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惊艳亮相。与节气相配的古诗文将中国人独有 的浪漫传达给了全世界。下列关于节气及古诗文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其中“响”形容雷声的音调很高
B. 夏至——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荷花散发的清香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由于空气汽化形成的
D. 立春—一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春雷响,万物长。其中响字形容雷声的响度很大,故A错误;
B.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荷花散发的清香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D错误。
故选B。
2. 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歌中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中明月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错误;
B.影子的形成是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被遮挡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
C.月亮自己不能发光,靠反射太阳光,不是自然光源,故C错误;
D.从不同方向看到月亮是由于月亮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3.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陶瓷,它具有隔热、绝缘、密度小、韧性高、易形变等特点。该材料适合用来制造( )
A. 水果刀B. 新型消防服C. 输电导线D. 飞机机翼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陶瓷一样隔热、绝缘,同时具有超轻、高韧性等特点;
A.水果刀需要一定的硬度,故A不符合题意;
B.新型消防服的特点与该陶瓷的特点相同,故B符合题意;
C.输电线用电阻较小的导体制成,该陶瓷绝缘,不能用来制作输电导线,故C不符合题意;
D.飞机机翼应采用具有高强度、抗压能力强以及耐腐蚀性等,该陶瓷易形变,不能用来制作飞机机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低碳出行,骑行天下”,自行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行车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B. 自行车的坐垫很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C. 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D. 人对自行车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行车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是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正确;
B.坐垫做得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臀部的压强,故B错误;
C.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故C错误;
D.人对自行车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等于人和自行车的总重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5. 关于家庭用电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街边的路灯同时亮与灭,则路灯一定是串联的
B. 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电路中某一用电器发生了断路
C. 正确使用测电笔插入三孔插座插孔时,氖管灯不亮,该插孔一定接的是零线
D. 接触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时,被“麻”了一下,可能是用电器的外壳没有接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街边的路灯同时亮与灭是因为各路灯并联,控制路灯的开关在干路上,故A错误;
B.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因为电路某处短路,也可能是因为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故B错误;
C.正确使用测电笔插入三孔插座插孔时,氖管灯不亮,该插孔可能是零线也可能是地线,故C错误;
D.根据安全用电原则,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时,金属外壳需要接地,防止用电器漏电出现触电事故,接触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时,被“麻”了一下,可能是用电器的外壳没有接地导致的漏电,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同时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则( )
A. 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B. 电流表A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V的示数减小
C. 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D. 电流表A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电源电压不变,同时闭合开关S、,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测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测支路的电流,电压表V测的是电源电压;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断开所在的支路,只有接在电源两端工作,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因此在干路的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对下列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中指南针只受地磁场影响时N极指向地理南方B. 如图为发电机工作原理图
C. 图中电生磁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最早发现的D. 图中说明了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小磁针受地磁场的影响,小磁针的N极总是指着地磁南极,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所以水平放置的指南针受地磁场影响,指针N极总是指向地理北极附近,故A错误;
B.电路中没有电源,有检验电流是否产生的电流表,是电磁感应现象,这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故B正确;
C.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因此发现了电生磁,故C正确;
D.两个电磁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相等。线圈的匝数不同,实验探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C。
8. 如图所示, M、N是两个质量相等的正方体,VM
