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50分)
白垩纪时,陕北地区气候干旱、该地区形成中细粒径红色砂岩层.晚白垩纪-新近纪,该地区地壳抬升,峡谷发育,流水侵蚀形成壶穴,后在内外作用下壶穴演变为波浪峡谷,形成古丹霞地貌。第四纪时,风成黄土大量堆积于古丹霞地貌之上,最终发育成一片美丽的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下图示意陕北丹霞地貌不同地质时期的发育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 构成陕北黄土覆盖型丹霞主要岩石是由( )
A. 地壳运动岩浆凝固而成B. 黄土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 波浪峡谷风化堆积而成D. 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
2. 由晚白垩纪-新近纪到第四纪的陕北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可反映该区域经历了( )
A. 流水多次向下侵蚀B. 气候湿润程度增强C. 风蚀地貌不断出现D. 地层持续断裂下陷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第四纪时,风成黄土大量堆积于古丹霞地貌之上,最终发育成黄土覆盖型丹霞,因此其主要是由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D正确;其主要是由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应属于沉积岩,与岩浆冷却凝固和变质作用无关,AB错误;黄土是外来物质覆盖,与波浪峡谷风化物质无关,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晚白垩纪该地区地壳抬升,峡谷发育,流水侵蚀形成壶穴,反映了该区域经历了流水多次向下侵蚀,与风力侵蚀无关,A正确,CD错误;白垩纪时,陕北地区气候干旱,气候湿润程度并未增强,B错误。故选A。
【点睛】丹霞地貌形成过程:湖泊沉积形成红色砂岩,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侵蚀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地貌。
疏勒河发源祁连山,流经甘肃河西走廊西段。流域内人工绿洲(指有明显的人类改造特征的绿洲景观)发展迅速。图1为疏勒河流域范围局部图,图2示意1985-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口和人工绿洲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3. 制约河西走廊人口与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索是( )
A. 地形B. 热量C. 土壤D. 水源
4. 甲城市所在地的河流地貌是( )
A 河谷B. 河漫滩C. 冲积扇D. 三角洲
5. 据材料可知,疏勒河流域内( )
A. 1985-2020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B. 1985-2020年期间有大量的人口迁人
C. 2000-2001年出生人口数量激增D. 1985-2020年人口迁移决定人口容量
【答案】3. D 4. C 5. B
【解析】
【3题详解】
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制约人口与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为流水堆积形成的冲积扇,C正确;河谷为流水侵蚀地貌,甲为流水堆积地貌,A错误;河漫滩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而不是出山口处,B错误;三角洲位于河口,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1985-2020年人口数量并没有逐年增加,如2011-2012年人口就有所减少,A错误;短短35年时间,疏勒河流域人口由不到35万人增长至超过50万人,说明有大量的人口迁入,B正确;读图可知,2000-2001年人口数量激增,但不代表出生人口数量激增,出生人口很难在一年时间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C错误;人口迁移不能决定人口容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森林矿产资源等,人文因素包括:经济、政策、交通、宗教、军事等。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产销国,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同时出现“集中”和“分散”趋势。某企业投资40亿元在湖北鄂州建了26层楼的养猪场(见图左),年出栏60万头,同时又有多个大企业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迁移养猪场(例如图右),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完成下面小题。
6. 湖北鄂州“楼房养猪”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生产效率B. 扩大产品市场C. 方便垃圾处理D. 便于技术交流
7. 东北地区“南猪北养”的突出优势是( )
A. 利于疫病防控B. 交通成本低C. 劳动力成本低D. 粮价地价低
8. 生猪养殖的“集中”和“分散”相对比( )
A. “集中”利于猪肉品质提升B. “分散”利于猪肉产量提升
C. “集中”养殖适合中小企业D. “分散”养殖猪肉单价高
【答案】6. A 7. D 8. D
【解析】
【6题详解】
湖北鄂州“楼房养猪”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生产效益,A正确;扩大产品市场与“楼房养猪”这种养殖模式关系不大,B错误;企业新的发展方向与措施主要是为了增加利润,故方便垃圾处理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产业集群便于技术交流,“楼房养猪”是一家企业,与便于技术交流无关,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与南方相比,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但冬季气候寒冷的不止东北地区,所以其不是东北地区的突出优势,A错误;养猪对交通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要求不高,B、C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较低,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基地,玉米产量高、价格低,当地养猪企业可以就近获得饲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养殖技术的完善有利于提高猪肉品质,集中与分散对猪肉品质影响不大,A错误;猪肉产量与养殖数量有关,集中规模化养殖,更有利于猪肉产量提升,B错误;“分散”养殖更适合中小企业;与“集中”养殖相比,“分散”养殖成本更高,猪肉单价较高,D正确。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中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昼夜温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
吐鲁番盆地(位置见下图)降水稀少,有中国“干极”之称,夏季最高气温经常达到40℃以上。近年来,该地利用“热资源”积极发展“热经济”,发展起汽车高温干热试验、农作物高温试验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完成下面小题。
9. 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干极”的根本原因是( )
A. 水汽来源少B. 大气对流弱
C. 水资源需求量大D. 沙漠分布广
10. 吐鲁番盆地发展“热经济”的主要优势有( )
①劳动力充足 ②土地租金低 ③光热资源丰富 ④科技力量雄厚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降水稀少,成为中国“干极”,故A正确;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较高,大气对流运动较强,故B错误;水资源需求量不是导致其成为中国“干极”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沙漠分布广是其气候干旱导致的结果,不是成为“干极”的原因,故D错误。所以选A。
