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江苏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江苏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某mRNA的3'端存在UTR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和凋亡共同维持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数量
B.抑制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C.细胞自噬降解细胞内自身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
D.DNA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可诱发细胞癌变
【答案】B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2.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衰老。
3.癌细胞的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细胞分裂可以增加细胞数目,细胞凋亡会减少细胞数目,所以细胞分裂和凋亡共同维持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数量,A正确;
B、端粒酶可以修复DNA复制过程中的空白区域,可以通过提高端粒酶活性或数量来增加DNA复制的次数,从而延缓细胞衰老,B错误;
C、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C正确;
D、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抑癌基因的突变或甲基化可能诱发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B。
2.在细胞膜中,胆固醇分子与磷脂分子尾部结合限制其运动,防止温度高时磷脂分子无序化而使细胞膜破裂;同时因胆固醇将磷脂分子彼此隔开而使其更易流动,防止温度低时磷脂分子有序化而使细胞膜结晶。一般细胞膜内侧的流动性弱于外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胆固醇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中
B.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起到了重要的双重调节作用
C.细胞膜内外侧流动性的不同可能与两侧胆固醇含量不同有关
D.细胞膜的脂质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答案】A
【分析】1、细胞膜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
2、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3、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更易凝固,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弱。反之,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强,越能适应低温环境,植物耐寒性越强。
【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细胞膜不含胆固醇,A错误;
B、胆固醇分子与磷脂分子相结合既能限制磷脂分子的热运动,又能将磷脂分子分隔开使其更易流动,故胆固醇在细胞膜中对膜的流动性起着双重调节的作用,B正确;
C、胆固醇分子与膜的流动性有关,细胞膜内外侧流动性的不同可能与两侧胆固醇含量不同有关,C正确;
D、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更易凝固,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弱。反之,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强,因此,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强,D正确。
故答案为:A。
3.细胞色素C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参与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下列关于细胞色素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是一种能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
C.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氢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D.不同物种间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答案】D
【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能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一般有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A、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一般是C、H、O、N等,但细胞色素C的组成元素中含有Fe和S元素,A错误;
B、细胞色素C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参与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但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是ATP合成酶,B错误;
C、细胞色素C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C错误;
D、不同物种间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相似度越高,说明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正确。
故选D。
4.红河州哈尼梯田是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该地区运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物种互利共生,使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自生能力
B.维持哈尼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山顶的森林
C.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D.其他山区均可按照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模式进行建设
【答案】B
【分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详解】A、该生态系统有效的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能体现自生原理,但物种之间并非都是互利共生,如食物链中的鱼和鸭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
