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温馨提示:
1.本试卷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其他试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嗥鸣(há) 祈祷(dǎ) 亘古(ɡènɡ) 锲而不舍(qiè)
B. 校对(jià) 默契(qì) 晌午(shǎnɡ) 气冲斗牛(dòu)
C. 侮辱(wú) 哺育(bǔ) 挚友(zhì) 锋芒毕露(lù)
D. 愧怍(zuò) 骨碌(ɡū) 殷红(yān) 扑朔迷离(shuò)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亘古(ɡènɡ)——ɡèn;
B.气冲斗牛(dòu)——dǒu;
C.侮辱(wú)——wǔ;
故选D。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聘 烦琐 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
B. 宛转 暄闹 浩浩荡荡 微不足道
C. 高粱 斑斓 至死不懈 沥尽心血
D. 烦躁 取缔 不以为然 深恶痛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
A.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B暄闹——喧闹;
D. 深恶痛决——深恶痛绝;
故选C。
3. 有关下面文段,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家国情怀,亘古不变。风沙呼啸的戈壁滩见证了邓稼先献身科学的岁月;灯火漂白的四壁映照了闻一多锲而不舍的身影;印刻粗拙的“三哼经”凝聚了长妈妈朴实无华的情意;艰难危险的处境考验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斗志;历史的星空,因为有杰出人物而璀璨夺目,也因为有平凡人物而熠熠生辉。星火燎原,照亮远方的同时,他们亦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A. “粗拙”的“拙”是左右结构,第六笔是竖折。
B. 文段中“三哼经”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C. 文段中划横线的成语“熠熠生辉”使用不恰当。
D. “因为”是连词,常见的连词有“而、虽然、但是、如果”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拙”共八划,分别是:横、竖钩、提、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第六笔是竖,不是竖折;
B.文段中“三哼经”的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是阿长对《山海经》的错误称法,不应改为书名号;
C.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句中形容平凡的人也有闪光的一面,恰当;
故选D。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B.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C. 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D. 由于县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特殊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语序不当,改为:屋子里放着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和书籍;
C.“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搭配不当,改“创造”为“搭建”;
D.成分残缺,去掉“由于”或“使”;
故选B。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②观察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
③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奋斗前后相续。
④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⑤回望过去,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A. ①④⑤②③B. ①⑤④②③C. ④②①⑤③D. ④③②①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根据①“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可知,这是总起句,应为首句;
根据④“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可知,可知,④紧承①句,④应为第二句;
根据⑤“回望过去,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可知,写过去青年的奋斗,应为第三句;
根据②“观察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可知,写现在青年的做法,应为第四句;
根据③“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奋斗前后相续”可知,③是总结句,应为最后一句;
所以,正确的语序为:①④⑤②③;
故选A。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C.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D.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北朝郭茂倩组织编写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小说集”有误,应为:散文集;
C.“纪传体”有误,应为:编年体;
D.“北朝”有误,应为:北宋;
故选B。
7.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6)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7)《木兰诗》中以声入情,写出战场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泊秦淮》中描写朦胧水色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独坐幽篁里 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③.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 政入万山围子里 ⑤.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⑥. 青草池塘处处蛙 ⑦. 朔气传金柝 ⑧. 寒光照铁衣 ⑨.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⑩. 夜泊秦淮近酒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幽篁、政、芳菲、朔、柝、秦淮。
名著阅读。(4分)
8. 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小题。
(1)读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A 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A. 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曾说:“老舍的作品,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美与丑。”请仿照示例,从《骆驼祥子》一书中再选择一位人物作介绍。
示例:小福子牺牲自己,承担养活全家的重任——她很无私。
【答案】(1) ①. 刘四爷 ②. 虎妞
(2)示例:①孙侦探敲诈祥子积攒已久准备买车的钱——他阴险狡诈。
