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火空气”和“浊空气”就是指“氧气”和“氮气”
B. 液态“浊空气”是很好的制冷剂,可用于冷藏血液等
C. “火空气”性质比较活泼,是常见的燃料
D. 通常情况下,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则“火空气”表示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以供给呼吸);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则“浊空气”就是指“氮气”,故A说法正确;
B、液态“浊空气”(即液氮)汽化吸热,是很好的制冷剂,可用于冷藏血液等,故B说法正确;
C、“火空气”(即氧气)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是常见的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C说法错误;
D、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各成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 空气质量状况对公众健康影响很大,监测并改善空气质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一般不涉及
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氮D. 臭氧
【答案】B
【解析】
【详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故在空气质量监测中一般不涉及二氧化碳,故选:B。
3.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描述中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A. 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在医疗上用于给体弱的病人吸氧
B.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作为食品包装袋填充气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C. 氢气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且产物只有水,是重要的清洁能源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在医疗上用于给体弱的病人吸氧,故A对应关系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填充气来延长食品保质期,故B对应关系正确;
C、氢气燃烧能放出大量热,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是重要的清洁能源,故C对应关系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无关,故D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D
4. 人类离不开氧气,没有氧气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下列获取氧气的方法与其它三种本质不同的是
A.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B. 给水通电制氧气
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 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同时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给水通电制氧气,同时生成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C与A、B、D有本质区别;
故选:C。
5. 在①水(H2O)②过氧化氢(H2O2)③液氧④空气几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过氧化氢分子(H2O2)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③液氧是液态的氧气由氧分子构成;④空气中存在氧气,而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详解】根据分析③液氧与④空气中含有氧分子;
故选A。
6.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uSO4B. O2C. Fe2O3D. H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A、CuSO4由铜、硫、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O2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Fe2O3由铁、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H2SO4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准确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对于学好化学非常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B. 缓慢氧化跟燃烧一样,都释放出热量
C. 氧化物一定都属于化合物
D. 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都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指数越小,说明空气污染物越少,空气质量越好,故A说法错误;
B、缓慢氧化、燃烧都会释放出热量,故B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一定都属于化合物,故C说法正确;
D、物质与氧发生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都属于氧化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8. 下列对一些实验现象原因的描述分析有误的是
A. 用白磷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可能是白磷偏少
B. 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持续时间很短,可能是伸入集气瓶过快造成的
D. 铁丝燃烧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现象,可能是预热温度不够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用白磷燃烧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与白磷的质量无关,可能是装置没密闭,导致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随气流逸出装置或反应后外部空气进入装置补充了消耗氧气的质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水中溶解更多的氧气,导致氧气体积偏小,则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持续时间很短,可能是伸入集气瓶过快造成,上部氧气受热逸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丝燃烧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现象,可能是预热温度不够高导致铁丝未被引燃或者氧气不纯等原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加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能分解产生氧气
B. 有的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的是减慢反应速率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反应是否发生,不加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能分解产生氧气,只是反应速率比较慢,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的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的是减慢反应速率,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关于C+O2CO2的理解错误的是
A. 表示碳加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C. 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作“生成”,该反应可读作: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 记录和整理笔记的习惯,对化学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如下笔记内容存在不当的是
A. 实验室可利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因为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B.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若反应后有气体生成,必须在该物质后面注明“↑”
C.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D. 若在实验室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某气体,是因该气体能溶于水或者与水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实验室可利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因为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若反应后有气体生成,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则不用在该物质后面注明“↑”;当反应物中无气体时,则需要在该物质后面注明“↑”,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在实验室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某气体,说明该气体能溶于水或者与水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化学观念是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守恒观: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0g水
B. 微粒观:原子、分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变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 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较少数量的元素组成了复杂多样的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4:32=1:8,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反应,氢气过量,只有1g氢气参与反应,则生成8g+1g=9g水,故A认识错误;
B、原子、分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认识正确;
C、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C认识正确;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较少数量的元素组成了复杂多样的物质,故D认识正确;
故选:A。
13. 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分子种类变化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三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减少了
B.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4
C. 该反应前后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 该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3个氢气分子和1个氮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气分子,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甲是氢气,乙是氮气,结合化学方程式,可得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3×(1×2)]∶[1×(14×2)]=3∶14,该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前: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也为零价;反应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反应后: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 某化合物受热分解只生成NH3、CO2和H2O,对该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碳、氢、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氦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氮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化合物受热分解只生成NH3、CO2和H2O,生成物中含有氮、氢、碳、氧四种元素,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氮、氢、碳、氧四种元素;
