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孟子·滕文公》记载:“周公相武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上述史实表明,夏商时期,我国野象曾经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至吕梁山、陕北一线。春秋时期以后,中国野象分布渐由华北地区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某一地区动物的生存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出区域的( )
A. 整体性B. 差异性
C 开放性D. 动态性
2. 由夏商时期到春秋时期以后,华北地区可能的地理现象是( )
A. 气候由比较湿润变得干燥
B. 植被景观由森林变成草原
C. 多沙尘暴天气,生态环境恶化
D. 海平面明显比现在低
【答案】1. A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动物、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和气候因素联系密切,区域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变化,这体现出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材料体现不出来,故本题选A。
【2题详解】
夏商时期,华北地区有野象生存,而大象的生活习性表明其生存环境应具备热带或亚热带的一些地理特征,因而可以推断当时华北地区气候比较暖湿,而春秋时期以后大象生存地域南移,说明气候变得干燥。植被景观还是森林,现在华北地区也是森林。沙尘暴材料无法体现。海平面跟野象南迁并无关联。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特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自然要素的变化会引发其他自然要素的变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我国主要的地方菜系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下图为2020年我国某菜系餐馆的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菜系最有可能是( )
A. 湘菜B. 粤菜C. 川菜D. 苏菜
4. 该菜系餐馆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差异B. 人口流动
C. 交通通达度D. 政策支持
5. 该菜系分布区域属于( )
A 经济区域B. 文化区域
C. 自然区域D. 行政区域
【答案】3. A 4. B 5. B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图示菜系餐馆密度分布可知,湖南几乎全省都是高密度,推断该菜系应为湘菜,A正确。粤菜在广东一带密度应最大,川菜在四川一带密度应最大,苏菜在江苏一带密度应最大,不会在湖南一带有如此大的密度,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该菜系分布广,说明该省长期以来外流人口多,分布广,流出人口的饮食习惯使得很多地区都有湘菜的消费需求,所以是人口流动造成的,B正确。图中该菜系餐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均有分布,表明与经济差异关系不是很大,A错误。交通促使人口流动,但不是该菜系餐馆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的最主要原因,C错误。与政策支持等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菜系体现了饮食文化,属于文化区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对饮食材料与烹调方法以及烹调风味及佐料的偏好。人口流出,但其饮食习惯在短时期内并没有改变,所以有对应的饮食需求。
珠三角经济圈(下图)包括“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共9个广州省内城市,城市间经济互动往来程度高。近年来,珠三角经济圈积极融入港澳经济,共同打造粵港澳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推测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划分标准是( )
A. 行政区划B. 地理位置C. 产业结构D. 地域文化
7. 目前,珠三角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互动最可能表现为( )
A. 各城市均衡发展,产业互补性较强B. 各城市以服务业为主导,分工明确
C. 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周边城市配套D. 核心城市通过制造业推动区域发展
8. 珠三角与港澳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首先要( )
A. 完善区域交通网络B. 加大区域资源的开发
C. 扩大区域贸易出口D. 提高区域劳动力素质
【答案】6. B 7. C 8. A
【解析】
【6题详解】
材料中提出三个经济圈为“广佛肇”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和“珠中江”经济圈,结合图中9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经济圈内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临近,因此珠三角经济圈的划分标准是地理位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珠三角经济圈中9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深圳和广州发展水平高,与其他城市产业互补性强,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周边城市配套的产业分工体系,A错误,C正确;目前深圳、广州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通过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推动周边城市发展,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珠三角与港澳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首先要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方便港澳地区的人员流动与经济往来,A正确;粵港澳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差,不适宜大规模资源开发,B错误;扩大区域贸易出口量和提高区域劳动力素质不是首要发展方向,C、D错误。故选A。
【点睛】较大的经济区域一般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导向,以交通运输为脉络,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并在宏观格局中担负着某些专门的职能。
不同地区采取的精准扶贫方式并不相同。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位于大巴山区附近,主要以易地搬迁扶贫为主,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就业扶贫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两地扶贫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理环境的差异B. 主体功能区差异
C. 人口数量的差异D. 经济水平的差异
10. 巴中市行政辖区消除贫困的最终措施是( )
A. 生态移民B. 金融扶贫
