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8-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河南专用)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修养方式。《宋史》曾载,“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炼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huàn) ① 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tá) ② 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huì cuìB.huǐ cuìC.huǐ cùD.huì cù
(2)根据拼音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正确的汉字。
(huàn)① 然冰释 熏(tá)②
2.古诗文默写。
读书点亮岁月。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① ”激励你志存高远;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② ”激励你永不言弃;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③“ , ”激励你无私奉献;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④“ , ”激励你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⑤“ , ”激励你注重精神追求而不在乎物质享受。
3.漂流共借阅,书香遍校园。教学楼里要创办公共读书角,用两架书柜营造读书环境,并召集管理团队,请你为活动提供文案。
(1)选词补对联
请从下面提供的词汇中拼接组合,补充两个书柜上空缺的对联。
对联一:书香绕梁随思绪飘万里
对联二: 增智不负苦读人
待选短语:君品如兰 千万卷 阅千卷 长新知 藏书虽无
(2)回信来应聘
根据读书角的招聘启事,请在年级微信群里回复信息,表明自己的心愿和应聘的优势。
4.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的问题展开探究。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读书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
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至少写出三条)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面子
欧阳明
①父亲第一次找我借钱,是1987年9月。当时,我被分配到县医院还不到一年。
②父亲借钱,不是自己用,而是帮别人借的。
③那天,我正在值班,就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说邻居向有田抬石头时腿被砸断了,在我们医院,但钱没带够,叫我借点儿给他。我问多少?父亲说六百。六百是我近两个月的工资,虽不是个小数目,但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④父亲的话,我得听。因为当初,要不是他忍饥挨饿坚持供我读书,我现在还在老家种地。
⑤继向有田之后,父亲找我借钱的次数就多了起来,都是帮那些来找我看病的老乡借的,一样都是电话上安排。
⑥老乡们舍近求远来找我看病,是认为我是大学生,医术肯定比乡卫生院的那些医生高明。可他们不知道县医院的费用比乡卫生院贵,每次来,钱都带少了。
⑦老乡们借钱不直接找我,是因为我在老家时,一直在学校读书,和他们不是很熟悉。
⑧老乡们每个人借的钱不算多,也就几百块。但借的人和次数多了,金额就大了,没几年,就上万了,害得我有时请念白吃饭都得找朋友借钱去。那时,我正和念白谈恋爱。让我更恼火的是,他们借了钱,一直不还,甚至连句话也没有,好像从没借过似的。
⑨这些人怎么这副德行,借钱不还!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对父亲说了我的想法。父亲嘿嘿一笑,说,放心,他们不是那种人,钱肯定会还的,只是早晚而已。
⑩我不相信父亲的话,说,无论如何,你今后不要叫我再借钱了!
⑪父亲说,大家找你借钱,是因为困难,再说乡里乡亲的,求到了,不帮面子上说不过去。
⑫我不管,从今以后,你别再给我打电话,我再也没钱借了。我忍着怒气说。
⑬我说的确实是实话,和念白结婚时,我们买房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婚后,每月都得拿出收入的大部分去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⑭可父亲还是找我借钱,有时一开口居然上千元。
⑮有一天,刚吃过早饭,父亲就来电话了,说二叔在我们医院,钱不够了,叫我借两千块送过去。
⑯这么多啊?!叫他们找别人吧!我没好气地说。
⑰能找别人还找你呀?你二叔又不是外人,以前外人都借了,现在不借给他,说得过去吗?再说,你读书的时候,二叔二婶经常帮我们家干活儿。现在他们有难了,你能见死不救吗?
⑱好吧,好吧!我不想再和父亲啰唆,立即挂了电话。
⑲我硬着头皮找朋友借了两千元,承诺月底领了奖金就还。婚后,为了还债,我把工资和奖金都给了念白,身上几个口袋长期一样重——都是空的。
⑳钱送过去后,我怒气难消,打电话再次提醒父亲,从今以后,你再打电话,我可就不接了!
