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8,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8,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第1页
    58,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第2页
    58,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58,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58,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3分)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1形成配子时,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纯种甜玉米与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的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这说明“甜”是显性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性状分离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B正确;
    C、一般情况下,雌配子数量要少于雄配子,C错误;
    D、玉米间行种植,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说明非甜为显性纯合,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分)对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解:A、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A错误;
    B、孟德尔的假说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正确;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C正确;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是由“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这一假说内容通过推理获得的,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提出的假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分)下列各项中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
    A.四分体B.一个染色体组
    C.一个双链DNA分子D.非同源染色体
    【分析】等位基因是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四分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故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解答】解:A、由于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所以可能存在等位基因,A正确;
    B、在一个染色体组中,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B错误;
    C、一个双链DNA分子只能与蛋白质分子构成一条染色体,虽可有多个基因,但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
    D、等位基因只存在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不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A.①②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有: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解答】解: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与否关系到F1的表现型,不涉及子代的表现型,因此不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①错误;
    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②正确;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③正确;
    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不相等时,不会出现3:1的分离比,因此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④正确;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不会出现3:1的分离比,故⑤正确;
    ⑥子代数目较少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所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故⑥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生物学问题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3分)下列关于杂合子,纯合子,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纯合子
    B.纯合子在减数分裂时只产生一种配子
    C.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AaBb测交后代一定都会出现四种表现型
    【分析】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
    【解答】解:A、纯合子的双亲可以都是杂合子,A错误;
    B、纯合子在减数分裂时只产生一种配子,B正确;
    C、纯合子测交后代,后代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C错误;
    D、当后代个体较少时,AaBb测交后代也不一定都会出现四种表现型,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及特点,对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杂交等交配方式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的判断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6.(3分)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
    ①性状的显、隐性
    ②产生配子的比例
    ③遗传因子组成
    ④产生配子的数量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
    【分析】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解答】解:①测交可以验证某一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但不能推测性状的显、隐性,①错误;
    ②由于隐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②正确;
    ③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可以通过测交检测,③正确;
    ④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但不能推测产生配子的数量,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测交方法,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实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3分)一种生物个体中,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在F1个体只能自交和可以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隐性个体的成体(aa)没有繁殖能力,因此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及比例为AA、Aa.据此答题。
    【解答】解:(1)在F1个体只能自交的情况下: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而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AA、Aa、aa),因此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
    (2)在F1个体只能自由交配对的情况下:A的频率=,a的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F2中AA的频率=,Aa的频率=2×、aa的频率=,因此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计算,要求考生识记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要求计算自交后代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数;能扣住题干中“自由交配”一词,运用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8.(3分)关于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B.受精作用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D.F1产生雌雄各4种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且结合的机会均等,F2共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分离是考虑一对性状,而自由组合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性状,因此基因分离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错误;
    C、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正确;
    D、孟德尔进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产生雌雄各4种配子,因此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且结合的机会均等,F2共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杂交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要掌握孟德尔验证其假说的方法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3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他们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D.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两对性状自由组合的过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
    【解答】解:A、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以及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
    B、实验中,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说明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B正确;
    C、甲同学实验结果:DD占,Dd占,dd占,乙同学实验结果AB,Ab,aB,ab都占,C错误;
    D、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3分)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将黄子叶圆粒(YyRr)豌豆进行自花传粉,收获时得到绿子叶皱粒豌豆192粒。据理论推算,在子代黄子叶圆粒豌豆中,能稳定遗传的约有( )
    A.192粒B.384粒C.576粒D.1 728粒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黄子叶圆粒(YyRr)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为Y﹣R﹣:Y﹣rr:yyR﹣:yyrr=9:3:3:1,绿色皱粒豌豆(yyrr)192粒,占总数的.子代黄子叶圆粒豌豆中,能稳定遗传的为YYRR,也占子代总数的,所以也为192粒。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
    11.(3分)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
    A.3种;9:6:1B.4种;9:3:3:1
    C.5种;1:4:6:4:1D.6种;1:4:3:3:4:1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牡丹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属于数量遗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可判断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中等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这些个体自交,则AaBb×AaBb=(Aa×Aa)(Bb×Bb)=3×3=9种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表现型,比例是1:4:6:4:1。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B控制花色深浅的程度相同,即两者效果一样,所以花色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AABB有4个显性基因,花色最深为深红色;AABb、AaBB都有3个显性基因,花色次之;aabb没有显性基因,花色最浅为白色。