B. 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 左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右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D. 若剪断细线,N静止时,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题可知,GM=GN,M在甲液面漂浮,根据浮沉条件,FM浮=GM,N用细线吊着静止在乙液体中(细线对N有拉力),所以FN浮+F拉= GN,则FM浮FN浮,故A正确;
B.由A可知,FM浮FN浮,即甲gVM排乙gVN排,VM
F左=G总甲=G容器+G甲液+GM
右侧容器受到压力
F右=G总乙=G容器+G乙液+GN- F拉
因为甲乙,所以G甲液 G乙液,又因为GM=GN ,所以GM GN- F拉,所以F左 F右,左右容器的底面积即对桌面的接触面积相同,根据p=,可得左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右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故C错误;
D.若剪断细线,N要下沉,静止时,乙液面上升,即乙液体的高度增加,根据p=乙gh可知,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故D正确。
故选ABD。
9. 对下列四个实验装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B. 乙图中用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拉动的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丙图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D. 丁图中通电螺线管周围撒铁屑,通过铁屑的规则分布说明螺线管周围有磁场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保护电路和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故A正确;
B.测量摩擦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B正确;
C.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的位置,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但玻璃板因为只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所以成像清晰度比平面镜差,故C错误;
D.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周围的铁屑的分布,说明通电螺线管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故D正确。
故选AB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0. 很多人喜欢将手机挂在胸前,这对健康很不利,因为手机发射出的 ______ 会对心脏造成影响。很多手机外壳都采用磨砂,目的是增大________。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摩擦力
【解析】
【详解】[1]手机发射出的电磁波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2]很多手机外壳都采用磨砂,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11. 如图所示为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音箱通电时喇叭________发出声音。音箱悬浮在空中,是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的原理。
【答案】 ①. 振动 ②. 排斥
【解析】
【详解】[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喇叭发出声音是因为喇叭在振动。
[2]音箱悬浮在空中,利用的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12. 高铁列车高速运行时以列车为参照物路边树是________的,此时车内气体对车窗玻璃施加的压强比车外气体对玻璃施加的压强________。
【答案】 ①. 运动 ②. 大
【解析】
【详解】[1]高铁列车高速运行时以列车为参照物,路边树与列车的位置发生变化,路边树是运动的。
[2]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列车车内气体流速小压强大,车外气体流速大压强小,故车内气体对车窗玻璃施加的压强比车外气体对玻璃施加的压强大。
13.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往参观游玩,里面有一个精彩的表演《岳飞枪挑小梁王》,如图所示,当“岳飞”双手持长枪,用枪尖挑起物体时,长枪类似于_____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枪尖一般做得比较尖锐, 目的是使用时为了增大 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费力 ②. 压强
【解析】
【详解】[1]由题意知,长枪枪尖挑起物体时,物体的重力作为阻力,手握长枪处为支点,由于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长枪为费力杠杆。
[2]长枪的枪尖通常设计的十分尖锐,这是为了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而增大压强。
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许多城市大力开发湿地公园,修建人工湖来调节气温,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较大。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就变凉了,这是用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答案】 ①. 比热容 ②. 热传递
【解析】
【详解】[1]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土壤、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得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得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所以修建人工湖可以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2]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在这一过程中,内能发生了转移。
15. 如图甲所示,把标有“6 V 3 W”的灯泡L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入恒定电压为9 V的电源上,通过L的电流I与L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L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_______Ω;当电路中电流为0.4 A时,L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_W.
【答案】 ①. 6 ②. 1.6
【解析】
【详解】[1]由甲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灯泡正常发光,所以,R两端的电压:
UR=U﹣UL=9V﹣6V=3V,
此时灯泡正常发光,由图象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A,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R==6Ω
[2]当电路中电流为0.4A时,由图象可知,L两端的电压UL′=4V,则灯泡的实际功率:
PL′=UL′IL′=4V×0.4A=1.6W.