㉑父亲说不会了,不会了,这是最后一次!
㉒月底了,念白不见奖金,知道原因后,顿时恼怒,说,你还在打肿脸充胖子,不把这个家搞垮你不甘心!死要面子活受罪!今后你再听你父亲的,我们就离婚!
㉓别!我急忙安慰她说,放心吧,再也不会了。
㉔没想到,父亲言而无信。半年不到,又来借钱了。这次不是电话上说,而是亲自跑上门来。
㉕有啥事啊?我明知故问,语气冷冷的。
㉖父亲磨蹭了半天说,本是不想来的,可这次是你二妈病了。住院要先缴五千,不然不给办入院手续。
㉗差多少?三千。三千?!上次借的都没还呢!我愤怒了。
㉘他们都有病,每月药费要几百,一时还不上,可以理解。
㉙理解?可谁理解我呀?这样下去,我一家人都只有去喝西北风了!我声音高得像吼。
㉚算我求你,这次真是最后一次了。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害怕我说半个“不”字。
㉛我知道不借钱,父亲就没脸回去见二叔,便一声长叹说,好吧!最后一次了!然后当着父亲的面,找科室几名护士凑了三千元。
㉜拿钱给父亲时,我再次提醒说,最后一次了!
㉝我保证,绝对是最后一次!父亲说。
㉞我很担心父亲说话又不算数。不过直到他去世,也再没找我说过借钱的事。
㉟父亲是病逝的。临终前父亲拿出两万块钱给我,说,这是你们这些年来给我和你娘的钱,你娘一直管着,存的是定期,我不知道有这么多。你拿回去用吧。放心,我今后再也不会给你们添麻烦了。还有件事你要记住,那些借了钱的,他们愿意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别去问。人一辈子,谁没个难处,能帮就帮。这些年我和你娘在老家,挑水劈柴,买东买西,都是靠大家帮助的。
㊱我没想到父亲会这样,一时无言以对。
㊲父亲丧事期间,那些曾经借过钱的人都来了,他们一说起父亲就落泪,天天跑上跑下的,帮着招呼客人,买菜煮饭洗碗,直到后来的抬棺、垒坟……把丧事的活儿都干了。
㊳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安葬完父亲那天,他们竟然都来还钱给我,一分不少。
㊴这当中,也有二叔。二叔说,以前不是大家不还,是你父亲挡着不让还,说钱,叫大家先用着,等哪天手头宽裕了再还也不迟。还说你和念白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不会责怪大家的。
㊵念白听了,急忙背过身去,在裤兜里掏纸巾。
㊶我忽然很感动,说,家父走了,今后大家有什么事可直接找我,一定尽力而为!
㊷奇怪的是,之后,老乡们找我都只是看病,从没提过借钱的事。不仅如此,而且每次来时,都要带一些鸡蛋水果什么的,还非要我收下。
㊸老乡们太给我们面子了,应该是感谢你给他们治了病吧?还是学医好啊!一次,念白禁不住感叹万分。
㊹我告诉念白,这面子不是给我们的,是给父亲的。说完,我仿佛又看到父亲临终前说话的样子。
(选自《荷风》)
5.小说围绕着“借钱”展开,有三处细节描写。请结合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6.这篇小说在情节设计上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7.这篇小说以“面子”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两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做分析。
8.有人说:“中国人总是给别人面子,顾全自己的面子,却丢失了自己的初心。”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二)(10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①阅读不是谁的专利,而应是全民的生活方式。
②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而应是“阳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长”。我们追求全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一个都不能少”。
③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早在2017年9月,由五个部门联合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正式启动,旨在用无障碍阅读解决盲人群体的“阅读难”困境。
④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村村有书屋的图景。这些书屋已成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⑤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对政府而言,搭建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阅读均等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社会力量来说,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浏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只不过,不论是内容供给上的匹配度相对不足,还是纸质书价格普遍偏高,都成了培育农村阅读氛围的掣肘。
⑥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近日某电商上线的“快乐读书月”活动,用5000万元读书基金对中外经典名著、畅销图书等进行专项补贴;在世界读书日之前,该电商联合国内30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让平台近8亿用户以低价实现“悦读”。
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不断降低阅读门槛,让农村贫困人口读得起书,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是对知识普惠的应有注解,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内在要求。
