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29题,第I卷4页,22道选择题,共28分;第II卷4页,7道非选择题,共52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第I卷 (选择题共2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天然循环B. 海水“晒盐”
C. 垃圾焚烧发电D. 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的天然循环,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垃圾焚烧发电,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 物质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不同类别。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海水B. 食醋C. 冰水混合物D. 加碘食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水是由水、氯化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食醋是由醋酸、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加碘食盐由氯化钠、碘酸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氧气的验满B. 滴加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称量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托盘天平应遵循“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鸡蛋清(7.6~8.0)B. 菠萝汁(3.3~5.2)
C. 柠檬汁(2.0-3.0)D. 酱油(4.0-5.0)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质酸性越强,其pH越小,选项中柠檬汁的pH最小,故其酸性最强,故选C。
5. 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A. KClOB. KClO2C. KClO3D. KCl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0,解得x=+1,不符合题意;
B、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2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有(+1)+y+(-2)×2=0,解得y=+3,不符合题意;
C、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3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z,则有(+1)+z+(-2)×3=0,解得z=+5,符合题意;
D、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4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w,则有(+1)+w+(-2)×4=0,解得z=+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A. C60——足球烯 B. 金刚石
C. 氧气 D. 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足球烯(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错误;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D。
7. 化学和生活中资源,材料,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深圳海洋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
B. 生活中纯金属的使用一定比合金广
C. 为减少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为均衡膳食,应摄入合理均衡营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虽然海洋资源丰富,也不可以随意开发,要合理适度开发海洋资源,故A说法错误;
B、合金比其组成金属的性能更优越,所以生活中合金的使用比纯金属广泛,故B说法错误;
C、化肥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为减少污染,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故C说法错误;
D、为均衡膳食,应摄入合理均衡营养,保障身体健康,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8.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用于外太空核反应堆的高强韧钼合金。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B. 原子序数42
C. 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D.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钼的偏旁部首是“钅”,钼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B、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如图,钼的原子序数是42,选项正确;
C、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单位是“1”,选项错误;
D、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钼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42,选项正确。
故选C。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天然气用作燃料B. 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D. 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然气因为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是氮气含有氮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转化为硝酸和氮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可以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C。
10.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能分解
B. 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6000L氧气加压后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蔗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氧气的体积变小,所以6000L氧气能装入40L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1. 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6H7O5)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中医常用其治疗流感。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没食子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没食子酸由18个原子构成
C. 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7:5
D. 没食子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氢元素占质量比最小,没食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1个没食子酸分子由18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C、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说法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式可知:没食子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故选:D。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 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 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瓶口不会出现白雾,不符合题意;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C、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与劳动项目相关的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燃气灶上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铁的导热性,故选项A错误;
B、用食醋洗涤热水瓶内的水垢,是因为食醋含有醋酸具有酸性,能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产生醋酸镁和水,故选项B正确;
C、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氯化钾,氯化钾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C正确;
D、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使铁与水隔绝,从而防止铁生锈,故选项D正确;
故选:A。
14.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 从守恒关系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 从价态变化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从表示方法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F3+SiSiF4+N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为NF3,NF3由分子构成,乙为硅,硅由硅原子构成,丙为SiF4,SiF4由分子构成,丁为氮气,氮气由氮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C、NF3中氟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氮元素显+3价,硅单质中硅元素化合价为0,SiF4中氟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硅元素显+4价,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硅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F3和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1实验,实验中测得试管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 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时试管①中红磷可以燃烧