C. 妥善安置D. 产业发展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位于大巴山区附近,地形以山地为主,当地地理环境较恶劣,通过易地搬迁促进经济发展。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地处平原地区,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两地扶贫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地地理环境的差异,A正确;与主体功能区差异、人口数量差异等关系不大,BC错误;两地均为贫困区,经济水平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中市通过易地搬迁进行扶贫,但最终措施还是在于人口迁入地的产业发展,从而为迁入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人民收入,D正确;生态移民和妥善安置是易地搬迁扶贫的方式,不是消除贫困的最终措施,AC错误;扶贫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些优惠的金融政策(如金融贷款等),但最终的措施是区域产业的发展,B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最根本的影响,一般而言,某地区如果地理位置偏僻、对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恶劣、耕地资源有限,这往往缺乏经济率先发展的先天条件,多为贫困区。而一个地区人们脱贫,最关键的在于为该地的人们寻找持久稳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人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古徽州地区居民与区外发展商贸,以长途贩销的形式互通有无,扩大和加强了全国各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农民们从原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摆脱出来,愈来愈依赖于市场经济,逐渐形成徽商文化。结合古徽州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古徽州边界的划分依据是( )
A. 行政区划B. 河流流域C. 地形单元D. 地域文化
12. 促使古徽州地区农民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气候湿热B. 土壤贫瘠C. 地形起伏D. 河网密布
13. 徽商在地区间进行棉布、丝织品和粮食交易,有助于( )
A. 扩大粮食播种面积B.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C. 增加农副产品种类D. 促进农业生产分工
【答案】11. A 12. C 13.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古徽州地区是包含部分县区的行政区,所以其边界的划分依据为行政区划,A正确;图的河流没有作为明显的界线,B错误;图中没有地形单元信息,没法判断,C错误,地域文化不能作为边界的划分依据,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古徽州地区处于多条河流发源地,地势高,地形起伏较大,可耕地面积少,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农民多弃农从商;气候湿热不符合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南方低山丘陵区多酸性红壤,经多年耕作熟化后土壤肥力适合发展农业生产;河网密布是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徽商在地区间进行棉布、丝织品和粮食交易,使得不同区域形成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的集中种植,促进农业生产的分工。并不能直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及增加农副产品种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界线、商业活动原因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根据材料和图表的信息,结合所学区域的知识进行分析。
随着2022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冰雪旅游等冰雪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读2018-2021年中国冰雪旅游投资额地区占比结构图,四区为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四地区,三北指东北、华北和西北。完成下面小题。
14. 促进图中“四区”冰雪旅游快速发展的因素是( )
①地价②交通③市场④技术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5. 为进一步延长冰雪旅游产业链,下列地区与其发展方向,对应正确的是( )
A. 华东——冰雪装备制造B. 西南——承办国际大型赛事
C. 东北——冰雪线上旅游D. 西北——冰雪竞技培训中心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区”位于我国南部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建设滑雪场地,需要有先进的造雪技术,“四区”冰雪旅游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广阔的消费市场,因此,促进图中“四区”冰雪旅游快速发展的因素是市场和技术。故③④正确;四区中的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价高,四区中的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交通不便,故①②错误。故答案选C。
【15题详解】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可以发展冰雪装备制造,A正确。西南地区纬度位置低,气温高,冬季降雪少,不适合承办国际大型赛事,B错误。东北地区纬度位置高,冬季气温低,降雪多,可以发展线下冰雪旅游,C错误。西北地区冰雪发展水平不高,因而技术不成熟,不适宜建设冰雪竞技培训中心,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可从旅游资源的质量(本身的美学、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非凡性)、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台状况、交通通达度、与客源地(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等角度分析。
下图示意北部湾位置,下表示意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经济联系强度,数值越大,表示经济联系强度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 )
A. 内部城市间经济联系弱
B. 港口城市辐射作用更强
C. 内部经济空间联系差异小
D. 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17. 在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中,南宁与玉林经济相互带动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 玉林经济受广东省影响大
B. 南宁经济受海南省影响大
C. 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小
D. 两地交通运输不通畅
18. 为提高北海和防城港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扩大海洋资源开发B. 提高城市等级
C. 产业分工错位发展D. 扩大城市范围
【答案】16. D 17. A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中其他城市与南宁的经济联系强度数值差异较大,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D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广西各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数值差异大,说明广西各市内部经济空间联系差异大,排除C项;北部湾城市群中南宁对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大,说明内部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强,排除A项;防城港、北海等港口城市与其他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较小,排除B项。故选D。
【17题详解】
南宁与玉林经济相互带动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玉林邻近广东,受广东省的城市辐射带动强,A项正确;南宁距离海南较远,因此受海南影响小,排除B项;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排除C项;两地交通通畅,排除D项。故选A。
