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沭阳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附近,历来是“南花北移之地、北木南迁之所”。当地某镇原本主要从事绿化用地工程,后来逐渐改行为盆景栽培,蝴蝶兰是其主要产品之一,并可全年供应市场。完成下面小题。
1. 沭阳成为传统花木种植基地的主要优势在于( )
A. 位置优越B. 交通便利C. 人口稠密D. 科技发达
2. 该镇花木产业转型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B. 市场C. 劳动力D. 气候
3. 为了使蝴蝶兰能够全年供应市场,该镇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
A. 培育优良品种B. 采用冷链运输
C. 提高机械化水平D. 采用温室种植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沭阳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附近,是“南花北移之地、北木南迁之所”,故地理位置优越是其成为传统花木种植基地主要优势,A正确;交通、人口、科技并没有突出的优势,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家庭环境要求提高,盆栽市场扩大,从而带动该镇花木产业转型,市场是主导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植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而采用温室大棚种植可以克服气候限制,从而使蝴蝶兰能够全年供应市场,D正确;培育优良品种主要是提高产量和质量,A错误;冷链只是保障运输,B错误;机械化水平只是影响生产的效率,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市场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水源、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土壤、地形,发展比较稳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方式,发展比较快;市场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农产品消费状况等,发展比较快。
就医出行时间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2020年西藏部分市(地区)各级医疗设施不同时间覆盖的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4. 以就医出行时间0.5小时为标准,县级医院分布最合理的地区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5. 影响四地就医出行时间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B. 河流C. 地形D. 交通
6. 为缩短居民就医出行时间,西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优先发展市级医院B. 增大巡回诊疗频率
C. 迁出边境地区人口D. 提高医院的等级
【答案】4. A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5小时以内,甲地区县级医院覆盖的人口比例最大,说明其医疗设施布局最为合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人口、产业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医疗设施的分布也与之相对应,因此影响四地就医出行时间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C正确;气候、河流影响小,AB错误;交通不属于自然因素,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市级医院等级高,是解决疑难杂症的医疗机构,居民对其需求有限,且大规模建设难度大,应优先发展县级医院、社区诊所、乡级和村级诊所等低等级医疗机构,A错误;应增大巡回诊疗频率,减少市民到医院的就医,这样可缩短居民的就医出行,B正确;迁出边境地区人口不利于国防安全,C错误;提高医院的等级对缩短居民就医出行时间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通常越大,反之,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
下图示意祁连山区石羊河流域上游某地土壤含水量及降雨量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地5月份10厘米深度土壤含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雨量大B. 植被吸收少C. 蒸发微弱D. 积雪融化
8. 该地50厘米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根系浅B. 浅层土壤致密
C. 降雨量偏少D. 深层地温恒定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5月份降雨量不多;植被吸收少、蒸发微弱只会让土壤含水量下降速度减慢,并不会导致其增大,ABC错误;该地位于高海拔地区,有积雪,5月份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导致10厘米深度土壤含水量增大,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读图可知,50厘米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但是在7月中旬有明显升高趋势,而该时段是该地一年中降雨量最大的时段,由此可以判断50厘米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是因为降雨量少,雨水对深层土壤影响小,C正确;该地区气候较干旱,植物根系较发达;与浅层土壤致密、深层地温恒定无关,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因素: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等。
草洲是鄱阳湖水位下降后形成的特色植被景观。下图示意鄱阳湖星子水文站7.54米水位时鄱阳湖草洲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四地中位于入湖三角洲边缘的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10 草洲植被( )
A. 耐旱涝B. 根系发达C. 喜阴凉D. 枝叶退化
11. 秋季退水后草类占据退水陆面的主要优势在于其( )
A. 对土壤要求低B. 生物多样性丰富C. 种子萌发快D. 对水热要求低