②祥子在烈日下辛苦拉车,用自己的劳动挣取三年的钱买车——他勤劳朴实。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这是刘四爷的想法,刘四爷是小说的女主人公虎妞的父亲,人和车厂的老板,他爱钱如命,祥子在他的车场拉车,给他交份儿钱还能帮他干活,所以他才愿意让祥子在厂子里。故A为刘四爷。“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这是虎妞对祥子的态度,虎妞非常喜欢祥子,后来更是不顾一切的嫁给了祥子。故B为虎妞。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从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其事迹和性格拟写即可。结合示例可知,介绍的格式要符合“人物+事件——她(他)+性格特点”。
示例:曹先生在祥子危难之时施以援手——他很善良。
9. 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再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深情颂祖国”诗文朗诵会上,一位同学刚朗诵完《黄河颂》,另一位同学接着要朗诵《土地的誓言》。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串词。(50字左右)
(3)活动结束后,班委会决定编辑活动专刊,特向同学们征集文稿。下面是班长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一则征文启事,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这则征文启事内容不完整,请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1)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2)示例:一首《黄河颂》写尽了诗人对黄河、对祖国的挚爱,接下来要朗诵的《土地的誓言》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爱国主义名篇,我们将跟随端木蕻良去感受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倾听铮铮男儿对沦陷故乡、对苦难祖国的爱的誓言。
(3)示例:征文截止日期为4月12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
根据题干,要从杜甫、闻一多、邓稼先三位爱国人物中选择一位,有根据所给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句式,先要给人物选定一个修饰限定的词语,这个词语要和人物的经历或作品有关,然后根据前面所选定的限定词,依据例句的句式进行仿写即可。
示例:“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实践着人生的誓言。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串联词。串词主要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突出两篇作品的特点和情感,使二者建立联系即可。注意语言的流畅、自然。
示例:《黄河颂》中怒吼咆哮的黄河,是我们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接下来,我们再来聆听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去感受作家对故土那深深眷恋之情,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用自己的生命吟唱对祖国爱的诗篇。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
正文处缺少征文截止日期。可知,正文末尾加“征文截止日期为4月12日”。
二、阅读(共40分)
(一)(4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北陂①杏花②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剩南陌碾作尘。
【注释】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②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所作。王安石曾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0.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中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B. 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
C. 诗歌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
D. 诗人以杏花类比,借杏花抒情言志。
11. 请你说一说“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有何妙处?
【答案】10. D 11. 绕”既写出了春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水与杏花相依相亲之态,同时赋予春水爱花、惜花和着意护卫、滋润“花身”的人格力量,暗示花的可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诗人以杏花自比,借杏花抒情言志。诗人寄情于物,体现出王安石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绕”有“围绕”的意思,“一陂春水绕花身”的意思是: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绕”字写出春水围绕杏花转,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水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写出了陂水曲折蜿蜒的流势,把水写活了,又写出了水与花的相依相亲的情态。
(二)(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子不语》)
1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尝射于家圃 ②睨之久不去
③负蒜而归 ④卒不肯告人姓氏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 以拳打砖墙 公亦以此自无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以攻其后入
D. 以我酌油知之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14. 根据所学知识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两处)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15. 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16. 甲乙两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两个故事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2. 曾经 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背着 最终 13. C
14.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15. (1)(卖油翁)看到他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2)杨二特意(故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打向老人。
16. 甲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乙文告诉我们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尝:曾经。
②句意: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③句意:背着他的蒜回去了。负:背着。