【10题详解】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人口稀少,科技水平较低,①④错误;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人口稀少,土地租金低,②正确;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③正确。所以选B。
【点睛】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
户外向导服务业能够为户外运动者提供专业的户外领队、行程规划、装备销售与保养等服务。瑞士拥有世界级的自然风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春赏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苏黎世、伯尔尼、日内瓦等大城市为进出瑞士的门户。与门户城市相比,采尔马特小镇户外向导服务业更加发达,既有专业的户外旅行社,又有依托餐馆、民宿的向导服务网点。图为“采尔马特小镇户外向导服务业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分析瑞士的门户城市户外向导服务业发达的优势条件主要有( )
①自然风光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③基础设施完善④经济发达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12. 采尔马特小镇向导服务业网点的分布特点表现为( )
①位于山麓平原②临近交通干线③靠近海洋④靠近大城市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户外向导服务业能够为户外运动者提供专业的户外领队、行程规划、装备销售与保养等服务。瑞士拥有世界级的自然风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春赏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①正确;门户城市经济发达,土地资源比较紧张,②错误;门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采尔马特小镇位于阿尔卑斯山山麓地区,户外向导服务业既有专业的户外旅行社,又有依托餐馆、民宿的向导服务网点,主要分布特点为位于山麓平原、临近交通干线,交通便利,①②正确;位于欧洲中部,距海洋较远,位于阿尔卑斯山山麓平原地区,据瑞士大城市较远,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黑碳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黑碳气溶胶对可见光波段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能够改变地表的辐射能量平衡进而影响气候变化。下图示意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黑碳排放及其组分时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2007年以后,长三角地区居民生活黑碳排放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常住居民人数减少B.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C. 生活水平提高D. 环保意识提高
14. 黑碳排放量增多,会使( )
A. 大气辐射增强,气温升高B. 地面辐射减弱,气温下降
C. 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升高D. 太阳辐射减弱,气温下降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黑碳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2007年以后,长三角地区居民生活黑碳排放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原先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占比很大,污染严重,故B正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常住居民人数在上升,故A错误;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上升,可能会导致黑碳排放量上升,故C错误;环保意识提高可以使黑碳排放量下降,但主要原因在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下降,故D错误。答案选择B。
【1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黑碳排放量增多会导致大气中云层厚度增加,从而削弱太阳辐射,使太阳辐射减弱,故C错误;但是黑碳排放增多云层增厚,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且大气辐射增强,气温也随之升高,故A正确,BD正确。答案选择A。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里的紫外线,而对流层里面的大量水气和二氧化碳CO2吸收太阳辐射中红外线。反射作用:通过云层反射削弱,云层越厚则反射越强烈。散射作用:空中弥散大量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耕地零租金流转是一种土地经营者不用支付租金的流转形式。耕地零租金流转已经成为山区普遍存在的现象。耕地零租金流转制约了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得耕地未能从低效率人手中流转到高效率人手中,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区域村庄耕地流转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5. 东南山地丘陵区、西南山区耕地流转率的地区差异主要取决于( )
A. 气候条件B. 土壤条件C. 市场条件D. 技术条件
16. 西北黄土高原区耕地零租金流转比例大,主要是因为西北黄土高原区( )
A. 土地生产力低B. 农户资金短缺
C. 耕地规模有限D. 农产品品种少
17. 为保证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建议( )
①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②提高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③促进连片地块均匀分割④禁止村组内部自愿互换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5. C 16. A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东南山地丘陵区的耕地流转率是21.93%,西南山区的耕地流转率是14.67%,东南山地丘陵区的耕地流转率高的原因是东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市场条件较好,C正确;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属于自然条件,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不大,AB错误;东南地区的技术条件较好,但技术不是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西北黄土高原区耕地零租金流转比例高达43.25%,主要是因为西北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燥,不宜发展耕作,土地的生产力低,故耕地往往零租金流转,A正确;耕地租金可以作为农户的经济收入,故农户资金短缺不是耕地零租金流转比例大的原因,B错误;耕地规模有限和农产品品种少不影响耕地零租金流转比例,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17题详解】
