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第1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第2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第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试题2024.4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近日,甘肃天水麻辣烫爆火,吸引各地游客前往打卡,成功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日照一游客在做攻略时发现日照与天水的夜晚北极星仰角均接近35°,该游客计划于北京时间17:20从日照(约119°E)乘坐飞机前往天水(约105°E),飞行时间约为1小时50分钟,到达时即将日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日照到天水的距离大约为( )
    A. 1258kmB. 777kmC. 1554kmD. 2331km
    2. 该飞机的飞行方向为( )
    A. 一路向西B. 先东南后东北C. 先西北后西南D. 先西南后西北
    3. 游客到达天水时,影子朝向( )
    A. 西北B. 西南C. 东北D. 东南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日照与天水的夜晚北极星仰角均接近35°,说明在同一纬度,日照(约119°E),天水(约105°E),经度差为14°,故日照到天水的距离=14×111×cs35°≈1258km,故选A。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天水位于日照的西侧,根据最短航线的原理,在北半球先偏北后偏南,故先向西北后西南,故选C。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游客计划于北京时间17:20从日照(约119°E)乘坐飞机前往天水(约105°E),飞行时间约为1小时50分钟,到达时即将日落,故日落时间=17:20+1:50=19:10,说明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故影子朝向东南,故选D。
    【点睛】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的劣弧。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最短距离远离赤道方向;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间最短距离是经过极点。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特有地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极具观赏价值。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沿甲-丙-乙线路展开研学,并绘制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研学途中发现山坡地层中有蕨类植物化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 )
    A. 最大高差可能为120米B. 研学路线先西北再东南
    C. 丙处地形平坦有聚落分布D. 站在丁处不能看见乙处
    5. 与化石碎片中植物繁盛时期特征一致的是( )
    A. 两栖动物和裸子植物出现B.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
    C. 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D. 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海拔最低的位置低于500米,高于490米,最高海拔高于610米,低于620米,所以图中最大高差大范围是110米---130米,所以最大高差可能为120米,A正确;研学路线沿甲--丙--乙展开,根据方向标可知,由甲到丙大致向北走,由丙到乙大致是向东北走,B错误;丙处海拔高,且为岱崮地貌,交通不便,没有聚落分布,C错误;丁到乙的登高线变化是上密下疏,为凹坡,所以可以通视,丁可以看到乙,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蕨类植物繁盛期是在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A错误;中生代联合古陆解体,B错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是在早古生代,C错误;蕨类植物繁盛期为煤形成提供了条件,所以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D正确。故选D。
    【点睛】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前寒武系、显生宙。前寒武系细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下图为2023年12月22日某时刻南极和北极部分俯视图,字母abcde所在的曲线为晨昏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该时刻( )
    A. 北京市地方时为11:34B. 昏线为b-c段和c-d段
    C. 太阳直射点D. 北京太阳高度角小于26°34'
    7. 与北京同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 )
    A. 3/5B. 1/2C. 5/4D. 2/3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据图可知,左部分为北极俯视图,右部分为南极俯视图,12月22日南极出现极昼现象,故cd为晨线,de为昏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故ad为昏线,bc为晨线,B错误;(150°W,0°)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150°W地方时是18时,北京地方时是116°E的时间,为11时44分,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为地方时12时的经线和南回归线,根据计算可知地方时12时的经线是120°E,所以太阳直射点为(120°E,23°26'S),C错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正午时达到最大,该日北京太阳正午高度角为26°34'【90°—(40°+23°26')】根据上述分析知道北京此时还未到12时,所以太阳高度小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与北京同一日期的时间应该从零时日界线向东到180°。150°W的时间为18时,0时刻的经度为60°W,与北京同一时间的经度范围是60°W向东到180°,跨越了240个经度,约占全球范围的2/3。故选D。
    【点睛】地方时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经度差,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第二步:由经度差化为时间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第三步:判断东西方向,计算时间,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x两地经度差。
    清明节得名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踏青、放风筝、植树等传统习俗。2024年的清明开始时间是4月4日15:02:03,结束时间是4月19日21:59:33。图示清明假期日照市张同学参与植树活动并拍照留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2024年清明期间( )
    A.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B.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 上海市正午国旗影子渐长D. 日照市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9. 日照当天昼长约为( )