【18题详解】
北海和防城港相距较近,两地均靠近海洋,交通便利,因此扩大城市范围不能提高两地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排除D项;城市等级的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且提高城市等级不能增强经济联系强度,排除B项;扩大海洋资源开发,不能够促进双方协作,排除A项;可以通过产业分工错位发展,加强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城市功能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城市的辐射功能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影响城市辐射功能强弱的因素有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因素等。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目前,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已初见成效。下图示意2005年和2017年京津冀城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2005~2017年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空间联系的变化表现为( )
A. 等级化B. 由双核到单核C. 网络化D. 由多核到双核
20. 影响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
①人口年龄结构 ②交通通达度 ③城市经济规模 ④港口吞吐量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9. C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2005年和2017年京津冀城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强度图可知,2005年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空间联系整体呈现以北京、石家庄、天津为主的多核心,至2017年京津冀城市之间整体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密度更加紧密、范围更加广大,并呈现以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多个城市为主导的网络化联系,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图中显示,北京和石家庄、天津在所有城市中物流联系强度最强,而其他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相对较弱,由此可知,影响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的因素,应该包括城市经济规模,③正确; 运输是物流过程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物流过程各项业务的中心活动,因此交通通达度会影响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②正确。人口年龄结构与物流联系强度关系不大,①错误。根据2005年和2017年京津冀城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强度图可知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主要指的是陆路交通,与港口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C正确。
【点睛】交通运输地理意义:(1)经济意义: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缩短了距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2)社会意义:扩大了对外联系;有助于脱贫致富;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就业;有利于国防安全。(3)战略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发展边境贸易、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
二、综合题(共50分)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徽省形状南北狭长、东西略窄,可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地理单元,主要河流淮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段又称“皖江”)、新安江等。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下图为安徽省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
(1)描述安徽省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并简析原因。
(2)简述安徽三个地理单元气候及农业生产类型差异。
(3)与皖北相比,简述皖江示范区城市承接上海、苏南等地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答案】(1)水资源从南往北减少。原因:南部河湖径流总量大;南部降水多于北部。
耕地资源从南往北增多。原因:南部山地丘陵比例高;北部以平原为主。
(2)皖北:暖温带季风气候;旱作农业。皖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季风过渡性气候;稻麦兼作。皖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林果业。
(3)空间位置邻近;工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较好;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安徽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产业转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充足的水汽,且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多地形雨,南部降水多,南部的河流径流总量大;北部降水少,北部的河流径流量小。南部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耕地少;北部地区以平原为主,耕地多。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淮河穿过安徽。皖北在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季风气候,皖中为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皖南在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气候差异可知,皖北降水较少,以旱作农业为主;皖南为水田农业,丘陵地区可以发展林果业;皖中为暖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过渡区,可以稻麦兼作。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皖江示范区城市离上海和苏南地区较近,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皖江示范区城市更靠近上海和苏南,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皖江水陆交通便利;由材料可知,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县域绿色发展指数是衡量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代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越高。西宁市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20世纪90年代,在工业化支持下西宁都市圈点状、分散化的城镇化模式启动并逐步加速,虽然总体上发展相对较慢,但已处于萌芽发展时期。2000年后,西宁都市圈加速成长,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快速成型,转变为集聚时期,但绿色发展一直较为受限。图示意2019年西宁都市圈县域绿色发展水平指数空间分布。