B、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可以获得经济效益,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B正确;
C、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生态工程的建设应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其他山区不一定能按照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模式进行建设,D错误。
故选B。
5.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赤霉素(GA₃)和生长素(IAA)对菟丝子茎芽生长的影响,切取相同长度的菟丝子茎芽分为 A、B两组,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分别培养至第 1 天和第10 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2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使用激素的种类和初始培养时间
B.用IAA 处理茎芽尖端比将IAA加在培养液中效果好
C.两组实验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内源激素的含量不同
D.B组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是 GA₃单独处理的 2 倍
【答案】D
【分析】1、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2、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3、据图分析:图示为探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均能促进离体茎芽的生长较快,且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促进作用更强,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
【详解】A.本实验中切取相同长度的菟丝子茎芽分为 A、B两组,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分别培养至第1天和10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20天,所以自变量是使用激素的种类和初始培养时间,A正确;
B.由于IAA进行极性运输,所以用IAA 处理茎芽尖端比将IAA加在培养液中效果好,B正确;
C.A组和B组比较,A组中赤霉素的作用更显著,可能是因为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的内源GA含量较高,C正确;
D.分析B组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13-4=9,GA3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6.5-4=2.5,IAA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4.5-4=0.5,因此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9÷2.5=3.6倍、是IAA单独处理的9÷0.5=18倍,D错误。
故答案为:D。
6.在某mRNA的3'端存在UTR(非翻译区)和聚腺苷酸等序列,3'-UTR与结合蛋白结合可防止mRNA被酶降解。转铁蛋白mRNA的3'-UTR中存在铁应答元件(IRE)的序列,该序列呈茎环结构,其与铁离子调节因子(IRF)的结合受细胞内铁浓度的调节,并控制着转铁蛋白的合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转铁蛋白mRNA的3'端存在终止子序列
B.铁过剩时,转铁蛋白mRNA与IRF分离后易被酶降解
C.IRF与IRE的结合将使细胞内转铁蛋白的数量增多
D.铁与IRF的结合可能会引起降解mRNA的酶的募集
【答案】A
【分析】翻译过程中,在mRNA的5'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在3'端存在终止密码子,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将由mRNA的5'端向3'端移动;据图可知,铁过剩时,铁与IRF结合,使IRF与IRE分离,失去IRF的转铁蛋白mRNA会被酶降解;铁缺乏时,IRF与IRE结合,可防止mRNA被酶降解,同时有利于转铁蛋白的合成,进而使细胞内转铁蛋白的数量增多;铁过剩时,铁与IRF结合并使IRF与IRE分离,转铁蛋白mRNA被酶降解,这可能与相应酶募集在mRNA周围有关。
【详解】A、翻译过程中,在mRNA的5'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在3'端存在终止密码子,而不是终止子,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将由mRNA的5'端向3'端移动,A错误;
B、据图可知,铁过剩时,铁与IRF结合,使IRF与IRE分离,失去IRF的转铁蛋白mRNA会被酶降解,B正确;
C、IRF与IRE结合,可防止mRNA被酶降解,同时有利于转铁蛋白的合成,进而使细胞内转铁蛋白的数量增多,C正确;
D、铁与IRF结合并使IRF与IRE分离,转铁蛋白mRNA被酶降解,这可能与相应酶募集在mRNA周围有关,D正确。
故选A。
7.下列关于细菌和酵母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酵母菌培养基比细菌培养基有更高的碳氮比
B.通常细菌的生长速度比酵母菌快,菌落比酵母菌落大
C.通常细菌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培养基用过滤除菌法除菌
D.血细胞计数板既可用于酵母菌的数量测定,也可用于细菌的数量测定
【答案】A
【分析】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一样,通常酵母菌培养基比细菌培养基有更高的碳氮比,A正确;
B、通常细菌的生长速度比酵母菌快,但形成的菌落,不一定细菌的大于酵母菌的,与细菌的种类有关,部分细菌的菌落小于酵母菌,B错误;
C、通常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基都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C错误;
D、血细胞计数板适用于真菌的计数,细菌计数板用于细菌的数量测定等,D错误。
故选A。
8.爱德华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三体综合征(又称18三体综合征),患者有智力障碍、发育延迟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18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内有导致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的基因
C.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18三体综合征在后代中的发病率
D.18三体患儿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精(或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18号染色体未分离
【答案】D