(作者:子衿。有删改)
文本二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节选自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全文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布局的。
B.浏览播放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阅读时尚,可以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
C.文本一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电商平台能为推进全民阅读发挥积极作用。
D.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书,选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10.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1.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是围绕“阅读”展开的,却各有侧重。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②然有声。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③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④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茎秆可用来编席,也是造纸和人造丝的原料。②嶷(yí?)然:卓异的样子。③机阱:这里喻指危险。④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1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中的“名”是指出名的意思,与“名之者谁”的“名”意思相同。
B.“惟吾德馨”中的“馨”是指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是指博学的人,这里体现作者交往的人学识渊博修养高。
D.“触发之不顾”中“顾”是回头看的意思,这里展现出欧阳修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刚正不阿的形象。
13.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4.【甲】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15.面对人生不如意之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刘禹锡和欧阳修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他们的人生观。
(二)(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用典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本诗哪一联属于用典,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7.白居易《最赠刘二十八君》诗的中间两联写道:“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里透出对刘禹锡遭遇的什么情绪?刘禹锡在和诗中借比喻表现的是什么精神?
四、名著阅读(共5分)
18.看了《简·爱》的思维导图后,小李和小王同学有如下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小李:这是根据情节和人物性格对应关系梳理的思维导图,你知道图中涂抹处该填什么内容吗?
小王:当然,“简·爱”左面的可以填(1) ,右面的可以填(2) 。
小李:你说得有道理,我觉得还可以根据情节和发生地点的对应关系来梳理整本书。
小王:是的,你看这幅图左面可以梳理为从(3) 到(4) ,右面可以大体可以梳理为从桑菲尔德庄园到沼泽山庄、桑菲尔德庄园。
小李:是的,地点的转换中我也看到了简·爱追求理想的脚步,你觉得简·爱追求的理想和保尔·柯察金追求的理想有什么不同吗?
小王:当然有所不同了,我举例分别分析给你听(5) 。
五、写作(共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家严文井说:“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哲学家罗素说:“我觉得我活着值得。”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生命体验。法布尔享受研究昆虫的艰辛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汪曾祺享受独特的地域物产,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美好的生命体验;朱德享受母亲给自己的教益,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对塑造自己生命的母亲的感恩。
请以“我学会享受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服务内容:借还图书,整理书柜
岗位要求:熟悉图书分类,有服务热情
应聘对象:本年级学生
服务地点:本年级教学楼楼梯口公共区域
工作时间:每天下午16:00-17:00
有意者请将申报信息发送至年级师生微信群
群主老师:
您好!
我是
请批准!