④句意: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卒:最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表修饰\转接关系,然而;
B.介词,用\介词,凭借;
C.代词,他\代词,他;
D介词,凭借\介词,用;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的意思是“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可知,“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与“已跌出一石桥外矣”是承接关系,要停顿;“哀求良久”与“老人鼓腹纵之”是因果关系,也要停顿。
所以,可停顿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发矢:射箭;但:只是;微颔:微微点点头。
(2)故:特意;于:在;奋拳:举起拳头。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无他,但手熟尔。”和“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知,甲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乙文从“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可知,当杨二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杨二却突然跪倒在地,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像杨二一样吃亏、丢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他可以用两个肩膀扛起两艘船站起来,几百个船工用蒿刺他,蒿碰到他的地方,就一寸一寸地断裂。凭借这一点名声显赫一时。杨二带着他的学生在常州地区习武弄棒,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众人很惊骇,跑去告诉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
老人让杨二歇息三天,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滚烫的冰雕
王筠
①在部队当兵的小儿子又快半年没有消息了。这天晚上,母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一片白雪皑皑的山坡,她的小儿子和战友们在山坡上睡着了,怎么也喊不醒。山上山下一片冰雪的世界,而他们所躺的这一片山坡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个白雪皑皑的山坡在地图上被标定为1071.1高地,位于朝鲜半岛长津湖地区的最南端。
②这一天正是农历大雪。受到重创的美陆战1师终于等到了南撤命令,高地成为陆战1师南撤的最后一道屏障。
③志愿军只能向1071.1高地派出了一个营的阻击部队,而这个营留给教导员欧阳云逸的满打满算也只有百十号人。命令下来后,欧阳云逸立即带领队伍向目标高地穿插前进。
④寒风吹拂着大地上的积雪,道路上雪深及膝、崎岖难行,走起来非常费劲。军、师首长的命令非常明确,尽全力以最快速度抢占目标高地,绝不放美国人逃过去。此时食物极度匮乏,饿了的时候,战士们就从怀里掏出几个土豆。这些土豆都是煮熟了的,可在眼下早已冻成了冰疙瘩。整整一个白天过去了,不多的食物也已全部吃光。暮霭渐起的时候,欧阳云逸带领部队占领了阵地。
⑤刀削斧砍般的寒风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变得麻木,变得僵硬。部队都蹲在堑壕里,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都在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⑥“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一瞬间就飘散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战士们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⑦雪下得好像小了些,但是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部队睡着了,他知道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坚持……同志们,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他声嘶力竭的声音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⑧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他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张大了鼻孔和嘴巴,贪婪地呼吸着……
⑨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这种安静过于反常,让美军将军史密斯有点莫名其妙。当史密斯的部队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⑩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百十号人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
⑪史密斯也被这一幕景象震撼了。这就是一直与他们鏖战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为什么具备着如此非同寻常的意志力?他们的身体虽然被冻成了冰雕,可他们的战斗意志却像连续击发后的枪管,炽热、滚烫。
⑫“让他们待在这里吧,不要打扰他们。”史密斯将军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摘自《海外文摘》2022年第3期,有删改)
17. 志愿军战士在完成阻击任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
18. 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飘到了他们的身旁。
19.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抒情方式。
20. 文章标题《滚烫的冰雕》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答案】17. ①阻击部队人数少;②道路积雪深且崎岖,行走难;③时间紧,任务重;④食物极度匮乏;⑤天气严寒,战士们衣着单薄。
18. 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的美好景象,将这些想象中的美好景象与眼前真实的恶劣环境作对比,营造了悲壮氛围;表现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多角度展示志愿军战士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19. 本文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例如第10段细致地描写了史密斯部队眼中的中国军人作战时的衣着和神态,在描写中间接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敬佩之意,使细节得到点化,深化了主旨。
20. ①“滚烫”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冰雕”是志愿军战士的遗体群象,是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战士们用精神树立的丰碑;②“滚烫”与“冰雕”构成强烈对比,撞击读者的心灵,“滚烫的冰雕”是残酷的现实,也是坚定的信念;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③段“志愿军只能向1071.1高地派出了一个营的阻击部队,而这个营留给教导员欧阳云逸的满打满算也只有百十号人”,可以概括出遇到的困难:狙击部队人员少。
结合第④段“寒风吹拂着大地上的积雪,道路上雪深及膝、崎岖难行,走起来非常费劲”,这里描写了艰苦的条件,可以概括出遇到的困难:风寒、雪大、路滑。
结合第④段“此时食物极度匮乏,饿了的时候,战士们就从怀里掏出几个土豆”,可以概括出遇到的困难:食物极度匮乏。