【分析】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的第18号染色体有3条,其他染色体数目不变,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或者卵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18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详解】A、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的第18号染色体有3条,而不是含有3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
B、18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患儿患病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异常,B项错误;
C、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隐性遗传病在后代中的发病率,该病不属于隐性遗传病,C项错误;
D、该病的患者体内有3条第18号染色体,其形成原因可能是亲本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18号染色体未分离,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洋葱外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B.观察有丝分裂时,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弄碎,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C.新鲜的洋葱、菠菜叶、猪肝等均可作为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
D.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DNA产生
【答案】C
【分析】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制片时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
【详解】A、将洋葱外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一直观察细胞,可观察到质壁分离过程,A错误;
B、观察有丝分裂时,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弄碎,加盖上盖玻片后需要压片处理,使细胞相互分散,B错误;
C、新鲜的洋葱、菠菜叶、猪肝等都含有细胞核,故均可作为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C正确;
D、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DNA,但不能证明使目的DNA,D错误。
故选C。
10.北大西洋西海岸的加拿大底鳞,是一种小型鱼类。其B基因有多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B1出现的比例随温度和纬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基因及其多种等位基因共同构成种群的基因库
B.B基因与多个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在一定范围内,随水温升高,B1的基因频率变小
D.B有多种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答案】D
【分析】1、基因频率指的是在一个种群基因库,某个基因 占该基因和其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率。当一个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时,该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个体不是进化的单位,种群才是进化的单位。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3、分析题图:自变量为温度和维度,因变量为等位基因B1出现比例,在冷环境和高纬度环境中等位基因B1出现比例较高,而温水环境和低纬度环境中其出现比例较低。
【详解】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基因及其多种等位基因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
B、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与多个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
C、根据题图,一定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等位基因B1的出现比例越来越小,但该水域中的底磷属于同一种群,其基因频率不变,C错误;
D、B有多种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正确。
故选D。
11.水痘多发于冬春季节,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会随着水痘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或者通过疱内液体传播,还可以通过水痘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衣物等传播。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水痘的措施,成人两次接种时间不少于 42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痘疱疹中的液体是组织液,内含大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B.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易被病毒感染,主要与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有关
C.两次接种水痘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都是因为抗体数量较少
D.水痘疫苗作为一种治疗性制剂可以维持人体对疱疹病毒的免疫力
【答案】A
【分析】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现有的疫苗类型主要有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减毒的微生物;③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者产物。
【详解】A、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会通过疱内液体传播,水痘疱疹中的液体是组织液,内含大量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A正确;
B、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易被病毒感染,主要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有关,B错误;
C、两次接种水痘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间隔时间过短,产生的抗体数量较少,间隔时间过长,产生的抗体数量减少,C错误;
D.水痘疫苗作为一种预防性制剂可以维持人体对疱疹病毒的免疫力,D错误。
故选A。