张志博
4月10日
借钱
情节
父亲的心理
第一次
父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让我借六百元给他的邻居向有田。
③
第二次
①
对我的拒绝很不满
第三次
②
④
参考答案:
1.(1)A
(2) 涣 陶
【详解】(1)考查字音的识记辨析。
诲——huì,教诲:教导训诫;
淬——cuì,淬炼:反复经受考验,磨练;
故选A。
(2)考查看拼音写字词的能力。
huàn——涣,涣然冰释: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矛盾、风波完全消除,也可比喻疑团解除;
tá——陶,熏陶: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2. 一览众山小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览、赢、体、奉”等字的正确书写。
3.(1) 君品如兰阅千卷长新知 藏书虽无千万卷
(2)(我是)本年级学生张志博,看到招聘启事,我很想成为公共读书角管理团队的成员。我喜欢读书,对图书分类也比较了解。每天下午的时间都可以到岗服务,所以我诚挚申请成为管理员。
【详解】(1)本题考查对联知识。
阅读①处上联“书香绕梁随思绪飘万里”,其中“书香绕梁”是主谓结构,“君品如兰”与之对应,同为主谓短语;“飘万里”是动宾结构,“阅千卷”既是动宾结构,又有数量词与之对应;“随思绪”与“长新知”均是动宾结构。由此可知①处的下联是:君品如兰长新知阅千卷。
确定第①题答案后,②处上联剩余的词汇是“千万卷”“藏书虽无”,根据对联平仄要求可判断“千万卷”应对应“苦读人”,两个短语同为偏正结构;“藏书虽无”对应“增智不负”,两个短语同为主谓结构。因此②处的上联是:藏书虽无千万卷。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题干信息“根据读书角的招聘启事,请在年级微信群里回复信息,表明自己的心愿和应聘的优势”可知,在回复信息时首先需表明身份,然后根据招聘要求阐明自己的优势,表达自己的心愿,最后表达让老师聘用自己的希望。
示例:(我是)本年级学生张志博,看到招聘启事,我想应聘公共读书角管理团队成员这个职位。我的优点是热爱读书,做事积极主动,认真细致。我会以饱满的热情服务大家,认真登记借阅图书信息,我能够细致地将读书角的图书进行分类并整洁地整理书柜。如果可以作为图书管理员为大家服务,我将发扬自己的优点,以身作则,尽好职责。请相信我有能力担当公共读书角管理团队成员这个职位,谢谢!
4.(1)政府要加大读书场所的建设和开放的力度;(2)图书出版发行部门要创作更多更好的读物,将读者重新引回到书本面前;(3)学校、家庭都要注重创设读书氛围,培养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4)设立阅读日或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5)设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所,更好的阅读条件。
【详解】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应根据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中的“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可知,政府应发挥主体作用,可以加大读书场所建设力度,并免费向公众开放。政府还应定时举办读书活动,在全社会形成阅读之风。学校要发挥阅读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并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出版单位应降低图书的价格,或采取以旧换新的形式,吸引人们的购买欲望。
5.①父亲帮住院的亲戚(我的二叔)借两千元钱。②父亲帮助生病的二妈办理住院手续,又向我借钱。③理所当然。④犹豫、恳求。 6.示例一: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丧事期间,那些曾经借过钱的人都来还钱,令人颇感意外。但是文中也介绍到父亲为亲戚们、老乡们借钱,帮助他们,因此也在情理之中。
示例二:小说结尾引人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父亲临终前说话的样子让我感到惭愧,我为之前对父亲的态度感到自责,父亲的话让我明白:人要学会感恩,要善良。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耐人寻味。 7.①从情节来看,记叙了父亲不断替他人向我借钱,引起我的强烈不满,最终因为父亲的“面子”收到了所有的还款的故事。让我看到“面子”的重要。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写出了父亲的淳朴、善良。③从主题来看,希望更多的人懂得感恩,学会用善意和美好去面对这个世界,并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8.我不赞同这个观点。文本中的父亲和乡亲们赋予了“面子”这样的含义:“面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所以,并不代表初心不在。生活中,我们要把初心作为内驱力,对他人真情相待,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并非你想象的那么冷漠,那么陌生。
【解析】5.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的能力。概括故事情节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题干中的“三处细节”让我们明确了事件的范围,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进行归纳、概括。概括人物心理时,抓住父亲的描写进行分析。
第一空,结合⑮段中“有一天,刚吃过早饭,父亲就来电话了,说二叔在我们医院,钱不够了,叫我借两千块送过去”可概括为:父亲帮住院的亲戚(我的二叔)借两千元钱;
第二空,结合㉖段中“父亲磨蹭了半天说,本是不想来的,可这次是你二妈病了。住院要先缴五千,不然不给办入院手续”可概括为:父亲帮助生病的二妈办理住院手续,又向我借钱;
第三空,结合⑪段中“父亲说,大家找你借钱,是因为困难,再说乡里乡亲的,求到了,不帮面子上说不过去”可概括为理所当然;
第四空,结合㉖段中“父亲磨蹭了半天说,本是不想来的,可这次是你二妈病了。住院要先缴五千,不然不给办入院手续”,㉚段中“算我求你,这次真是最后一次了。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害怕我说半个‘不’字”可概括为:犹豫、恳求。
6.本题考查对情节设计特点的把握。解答这类试题,可先概括出文章写了哪些情节。从单一情节的内容来看,可分析出一个作答角度:情节本身的特殊性。即找出哪些情节在情理之中,哪些情节在意料之外,哪些情节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或找出哪些情节是留白想象的,哪些情节是直抒胸臆的,哪些情节是引人思考的,哪些情节是催人泪下的。从不同情节的内容和结构来看,可分析出另一个作答角度:情节之间的关联性。即前后情节是否构成一条或多条线索,是否存在详略安排,是否存在“悬念一释疑”的安排,是否存在节奏上的波澜变化,是否存在“伏笔”“照应”“铺垫”等。从情节的表达效果来看,可分析出另一个作答角度:情节表现的特殊性。即是否运用了独特的叙述视角、叙述人称、记叙顺序,语言上是否具有某些特点,是否独句成段以起到强调作用,是否插入或运用大段的对话描写、自白、环境描写等以改变叙事节奏等。由此结合文本内容具体作答即可。
