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2024.05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城市群中,通过借用邻近城市的人口,达到支持特定功能或经济绩效的临界人口规模,被称为城市的“借用规模”。在城市群发展初期,大城市从周边小城市吸纳资源,可能抑制小城市发展,产生集聚阴影;在发展后期,扩散机制起主要作用,小城市常因大城市的带动作用而获得更强的增长动力。下图示意山东半岛和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借用规模”(数值越大借用规模越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城市中“借用规模”最显著的是( )
A. 菏泽B. 烟台C. 珠海D. 东莞
2. 与珠三角城市群相比,山东半岛城市群( )
A. 大城市辐射力强B. 处于发展后期C. 集聚阴影显著D. 扩散机制显著
3. 为了更好地发挥“借用规模”,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应( )
①积极完善产业基础②保持产业结构趋同
③差异化定位城市功能④控制城区人口规模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春玉米作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为增加玉米产量,农民在播种玉米时多采用地膜与秸秆覆盖两种主要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4. 地膜与秸秆覆盖两种覆盖方式均可( )
A. 利于夜间保温B. 增强雨水储存C. 提高白天地温D. 防止水分蒸发
5. 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该地更适宜采用( )
A. 无覆盖B. 地膜覆盖C. 秸秆覆盖D. 砂石覆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甲图为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为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排放量呈中游>上游>下游空间分异
B. 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C. 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
D. 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7. 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B. 地区产业结构C. 地区人口总量D. 工业技术水平
8. 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
②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③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
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我国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是黑龙江省抚远市(48°N,134E)。下图示意2024年1月1日6时51分“第一缕阳光”洒向抚远市东极广场的瞬间。完成下面小题。
9. 拍摄抚远市新年“第一缕阳光”,镜头需要朝向( )
A. 东南B. 东北C. 西南D. 西北
10. 与抚远市相比,该日越南最早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地区( )
A 白昼时间较短B. 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C. 日出位置偏北D. 日出时间较早
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水进退产生深刻影响。海水在向陆地推进或退却的过程中,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会随水深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水体越深,沉积物颗粒越小。左图示意海侵或海退时形成的沉积序列,右图示意按顺序发展的不同时期海平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根据甲、乙沉积序列推断( )
A. 甲表示海侵,陆地面积缩小B. 乙表示海退,陆地面积缩小
C 甲表示海退,陆地面积扩大D. 乙表示海侵,陆地面积扩大
12. 甲沉积序列时期( )
A. 老沉积层面积大于新沉积层B. 地球上有更多的碳元素被固定
C. 海平面发展顺序为4→3→2→1D. 多年冻土融化使温室气体释放
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冰川补给多,消融量大,移动速度快,冰川作用较强。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冰川与绿树并存,被称为“冰绿之地”,几乎所有山谷冰川的末端都深深扎进了森林之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是因为( )
A. 冰川前进快于消融B. 冰川补给量大
C. 坡度较小利于积雪D. 冰川消融量大
14. 我国还可能出现“冰绿之地”的地区是( )
A. 长白山区B. 秦岭地区C. 横断山区D. 天山山脉
土壤干层是土壤剖面中的干燥化土层,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水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土层含水量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且在雨季不能恢复。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干燥化现象最典型的地区。图左为黄土高原上生长了6~10年后开始退化的人工林所形成的“小老头树”现象,据研究,该现象的产生与地下干层的形成密切相关。图右示意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5. 在山地垂直带内部,相同条件下,“小老头树”现象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
A. 缓坡多于陡坡B. 阳坡多于阴坡
C. 海拔低处多于高处D.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16. 仅从水分补给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小老头树”现象最容易出现的地区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是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徽合肥市在汽车产业方面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市汽车产业起步于1968年,形成了一批汽车自主品牌。早在2002年,合肥市逐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2009年,合肥市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21年,合肥市与W汽车公司规划建设蜀山区新桥产业园,园区集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下图示意蜀山区新桥产业园位置。
(1)说明合肥市从2002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主要原因。
(2)分析蜀山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位置优势。
(3)从培育新质生产力角度,请为新桥产业园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提出合理建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韩江三角洲平原(图左)原为海湾。距今2500年以来,该地地壳和海平面基本稳定,三角洲上逐渐形成多条高大宽阔的沙垄(图右)。两晋开始,大量移民陆续进入韩江流域开垦荒地,建立村镇。宋末以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当地先民“与海争地”,不断开发滨海盐碱地,在沙垄上建立村落。
(1)说明韩江三角洲上任一条沙垄的形成过程。
(2)描述韩江三角洲沙垄的走向特点,并分析沙垄数多的原因。
(3)简述韩江三角洲上村落建立时间的空间差异,并指出这些村落易遭受的自然灾害。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地区的北甸子村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当地年均降水量约为500毫米左右,20世纪80年代之前植被生长茂盛,随着外来农耕人口集中迁入,北甸子村也陷入了“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过程。在解决生态贫困过程中,村民发现土壤表面虽然覆盖了浮沙,但挖掉浮沙之后便可以见到湿土层,于是当地大力植树造林,发展“舍饲养殖”产业,形成了“林—农—牧”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如图)。
(1)说明外来农耕人口进入北甸子村导致“生态恶化一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过程。
(2)与恢复草地相比,分析北甸子村民首先植树造林的原因。
(3)分析北甸子村“林—农一牧”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新疆发展海鲜陆养的主要目的是, 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