12.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迁移率(Rf)可用于各色素的鉴定,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下表是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结果(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色素3的迁移率(Rf)为0.2,若植物体缺镁,该色素含量会增加
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色素1,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色素4
C.能够吸收蓝紫光的只有色素1和色素2,能够吸收红光的只有色素3和色素4
D.该实验所用的层析液中包含苯、丙酮、石油醚等成分
【答案】D
【分析】1、分离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度高的扩散速度快,结果从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
2、题表分析:根据实验1、2、3三组数据可求出,色素3平均移动距离为(1.9+1.5+1.4)3=1.6,溶剂平均移动距离为(7.8+8.2+8.0)3=8.0,所以Rf值为1.6 8.0=0.2。根据Rf的大小可知,色素1是胡萝卜素,色素2是叶黄素,色素3是叶绿素a,色素4是叶绿素b。
【详解】A、根据实验1、2、3三组数据可求出,色素3平均移动距离为(1.9+1.5+1.4)3=1.6,溶剂平均移动距离为(7.8+8.2+8.0) 3=8.0,所以Rf值为。根据Rf的大小可知,色素3是叶绿素a,其化学元素组成有镁,若植物体缺镁,该色素含量会减少,A错误;
B、根据Rf的大小可知,色素1移动距离最远,扩散最快,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B错误;
C、根据Rf的大小可知,色素1是胡萝卜素,色素2是叶黄素,色素3是叶绿素a,色素4是叶绿素b。叶绿素(3和4)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1和2)主要吸收蓝紫光,C错误;
D、该实验所用的层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D正确。
故选D。
13.科学家用紫外线照射板蓝根原生质体,使其部分染色体丢失,将处理后的板蓝根原生质体与油菜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出了只含一条板蓝根染色体和油菜全部染色体的非对称杂种植株,该过程运用了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生质体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B.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培养,以防杂菌污染
C.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降低了不同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干扰程度
D.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提高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细胞工程
【答案】C
【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这层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等。
2、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常指利用某种外界因素(如射线)辐照某一细胞原生质体,选择性地破坏其细胞核,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进行与另一原生质体融合,紫外线作用于根细胞原生质体,使染色体片段化,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说明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之一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原生质体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后的植物细胞,而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结构称为原生质层,A错误;
B、原生质体放在无菌水中会吸水涨破,应放到等渗的溶液中,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B错误;
C、非对称融合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丢失,从而降低了不同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干扰程度,C正确;
D、非对称融合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丢失(断裂),所以会降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14.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1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答案】C
【分析】生物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出;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中的能量,共132×105J/(m2·a),A错误;
B、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来自生产者的能量数值不确定,所以无法计算出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为10.5×105J/(m2·a),C正确;
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去掉粪便中的能量,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为自身能量,所以粪便中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是由生产者流向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下列中学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观察细胞中脂肪时,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B.观察酵母菌时,细胞核、液泡和核糖体清晰可见
C.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叶肉细胞呈正方形,叶绿体围绕细胞核运动
D.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在低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BCD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塘)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2.亚显微结构能看到所有细胞器,显微结构只能看到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细胞壁、染色体。相比之下,亚显微结构下对细胞观察更加仔细。
【详解】A、观察细胞中脂肪时,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