结合第⑤段“刀削斧砍般的寒风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变得麻木,变得僵硬”,可以概括出遇到的困难:天气严寒,战士们衣着单薄。
根据第③段中的“命令下来后,欧阳云逸立即带领队伍向目标高地穿插前进”可以概括出遇到的困难:时间紧,任务重。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飘到了他们的身旁”是战士们的想象,想象我国江南地区油菜花盛开、稻谷压弯了枝头及桂花芬芳的场景,描绘了祖国江南美好风景、丰收在望的情景。“油菜花黄得耀眼”“桂花的芬芳”等,这些景物的颜色都属于暖色调,给人温暖的感觉,而现实是战士们在长津湖畔忍受着不可想象的寒冷,二者起到了对比作用,展现志愿军战士不畏惧严寒的精神;从“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的信息可以分析出,战士们思念家乡,为了保卫祖国来到朝鲜,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忍受极寒天气、牺牲自我的思想根源,这也体现了小说的主题。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本文主要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如,第⑩段中的“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这段话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史密斯部队眼中的中国军人作战时的衣着和神态。联系后段中的“史密斯也被这一幕景象震撼了”和末段中“史密斯将军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可知,此处描写间接表现了对志愿军战士们的敬佩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标题“滚烫的冰雕”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标题交代了文章写作对象,“滚烫”修饰“冰雕”,体现了主体是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的遗体。但他们又是“滚烫”的,结合第⑪段“他们的身体虽然被冻成了冰雕,可他们的战斗意志却像连续击发后的枪管,炽热、滚烫”分析,“滚烫”是指他们的“战斗意志”“爱国热情”,标题赞扬了志愿军战士不畏严寒的牺牲精神。“滚烫”和“冰雕”在温度上截然相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触动人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②先剃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巴看父亲摘。
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也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
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锛、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⑩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⑪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2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22. 第⑦段写臭椿树有何作用?
23.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
24. 结尾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它感悟到了什么?请写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21. ①. 父亲小心翼翼地摘香椿芽,为云做香椿炒鸡蛋 ②. 手巧能干、热心助人 ③. 甘愿受贫,热爱学生 ④. 父亲用香椿木吃力地为家里做了一张方桌
22. 对比,将“趾高气扬”的臭椿与香椿做对比,突出了香椿的无私、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香椿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下文以香椿树象征父亲做铺垫。
23. “擎”“眯”“闻”“钻”“充盈”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细嗅香椿香味的醉人情景,侧面表现了香椿树香味的怡人,表达出云此时此刻内心的喜悦和对香椿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4. ①要像香椿树那样为后人留下芬芳。香椿树一年献出两茬嫩芽,树干最后即使被做成桌子,仍有“繁复细密的花纹”“渗出的香气”,由此感悟到做人要奉献,要为后人留下芬芳;②要像父亲那样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香气”。父亲虽然是一个手巧的木匠,但因为放不下他的学生,他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甘愿受贫,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及人物形象分析。
一空,根据题干提示“爱护小树,慈爱无比”找到第④段“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第⑤段“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梦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第⑥段“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概括为:父亲摘香椿芽很小心,为云做香椿炒鸡蛋;
二空,结合⑧段”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锛、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⑨段“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可知,父亲当木匠,为村里人打了很多家具。表现出父亲手巧能干、热心助人的品质;
三空,根据题干提示“父亲当民办教师,劳累成疾还坚持上课”找到第⑨段“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可知,父亲甘守清贫,热爱学生;
四空,根据题干提示“默默奉献,热爱家人”找到第⑩段“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可概括为:父亲用香椿木吃力地为家里做了一张方桌。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的分析。理解句段作用时,应从内容,事物特点,作用,情感或寄寓的道理方面入手分析。注意句段对表现人物形象或表达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可根据句段位置总结概述作用。
第⑦段“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写臭椿树虽然生长的快、高大挺拔,但是臭椿的叶子闻着臭,树干满身伤疤般干裂,有趾高气扬的傲慢;
作用:联系第⑦段“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嫩芽”可知,将臭椿树的气味、树干、木质与香椿树进行对比,衬托(反衬)出香椿树的美好;
联系第⑨段“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可知,香椿树生长得慢、木质好,叶子供人们食用,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而文中的父亲也是如此,第⑦段写臭椿树的内容有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情感:表现了作者对香椿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味语言。