    A. 12小时B. 12小时16分钟C. 12小时48分钟D. 11小时58分钟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2024年清明期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A错误;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B错误;上海市正午国旗影子渐短,C错误;日照市正午太阳高度渐大,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由图可知,张同学拍摄的日出时间为5:52,根据昼长的计算公式,昼长=(12-日出时间)*2,计算可得,日照当天昼长约为12小时16分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计算昼长的日出日落时刻法:(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2)昼长=(12-日出地方时)×2;(3)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4)昼长=(日落地方时-12)×2。
    下图表示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北半球对流层顶均温及高度分布说明( )
    A. 副热带地区大气对流最强烈B. 对流层顶高度主要受近地面气温影响
    C. 近地面南北温差冬季小于夏季D. 对流层顶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11. 平流层的气温变化说明( )
    A. 直接热源是对流层B. 受日照时长影响较大
    C. 直接热源是高层大气D. 受大气成分影响较大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对流层的大气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对流层顶的高度在低纬度高,高纬度低,所以对流层顶高度主要受近地面气温影响,B正确;副热带地区温度比热带地区低,降水少,对流较弱,A错误;读图可知,近地面南北温差一月份大于7月份,C错误;读图可知,对流层顶高度由赤道向两极地区波动下降,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平流层中有臭氧层,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使平流层增温,所以太阳辐射是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AC错误;1月份,平流层温度的变化在50°以北地区与日照时数不成正比,B错误;两极地区臭氧层薄,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所以同等海拔高度极地上空的平流层气温低,D正确。
    【点睛】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共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平流层中有臭氧层,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使平流层增温,故太阳辐射是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在高温环境下易旺长而落花落果,山东丘陵某地采用黑白两面地膜覆盖法解决该类问题(左图,黑色面朝下,白色面朝上)。右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黑白两面地膜对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影响是( )
    A. ①过程减弱B. ②过程增强
    C. ③过程增强D. ④过程减弱
    13. 黑白两面地膜可以( )
    A. 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B. 降低土壤温度,抑制杂草生长
    C. 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D. 提高土壤温度,增强光合作用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白色地膜朝上,可以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从而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地温,①正确,A正确;地温降低后,会减弱地面辐射,且黑膜朝内,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因此②过程被削弱,B错误;地膜的覆盖对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影响都不大,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地膜覆盖后,白色面朝上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土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湿度,A错误。土壤温度降低后,黑膜不透光,减少杂草生长所需的光照和温度,抑制杂草生长,B正确。地膜覆盖并不能增加土壤肥力,C错误。地膜覆盖,尤其是黑色面朝下,确实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但光合作用主要与气温和光照等有关,与地膜覆盖的直接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膜覆盖的作用: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在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可使0-10厘米深的土层内温度提高1-6℃,甚至高达8℃以上。进入高温期,若无遮阴,地膜下土壤表层的温度可达50-60℃。保持土壤湿度:地膜的气密性强,能够显著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长期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在较干旱的情况下,地膜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抑制杂草生长:地膜具有反光特性,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危害。此外,地膜覆盖还能防止土壤盐渍化,减轻盐渍危害。促进作物早熟:地膜覆盖对植株地下部分及地上部分的调节作用和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可使栽培蔬菜进入产品形成期提早,增加春季栽培作物的前期产量,从而提高总产量。
    下图示意山东半岛某月一天中a、b两个时刻多个气象站观测到的海陆风转换时间等值线空间分布图(单位: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a、b两时刻( )
    A. a时海风转陆风B. b时海风转陆风
    C. a时海陆温差最大D. b时海陆温差最大
    15. 图中等值线分布说明山东半岛( )
    A. 陆风推进速度快于海风B. 海风持续时间长于陆风
    C. 海陆风风速内陆大于沿海D. 海陆风转换沿海早于内陆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夜间,大陆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海洋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同理白天吹海风。图a表示时间为上午,为陆风转海风时刻;图b时间为日落后,为海风转陆风时刻,A错误,B正确;一天中海洋的温度变化小,陆地变化大,一天中海陆温差最大时为下午三时左右,a时和b时包含多个时间,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陆风和海风推进时间类似,但是海风推进的时间等值线更密集,所以海风推进速度快于陆风,A错误;山东半岛同一地区,海风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早,海风持续时间大约为10个小时,陆风持续时间14个小时左右,故B错误。陆风转海风时间等值线与海岸线基本平行,沿海早于内陆,故D正确。陆风由陆地向海洋吹,陆风风速内陆大于沿海,海风由海洋吹向内陆,沿海风速大于内陆 ,C错误。故选D。
    【点睛】陆地昼夜温差大,海洋昼夜温差小,白天阳光照射是陆地升温较快,温度较海洋高,于是形成低气压区,海洋形成高气压区,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而在晚上相反,陆地是高气压区,海洋是低气压区,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
    当潮湿气流经过某些山峰,会形成波状气流,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中间厚、边缘薄的豆荚状云块。下图示意某山豆荚云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正确示意荚状云形成的是( )