B、观察酵母菌时,细胞核、液泡清晰可见,但核糖体观察不到,B错误;
C、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叶肉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围绕大液泡运动,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就是借助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仅能看到质壁分离现象,也能看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错误。
故选BCD。
16.泡菜是一种传统美食,世界各地都有泡菜的影子,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泡菜。下图表示制作泡菜及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图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选择新鲜的原料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B.配置盐水的浓度不宜过高,防止乳酸发酵受到抑制
C.为降低亚硝酸盐含量,需要泡菜发酵的时间越长越好
D.泡菜发酵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造成杂菌滋生,口感下降
【答案】AB
【解析】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泡菜的制作过程: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10:1的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莱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3、腌制的条件: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详解】A、新鲜原料中亚硝酸盐含量更低,放置一段时间的原料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故选择新鲜的原料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A正确;
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10:1的比例配制盐水,盐水的浓度不宜过高,防止乳酸菌乳酸发酵受到抑制,B正确;
C、在腌制后期,亚硝酸盐含量下降至相对稳定,但发酵时间过长,泡菜的品质降低,不是发酵的时间越长越好,C错误;
D、泡菜发酵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杂菌大量滋生,口感下降,D错误。
故选AB。
17.我国中科院研究人员把猴子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到猪的胚胎中,产下2只“猪-猴嵌合体”幼患,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GFP基因导入食蟹猴细胞的目的是便于追踪猴细胞在猪-猴嵌合体中的位置
B.可通过电融合法促进转GFP基因的食蟹猴细胞与去核的食蟹猴卵母细胞融合
C.处于MⅡ期的猪卵母细胞与获得能量的精子共同培养在培养液中完成受精作用
D.利用猪-猴嵌合体囊胚的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后培养到原肠胚再进行胚胎移植
【答案】CD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2、胚胎干细胞,(1)来源: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2)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详解】A、GFP基因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将GFP基因导入食蟹猴细胞的目的是便于追踪猴细胞在猪-猴嵌合体中的位置,A正确;
B、可通过电融合法促进细胞融合,B正确;
C、精子获能是指获得与卵细胞融合的能力,不是获得能量,C错误;
D、培养到桑葚胚或囊胚期再进行胚胎移植,D错误。
故选CD。
18.表观竞争是资源竞争以外的一种新型种间关系。如果两个物种具有相同的天敌,可通过共同天敌的中介作用,影响彼此的种群数量,这种间接的相互影响称为表观竞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在种间竞争的两个种群间可能存在表观竞争
B.外来物种入侵可通过表观竞争降低当地物种的种群数量
C.表观竞争可通过影响群落的结构使群落发生演替
D.植物间的表观竞争不会改变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ABC
【分析】种间关系有原始合作、捕食、寄生、互利共生和种间竞争,其中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详解】A、存在种间竞争的两个种群间可能有共同的天敌,因而可能存在表观竞争,A正确;
B、具有表观竞争关系的两个种群间可通过共同的天敌实现种群数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据此可推测,外来物种入侵可通过表观竞争降低当地物种的种群数量,B正确;
C、表观竞争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而会影响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会引起群落发生演替,C正确;
D、植物间的表观竞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速率,因而会改变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19.贵州地宝兰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对环境要求极高,属于中国特有的珍稀极危植物。野外调查发现,贵州地宝兰一般分布在60%~90%荫蔽度的林下。为贵州地宝兰就地保护、异地栽培提供依据,科研人员以贵州地宝兰成年盆栽植株为材料,通过黑色尼龙网遮阴设置不同透光率(8%、20%、45%和100%自然光照),处理四个月后测定贵州地宝兰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林下基层土壤作为栽培基质是因为林下基层土壤 。通过黑色尼龙网遮阴设置8%、20%、45%透光率,依据是贵州地宝兰 。
(2)9:30~11:00各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光反应为暗反应中 (过程)提供了更多的 。
(3)在20%、45%和100%透光率下,各组贵州地宝兰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某同学认为该现象是由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
(4)科学家继续测定了上述各组贵州地宝兰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
①测定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时,应控制 等外界因素相同且适宜,并设置不同的 测定净光合速率,绘制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
②由表可知,光补偿点随着透光率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解释原因:随着透光率的增加 。
(5)在就地保护中,对处于不同荫蔽度下的贵州地宝兰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