B. 实验过程中试管②气球先变小后变大
C. 实验中通过两块白磷的变化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着火点为240℃,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最高温度是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试管①中红磷不可以燃烧,错误;
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白磷熄灭后,温度下降,氧气被消耗,气压降低,试管②先变大再变小,错误;
C、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发生燃烧,实验中通过两块白磷的变化得出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D、根据图2可知,白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可燃物燃烧对氧气的浓度有最低限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发生可以燃烧,错误。
故选C。
16. 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0℃时,的饱和溶液中含
B. 10℃时,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 所含溶质的质量: NaCl大于 KNO3
C. 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30℃时,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0g,故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20g,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1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硝酸钾,故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大于硝酸钾,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溶质质量无法比较,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3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但是溶液状态未知,不一定有溶质析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3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钠,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硝酸钾小于氯化钠,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氯化钠大于硝酸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2个氢分子:2H2
B. 3个氮原子:N3
C. 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 氯化锌的化学式:Zn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数字在分子式前表示分子个数,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选项正确;
B、数字在元素符号前表示原子个数,3个氮原子表示为:3N,选项错误;
C、表示1个镁离子,数字2表示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错误;
D、氯化锌中氯元素显-1价,锌元素显+2价,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化学式为,选项错误;
故选:A
18. 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B. 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 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之前也需要验纯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很致密,能隔绝氧气,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是铁表面的氧化铁很疏松,易吸水,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相反能够促进铁生锈;错误;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含有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错误;
C.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氢气、甲烷具有可燃性,则点燃氢气、甲烷前需要验纯;正确;
故选:D。
19. 下列关系图中“一”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放出大量的热
B. 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③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 ①②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A正确;
B、反应②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反应③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后为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故C错误;
D、反应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②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改变;故D正确。
故选C。
20.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鉴别,该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B、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取样,滴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溶液,可以鉴别,该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C、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难溶于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D、和气体均能与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故选BC。
21. 酸是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一类重要物质,能与多种类别物质反应。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与酸所发生的反应叙述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 图2表示向铁锈中加入稀硫酸
C. 图3表示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
D. 图4表示往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则镁反应的时间比铁短;金属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成正比,,镁产生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C、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故选项正确;
D、往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检验,观察到a、e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已知: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b装置中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a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B. 装置d减少的质量等于装置e增加的质量
C. 可在f后放置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用于处理尾气D. 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
【答案】B
【解析】
【分析】氢气和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详解】A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到水形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说法正确;
B、装置d减少的质量是氧化铜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装置e增加的质量是实验中生成的水的质量,二者的质量不相等,说法错误;
C、由题文可知,f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所以可在f后放置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用于处理尾气,说法正确;
D、a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分,b装置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 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e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f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即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H2O、H2、CO,说法正确。
故选B。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三、非选择题
23. 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处处离不开化学。请按要求从氮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化学式量最小的气体_______。
②可以燃烧的气态氧化物_______。
③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
④可用作肥料的盐_______。
(2)校园餐厅是同学们的“能量补充站”,在餐厅锅碗瓢盆的碰撞中,蕴含很多化学知识。请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餐厅中的化学问题。
①以下餐厅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之一)。