要求从词语运用角度,可抓住动词,如“擎”“眯”“闻”“钻”“充盈”,结合“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来分析。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香椿香味带给云的美好享受,她陶醉在香椿的香味中,侧面衬托出香椿树的美好,香味的清香怡人;结合“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可知,表达了云此时此刻内心的喜悦和对香椿树的喜爱赞美。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
根据第⑦段“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可知,香椿树低调朴实每年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供人们食用;联系第⑪段“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可知,最后香椿树被制成桌子展现出繁复细密的花纹,散发香气,香椿树是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精神的象征;根据第⑪段“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可知,父亲是心灵手巧木匠但是因为村里需要便放弃木匠的工作,把全副精力放在学生身上,甘守清贫;父亲像香椿树一样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
三、写作(50分)
2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为梦想,所以选择远方。前行路上,哪能没有荆棘和挫折,哪能没有委屈和难过的泪水,哪能没有过犹豫和徘徊,甚至退缩,但还是走向远方。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比如战胜了自我,克服了自卑,成为某方面的主角,掌握了一门技能,明白了一个道理,等等。当蓦然回首走过的路时,却发现一路洒满阳光。
请以“为自己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纸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为自己赋能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意味着体格强健,也包括心灵的成熟、思想认识的提高、个人能力的增强……一个人要更好地成长,就必须经过挫折的磨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力。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形象的说明了只有经受过挫折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成长。著名喜剧大师巴尔扎克原来的写作水平并不高,但是因为经商失败而欠下了巨额债务之后,迫使他不得不靠写小说来维持生活。他在30岁之后的生活几乎都是为着债务而发疯似的写作的。在后来的20年里,他创作了100多部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成为全世界的传世佳作。是挫折带给了他坚强的意志,激发了他写作的动力与毅力。经历了挫折,人才会激昂斗志,发奋进取,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因而,人的成长也需要挫折。
“挫折可以增长经验,经验能够丰富智慧。”“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这两句谚语说明,挫折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使人受益终身。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嘛。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苦难的生活给予了他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自传性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把他经受的挫折描写得淋漓尽致。正是挫折赋予了他写作的灵感与动力。挫折也许会给人带来种种不幸,但是它也给人带来了精神财富,对人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挫折的磨炼。都说,苦难是一所磨炼人意志的最好的学校,此话一点也不夸张。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挫折其实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你不打倒它,它就会打倒你。挫折既是懦弱者的绊脚石,也是勇敢者的奠基石。高尔基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只有拥有这种不畏挫折的勇气的人,才能够经受得了挫折的考验,更好更快的成长。成长需要挫折,更需要战胜挫折的勇气。有勇气的人,才能守得云开见明月啊!
蝴蝶冲破茧的束缚与羁绊才能自由飞翔,人只有经受挫折后才会更好的成长。成长需要挫折,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吧。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只有经受挫折,人类才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请以“为自己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根据“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可以补充题目“为自己点赞”“为自己竖起大拇指”等。“点赞”即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表示肯定、支持、喜爱、赞美之情。战胜了自我,克服了自卑,成为某方面的主角,掌握了一门技能,明白了一个道理等等都是值得点赞的地方,“为自己点赞”暗含应该写自己所做的积极向上的事件,不能写负能量的事情。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选取有典型性的事件来写,最好选取生活中最熟悉的人和事,用心感受,用心体会,才能写出真情实意。
二、思路点拨。如写自己战胜了遇到的困难,为自己的迎难而上、无所畏惧的精神而点赞,就是给读者一种精神的榜样,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在围绕本次考题进行选材时,要做到既符合本次考题的主题思想,又能从生活中而来,做到两者有效的结合为好。如可以选择生活中自己学会了某项本领,为自己取得了成功而点赞的事例;可以写自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艰辛付出、坚持不懈而点赞的事件;可以写自己在比赛中战胜心理障碍,成功跨越,笑到最后的事例……凡此总总,只要能够在主题的引领下与之匹配的,都可以大胆运用,生动描写。本文适合使用记叙表达方式,加以少量抒情议论文字,记叙部分应详细描写,否则就有文不对题之感。
征文启事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本班特举行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动,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征文以回顾革命历史、讲述烈士事迹、表达体验感受为主要内容。体裁不限,5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稿件投至班级信箱,请注明“征文”字样。
七年级(1)班班委会
2024年3月25日
情节
形象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护小树,慈爱无比
父亲当木匠,为村里人打了很多家具
②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当民办教师,劳累成疾还坚持上课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奉献,热爱家人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