    A. B. C. D.
    17. 山地上空出现荚状云时,最可能的大气状况是( )
    A. 风向多变B. 水汽丰富C. 气温较低D. 气压较高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据材料“当潮湿气流经过某些山峰,会形成波状气流,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中间厚、边缘薄的豆荚状云块”可知,荚状云的出现需要空气经过山峰时,形成波状气流,只有A项示意图符合题意,A正确;B项示意图中的荚状云位于气流尚未经过山峰之前的位置,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CD项示意图中气流为升降运动的气流,不属于波状气流,故排除CD。因此本题选A。
    【17题详解】
    当稳定潮湿空气在山区或山脉间流动时,一系列大型的背风波就可能在顺风方向形成,风向多变不利于形成荚状云,A错误;荚状云的形成是气温刚好低于露点,凝结形成,需要大气的水汽充足,不一定气温低,C错误;高空气压较低,D错误;荚状云是温度在波峰处降低,因水汽丰富凝结形成的,B正确。故选B。
    【点睛】荚状云的形成:流在流经山丘时,低层密度较大的空气被迫抬到高处。在越过山顶后,由于失去山的支撑, 这些密度大的空气仍向下运动,等到达原来空气的高度时,因为惯性的关系还会继续向下运动,但此时空气已经进入到密度较大的环境中了(因为大气密度是随高度而成指数减少的),于是向上的浮力又使之向上运动。当上升气流使空气绝热冷却而形成云时,如果又遇到下降气流的阻挡,其边缘部分就会因下降气流而逐渐变薄,这样便形成了荚状云。 而这种上下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就是重力波运动。
    西太平洋副高是一个在太平洋上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特别是它西部的高压脊,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随季节而变化,从而影响长江流域梅雨的形成。读1998-2007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甲、乙、丙三地受季风影响时段示意图(注: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甲、乙、丙依次表示( )
    A. 华南地区、江淮地区、华北地区B. 华南地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
    C. 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D. 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
    19. “短梅”和“空梅”年份( )
    ①我国北方夏季降水量偏少②江苏省的伏旱更为严重
    ③西太平洋副高势力比较强盛④亚洲高压势力比较强盛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读1998-2007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甲、乙、丙三区受季风影响时段示意图,甲控制时间最长、其次是乙、丙控制时间最短,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规律,甲、乙、丙依次表示华南地区、江淮地区、华北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现象,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系统,与北方夏季降水无直接关系,故①错误。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现象,典型年份的梅雨期一般为6月中上旬到7月上旬,持续20多天。而“短梅”和“空梅”意味着梅雨时间短,雨带没有长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停留,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伏旱现象更为严重,江苏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②正确。梅雨的形成与西太平洋副高有密切关系,西太平洋副高势力比较强盛时,副高脊线位置偏北,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时间短,易造成“短梅”和“空梅”,故③正确。亚洲高压是冬季形成,且此时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不可能影响梅雨的形成,故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我国主要降雨类型为锋面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4-5月份在,南岭一带,华南雨季; 约6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至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停留1个月左右,形成阴雨连绵梅雨季节; 7-8月份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雨带迅速南撤,10月份夏季风从我国大陆上退出,雨季结束。
    热带辐合带(赤道低气压带)按其气流辐合的特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南北信风直接交汇形成的辐合带;另一种是在夏季,由越过赤道形成的季风与信风两者交汇形成的辐合带.下图为全球热带辐合带南北移动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热带辐合带( )
    A. 在大西洋的移动幅度较其他地区大
    B. 大致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
    C. 都是由动力和热力作用共同影响形成
    D. 虚线框内辐合带移动幅度与季风有关
    21. 符合图中甲地1月辐合带形成原理的是( )