A.米饭 B.牛肉 C.西红柿 D.植物油
②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在维生素C中氧、氢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维生素C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黄瓜在凉拌时应加入少量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食盐 B.小苏打 C.食醋 D.酱油
③餐厅里切菜的铁质菜刀,用完后擦洗不净常会生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④下列餐厅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玻璃杯 B.陶瓷碗
C.不锈钢水瓢 D.塑料盆
【答案】(1) ①. H2 ②. CO ③. Fe(OH)3 ④. K2CO3
(2) ①. B ②. 12:1 ③. CD##DC ④. 水 ⑤. 氧气 ⑥. AB##BA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氢气是物质世界中密度最小的气体,其化学式为:H2。
②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都有可然性,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属于气态氧化物的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③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难溶于水的碱是氢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OH)3。
④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碳酸钾可作钾肥,其化学式为:K2CO3。
【小问2详解】
①A.米饭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B.牛肉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中富含脂肪,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②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维生素C中氧、氢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维生素C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pH<5溶液呈酸性,所以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黄瓜在凉拌时应加入少量的酸性物质;
A、食盐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C、食醋显酸性,符合题意;
D、酱油显酸性,符合题意;
故选:CD。
③餐厅里切菜的铁质菜刀,用完后擦洗不净常会生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4.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如表回答相关问题。
(1)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_______(填“质子数”或“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F和Cl的化学性质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
(3)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__(填元素名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一般地说,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请比较:氮原子半径______(填“>”或“<”)磷原子半径。
【答案】(1)电子层数
(2) ①. 相似 ②. 最外层电子数
(3)氖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电子层数相同,故填:电子层数。
【小问2详解】
由图知,F和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
【小问3详解】
钠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为2、8、1,在化学反应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变成核外为2、8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结构相同,故填:氖。
【小问4详解】
氮原子和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并且氮原子比磷原子少1个电子层,因此氮原子半径小于磷原子半径,故填:<。
25.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图。
(1)为除去粗盐水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可以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之一)。
A. Na2CO3、NaOH、BaCl2B. BaCl2、Na2CO3、NaOH
C. NaOH,Na2CO3、BaCl2D. Na2CO3、BaCl2,NaOH
(2)按上述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请写出过滤后得到的沉淀有_______种物质。
(3)在上述制取单质镁的三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选填“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之一)
(4)在制备NaHCO3晶体的流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先通入氨气的目的是______;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B(含有NH4Cl)中加入过量Ca(OH)2,加热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1)B (2)四##4
(3)反应② (4) ①. 使溶液呈碱性,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②. NH3
【解析】
【小问1详解】
粗盐水中含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杂质,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钠,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加入碳酸钠溶液应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过量的氯化钡才能除去,故加入试剂的顺序可以是:BaCl2、Na2CO3、NaOH;NaOH、BaCl2、Na2CO3;BaCl2、NaOH、Na2CO3。
故选B;
【小问2详解】
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过滤后得到的沉淀有: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四种物质;
【小问3详解】
反应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氯化镁属于盐,该反应是盐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反应②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属于碱,盐酸属于酸,氯化镁属于盐,该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③为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反应②;
【小问4详解】
在该流程图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氨气,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碱溶液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故填:使溶液呈碱性,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氨气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利用,故填:NH3。
2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
A. 烧杯B. 量筒C. 试管D. 蒸发皿
(2)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B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b”或“c”)端进入。
(3)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___C。______
探究制氧机的原理: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和过碳酸钠都可以产生氧气。理论上生成150mL氧气,分别需要5%的过氧化氢溶液7.6mL,过碳酸钠1.4g。
(4)小组同学取上述两种药品分别加入0.2g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实验,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和过碳酸钠制取氧气的效率,测得数据如图(20min后几乎不产生氧气)请分析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B (2) 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③. c
(3)F、E (4) ①. 20分钟以内,过碳酸钠产生的氧气比过氧化氢产生的氧气多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烧杯(需垫石棉网)、试管、蒸发皿能用于加热,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选B;
【小问2详解】
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装置中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能控制反应的速率,若用B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用D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为确保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纯度,应采用“长进短出”的方式,将空气向上排挤,从短管排出,则气体应从c端进入;故填:①;②可以控制反应速率;③c。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氯化氢与水形成盐酸,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干燥二氧化碳,除去气体中杂质时先除杂再干燥,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B→F→E→C。故填:F、E。
【小问4详解】