【答案】(1) 富含无机盐,有利于贵州地宝兰存活 一般分布在60%~90%荫蔽度的林下
(2) C3的还原 ATP和NADPH
(3)不同意,中午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上升
(4) 温度、CO2浓度 光照强度 叶绿素的总量下降,需要更强的光照才能补偿呼吸消耗
(5)对生长在荫蔽度较高环境中的地宝兰,要对周围植物进行适当砍伐;对生长在荫蔽度较低环境中的地宝兰适当遮阴。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是因为光照强烈,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减弱,有机物积累速率明显下降,从而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详解】(1)选择林下基层土壤作为栽培基质是因为林下基层土壤富含无机盐,有利于贵州地宝兰存活,通过黑色尼龙网遮阴设置8%、20%、45%透光率,依据是贵州地宝兰一般分布在60%~90%荫蔽度的林下。
(2)分析图1可知9:30~11:00各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光反应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提供更多的ATP和NADPH。
(3)在20%、45%和100%透光率下,各组贵州地宝兰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分析图2和图3可知20%、45%和100%透光率下,中午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上升,由此推断光合“午休”现象不是由气孔导度下降引起的。
(4)①测定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时,光照强度属于自变量,其他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属于无关变量,故应控制温度、CO2浓度等外界因素相同且适宜,并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测定净光合速率,绘制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
②由表可知,光补偿点随着透光率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解释原因:随着透光率的增加叶绿素的总量下降,需要更强的光照才能补偿呼吸消耗。
(5)在就地保护中,对生长在荫蔽度较高环境中的地宝兰,要对周围植物进行适当砍伐;对生长在荫蔽度较低环境中的地宝兰适当遮阴。
20.2024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干年前,长江部分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的破坏。为了恢复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应首先增加 的种类和数量,提高 的复杂程度,进而使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
(2)互花米草的入侵给长江口湿地生态带来一定的威胁。为探究不同盐度对芦苇和互花米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者设置3个盐度梯度;淡水(0)、中盐度(15‰)和高盐度(30‰)。实验结果如图1,分析可知高盐度条件下 。
(3)互花米草入侵导致长江口湿地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下降,启动“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后,取得明显效果。该湿地鸟类种类与数量的变化统计结果如图2,则说明互花米草的治理对 的影响较大。
(4)利用环境DNA技术检测水域中长江江豚相对生物量,可进一步根据营养级之间的 估算出鱼类等生物量,进而评价该流域的生态状况。随着“十年禁渔”工作的开展,发现江豚数量显著增多,长江生态得到初步修复,该项措施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同时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5)采用标记重捕法对2km2的长江某支流中刀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时,首捕时用大网眼渔网捕捞40条并标记,重捕时用小网眼渔网捕捞325条,其中小刀鱼(不能被大网眼渔网捕到)275条,带标记的鱼5条,则该支流中刀鱼种群密度约为 。“十年禁渔”结束后为保护鱼类资源,渔民捕鱼时,渔网网眼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的产量,请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答案】(1) 生产者 营养结构 抵抗力
(2)芦苇和互花米草的生长均受抑制,但互花米草对盐分胁迫有着更强的耐受能力
(3)水鸟数量
(4) 能量传递效率 自生原理 方向和速度
(5) 1300条/km2 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2、标记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详解】(1)为了恢复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2)由图表可知:随着盐度的升高,芦苇和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株高均下降,说明芦苇和互花米草的生长均受抑制,但与芦苇相比,互花米草下降的更缓慢,说明互花米草对盐分胁迫有着更强的耐受能力。
(3)分析图表可知,与对照区相比,治理示范区的水鸟增加了很多,非水鸟几乎不变,说明互花米草的治理对水鸟数量的影响较大。
(4)利用环境DNA技术检测水域中长江江豚相对生物量,可进一步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估算出鱼类等生物量,进而评价该流域的生态状况。随着“十年禁渔”工作的开展,发现江豚数量显著增多,长江生态得到初步修复,该项措施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自生原理,同时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5)据公式: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个体总数=再次捕获标记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总数,推出该范围内个体总数=(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总数)/再次捕获标记个体数=(40×325)÷5=2600条,则该支流中刀鱼种群密度约为2600条÷2km2=1300条/km2
渔民捕鱼时,渔网网眼不能过小,否则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21.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③表示体液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属于内环境的有 ,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集合管内的)原尿与 的混合。
(2)若图中“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则该刺激可能为 ,此时ADH的释放量将 ,并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据此推测X的化学本质是 ,此过程下丘脑的作用有 。