故选:D。
15. 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为MnO2+4HCl(浓)MnCl2+Cl2↑+2X,X的化学式为
A. H2OB. O2C. HClOD. H2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保持不变。反应前共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反应后已有1个锰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A。
16. 在反应A+2B=C+2D中,已知D、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1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44gC,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是
A. 16:9B. 23:9C. 32:9D. 46:9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D、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x、22x,生成D的质量为y,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物B的质量为,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是,故选:A。
17. 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4B. 28C. 42D. 56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物B的质量为,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
故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故选:B。
18. “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一定条件下,以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可能是
A. 乙烷(C2H6)B. 甲酸(CH2O2)C. 乙醇(C2H6O)D. 乙酸(C2H4O2)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定条件下,以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说明一氧化碳和氢气是发生化合反应,且所生成的产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1。
【详解】A、乙烷(C2H6)中没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甲酸(CH2O2)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2,不是1:1,不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C、乙醇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不是1:1,不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D、乙酸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1,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故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19.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增加了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反应中甲和乙质量比为2∶5D. 甲和丁一定都属于单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4g+10g+3g+4g=6g+4g+Xg+8g,解得X=3,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6g-4g=2g,则甲为生成物,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了10g-4g=6g,则乙为反应物;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则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了8g-4g=4g,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和丁。
【详解】A、由分析可知,X=3,则该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故A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甲和乙质量比为(6g-4g):(10g-4g)=1:3,故C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甲和丁是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属于单质,也可能属于化合物,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待测”数值跟m相等B. 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中Р和R的质量比为4∶5D. 该反应可能是氢气与氧气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20g+mg+8g+6g=4g+待测+28g+2g,待测=m,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P的质量减少了20g-4g=16g,则P是反应物;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则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反应前后R的质量增加了28g-8g=20g,则R是生成物;反应前后W的质量减少6g-2g=4g,则W是反应物;故该反应为P和W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R。
【详解】A、由分析可知,“待测”数值跟m相等,故A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待测”数值跟m相等,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则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反应中Р和R的质量比为(20g-4g):(28g-8g)=4:5,故C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P和W,生成物是R,反应中P、W、R的质量比为16g:4g:20g=4:1:5,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O2、H2、H2O质量比是32:4:36=8:1:9,故该反应不可能是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
21. 工业上利用在高温的条件下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的方法生产生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同时得到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据此填写表。
【答案】 ①. ②. 100 ③. 28g ④. 44 ⑤. 22g
【解析】
【详解】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生成生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CO2,化学方程式为;设高温煅烧50g碳酸钙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x、y,
则补充表格数据为
22. 掌握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可以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回答问题:
(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______等方面着手,如通常状况下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
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梳理:
(2)氧气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如:镁、铁、铜等,请你写出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类反应的一条规律是______。
(3)氧气能与某些______反应,如:氢气、碳、磷等,请你写出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氧气还能与某些化合物反应,如CO、甲烷(CH4)等,请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对于燃烧现象可以总结出的两条普遍规律为: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颜色或状态或气味或溶解性或密度等(答案合理即可) ②.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等(答案合理即可)
(2) ①. ②. 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3) ①. 非金属单质 ②.
(4)
(5) ①. 发光(答案合理即可) ②. 放热(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等方面着手,故填:颜色或状态或气味或溶解性或密度等(答案合理即可);
②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等,故填: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等(答案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①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镁、铁、铜等与氧气反应分别生成氧化镁、四氧化三铁、氧化铜等,这一类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填: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①氢气、碳、磷等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非金属单质,氧气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故填:非金属单质;
②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5详解】
燃烧只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则燃烧现象可总结为:发光、放热等(答案合理即可);
23.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1)在反应Cu(OH)22X+H2O+CO2↑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
(2)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写出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
(4)一定质量的某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后共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该碳氢化合物中含有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最简比)。
【答案】(1) ①. CuO ②. 分解反应
(2)
(3) ①. ②. 化合反应