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①正确;提高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②正确;促进连片地块均匀分割,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不利于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③错误;禁止村组内部自愿互换,不利于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历史上历经多次扩张和收缩,对湖岸植被优势种的高度、盖度、生物量都有影响。该地区的优势物种从湖边向外依次为碱蓬(嗜盐)、寸草苔(裸露河床优势物种)、芦苇(水生或湿生植被)、羊草、针茅。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体水位持续下降,与海拉尔河的连通一度中断,成为内陆湖。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一系列措施,恢复湖区湿地。2023年1月,内蒙古呼伦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称:呼伦湖面积比十年前扩大了近5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推测近年来湖泊面积持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B. 引河济湖退耕还草
C. 泉水上涌的补给量增多D. 环境整治植被增多
19. 短期内湖泊面积扩大对湖区物种的影响为( )
A. 碱蓬增多B. 寸草苔增多C. 针茅高度增加D. 芦苇盖度增加
20. 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流域( )
①盐度减小②水质恶化③沙化加重④生物量增多
A. ①④B. ②④C. ②③D. ①③
【答案】18. B 19. D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呼伦湖地处半干旱地区的高纬度地带,冬长夏短,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湖水的补给除降雨和地下水外主要来自河流,呼伦湖周边无高大山脉,没有冰川形成,故冰川融水的影响较小,A错误。呼伦湖周边有多条河流,引河济湖退耕还草可导致湖泊面积持续增大,B正确。中纬度内陆地区大陆性强,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上升更快,蒸发更强,气候变得更干燥,导致降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泉水上涌的补给量变小,C错误。环境整治,植被增多直接对湖泊面积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短期内湖泊面积扩大,入湖水量增加,导致湖水水位上升,原本湖岸会被水淹,会导致呼伦湖流域盐度减小,因此嗜盐的碱蓬、裸露河床优势物种寸草苔数量减少,而水生或迎生植被芦苇的数量增加,D正确,AB错误,针茅离湖边较远,受到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收缩期时,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河水汇入湖泊中,河流带来大量盐分,而湖泊由于水位较低,且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除,加之收缩期时该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因此湖泊水量不断减少,盐分不断累积,导致湖水盐度升高,①错误。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水位下降、蓄水量减少,水质也逐渐变差,②正确。收缩期时呼伦湖水位下降,导致部分湖底细沙裸露出来,成为沙地,该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东部,强劲的西北风能把湖底的沙子刮到湖岸上,导致沙地面积扩大,③正确。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湖面面积不断萎缩,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错误。故选C。
【点睛】呼伦湖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 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对维系呼伦贝尔大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勒拿河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的贝加尔山脉,汇入北冰洋。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多年冻土广布。流域内仅有一座大型水库,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近年来,流域内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下图示意勒拿河入海口处某水文站(70.68°N,127.39°E)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水文站一年中径流量增加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2. 北极地区勒拿河流域7、8月份径流量较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较少②蒸发加剧③灌溉耗水④无积雪融水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23. 近年来,北极地区勒拿河流域春季和冬季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
A. 雪期变长B. 气候变暖C. 冻土退化D. 水库放水
【答案】21. A 22. C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径流量增加最大的应该是5月份,是春季,主要是受到季节性积雪融水影响,径流量增加最大,A选项正确。夏季、秋季径流量在不断下降,B、C选项错误,冬季径流量变化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北极地区勒拿河流域7、8月份降水较多,①错误。7、8月份气温最高,蒸发量增大,因此径流量大幅下降,②正确。北极地区勒拿河流域纬度较高,种植业较少,因此灌溉耗水量少,③错误。7、8月份季节性积雪融水已经基本融化完,因此无积雪融水补给,总补给量较少,④正确。因此②④正确,故选C。
【23题详解】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内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春季积雪融化增多,且春季降水增多,河水补给增多,致使径流量增加。加之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多年冻土广布,由于气候变暖,冬季增温明显,大量冻土退化,融化后的水分形成径流,致使冬季径流量增大,因此根本原因是气候变暖,B选项正确。雪期没有明显的变化,A选项错误。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之一,C选项错误。水库放水对径流量增加影响小,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一、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二、导致陆地水分大量流失不光是森林中的山火,城市中的火灾也将会非常频繁。三、使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
经济圈又称城市群集合,是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2020年1月,国家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标。下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形成得益于( )
A. 区域间人口流动B. 城市空间格局变化
C. 生产要素的集聚D. 交通通信方式发展
25. 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郊区城市化B.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C. 优化城市分工协作D. 提高中小城市等级