(3)水分子通过AQP快速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 。集合管细胞中,AQP2与分泌蛋白都能通过囊泡进行转运,它们在囊泡的位置区别是分泌蛋白是被囊泡包裹着的,而水通道蛋白则位于 。若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000mL纯净水,b过程将会 (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4)若人体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量超过3L/d,则可能患有尿崩症。据图分析引发人体尿崩的原因可能有 。
①下丘脑的损伤导致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
②含AQP2的囊泡上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
③自身产生的抗体与 ADH 受体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过于敏感
④控制合成AQP2的基因表达受抑制,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减少
【答案】(1) ②③ ②(组织液)
(2)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增加 糖蛋白(蛋白质) 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调节中枢、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3) 协助扩散 囊泡膜上 增强
(4)①②④
【分析】水盐平衡调节:
①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②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详解】(1)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的,图中①~③中属于内环境的有②组织液和③血浆,而①为细胞内液;据图可知,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组织液与集合管内的原尿的混合。
(2)下丘脑是合成抗利尿激素(ADH)的场所。若图中“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则该刺激可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抗利尿激素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加强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由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能与ADH结合,故推测X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该过程中下丘脑的作用表现在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调节中枢、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3) 结合图示可知,AQP是水通道蛋白,故水分子通过AQP快速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AQP2是水通道蛋白,其与分泌蛋白的区别在于:分泌蛋白是被囊泡包裹着的,而水通道蛋白则位于囊泡膜上;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000mL纯净水,重吸收水减少,所以b将受体蛋白运回细胞,减少对水的重吸收,b过程将会增强,并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
(4) ①下丘脑的损伤导致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进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上升,可能会引起尿崩症,①正确;
②若含AQ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则会导致重吸收作用减弱,可能引起尿崩,②正确;
③ADH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若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过于敏感,则不会导致尿崩,③错误;
④若控制合成AQP2的基因表达受抑制,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减少,使水分重吸收减数,进而会引起尿崩,④正确。
故选①②④。
22.蒂蛀虫是荔枝的重要害虫。科研人员培育转基因抗虫荔枝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图2是SalI、HindⅢ和BamHI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RNA相比,质粒特有的化学成分是 ;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的作用是 。
(2)研究人员采用了如下图巢式PCR技术获取抗虫基因,巢式PCR是一种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使用两对PCR引物扩增完整的片段。第一对PCR引物(也称外引物)扩增片段和普通PCR相似。第二对引物称为巢式引物(因为他们在第一次PCR扩增片段的内部,也称内引物)结合在第一次PCR产物内部,使得第二次PCR扩增片段短于第一次扩增。
①PCR扩增时加入引物的原因是 ,在最后一个循环结束后通常还需要维持72℃5min的目的是 ,PCR产物常采用 来鉴定。
②相比于常规PCR,巢式PCR获得错误目标产物概率 ,这是因为 。
③为了使抗虫基因定向插入质粒中,第二次PCR扩增时需要在两个引物5'端分别添加的序列是 ,不添加在引物3'端的原因是 。
(3)科研人员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虫基因导入荔枝细胞,由于农杆菌中的 ,能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 上。
(4)培育出的荔枝是否具有抗虫性状,可采用鉴定方法是 。
【答案】(1)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便于筛选含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
(2) Taq酶只能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核苷酸链3’端上 充分延伸子链 琼脂糖凝胶电泳 低 如果利用外引物扩增产生了错误片段,则巢式(内)引物能在错误片段上进行配对的概率低 AAGCTT和GTCGAC 使引物的3’端与模板链严格互补配对,保证子链的延伸
(3) Ti质粒含有一段T-DNA 染色体DNA
(4)采摘转基因抗虫荔枝叶片饲喂蒂蛀虫,观察蒂蛀虫的存活情况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和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详解】(1)质粒的本质为小型环状的DNA片段,与RNA相比,质粒特有的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为便于筛选含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