【答案】9. B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乙地草洲大致东南高西北低呈扇形分布,且河流分叉较多,应位于入湖三角洲边缘,B正确。丙为较大的洼地;甲乙为水网稠密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没有呈扇形或三角形;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草洲主要出现在鄱阳湖水位下降时,河床裸露后,其临近湖泊,水分充足,具有季节性,因此草洲植被根系并不发达,B错误;这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较好,植物一般不喜阴凉,C错误;由于鄱阳湖水位变化大,所以草洲植被耐旱涝,A正确;一般在干旱或寒冷地区植被枝叶退化,减少水热流失以适应环境,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草洲是鄱阳湖水位下降后形成的植被景观,其存在时间短,具有季节性,草洲植被需要快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因此种子萌发快是其主要优势,C正确;水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鄱阳湖草洲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但这是结果,不是条件,B错误;退水陆面肥力不低,且退水陆面存在时间短,土壤、水热条件,均不是考虑的主要优势,AD错误;故选C。
【点睛】水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鄱阳湖草洲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原因在于:水位下降会导致湖水退却,原先被水覆盖的区域变为陆地,增加了草洲的面积,这样的变化为草本植物和依赖它们生存的其他生物(如昆虫、鸟类等)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随着草洲面积的增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也随之增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草洲连通度的增加使得物种间的基因交流更加方便,有助于遗传多样性的提高,同时,也可能会引入新的物种,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县位于华北平原西北、京津冀城市群西南,曾是贫困县,山地占82%,集中在其西北部;耕地细碎贫瘠,多分布在其东南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养殖肉羊一直是唐县农民补贴农耕收入不足的副业。1991年唐县成为河北省小尾寒羊养殖基地,此时养殖户多在自家庭院或房前屋后简单搭建养殖棚进行养殖。2003年《河北省关于家畜禁止放牧实行圈养的暂行规定》出台后,肉羊养殖逐渐在人口稠密的南部平原区集聚。自2020年年底以来,唐县设施养殖农业遭遇强烈冲击。保定市政府拟定拆除自2020年7月起在部分耕地(包括基本农田,距高速公路1.5千米及距农村居民点、城镇、各级学校等0.5千米范围内的耕地)上建设的养殖场棚。下图示意唐县农业型乡村转型的过程与阶段性特征。
(1)简述1991年唐县成为河北省小尾寒羊养殖基地的优势。
(2)分析最初唐县养殖户养殖空间多选择在自家庭院或房前屋后的原因。
(3)说出唐县肉羊养殖带动的相关产业。
(4)推测保定市政府拆除部分养殖场棚的原因。
【答案】(1)有养殖肉羊作为副业的传统,养殖基础好;临近京津唐地区,市场广阔;位于贫困区,劳动力成本低;山区面积广,适宜养殖业发展;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养羊业发展。
(2)便于日常管理,兼顾家务及养殖;不新占土地,可充分利用空间;简单搭建养殖棚,投入成本低。
(3)饲料饲草;羊肉加工;餐饮住宿;物流与金融;种羊繁育等。
(4)部分养殖场棚侵占基本农田,影响粮食种植,危及粮食安全;污染物无序排放,对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养殖及相关产业过度集聚,交通压力增大,易造成交通拥堵。
【解析】
【分析】本题以唐县肉羊养殖业为背景,涉及小尾寒羊养殖基地的优势、养殖空间多选择在自家庭院或房前屋后的原因、肉羊养殖带动的相关产业、政府拆除部分养殖场棚的原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前,养殖肉羊一直是唐县农民补贴农耕收入不足副业”可知,有养殖肉羊作为副业的传统,养殖基础好;唐县位于华北平原西北、京津冀城市群西南,临近京津唐地区,市场广阔;位于贫困山区,经济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山区面积大,适宜发展畜牧业;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养羊业发展。
【小问2详解】
自家庭院或房前屋后养殖,便于日常管理,兼顾家务及养殖;充分利用闲余土地资源,节约土地资源;简单搭建养殖棚,投入成本低。
【小问3详解】
肉羊养殖业可带动的产业可以从上游、中游、下游相关产业分析。上游有饲料的供应生产企业、种羊繁育业等;中游:养殖业;下游:羊肉加工;餐饮住宿;此外,还可带动物流与金融业。
【小问4详解】
由材料可知,部分羊棚在耕地上搭建,大量占用耕地,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羊棚养殖排放大量的粪便和尿液,污染水源和土壤,对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养殖及相关产业过度集聚,交通压力增大,易造成交通拥堵。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什河位于天山山脉西部,水资源较为丰富,是伊犁河第二大支流。喀什河流域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农业较为发达,特别是下游地区,农业相当发达,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喀什河干流。水中的溶解质浓度通常是水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喀什河的主要离子浓度年内呈波动变化。图1为喀什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喀什河主要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示意图。
(1)分析喀什河流量大的原因。
(2)指出影响喀什河主要离子浓度的自然因素。
(3)描述喀什河主要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的整体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4)简述降低喀什河主要离子浓度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天山山脉阻挡了盛行西风携带的大西洋水汽,流域地形雨丰富,雨水补给多;发源于天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2)降水;温度;植被。
(3)规律:整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岩石风化作用减弱;高海拔地区地形雨较多,对河水的稀释作用强;高海拔地区河流补给水源中冰雪融水占比大,冰雪融水中离子浓度低;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少,对河水离子浓度影响小。
(4)发展节水农业,农田抑盐去盐,减少盐分入河;采用化学或生物方法,降低水中离子浓度;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解析】