【答案】24. D 25. C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成渝经济圈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两城市存在一定的地理距离,但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城市之间联系密切,资源互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D正确。区域人口流动只是区域产生联系的一小部分内容,A错误。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B错误。生产要素集聚能促进区域的发展,但不是促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成因,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形成双核驱动、全域共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促使成都和重庆优化城市分工协作,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C正确。促进郊区城市化、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高中小城市等级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问题,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培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探索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综合题(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靠近日本海一侧以及从本州岛北部到北海道地区,由于经常出现大雪天气被称为"豪雪地带",“合掌造”是"豪雪地带"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钉子,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形,两侧约有60°夹角,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
(1)分析日本“豪雪地带”降雪量“特别豪”的主要原因。
(2)从气候、地质、建筑原料等方面说明形成“合掌造”民居建筑特色地理原因。
【答案】(1)“豪雪地带”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从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加之气温较低,受地形抬升多降雪。
(2)“合掌造”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屋顶厚且坡度大,雪不易堆积;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合掌造”建筑结构支撑作用强,不易倒塌;发生地震时木材和茅草对人员伤害小;当地植被茂盛,稻草丰富,可就地取材。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日本降雪、新能源和石油储备等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和结合材料“日本靠近日本海一侧以及从本州北部到北海道地区,由于经常出现大雪天气,因而在日语中被称为‘豪雪地带’”可知,特别“豪雪地区”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季风从亚欧大陆吹来,越过日本海时增温增湿,从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来自日本海的较温湿的冬季风受到山脉阻挡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在本州北部到北海道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季降水形式多是降雪。形成了“豪雪地带”。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和图示,“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形,两侧约有60°夹角”,“合掌造”村落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合掌造”屋顶厚且坡度大,雪不易堆积;“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钉子,但仍然十分牢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合掌造”建筑结构支撑作用强,不易倒塌,且发生地震时木材和茅草对人员伤害小;日本岐阜县白川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多山的地形,当地植被茂盛,“合掌造”的建材是木材和茅草,可以就地取材。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川省阿坝州北部,地处黄河、长江上游,河曲发育,湖泊众多。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该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特别是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目前该湿地已遭到破坏,有的沼泽已经过人工改造作为牧场。
材料二:若尔盖湿地区域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若尔盖湿地的形成原因。
(2)简要分析若尔盖湿地遭到破坏对黄河径流的主要影响。
【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充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表处于过湿状态;地势低洼,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排水不畅,利于积水。
(2)若尔盖湿地遭到破坏后,黄河径流量减少;调蓄水量的功能减弱,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功能及其破坏后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若尔盖湿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川省阿坝州北部,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可知,若尔盖湿地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由材料“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可知,若尔盖湿地降水充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表处于过湿状态;由材料“地处黄河、长江上游,河曲发育,湖泊众多”可知,若尔盖湿地地势低洼,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排水不畅,利于积水。
【小问2详解】
由材料“该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特别是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可知,若尔盖湿地遭到破坏后,黄河径流量减少;由材料“目前该湿地已遭到破坏,有的沼泽已经过人工改造作为牧场。”可知,若尔盖湿地由沼泽退化成牧场,调蓄水量的功能减弱,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2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淄博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工业大市。该市曾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2010年后,淄博95%的煤炭及化工原料需要外地供给。2011年,淄博的淄川区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区县)名单。2021年,淄博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占比中,化学原料及其制品制造业占30.1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占27.23%。图左为淄博市位置图,图右为淄博市三次产业产值占比变化图。
