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七高级中学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第I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月5日凌晨,数以千计的市民聚集在青岛八大峡附近海滩,观赏拍摄有“蓝眼泪”之称的“荧光海”。在我国北方沿海,发光的是以夜光藻为主,形成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光照和食物等。夜光藻会在温度较高、风力不大的环境中形成,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0°℃-25℃,最适温度在18℃-20℃。当这些条件适宜时,夜光藻就会大量繁殖并聚集在海水表层或近岸区域。当夜晚来临时,如果有船只驶过、波浪拍打或其他扰动等刺激,这些生物就会被激发出荧光,并随着海水的流动而闪烁变幻,形成一片绚丽的蓝色海洋。夜光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沿海各海域,为我国最常见的赤潮生物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也有重要的作用,蓝眼泪的出现也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标。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南方相比,荧光海的出现,北方9月为爆发期比南方迟,因为北方海域( )
A. 水温较低B. 盐度较高C. 风浪大D. 光照强
2. 南方地区暴雨或梅雨季节对于夜光藻种群来说具有破坏性,主要是因为( )
A. 降低水温B. 降低盐度
C. 食物缺乏D. 海水透明度增加
3. 夜光藻作为一种赤潮生物,其密度增大,分布范围扩大可能带来( )
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海水营养盐降低
C. 水体氧气含量增多D. 鱼类捕获量减少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海水的性质,海水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北方水温在9月适宜夜光藻繁衍,所以北方9月为爆发期比南方迟,A正确;我国南方处在副热带海域,盐度高于北方,B错误;风浪大不适宜夜光藻繁衍,C错误;北方9月光照并不是最强,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夜光藻形成环境主要包括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光照和食物等。南方地区暴雨或梅雨季节形成大量径流,降低盐度,影响其生长环境,B正确;南方地区太阳辐射较强,温度不会降低到其不适宜的水温,A错误;大量径流注入不会造成食物缺乏,C错误;海水透明底变化对其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夜光藻作为一种赤潮生物,其密度增大,分布范围扩大可能消耗大量海水中的营养盐分、氧气等,同时使海水与空气接触减少,水体氧气含量减少,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ABC错误;鱼类捕获量可能减少,D正确。故选D。
【点睛】藻细胞聚集并达到一定密度,当密度达到每升海水中有3000个或以上夜光藻细胞时,可以看作是一类由夜光藻引发的赤潮(中国近海常见的一种生态灾害),可能会对当地的海水质量以及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据图可知( )
A. 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B. 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 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 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5. 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由于( )
A. 冷空气聚集多B. 水汽蒸发强C. 海平面气压低D. 降水量较大
6. 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A. 等压线稀疏区B. 气旋大风区C. 等压线低值中心D. 气旋降水区
【答案】4 D 5. A 6.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白天位于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最高气温高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A错误;傍晚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降温速率快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海拔高于丙地,其夜间气温高于丙地,C错误;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昼夜温差大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D正确。所以选D。
【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海拔较低,为山谷地形,夜间盛行山风,冷空气顺山坡下沉聚集,导致下部气温低,上部气温高,因此丙地气温较低,A正确;该地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弱,B错误;海平面气压对于丙地夜间气温影响较小,C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小,D错误。所以选A。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杨树赛场丙气象站气温低于丁气象站,说明近地面气温较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对流运动较弱,大气性质稳定。等压线稀疏区大气性质稳定,以晴朗天气为主,可以出现此种现象,A正确;气旋大风区、等压线低值区、气旋降水区,都是低压中心,近地面为热源,大气运动剧烈,不符合该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变化,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
A. 提供水源B. 挡风保暖
C. 食物丰富D. 围猎场所大
8. 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
A. 降水较多B. 蒸发较弱
C. 温度较高D. 径流较少
9. 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
A. 缺乏鼠类食物B. 冷空气易集聚
C. 地下水位高D. 鼠类天敌多
【答案】7. B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选择有山地的地区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B正确。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浅丘和河谷没有优势,AC错误。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猎人以狩猎为生,故围猎场所与游牧民族选择山地越冬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杭盖草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A错误。温度与坡向和海拔有关,与坡度无关;蒸发与温度和坡向有关,小尺度范围内影响很小,BC错误。缓丘草原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径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下渗,地表径流更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更好,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打洞为其提供栖息和生活的场所,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打洞常常被地下水淹没,导致无法栖息,所以鼠类往往远离河谷地区生活繁衍,故导致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C正确。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A错误。河谷位于缓坡之间,冷空气集聚作用不明显,B错误。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天敌数量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杭盖”是森林边缘的优质牧场。有河流从密林深山中发源,滋养山下的草地,山林、河流与草原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就是牧民眼里天堂般的杭盖。在蒙古高原连同周边的广阔地区,有几个较大的杭盖,比如蒙古国东部的肯特山、西部的杭爱山周边,蒙古国、俄罗斯与中国新疆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地区,还有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兴安岭附近。