【分析】本题以喀什河为背景,涉及流量大的原因涉及、喀什河主要离子浓度的自然因素、浓度随海拔升高的整体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降低喀什河主要离子浓度可采取的措施。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喀什河位于天山的西部,发源于天山山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喀什河流域地处北东南三面环山的喇叭形,伊犁河谷地带,这样的地貌特征有利于西风环流所携带水汽的进入,进而在喀什河流域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雨水补给量大。
【小问2详解】
影响喀什河主要离子浓度的自然因素包括有降水量、温度、植被。降水量多少对喀什河地表水中离子的稀释程度影响较大;由图可以看出,离子浓度大致随海拔升高而下降,主要是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岩石风化作用减弱,离子减少;天山低海拔地区,植被少,对地表保护作用弱,进入河流的离子多,浓度上升,故植被对浓度有一定影响。
【小问3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离子浓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原因:由图可知,河水主要离子质量浓度在2700 m处均出现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海拔增加而导致温度降低,岩石风化作用减弱,且喀什河盆地位于西天山的迎风坡,在此处易形成降水,进而稀释河水中的离子质量浓度;高海拔地区河流补给水源中冰雪融水占比大,冰雪融水中离子浓度低;在低海拔地区,温度适宜土壤中生物的生长,土壤孔隙较大,坡面径流作用较强,河流流速缓慢,且河流中下游地区多为农业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离子浓度上升。
【小问4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河流的离子与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农业活动,因此,应发展节水农业,农田抑盐去盐,减少盐分入河,降低河流的离子浓度;另外,可以用工程的方法,采用化学或生物方法,降低水中离子浓度;最后从环境方面着手,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入河的离子。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继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旅游之后,最近甘肃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在各大社交平台登上热搜榜。“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大批游客远道而来(见下图),只为亲自体验天水麻辣烫的美味。
请为天水等网红旅游城市将短期“流量”现象转化为长期“留量”经济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保持网红商业网点的质量,并适当增加其数量;加强监管,规范经营;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引导游客到本地景点旅游,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民俗文化演出和特产美食体验等活动,延长热度;充分挖掘和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并抓住机会强化宣传;定期举办各类文旅活动,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水等网红旅游城市为材料,涉及旅游业规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详解】游客数量多,游客对旅游体验需求不同,保持网红商业网点的质量,适度增加其数量,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严格按照规章规范经营;游客数量多,对餐饮、住宿、交通等需求大,应该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加大当地旅游景点的宣传,积极引导游客到本地景点旅游,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结合当地的民俗、特色美食等地方文化,增加民俗文化演出和特产美食体验等活动,延长热度;相关旅游部分充分挖掘和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并抓住机会强化宣传;根据当地的旅游规划情况, 定期举办各类文旅活动,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塑料制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由于管控不严格,大量塑料废弃物被排放入海,成为海洋塑料垃圾。我国高度重视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治理工作,近年来我国制定法律法规,建立“海上环卫”(即环卫清洁领域从陆地转换到了海洋上)常态化工作机制,探索多元治理新模式。
简述“海上环卫”防治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建立专业环卫队伍,加强塑料垃圾的打捞清理工作;全面开展海岸线治理工作,防止陆地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加强对港口、船舶停泊点等的监督管理;对入海河流进行监控,拦截随河入海的塑料垃圾;建立转运体系,提高塑料垃圾的运输清理效率。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为背景,涉及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通过设立专门的海洋垃圾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强塑料垃圾的打捞清理工作。全面开展海岸线治理工作,防止陆地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从源头上减少入海的塑料。在关键海域设立监测站点,加强对港口、船舶停泊点等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塑料垃圾污染事件。加大对海上塑料垃圾的清理力度,建立海上垃圾收集点和处理设施,提高塑料垃圾的运输清理效率。全面开展海岸线治理工作,防止陆地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docx、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地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原卷版docx、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docx、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