(1)描述2019年西宁都市圈县域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西宁都市圈绿色发展受限的原因。
(3)从发展地方优势产业的角度,说出推动西宁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答案】(1)县域绿色发展水平分布不均;北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南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较低。
(2)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海拔较高,气候限制性强;高原与河谷分布,严重限制了城市用地扩张,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较大;产业结构较为落后,缺乏绿色发展动力。
(3)发展旅游业;推动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构建(种子培育、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旅游销售一体化)绿色产业链;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打造特色生态品牌,提高知名度。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西宁绿色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西宁都市圈北部的绿色发展指数高,说明北部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南部绿色发展指数低,说明南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西宁都市圈位于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相对干旱,且地表起伏大,生态环境脆弱;由于该区域海拔相对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绿色发展的气候限制性较强;由于该区域位于高原,且多河谷分布,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对城市用地的扩张限制较大,造成了城市内部各类建设用地的矛盾较大,难以进行绿色发展规划;由于该区域第三产业不发达,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使该地区缺乏绿色发展动力。
【小问3详解】
由于西宁位于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原景观,可发展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西宁地区特色高原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较为丰富,可推动这部分产品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种子培育、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旅游销售一体化)绿色产业链,提升当地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当地产业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打造当地特色生态品牌,提高该区域在国内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游客和外部投资。
2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的汽车工业主要分布于五大湖沿岸,这里集中了汽车所需的数千个零部件工厂。总部设于底特律的福特汽车,早期采用“纵向一体化”模式,将许多零部件生产厂整合到自己公司,比如在胭脂河工厂,可以看到从铁矿石到成品车的全过程。20世纪末期,标准化生产的全球化趋势逐步明显,累赘不堪的产业链迫使福特汽车将附属的零部件供应商分离出去,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见下图),成为一个轻快、有弹性的企业。
(1)简述“纵向一体化”模式集聚众多零部件生产厂的优势。
(2)说明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的优点。
(3)指出促使“全球化生产网络”成为可能的条件。
(4)描述福特汽车“全球化生产网络”中供应商的特点。
【答案】(1)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内部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2)全球范围内寻找价格最低、质量最优的零部件,有利于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快速获得零部件,提高生产灵活性;缩减附加值小的生产部门,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答对3点即可)
(3)全球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得长距离、大吨位货物的运输费用降低;发达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
(4)分布广;集中于欧洲;主要为发达国家。(2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的意义、工业分散的形成条件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据材料分析可知,汽车工业采用“纵向一体化”模式集中的是和汽车生产有关的零部件工厂,它们具有生产上的联系,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内部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2)据图分析,福特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在世界多个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各国的优势资源来降低汽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全球化生产网络,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将附属的零部件供应商(附加值小的生产部门)分离出去,成为一个轻快、有弹性的企业,利于企业发展。
(3)材料提到“20世纪末期,标准化生产的全球化趋势逐步明显。。。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因此“全球化生产网络”的产生受全球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的影响;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因此需要交通作为保证条件;各国企业之间合作紧密,需要信息畅通,及时交流信息。
(4)据图分析,图中涉及的国家大多集中于欧洲,且为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强,距离近,便于交流协作。
【点睛】国际生产网络是一种全新的国际生产组织方式,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成为全球化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际生产网络中,一个最终产品并不是完全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完成,而是被分为研发活动、产品定位和设计、投入要素的供给、制造(或者服务的提供)、分销和支持及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并分散在最有效率和成本最低的国家或地区完成。
城市
南宁
北海
防城港
钦州
玉林
崇左
南宁
—
4.34
5.81
13.39
4.65
11.53
北海
4.34
—
0.14
1.37
1.38
0.11
防城港
5.81
0.14
—
3.91
0.46
0.17
钦州
13.39
1.37
3.91
—
0.77
0.25
玉林
4.65
1.38
0.46
0.77
—
0.38
崇左
11.53
0.11
0.17
0.25
0.38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北京的影响有,影响叙利亚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不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