如结合㊳段中“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安葬完父亲那天,他们竟然都来还钱给我,一分不少”,㊴段中“这当中,也有二叔。二叔说,以前不是大家不还,是你父亲挡着不让还,说钱,叫大家先用着,等哪天手头宽裕了再还也不迟。还说你和念白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不会责怪大家的”的内容可知,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丧事期间,那些曾经借过钱的人都来还钱,令人颇感意外。但是文中也介绍到父亲为亲戚们、老乡们借钱,帮助他们,因此也在情理之中;
如联系㉟段中“父亲是病逝的。临终前父亲拿出两万块钱给我,说,这是你们这些年来给我和你娘的钱,你娘一直管着,存的是定期,我不知道有这么多。你拿回去用吧。放心,我今后再也不会给你们添麻烦了。还有件事你要记住,那些借了钱的,他们愿意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别去问。人一辈子,谁没个难处,能帮就帮。这些年我和你娘在老家,挑水劈柴,买东买西,都是靠大家帮助的”,结合㊹段中“我告诉念白,这面子不是给我们的,是给父亲的。说完,我仿佛又看到父亲临终前说话的样子”的内容可知,小说结尾引人思考:父亲临终前说话的样子让我感到惭愧,我为之前对父亲的态度感到自责,父亲的话让我明白:人要学会感恩,要善良。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耐人寻味。
7.本题考查标题探究。题干中给出了探究角度,可从中选取两个自己理解最深的角度入手分析。
从情节上来看,如结合㊳段中“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安葬完父亲那天,他们竟然都来还钱给我,一分不少”,㊴段中“这当中,也有二叔。二叔说,以前不是大家不还,是你父亲挡着不让还,说钱,叫大家先用着,等哪天手头宽裕了再还也不迟。还说你和念白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不会责怪大家的”,㊹段中“我告诉念白,这面子不是给我们的,是给父亲的”的内容可知,记叙了父亲不断替他人向我借钱,引起我的强烈不满,最终因为父亲的“面子”收到了所有的还款的故事。让我看到“面子”的重要;
从主题上来看,结合㉟段中“父亲是病逝的。临终前父亲拿出两万块钱给我,说,这是你们这些年来给我和你娘的钱,你娘一直管着,存的是定期,我不知道有这么多。你拿回去用吧。放心,我今后再也不会给你们添麻烦了。还有件事你要记住,那些借了钱的,他们愿意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别去问。人一辈子,谁没个难处,能帮就帮。这些年我和你娘在老家,挑水劈柴,买东买西,都是靠大家帮助的”,㊲段中“父亲丧事期间,那些曾经借过钱的人都来了,他们一说起父亲就落泪,天天跑上跑下的,帮着招呼客人,买菜煮饭洗碗,直到后来的抬棺、垒坟……把丧事的活儿都干了”的内容可知,作者希望更多的人懂得感恩,学会用善意和美好去面对这个世界,并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8.本题考查拓展研究。题干的探究内容从文本的一个小故事上升到一种社会现象,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㉟段中“父亲是病逝的。临终前父亲拿出两万块钱给我,说,这是你们这些年来给我和你娘的钱,你娘一直管着,存的是定期,我不知道有这么多。你拿回去用吧。放心,我今后再也不会给你们添麻烦了。还有件事你要记住,那些借了钱的,他们愿意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别去问。人一辈子,谁没个难处,能帮就帮。这些年我和你娘在老家,挑水劈柴,买东买西,都是靠大家帮助的”,㊲段中“父亲丧事期间,那些曾经借过钱的人都来了,他们一说起父亲就落泪,天天跑上跑下的,帮着招呼客人,买菜煮饭洗碗,直到后来的抬棺、垒坟……把丧事的活儿都干了”,㊸段中“老乡们太给我们面子了,应该是感谢你给他们治了病吧?还是学医好啊!一次,念白禁不住感叹万分”,㊹段中“我告诉念白,这面子不是给我们的,是给父亲的。说完,我仿佛又看到父亲临终前说话的样子”的内容可知,文本中的父亲和乡亲们赋予了“面子”这样的含义:“面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并不是“顾全自己的面子,却丢失了自己的初心”;中国人的爱面子,于自己是个性张扬的表现,于他人是维持关系的手段,于社会是保持安定的规则。整体来看,只要不过为已甚,保持“初心”即可。
9.B 10.首先引用名言,提出本段论点“阅读不该只是少数人的专享”;接着具体阐述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必要性):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最后强调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11.①文本一论述的是“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的观点,侧重论述实现全民阅读的具体做法,需要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②文本二侧重论述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而应推敲细思”“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介绍了读书的态度,“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书亦可请人代读”等介绍了读书的方法。
【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文本一⑤段“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浏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可知,短视频很难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而非可以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
故选B。
10.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文本一第②段第一句“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首先引用名言,提出本段论点“阅读不该只是少数人的专享”;第二句“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接着具体阐述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必要性):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第三句“我们追求全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一个都不能少’”最后强调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文本一题目(中心论点)“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结合⑤段“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和⑥段“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可知,文本一侧重论述实现全民阅读的具体做法,需要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根据文本二“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谈的是读书的态度;“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谈的是读书的方法,可知文本二侧重论述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12.A 13.