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
A. 牧场面积B. 牦牛数量C. 劳动力数量D. 收入来源
11. 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2. 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0. D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并且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且精细加工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获利。牧民家庭出租牧场能收到租金,牧民把牦牛入股给公司,收到分红,为公司打工,能收到工资。所以牧民家庭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故D符合题意;在该模式下,公司会增加牧场面积、牦牛数量、劳动力数量,牧民家庭并不能增加这些,排除ABC。故选D。
【11题详解】
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所以②③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故选B。
【12题详解】
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存储牧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如果解决了气温问题,则牧草可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故③适宜。而邻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也适合购入饲料用于过冬,故④适。故选C。
【点睛】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是对落后区域发展的一种政策倾斜。
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晨昏轨道卫星( )
A. 两侧温度差异小B. 对地观测时,当地的太阳高度角小
C. 太阳能补充不足D. 对地观测时,成像仪太阳光入射少
14. 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 )
A. 年变化幅度为23°26'B. 日变化幅度为180°
C. 年变化幅度为46°52'D. 日变化幅度为360°
15. 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
B. 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
C. 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
D. 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
【答案】13. B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晨昏轨道卫星一侧为白昼,一侧为黑夜,两侧温度差异较大,A项错误;对地观测时,地面为凌晨或傍晚,太阳高度角小于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角,B项正确;大部分卫星运行的动力来自太阳能,三颗轨道卫星均可接触阳光,太阳能补充均充足,C项错误;对地观测时,与上午轨道卫星和下午轨道卫星相比,成像仪太阳光入射角度小,但太阳光入射并不少,D项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E星为晨昏轨道太阳同步卫星,即沿晨昏圈环绕地球运行,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数相同,直射点一年之中移动的最大纬度数为23°26',E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轴年变化幅度为23°26',A正确,C错误;一天之中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很小,不可能达到180°和360°,B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罗位于47°W,可推其知其位于西三区,万家灯火即入夜后,假设此时为20: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火奴鲁鲁为西十一区,区时为12:00,可能出现烈日当空现象,C项正确;圣地亚哥当地时间约为16时,而地表温度日出前后最低,A错误;雷克雅未克当地时间约为22时,不是日出,B错误;此时北极黄河站正值极昼,不易看到极光,D错误。故选C。
【点睛】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差
说明:(1)±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则取加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西侧取减,即东加西减。(2)时差:地方时时差=经度差/15°(经度差采用”同减异加”原则--两地同为东经或两地同为西经,经度差为两地经度相减,一地为东经另一地为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和)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2)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2)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3)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金沙江谷地沉积物等相关图文信息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山谷风环流、河流和风力沉积、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相关认识、地理原理的应用、情境的描述等相关能力。
【小问1详解】
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季风谷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小问2详解】
本题的难点也在审题,从调查和实验角度说明两种物质同源性。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图中有显示),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沉积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实验可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似的;通过实验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的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因此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的表明观点,不是模棱两可,然后说明理由。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古堰塞湖沉积物大量被淹没,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则黄土状物质的来源减少;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水面增加,蒸发加强,大气湿度增加,水分条件变好,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抑制起沙,使得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增大”,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热容量增加,白天升温更慢,谷地与两侧的温差更大,从而使得谷风势力增强,风力搬运能力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有可能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