材料二2023年的春天,烧烤成为淄博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淄博市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强力拉动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面对烧烤的火爆,专家认为产业转型才是淄博发展的关键,淄博在发展好传统工业的同时,应聚力打造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强”产业。
(1)结合图文资料,简述2021年淄博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分析淄博市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案】(1)产业结构不均衡;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第一产业占比较小。
(2)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淄博市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的问题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2021年淄博市第一产业只占5%,占比小,第二、三产业分别为50%、45%,占比较高,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
【小问2详解】
据材料“该市曾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2011年,淄博的淄川区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区县)名单”可知,煤炭资源枯竭;“2021年,淄博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占比中,化学原料及其制品制造业占30.1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占27.23%”可知,传统工业占比高,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工业对环境影响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煤炭消费大国,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6%。与十年前相比,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了14.2个百分点。下左图为我国煤炭主要流动方向示意图,下右图示意2021年我国进口煤炭来源国家占比。
(1)简述我国国内煤炭的主要流向,并说明原因。
(2)简述我国煤炭进口来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我国煤炭消费的有利影响。
【答案】(1)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原因:我国东部、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匮乏;东部、南部地区人口密集,电能消耗量大,煤炭用于火力发电的比重较大。
(2)特点:煤炭进口来源国较多;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国为印度尼西亚,其次为俄罗斯,其余国家进口量占比相对较小。有利影响:有利于保障我国煤炭的稳定供给;有利于获得更加优惠的煤炭进口价格;有利于增加我国煤炭资源的储备,保障能源安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煤炭主要流动方向示意图、2021年我国进口煤炭来源国家占比图为材料,涉及我国国内煤炭的流动、进口煤炭的来源和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我国国内煤炭的主要流向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主要原因结合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能源消费特点分析即可。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煤炭消费量较小,成为我国煤炭输出源地;我国东部、南部地区人口密集,电能消耗量大,煤炭用于火力发电的比重较大,大部分自身资源储量不足,也有些省份虽自身产量较大,但消费量更大,形成我国煤炭资源输入地,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不匹配,致使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将长期存在。
【小问2详解】
我国煤炭进口来源的特点需结合统计图进行判读,据图可知,我国煤炭进口来源国数量较多,在众多进口国中,进口量占比最高的是印度尼西亚,占比达到60.45%,其次为俄罗斯,占比17.55%,其他国家进口量占比较低。煤炭进口来源特点对我国煤炭消费的有利影响从煤炭的稳定供给、进口价格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层面分析即可。由于主要从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进口,靠近我国,运输价格较低;进口量较大,可以降低煤炭进口价格,价格更加优惠;煤炭进口量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我国煤炭资源的储备,保障能源安全。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之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东北是优质大豆主产区。下图为中国大豆产量、进口量、消费量和自给率统计图。
材料二为提高大豆自给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黑龙江成为优质大豆主产区的原因。
(2)据图描述1995年后我国大豆自给率的变化特征及原因。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大豆生长周期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肥力高;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2)特征:波动下降。原因:消费量不断增长;进口量不断增加;我国产量基本不变。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大豆产量、进口量、消费量和自给率统计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黑龙江成为优质大豆主产区的原因、我国大豆自给率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气候的角度即从气温、降水等角度分析该地成为优质大豆产区的原因。黑龙江在我国纬度较高,气温低,适合于喜温凉的大豆生长,但是由于热量少,只能满足一年一熟,却造成大豆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由于气温低,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土壤肥力高;纬度高,昼夜温差大,白天生长多,夜晚消耗少,积累养分多;冬季寒冷,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有利于形成绿色产品。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年后自给率折线呈下降趋势且略有起伏,故变化特征为波动下降。大豆自给率是一项评估我国大豆自给程度的指标,也就是当年大豆产量占当年大豆消费量的比重,来衡量我国的大豆安全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年后我国大豆产量基本不变,而消费量不断增长,而不足的部分即进口量不断增加,故可推断我国大豆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区域
调查村庄数量/个
耕地流转率/%
耕地零租金流转比例/%
北方土石山区
80
17.05
11.06
西北黄土高原区
80
7.26
42.25
东南山地丘陵区
212
21.93
18.17
西南山区
196
14.67
23.12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地理docx、高一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