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14.(1)含有以君子自居的意思。(2)巧妙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强化了文章主旨。 15.甲文作者刘禹锡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作者欧阳修生性刚直,“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名之者谁”的“名”是动词,命名,而非与“有仙则名”中的“名”意思相同。
故选A。
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上:长到。入:映入。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结尾“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结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一方面有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运用反问句,强调因为住着高雅的人,因而陋室也变得不陋了,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强化了文章主旨。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根据乙文“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可知,欧阳修生性刚直,结合“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可知,他坦然面对挫折,心胸豁达。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他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所交谈的,不曾涉及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助别人。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都不显露治理事迹,(他)也不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纷乱,因此他所到的地方,人民的生活过得很便利。
16.颔联(第二联)。运用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借以感慨自己在外多年,回到故地物是人非。一是“烂柯人”,借以暗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世态变迁,回归之后一切生疏而生怅惘之情。(大意符合即可) 17.透出对刘禹锡遭遇的同情、愤懑不平的情绪。刘禹锡在和诗中却表现出刚健昂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大意符合即可)
【解析】16.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用典,意思是用事,是一种写作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此联中,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时隔多年回乡后,对故友的思念,“到乡”句表达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来进行分析。
第一问,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表达出诗人对刘禹锡被贬谪遭遇的同情和不平;
第二问,刘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表达出诗人并不消极气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的精神。
18. 珍视友情 自尊自爱(意对即可) 盖茨海德庄园(舅妈家) 雷沃德学校(洛伍德义塾) 简·爱追求的是人与人的平等,个性的解放和人格的独立;保尔追求的是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和作用,建立公平、公正、平等、友爱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为之奋斗终生。(具体内容略)
【详解】考查识记并分析名著内容、人物形象的能力。
(1)结合“关心海伦的病情”“海伦去世时,简·爱一直抱着她”可知,应填简·爱对友情的珍视。海伦是简·爱在雷沃德学校的挚友,简·爱不小心摔碎了石板,被勃洛克赫斯罚站半个小时的凳子,勃洛克赫斯当着全校师生污蔑简·爱是一个十足的撒谎者。简·爱浑身充满了怒气,这个时候海伦从她的身边经过,海伦对她微笑、安慰她,最终简·爱的挚友海伦因为斑疹伤寒死去,她死去的时候,简·爱一直抱着她。
(2)结合“罗切斯特”“桑菲尔德庄园”可知,这里写的是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的生活经历。在这里,简不顾身份悬殊爱上了罗切斯特,但是当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选择离开桑菲尔德,体现了她的自尊自爱。
(3)结合“受到表哥欺负”“舅妈”可知,这里写的是简·爱在盖茨海德庄园(舅妈家)的生活经历。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感染伤寒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
(4)结合“海伦”“寄宿学校”等可知,这里写的是简·爱在雷沃德学校(洛伍德义塾)的生活经历。简·爱的舅妈把她送到了寄宿学校——雷沃德学校。这里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