三 、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 如图甲所示,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学生用的拉杆书包。拉杆书包可看成杠杆,如图乙所示,请画出拉杆书包如图静止时,拉杆书包对地面的压力以及施加在A点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选择拉杆书包与地面的接触点为作用点。从作用点沿垂直于地面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为拉杆书包对地面的压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要使动力最小,则动力臂应最长,支点到动力作用点A的距离是最长的动力臂,与它垂直的力即为最小的动力,动力的方向垂直于动力臂斜向上,如图所示:
17.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 )
【答案】
【解析】
【详解】过平面镜的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90°-30°=60°,则入射角也为60°,根据入射角等于60°在法线右侧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 、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18.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以探究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
(1)在图甲中组装器材时,发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_________(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乙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反映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J/(kg·℃);[c水=4.2×103J/(kg·℃)]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找来了一些冰块,探究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处物质的内能;由图丁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更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A处向上 ②. 天平 ③. 加热时间长短 ④. 2.1×103 ⑤. 大于 ⑥. 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器材时,发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整。
(2)[2]根据比较吸热能力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所以除了图甲、乙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天平。
(3)[3]根据转换法,实验过程中通过加热时间长短反映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
(4)[4]根据图丙可知升高30℃,水和煤油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0min和10min,由转换法,水、煤油的吸热之比为2比1 ,根据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多少与比热容成正比,则煤油的比热容为
(5)[5]熔化是吸热过程,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大于B点处物质的内能。
[6]冰熔化为水后,质量不变,图象中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较多,根据公式可知,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1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 、缩小的实像; 生活中的_______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像会______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_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
【答案】 ①. 倒立 ②. 照相机 ③. 右 ④. 变大 ⑤. 发散 ⑥. 前方
【解析】
【详解】(1)[1][2]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甲可知,透镜焦距为
f=60.0cm−50.0cm=10.0cm
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此时物距为
u=50.0cm-20.0cm=30.0cm>2f=20cm
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2)[3][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
(3)[5][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0.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的最佳顺序是 _________;通过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_________;
(2)以下情况会影响结论的是 _____;
A.图甲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
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
(3)由实验测得的数据可以求出物体A的体积为 _________m3;若将图乙中的水换成盐水(ρ盐水>ρ水),物体受到的浮力将 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把物体A换成木块,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中 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步骤不需要弹簧测力计。
【答案】 ①. 丁甲乙丙 ②.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③. A ④. 1×10﹣4 ⑤. 变大 ⑥. 乙
【解析】
【详解】(1)[1]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丁、测出空桶的重力;甲、测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体浸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测力计的示数;丙、测出桶和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正确顺序为:丁甲乙丙。
[2]空气中物体的重力为
G=2N
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N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2N﹣1N=1N
由图丁可知,空桶的重力
G桶=0.5N
由图丙可知,水和桶的重力
G总=1.5N
所以溢出水的重力为
G排=G总﹣G桶=1.5N﹣0.5N=1N
根据计算结果,可见
F浮=G排
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3]A.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物体放入溢水杯时,先要使溢水杯满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溢出的水的重力,故A符合题意;
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排开液体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对实验没有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4]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2N﹣1N=1N
由F浮=ρ水gV排公式变形可得,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
物体A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
V=V排=1×10﹣4m3
[5]将图乙中的水换成盐水,因
ρ盐水>ρ水
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浮力变大。
(4)[6]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测量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时,不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即乙步骤不需要弹簧测力计。
21. 物理兴趣小组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开关、两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如图甲为该小组连接的实物图