(4)3:1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铜、氧、氢、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5、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氧、氢、碳原子个数分别为0、3、2、1,则2X中含有2个铜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X中有1个铜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CuO;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2详解】
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C60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4详解】
8.8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
7.2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该碳氢化合物中含有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4g:0.8g=3:1。
24. 定量研究在化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1: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开始时有一小段时间忘记关闭弹簧夹,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
(2)实验2:实验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为保障实验结果准确,在加热的同时,还要不断_______。
(3)实验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等反应结束,观察到______,说明该实验成功。
(4)实验4: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若实验中气球膨胀的过大,对天平指针的影响是______。
【答案】(1) ①. 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 ②. 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2) ①.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②. 推拉注射器活塞
(3) ①. 先膨胀后变瘪 ②. 天平平衡
(4) ①.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②. 向右偏转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实验开始时有一小段时间忘记关闭弹簧夹,则集气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气压减少得更多,则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小问2详解】
实验2: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是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为保障实验结果准确,在加热的同时,还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使氧气和铜充分接触;
【小问3详解】
实验3: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冷却至室温后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则瓶内压强小于最初瓶内压强,故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后变瘪;等反应结束,观察到天平平衡,说明该实验成功;
【小问4详解】
实验4:稀盐酸与碳酸钙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同时用托盘天平称量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则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实验中气球膨胀的过大,则左盘气球收到向上的浮力增大,对天平指针的影响是向右偏转。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5.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是学生必备的实验技能。以下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④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择的依据是______,收集装置可用D,原因是______,还可用C装置收集,原因是______。
(3)选择B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该装置的一条优点是______。若在F装置内注满水。然后收集一瓶氧气。连接发生装置的导管口是______;该装置在实验中用途广泛,还可以用作_______。
【答案】(1) ①. 试管 ②. 水槽
(2) ①. A ②.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③.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④. 氧气不易溶于水
(3) 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③. ⑥ ④. 洗气瓶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仪器④的名称是水槽;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制取原理是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则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装置A;
选择装置A的依据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收集装置可用装置D通过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还可用C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小问3详解】
选择B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来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因此该装置的其中一条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若在F装置内注满水,然后收集一瓶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氧气应从短导管口通入,水从长导管口排出,故连接发生装置的导管口是⑥;
F装置在实验中用途广泛,还可以用作洗气瓶。
26.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是兴趣小组探究氧气性质的部分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观察到木炭在图②中燃烧发出_______,图③中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
(2)实验二:图⑤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三:单质硫在图⑦中燃烧比在图⑥中剧烈,微观原因是______,图⑦中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
(4)实验中夹持木炭和铁丝用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实验三换作_____,更换仪器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白光 ②. 变浑浊
(2) ①.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热 ②.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③.
(3) ①. 氧气浓度不同 ②.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 ①. 坩埚钳 ②. 燃烧匙 ③. 硫单质呈粉末状
【解析】
【小问1详解】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木炭燃烧完毕后,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白光;变浑浊;
【小问2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热。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热;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小问3详解】
单质硫在图⑦中燃烧比在图⑥中剧烈,微观原因是氧气浓度不同;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易溶于水,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填:氧气浓度不同;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实验中夹持木炭和铁丝用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实验三用燃烧匙盛放硫粉,因为硫单质呈粉末状,故填:坩埚钳;燃烧匙;硫单质呈粉末状。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个小题。共12分)
27.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金属的冶炼技术。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为:①ZnCO3ZnO+CO2↑②C+2ZnO2Zn+M↑。
(1)M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若要生产6.5kg锌,事先至少需要加入多少木炭粉。(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答案】(1)CO2 (2)解:设生产6.5kg锌,至少需要木炭粉的质量为x。
答:要生产6.5kg锌,事先至少需要加入0.6kg木炭粉。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由可知,化学方程式左边有1个碳原子、2个锌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学方程式右边有2个锌原子和1个M分子,则1个M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M的化学式为CO2;
【小问2详解】
计算过程见答案。
28. 在实验室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某兴趣小组对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并称量不同时刻剩余固体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1)已知高锰酸钾和锰酸钾(K2MnO4)都易溶于水,实验结束后回收二氧化锰固体的方法为:______。
(2)若加热至t4时刻就停止实验,理论上可以回收到多少二氧化锰?(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答案】(1)将剩余固体转移至烧杯中,加足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干燥。
(2)设理论上可以回收到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
加热至t4时刻,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1.6g-29.2g=2.4g
x=6.525g
答:理论上可以回收到6.525g二氧化锰。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反应方程式,剩余固体中一定有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不一定有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和锰酸钾(K2MnO4)都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实验结束后回收二氧化锰固体的方法为:将剩余固体转移至烧杯中,加足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干燥。
小问2详解】
根据反应方程式,减少的质量即是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可以根据t4时刻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推算产生的二氧化锰的质量,详见答案。物质
P
Q
R
W
反应前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项目
反应物
生成物
CaCO3
CaO
CO2
A
①______
56
③______
B
50g
②______
④______
项目
反应物
生成物
CaCO3
CaO
CO2
A
①100
56
③44
B
50g
②28g
④22g
时间
0
t1
t2
t3
t4
质量(g)
31.6
31.3
30.8
30.1
29.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