(5)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简·爱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拥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舅母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相反,种种不幸的一切,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着思考,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简·爱身上,表现出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保尔•柯察金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敢奋斗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保尔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都热爱祖国、认真工作,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勇敢顽强、坚毅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保尔的名言“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表现了保尔追求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和作用,建立公平、公正、平等、友爱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为之奋斗终生。
19.例文:
我学会享受阅读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逐渐学会享受各种美好,其中最令我享受的莫过于阅读。阅读,让我在文字的海洋中漫游,感受到无尽的智慧与魅力。
小时候,我总是被那些五颜六色的绘本所吸引,那些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阅读更多的书籍,从小说、散文到历史、科学,每一本书都为我打开了新的世界。
我喜欢在午后的阳光下,捧着一本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书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到新奇和兴奋。有时候我会为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而落泪,有时候我会为他们的胜利而欢呼。这些体验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阅读也让我学会了思考。书中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论点都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自然。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成熟、更加理智。
除了给我带来智慧和思考,阅读还让我学会了表达。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如何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我开始尝试写文章、写诗,用文字来表达我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这种表达让我更加自信、更加勇敢。
回望过去的岁月,我深感阅读带给我的快乐和收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享受阅读的美好,让书香陪伴我的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和执着,我将在文字的世界中找到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阅读,是我学会享受的美好之一。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这个世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书为伴,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审题时,需要关注两个关键词:“学会”和“享受”。“学会”意味着这个过程是有意识地去学习、去体验、去领悟的,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情境的触动,也可以是自己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享受”则是指一种愉悦、舒适、美好的状态。它可以是物质上的享受,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享受;可以是对物质的满足,也可以是对精神的满足。结合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可以确定文章的主题是关于成长、关于体验、关于感悟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写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体验,逐渐学会享受某个事物或某种状态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成长。
2.构思选材。需要开篇简短地引入主题,明确指出我们学会享受的事物或经历是什么。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述,阐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逐渐学会享受,以及这个事物或经历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描述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学会享受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的重要性,并鼓励读者也去尝试寻找和享受生命中的美好。选材时,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相关的事例和细节,以使文章更加生动、真实、感人。可以选择享受自然的美景、享受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时光、享受音乐或阅读等,只要是我们学会享受的事物或经历都可以作为素材。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名人名言、文学作品、哲学思想等方面获取灵感和素材,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内涵。
黄金卷08-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8-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共19页。
黄金卷08-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8-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共19页。
黄金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海南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海南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8海南卷原卷版docx、黄金卷08海南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