    若一深红色牡丹(AABB)与一白色牡丹(aabb)杂交,后代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AaBb);让这些个体自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是3×3=9种。同时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1个或0个,所以子代可产生五种表现型,其中4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3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和AABb,共;2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aaBB、AaBb,共;1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和aaBb,共;0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所以出现的五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2.(3分)某一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分析】根据题意,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即AABBDD×aabbdd→AaBbDd,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即AaBbDd×aabbdd。
    【解答】解: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子代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所以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ABd:abD:abd=1:1:1:1,所以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连锁规律,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配子推断基因的位置关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13.(3分)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B.BbCcC.bbCcD.Bbcc
    【分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解答】解:(1)只考虑直毛和卷毛这对相对性状,子代中直毛:卷毛=1:1,属于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
    (2)只考虑黑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黑毛:白毛=3:1,这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Cc。
    已知一个亲本的基因型为BbCc,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出各选项后代中卷毛黑色个体所占的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14.(3分)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的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解答】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说明了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A正确;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的,B正确;
    C、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3分)下列关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用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也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的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分析】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为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象,一般选择雄性个体。
    【解答】解:A、蝗虫精母细胞和蚕豆花粉母细胞都属于原始的生殖细胞,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A正确;
    B、桃花的雄蕊是雄性生殖器官,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而且数量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桃花的雌蕊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3个退化,1个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一般不宜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故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也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C正确;
    D、洋葱根尖进行有丝分裂,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能联会,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选择和细胞分裂的特点。
    16.(3分)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已知翅长(A﹣长翅,a﹣残翅)、眼色基因(B﹣红眼,b﹣白眼)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如图所示均为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哪些极体可能同参与形成该异常果蝇的卵细胞来自同一个卵原细胞( )
    A.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翅长(A﹣长翅,a﹣残翅)、眼色基因(B﹣红眼,b﹣白眼)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长翅红眼雄蝇(A_XBY)与长翅白眼雌蝇(A_XbXb)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则该残翅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Y,由此可推断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残翅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Y,它是由基因型为aY的精子和基因型为aXbXb的卵细胞产生的,可见问题出在亲代雌果蝇,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b和Xb这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b和Xb这一对子染色体未分离。
    (1)若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b和Xb这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另外3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XbXb、A、A,即①④;
    (2)若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b和Xb这一对子染色体未分离,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另外3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Xb、AXb,即②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及残翅白眼子代产生的原因;其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推断同卵细胞一起产生的3个极体的基因型,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17.(3分)摩尔根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发现F1全为红眼,F2有白眼雄果蝇,请问最早能判断白眼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 1:1
    B.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1
    C.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分析】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答】解: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红眼和白眼,且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要求考生掌握摩尔根的实验过程,理解摩尔根实验的现象及摩尔根作出的假说,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要求考生明确D选项能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符合题干中的“最早”一词。
    18.(3分)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
    C.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因此Y染色体上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而X染色体上不具备与Y染色体所对应的全部基因
    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但所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
    【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且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
    B、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B正确;
    C、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但Y染色体上并不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如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分布在X染色体上,C错误;
    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如等位基因,但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3分)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中含有的氢键的数目为1.3×104
    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
    【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A占20%,因此A=T=10000×20%=2000,C=G=3000,DNA分子复制2次形成4个DNA分子,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
    2、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3、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DNA中A=T=2000,C=G=3000,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2000×2+3000×3=1.3×104,A正确;
    B、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000×(8﹣1)=2.1×104个,B错误;
    C、由题意知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C正确;
    D、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是2个,含有31P的是8个,只含有31P的是8﹣2=6个,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3,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特点的理解,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0.(3分)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方案的设计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摩尔根还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摩尔根为了验证其解释设计了测交实验
    D.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遗传与性别决定有关
    【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解答】解:A、摩尔根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即发现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关)→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一起,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还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摩尔根为了验证其解释设计了测交实验,即XWXw和XwY杂交,C正确;
    D、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但与性别决定无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10分)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在不考虑变异(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 A、B、D 。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 8 条、 2 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 ② (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 ③、⑥ (填标号)阶段。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 ② (选填“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 aB 。