(1)请指出实物图连接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某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丙所示,电流表示数为_____ A, 则小灯泡电阻为_____ Ω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记录下不同时刻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计算出小 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数据处理表格如下所示,其中有一处是不恰当的,这一处是____
(4)该小组又利用这个电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 再读出电流表示数,可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答案】 ①.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②. 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上面两个接线柱 ③. 0.24 ④. 9.6 ⑤. 计算小灯泡的平均电阻 ⑥. 2.5
【解析】
【详解】(1)[1]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违反了电流表电流“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的原则。
[2]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了上面两个接线柱,违反了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的接线原则。
(2)[3][4]由乙图可知,电流表所接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故读数为0.24A,电压表所接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故读数为2.3V,则可计算小灯泡电阻为
(3)[5]由于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灯丝不为定值电阻,求平均值无实际意义。
(4)[6]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则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2. 除雪车是冬季必不可少的应急车辆,如图所示为一辆冬季除雪卡车,卡车和车厢内积雪总质量为3t,卡车共有6个车轮,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0cm2,当它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卡车总重的。(g取10N/kg)求:
(1)除雪卡车静止时,车轮对地面的压强;
(2)除雪卡车匀速行驶时卡车所受的牵引力;
(3)若该卡车以汽油为燃料,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热量的25%转化为卡车运动的机械能,则卡车行驶5min牵引力所做的功为多少?此过程中消耗汽油的质量为多少?(汽油的热值q=4.5×107J/kg)
【答案】(1)1×105Pa;(2)1500N;(3)9×106J,0.8kg
【解析】
【详解】解:(1)静止在水平面上,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为
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车轮对地面的压强为
(2)除雪卡车匀速行驶时,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牵引力的大小为
(3)卡车运动速度为
由可得,卡车移动的路程为
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由可知,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由可知,消耗汽油的质量为
答:(1)除雪卡车静止时,车轮对地面的压强为;
(2)除雪卡车匀速行驶时卡车所受的牵引力为;
(3)卡车行驶5min牵引力所做的功为,此过程中消耗汽油的质量为0.8kg。
23. 某科技创新小组设计了一台由电压表改装而成的简易体重计,其电路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为压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到的压力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当体重计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压表量程为,踏板重力不计,求:
(1)空载时电路的总电阻;
(2)电源电压;
(3)体重为的同学站在体重计上时,的功率;
(4)此体重计所能测量的最大体重。
【答案】(1);(2)20V;(3)9.6W;(4)1200N
【解析】
【详解】解:(1)由图乙可知,,当体重计空载时,压力为零,压敏电阻的阻值,电路的总电阻
(2)由图乙可知,,电压表测两端的电压,当体重计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为,此时电路的电流为
电源电压
(3)由图乙可知,当体重计示数为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此时电路中电流为
的功率
(4)当电压表示数(两端的电压)最大为15V时,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根据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最小,其受到的压力最大,此时体重计的示数最大;压敏电阻R两端的最小电压
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可得
代入数据
解得
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压力为1200N,即该体重计能称量的最大重力为1200N。
答:(1)空载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2)电源电压为20V;
(3)体重为的同学站在体重计上时,的功率为9.6W;
(4)此体重计所能测量的最大体重为1200N。
24. 车辆超载是造成公路桥梁损坏的取要原因,因此限制乍辆超载有着重要意义。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汽车超载记录器”隙理图,如图甲。图中使用了一个 水平杠杆OAB、O为支点,OA∶AB=1∶9。R为压敏电阻,其所受压力与电阻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变阻器 R,规格为“50Ω 2A”,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当通过线圈 的电流达到0.1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
(1)检测时,杠杆A点受到压力与压杆对压敏电阻压力之比为________
(2)将图甲连接完整。要求;末超载,绿灯亮:超载,红灯亮、拍照,记录违法行为,红灯与相机需独立工作;____
(3)在某路段限重20t。 当车辆刚好达20t 时,压敏电阻阻值为________ Ω,计算可知此时控制电路电压 U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4)若给控制电路提供了恒为5V 的电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该报鳖器能设置的最低限载是_________t;
(5)某些主干道抗压能力较好,允许通行质量更大车辆,需适当调高限载,如采取移动A点的方法,可将 A点向________ 移(“左”或“右”)
【答案】 ①. 10∶1 ②. ③. 30 ④. 3V~8V ⑤. 5 ⑥. 左
【解析】
【详解】(1)[1]由OA:AB=1:9可知A点和B点力臂之比为1:10,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ALOA=FBLOB,则
故压力之比为10:1。
(2)[2]由图示可知,车辆不超载时,绿灯亮;则衔铁接上端,车辆超载时,红灯亮,则衔铁接下端,同时电控照相机启动,则照相机应接通电源,如下图:
(3)[3][4]已知路段限重20吨,则
FA=G=mg=20×103kg×10N/kg=2×105N
所以B点支持力
故所受压力为2×104N,由图乙知,此时RF=30Ω,闭合开关,压敏电阻和变阻器R1串联接入电路,当R1=50Ω时,电源电压
U=IR总=0.1A×(50Ω+30Ω)=8V
当R1=0Ω时,电源电压
U=IRF=0.1A×30Ω=3V
所以U的取值范围是3V~8V。
(4)[5]由图可知压敏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报警器能设置的限载越低,若给控制电路提供了恒为5V的电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报警时电路总电阻
若此时变阻器R1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则压敏电阻此时接入电路的阻值
RF1=R总1=50Ω
由图可知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0.5×104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A受到的压力为5×104N,则该报警器能设置的最低限载是
(5)[6]由杠杆平衡条件FA×OA=FB×OB可知,当FA一定时,OA越小,FB越小,即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小,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越小,电磁继电器所在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电磁继电器吸引衔铁,此时红灯亮,表示车辆通过的质量大,故可将A点向左移。头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平均电阻/Ω
1
1.0
0.17
5.9
7.7
2
1.4
0.18
7.8
3
1.8
0.22
8.2
4
2.0
0.23
8.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1),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