(2)①由于Taq酶只能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核苷酸链3’端上,故PCR扩增时加入引物,延伸过程的温度一般为72℃,最后一个循环结束后通常还需要维持72℃5min的目的是充分延伸子链,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将不同分子量的DNA分开,PCR产物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②如果利用外引物扩增产生了错误片段,则巢式(内)引物能在错误片段上进行配对的概率低,故巢式PCR获得错误目标产物概率低。
③由图1可知,BamHI会破坏目的基因,所以可以用SalI、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及质粒,可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我环化或反向连接,所以第二次PCR扩增时需要在两个引物5'端分别添加的序列是AAGCTT和GTCGAC。子链延伸的方向为5'端→3’端,为了使引物的3’端与模板链严格互补配对,保证子链的延伸,故不添加在引物3'端。
(3)农杆菌含有Ti质粒,Ti质粒含有一段T-DNA,T-DNA能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4)培育出的荔枝是否具有抗虫性状,可从个体水平做抗性实验鉴定,鉴定方法是采摘转基因抗虫荔枝叶片饲喂蒂蛀虫,观察蒂蛀虫的存活情况。
23.鱼类存在不同品种间杂交现象,科学家基于此利用锦鲤和团头鲂进行远缘杂交培育新品种,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雌性白眼锦鲤和纯合雄性蓝眼团头鲂杂交,F1为白眼锦鲫,将F1锦鲫雌雄交配,F2中白眼与蓝眼的比值为15:1。可推测锦鲤与团头鲂存在高度同源的染色体,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可 ,且控制锦鲤和团头鲂眼色的基因可 ,眼色的表型与相关基因的显隐性控制关系是 。
(2)在重复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核仁显性现象,即远缘杂交的后代中只有一个亲本的基因组表达,后代性状随机与染色体来自父母中的一方相同。若在群体中,核仁显性使后代与父本性状相同的概率为50%,则F1中锦卿与图中雌核发育锦鲤眼色相同的概率为 ,F2的眼色表型及比例是 。
(3)研究发现,控制鱼类尾鳍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单尾鳍(Xw)。团头鲂中发现了其等位基因Xe,表现为双尾鳍。科学家用纯合雌性单尾鳍锦鲤和纯合雄性双尾鳍团头鲂进行了杂交实验。F1中雌性双尾鳍锦鲫:雄性单尾鳍锦鲫=1:1。
①据此分析,双尾鳍为 性状,且 (填“存在”或“不存在”)核仁显性现象。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一个异常组,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亲本团头鲂中的Xe基因断裂后移接到Y染色体上,且异常的性染色体的活性不受影响。则该异常组F1的表型及比例为 。
③双尾鳍雄性金鱼更具有观赏性,为获得稳定遗传的双尾鳍雄性金鱼,可将上述异常组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作为父本,再从正常组的F1中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答案】(1) 联会 自由组合 双隐性为蓝眼,否则为白眼
(2) 1/2 白眼:蓝眼约为3:1
(3) 显性 不存在 雌性单尾鳍:雄性双尾鳍=1:1 XYe或XwYe XwXe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锦鲤与团头鲂存在高度同源的染色体,故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可发生联会行为,F2中白眼与蓝眼的比值为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锦鲤和团头鲂眼色的基因可自由组合,且双隐性表现为蓝眼,其他均为白眼。
(2)远缘杂交的后代中只有一个亲本的基因组表达,后代性状随机与染色体来自父母中的一方相同,故若在群体中,核仁显性使后代与父本性状相同的概率为50%,则F1中锦卿与图中雌核发育锦鲤眼色相同的概率为也为1/2,锦鲫自交,若令A/a、B/b表示相关基因,则锦鲫的基因型为AaBb,可以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而远缘杂交的后代中只有一个亲本的基因组表达,后代性状随机与染色体来自父母中的一方相同,不论父方还是母方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aB、ab,其中AB、Ab、aB表现为白色,ab表现为蓝色,故F2的眼色表型及比例是白眼:蓝眼约为3:1。
(3)①科学家用纯合雌性单尾鳍锦鲤(XwXw)和纯合雄性双尾鳍团头鲂(XeY)进行了杂交实验,F1中雌性双尾鳍锦鲫(XwXe):雄性单尾鳍锦鲫(XwY)=1:1,说明双尾鳍为显性性状,且不存在核仁显性现象。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一个异常组,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亲本团头鲂中的Xe基因断裂后移接到Y染色体上,且异常的性染色体的活性不受影响,即纯合雌性单尾鳍锦鲤(XwXw)与纯合雄性双尾鳍团头鲂(XYe)进行杂交,F1为XwX、XwYe,即该异常组F1的表型及比例为雌性单尾鳍:雄性双尾鳍=1:1。
③双尾鳍雄性金鱼更具有观赏性,为获得稳定遗传的双尾鳍雄性金鱼(XeYe),可将上述异常组F1雌雄个体(XwX、XwYe)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选择基因型为XYe或XwYe的个体作为父本,再从正常组的F1中选择基因型为XwXe的个体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溶剂
色素1
色素2
色素3
色素4
实验组1
7.8
?
?
1.9
?
实验组2
8.2
?
?
1.5
?
实验组3
8.0
?
?
1.4
?
平均移动距离(cm)
8.0
7.6
?
?
0.8
迁移率(Rf)
无
0.95
0.53
?
0.10
生产者固定
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
初级消费者摄入
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
能量[105J/(m2·a)]
90
42
84
13.5
3
相关参数
透光率
光饱和点/μml·m-2·s-1
光补偿点/μml·m-2·s-1
株高/cm
最大叶长/cm
最大叶宽/cm
叶绿素总量/mg·g-1
8%
537
2.58
15
2.58
2.67
1.72
20%
542
3.31
15.25
3.31
3.30
1.5
45%
447
3.87
13.67
3.87
2.37
0.98
100%
407
5.77
12
5.77
2.35
0.4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广东卷)(考试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藻类的概念古今不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广东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藻类的概念古今不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福建卷)(考试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种α珠蛋白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