可以异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15.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降低“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d.利用太阳能、风能
(2)“碳中和”目的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结合如图1,提出一种可行的碳吸收方式:______________。
(3)“碳捕获”并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小张同学利用化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简易捕捉器,其捕捉的流程如图2所示。
①此方法中采用“喷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②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丁,请写出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③该流程虽然简单,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这将是小张同学以后运用化学知识需改进的地方。
(4)“碳”的转化与利用______________。
【转化Ⅰ】以为碳源,与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催化剂实现了和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和水,原理如图3所示:
①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不变。
③理论上讲,当原料气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最终产物是A。
【转化Ⅱ】2020年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团队开发出了镍基双金属催化剂,用来将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温室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得到两种气体燃料。反应过程如图4所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6.从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
一、铁的应用
(1)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深埋的古墓中有些铁器保存至今是因为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铁不活泼b.密封缺氧c.干燥少水
(2)铁的化合物在现代更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活性可除去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并获得S,原理如下:
,吸收中生成的另一种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②碳酸亚铁()可作补血剂,药片表面包裹着淀粉制作的糖衣,淀粉___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糖类,服用药片后与胃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被人体吸收,促进血红蛋白生成。
二、铁的化合物制备
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少量)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上图:
(3)酸溶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浓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粉可使“酸溶”产生的转化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转化2中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在空气中灼烧可获得颜料铁红()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三、铁的化合物含量测定
称取含的样品21.8g,放入下图所示装置中通入,控温在300℃,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9.6g。
资料:①在282℃分解为。
②用还原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继续向装置中通,分阶段升温,进行还原铁的氧化物,加热时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7)图中N点固体的成分及对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
4.答案:D
解析:
5.答案:A
解析:
6.答案:B
解析:
7.答案:D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1)⑤
(2)③
(3)①
(4)④
(5)⑥
解析:
14.答案:(1)温度
(2)乳化
(3);H、O/O、H;量取;450;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多,导电性就增强
(4)ABD
解析:
15.答案:(1)bcd
(2)植树造林
(3)①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快速充分
②
③碳酸钙高温煅烧,耗能较多/碳酸钙高温煅烧又释放出了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4)①
②化学性质
③24:13;(仅写催化剂也可);反应过程中有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解析:
16.答案:(1)bc
(2)水;属于;氯化亚铁
(3)提高反应速率
(4)
(5)防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6)
(7)N点对应的是阶段3(参与反应)过程,则N点固体是生成的铁单质和的混合物,设此时铁单质质量为x。
则此时质量为:
故N点固体的成分分别为、,质量分别为2.8g、14.4g。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0,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四校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四),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四校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四)(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四校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四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四校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四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