【点睛】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自然景观丰富——旅游业。
(2)瑞士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矿产资源贫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匮乏,适宜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政策(制度);人力资源 。
(4)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解析】
【分析】本题以瑞士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产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非农产业”的限定,排除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部门;根据材料“工业、金融 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和“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的提示,确定“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产业即为旅游业和水电业。再次,归纳图文信息,分别说明支撑水电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的优势。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说明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气象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旅游业。
【小问2详解】
可以从资源、运输、人力等方面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其一,根据材料“瑞土矿产资源贫乏”,可知“矿产资源贫乏”是限制瑞士发展高原料消耗工业的自然条件;其二,瑞士是个内陆山地国家,没有大河运输条件,陆路运输也受地形影响较大,因而不仅大量进口原料受国际市场影响,对外依赖程度高,而且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高,从而导致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其三,根据材料“(瑞士)技术先进”,可知瑞士注重科技投入,凭借先进的技术条件,走精密、小规模、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之路,而这条路因难以效仿,反而成为竞争优势。可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是瑞士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结合产业区位因素,概括提炼即可。前半句对应区位因素为“政策(制度)”,后半句强调的区位因素为“人力资源”。
【小问4详解】
本小题设计的是开放性问题,启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区域发展应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如瑞士发展水电业、旅游业、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等;第二,明确人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瑞士选择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及瑞士金融业的发展,都说明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源头至嫩江市为上游,为山区性河流,河道狭窄。2005年,嫩江干流修建尼尔基水库,从嫩江市至水库末端为中游,是山地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嫩江市附近河段河道众多,发育大量河间浅滩。流域内冻土发育,每年春季,嫩江上游径流量和含沙量明显增大。修建尼尔基水库,其下游河滨湿地面积也逐渐发生改变。下图示意嫩江流域局部范围。
(1)说明春季嫩江上游河段含沙量明显增大的自然原因。
(2)分析冬季嫩江市附近河段河间浅滩出露面积大的形成过程。
(3)有同学考察后得出尼尔基水库建设后下游河滨湿地面积变小的结论,请为该同学的考察结果作出分析。
【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嫩江上游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增多,径流量明显增大;春季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解冻,表土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春季流量增大,对土壤侵蚀和搬运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大。
(2)地处山前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流速减缓有利于泥沙沉积;上游河流流速快,挟带大量泥沙,到达此河段,沉积形成浅滩;河流分汊形成众多河道,水流分散,促进沉积,浅滩多;丰水期时,泥沙含量大沉积量多,浅滩淤高,枯水期时,河面降低,河流间浅滩出露。
(3)水库调洪作用遏制(抑制)了洪泛引起的河床摆动,减少了河滨新湿地的形成;减少了河滨湿地丰水期淹没频率和持续时间,使湿地补给水量减少,从而引起原有湿地退化、面积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嫩江流域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堆积地貌、修建水库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嫩江上游河段主要位于50°N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且形成季节性冻土层。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嫩江上游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增多,径流量明显增大;春季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解冻,表土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春季流量增大,对土壤侵蚀和搬运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大。
【小问2详解】
嫩江市位于嫩江上中游分界点,地处河流流出山地,进入山前平原的位置,由于地势平坦开阔,河流分汊形成众多河道;由材料“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源头至嫩江市为上游,为山区性河流,河道狭窄”可知,上游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嫩江市附近因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浅滩;丰水期时,泥沙沉积更多,浅滩进一步淤高;枯水期时,河面降低,河流间浅滩出露。
【小问3详解】
水库具有调节径流、防治旱涝灾害的作用,其调洪作用使丰水期流量减少,遏制(抑制)了洪泛引起的河床摆动,减少了河滨新湿地的形成;同时水位降低,减少了河滨湿地丰水期淹没频率和持续时间,使湿地补给水量减少,从而引起原有湿地退化、面积减少。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天津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天津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天津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