    (5)如图丁表示果蝇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比值H(H=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cd 段。cd段时,H的值为 。此时,细胞内的值会比H值 小 (填“大”“小”或“相等”)。
    【分析】1、图甲中,A图细胞中染色体没复制,可表示体细胞;B表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C表示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或卵细胞,D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初级卵母细胞;E和F分别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后期。
    2、乙图中,A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受精作用(④);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⑤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3、丙图中,Ⅰ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Ⅱ表示次级卵母细胞,Ⅲ表示第一极体,IV表示卵细胞,V表示第二极体。
    4、图丁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应处于减Ⅱ后期。
    【解答】解:(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甲中,减数第二分裂时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故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体细胞)、B(有丝分裂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故选:ABD。
    (2)染色体数目=着丝粒数目,据图可知,图甲中B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E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E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属于乙图中的②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处在乙图中的⑥和③。
    (4)图丁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对应于图丙中的②;由于图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卵原细胞(AaBb)的基因组成可知,③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aB。
    (5)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cd段;cd段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H的值为;此时,由于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细胞内染色体数DNA含量的值会比H值小。
    故答案为:
    (1)A、B、D
    (2)8 2 ②
    (3)③、⑥
    (4)②;aB
    (5)cd 小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8分)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及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 。
    (2)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Xb 。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
    【分析】1、分析题图1可知,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灰身:黑身=3:1,雌性个体中,灰身:黑身=3:1,因此灰身与黑身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2、分析题图2可知,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说明直毛和分叉毛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解答】解:(1)据图分析可知,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分析题图可知,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灰身:黑身=3:1,雌性个体中,灰身:黑身=3:1,因此灰身与黑身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且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说明母本的基因型是XBXb,父本为XBY。综上所述,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则F1基因型为及其比例为AA:Aa:aa=1:2:1,F1中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AA:Aa=1:2,其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a=2:1,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aa=×=;F2中灰身果蝇的基因型是AA:Aa=1:1,则F2中灰身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3:1,自由交配后,灰身果蝇的比例是1﹣×=,灰身果蝇纯合子的比例是×=,因此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故答案为:
    (1)X 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
    (2)AaXBXb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运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能够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分析判断。
    23.(10分)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2种,分别由2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某研究人员设计了2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组合①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或aaBb 。
    (2)杂交组合②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共有 8 种,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
    (3)根据杂交组合 ② 可以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分析杂交组合②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它自交后代为773和51,约为15:1的性状分离比,比例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植株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表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解:(1)杂交组合①的F2红花:白花≈3:1,说明其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2)杂交组合②的F2红花:白花≈15:1,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说明其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一共有9种,其中只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白花,因此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共有8种,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故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即。
    (3)杂交组合②的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它自交后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该植株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故答案为:
    (1)Aabb或aaBb
    (2)AaBb 8
    (3)②
    【点评】本题重点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关键是杂交组合②子二代比例为9:3:3:1的变式。
    24.(12分)果蝇的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R)对残翅基因(r)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雌果蝇和一只白眼长翅雄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为白眼残翅,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RrXBXb和RrXbY ,子一代出现白眼长翅雌果蝇的概率是 ,控制翅型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遵循基因的 分离 定律。
    (2)如图是一只正常灰体长翅(EeRr)雄果蝇体细胞中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为了探究控制长翅/残翅这对相对性状的R/r基因是否在1号和2号这对染色体上,请以该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互换)。
    测交组合:灰体长翅雄果蝇× 黑檀体残翅雌果蝇 。
    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子代中的表型及比例为 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1:1(或黑檀体残翅:灰体长翅=1:1) ,则控制长翅/残翅的R/r基因在1,2号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的表型及比例为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1:1 ,则控制长翅/残翅的R/r基因不在1,2号染色体上。
    (3)果蝇体内有另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F/f基因不影响B/b基因的表达,但f基因纯合会导致雌性个体性反转为不育雄性,f基因纯合对雄性个体无影响。现有一只基因型为Ff的白眼雌果蝇与一只基因型为ff的正常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则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红眼雌果蝇:不育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2 。
    【分析】亲本为红眼长翅雌(R_XBX﹣)和白眼长翅雄(R_XbY),后代有白眼残翅(rrXbXb或者rrXbY),后代有残翅(rr),说明亲本都是Rr,出现白眼,说明母本为杂合子(XBXb)。故亲本的基因型为RrXBXb和RrXbY。
    【解答】解:(1)亲本为红眼长翅雌(R_XBX﹣)和白眼长翅雄(R_XbY),后代有白眼残翅(rrxbxb或者rrXbY),后代有残翅(rr),说明亲本都是Rr,出现白眼,说明母本为杂合子(XBXb)。故亲本的基因型为RrXBXb和RrXbY,F1白眼长翅雌的概率为R_XbX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测交是和隐性纯合了eerr交,若两对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只能产生2种配子,测交后代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或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1:1;若不在1、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产生4种配子,后代有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1:1。
    (3)Ff白眼雌(FfXbXb)和ff红眼雄 (ffXBY)进行杂交,F1基因型及比例为FfXBXb:FfXbY:ffXBXb:ffXbY=1:1:1:1,故表现型为红眼雌果蝇:不育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2。
    故答案为:
    (1)RrXBXb和RrXbY;;分离
    (2)黑檀体残翅雌果蝇;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1:1(或黑檀体残翅:灰体长翅=1:1);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1:1
    (3)红眼雌果蝇:不育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2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杂交组合
    F1/株
    F2/株
    红花
    白花
    红花
    白花
    ①红花×白花
    78
    0
    451
    149
    ②红花×白花
    85
    0
    773
    51

    相关试卷

    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玉树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青海省玉树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玉树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青海省玉树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