根据图1中测得数据(20min后几乎不产生氧气),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20分钟以内,过碳酸钠产生的氧气比过氧化氢产生的氧气多;实验室制取氧气,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①20分钟以内,过碳酸钠产生的氧气比过氧化氢产生的氧气多;②。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
27. 金属材料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高铁电传输系统的材料主要含铜,是利用了铜良好的_______性。
(2)高铁轨道、车厢、附属设施使用了大量的铁合金和铝合金。小组同学探究合金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和外形相同的Cu、Fe、Al和Mg的四个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如图1所示。
①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在烧杯丙、丁中,使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Mg>Al,其理由是_______。
【实验二】把一定质量的Al放入刚反应结束的烧杯乙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
③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由实验一、二可知,金属活动性Mg>Al>Fe>Cu
B.实验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
C.实验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D.实验一,若丁中固体有剩余,则丙、丁中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相等
(3)目前,铁是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CO反应生成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导电 (2) ①. 甲烧杯中无明显现象,乙烧杯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②. ③. 镁与稀盐酸反应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比铝短很多 ④. ABD
(3)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则高铁电传输系统的材料主要含铜,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导电性;故填:导电。
【小问2详解】
①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大于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的实验现象是甲烧杯中无明显现象,乙烧杯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Mg、Al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温度最高时,就是恰好完全反应时,由图2可知,镁完全反应的时间小于铝完全反应的时间,说明镁反应的速率大于铝,则金属活动性Mg>Al,其理由是镁完全反应的时间小于铝完全反应的时间;
③A.由实验一可知,金属活动性Fe>Cu,Mg > Al,由实验二可知,金属活动性Al>Fe,则金属活动性Mg>Al>Fe >Cu,故A说法正确;B.实验二,把一定质量的Al放入刚反应结束的乙烧杯中,铝与盐酸或氯化亚铁溶液反应会生成氯化铝,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AlCl3,故B说法正确;C.实验二中盐酸有剩余时,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溶液的质量增大,则实验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变小的说法错误,故C说法错误;D.相同质量的Mg、A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Al消耗的盐酸质量大于镁,实验一,若丁中固体有剩余,则丙中固体有剩余,说明加入的盐酸都已完全反应,而加入的是相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则丙、丁中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填:①甲烧杯中无明显现象,乙烧杯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②镁与稀盐酸反应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比铝短很多;③ABD。
【小问3详解】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8. 2024年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成果入选。某盐碱地的土壤中含有的可溶性盐是中的一种或多种,某项目化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该地土壤的浸出液进行了以下探究。(提示:把土壤样品用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所得滤液即为“浸出液”)
【实验验证】
(1)请完善下面表格。
【反思评价】
(2)同学们讨论后发现,如果实验②是直接往土壤的浸出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则无法确定浸出液中含有,理由是:_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拓展应用】
(3)经测定,该地土壤的浸出液的为8,同学们对当地农民施肥给出了建议,在施用氮肥中,不宜选择含铵根的氮肥,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稀硝酸 ②. 氯化钙##CaCl2 ③. 白色沉淀 ④. 氯化钾##KCl
(2)
(3)该地土壤的浸出液的pH为8,显碱性,含铵根的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碳酸钠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硝酸,产生气泡,说明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钠,且足量的稀硝酸能将碳酸钠除尽,不能滴加稀盐酸,因为会引入氯离子,影响氯化钾的检验,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不能共存,故浸出液中没有氯化钙;
②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硝酸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故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浸出液中含有硫酸钠,且足量的硝酸钡能将硫酸钠除尽;
③取上述实验过滤后的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硝酸银能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浸出液中含有氯化钾;
【小问2详解】
如果实验②是直接往土壤的浸出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则无法确定浸出液中含有Na2SO4 ,因为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也能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该地土壤的浸出液的 pH 为8,pH>7,显碱性,含铵根的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不宜选择含铵根的氮肥。
29. 某品牌炉灶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炉灶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作了如下探究。取炉灶清洁剂样品于烧杯中,加水稀释,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并用玻璃捧不断搅拌(如图1所示)。同时利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该清洁剂中其他成分不与水、稀盐酸发生反应)
请回答:
(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
(2)B点溶液中确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
(3)计算该炉灶清洁剂中氢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OH-、Cl- (3)解:当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此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10g,设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0.4g
则该炉灶清洁剂中氢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炉灶清洁剂中氢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解析】
【小问1详解】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溶液的pH=7,显中性,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小问2详解】
B点溶液的pH>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故B点溶液中确定含有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OH-)和氯离子(Cl-);
【小问3详解】
见答案。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在燃气灶上用铁锅炒菜
利用铁的导电性
B
用食醋洗涤热水瓶内的水垢
食醋具有酸性
C
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氯化钾
氯化钾属于钾肥
D
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
防止铁生锈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B
鉴别溶液和溶液
取样,滴加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过滤
D
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气体
通过盛有溶液的洗气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_________
产生气泡
浸出液中含有,没有_________
②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产生_________
浸出液中含有
③取上述实验过滤后的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浸出液中含有_________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4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官方版含答案pdf、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中考二模化学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