    A. B. C. D.
    22. 在辐合带影响甲地时( )
    A. 地中海沿岸降水稀少B. 内蒙古草原一片葱绿
    C. 黄淮地区盛行东南风D. 中南半岛盛行东北风
    【答案】20. D 21. C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西太平洋移动幅度比大西洋移动幅度大,A错误;大致是北半球冬季向南,夏季向北移动,B错误;信风辐合带是动力因素导致的,而季风与信风辐合带是动力与热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C错误;虚线范围主要为印度洋海区,7月辐合带是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西南风与东北信风辐合而成,1月辐合带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偏转形成西北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形成,故辐合带移动幅度与季风有关,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形成西北风,与南半球东南信风辐合,故选C。
    【22题详解】
    辐合带影响甲地时,为1月份,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A错误;中国此时为冬季,内蒙古草原枯黄,B错误;黄淮海地区受西北风影响,C错误;受海陆性质差异影响,中南半岛盛行东北风,D正确。故选D。
    【点睛】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大致是1月北移,7月南移。
    读三江平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水循环环节( )
    A. ①④增多B. ③⑤减少C. ④⑥减少D. ②⑥增多
    24. 与黄河相比,松花江的水文特征( )
    A. 水能丰富B. 汛期较短C. 含沙量大D. 结冰期长
    【答案】23. A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蒸发,②是降水,③⑥是地表径流,④是下渗,⑤是地下径流,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会增加湿地面积,蒸发增加,灌溉导致下渗增加,所以①④增加,A正确,下渗增加会导致⑤地下径流增加,该地区灌溉面积增加使蒸发增加,从而导致②降水略有增加(主要还是取决于大尺度大气环流),灌溉用水增加可能会使三江平原下游的地表径流减少,⑥减少,由于三江平原位于③下游,所以三江平原灌溉增加不会对上游的地表径流③造成影响,BCD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与黄河相比,松花江流经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水能资源不丰富,松花江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汛期较长,松花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流经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ABC错误,故选D。
    【点睛】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腾。
    左图示意某河流水系,右图示意该区域某次降水过程中降水量、P地河流径流量、Q地河流径流量、Q地地下径流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图中径流量变化曲线中( )
    A. ①表示P地河流径流量B. ②表示Q地河流径流量
    C. ③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D. ④表示P地河流径流量
    26. 与P地相比,Q地( )
    A. 流量峰值高B. 洪峰出现早C. 水位变化小D. 洪涝灾害多
    【答案】25. C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地下径流量较小,且流量较稳定,故曲线③表示地下径流量变化,C正确。曲线④的峰值出现最早,为降水量曲线,D错误;结合图1中河流的水系形状可知,该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Q地位于P地和沼泽的下游,而沼泽作为水源地,有储存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故Q地的流量变化较P地小,流量较稳定,河流径流量峰值的出现,时间较P地晚,曲线②为P地河流径流量曲线,曲线①为Q地的河流径流量曲线,AB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与P地相比,Q地位于P地和沼泽的下游,而沼泽作为水源地,有储存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Q的流量峰值低,洪峰出现晚,水位变化小,洪涝灾害小,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分布在河源区的大面积沼泽,是水的贮藏体,具有蓄水保水作用,对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和河流补给起一定作用,它可以减少一次降雨对河流的补给水量,削弱河流洪峰值和延缓洪峰出现时间。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②基岩海岸,便于晾晒③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④暖流流经,海水盐度高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28. 澎湖列岛附近海域( )
    A. 夏季渔产丰富B. 冬季易发海雾
    C. 洋流流向稳定D. 是板块生长边界
    【答案】27. D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是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蒸发强,①正确;淤泥质海岸,便于晾晒,②错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③正确;暖流流经,海水盐度高,增温增湿增盐,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澎湖列岛附近海域冬季受离岸风的影响,冷海水上泛,海底营养盐被带至表层海水,饵料丰富,渔产丰富,而夏季上升流不明显,A错误;冬季冷海水上泛,降温明显,水汽易于凝结,易发海雾,B正确;由图可知,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错误;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印度洋偶极是发生在印度洋的一种特殊气象现象,由印度洋不同海域海表温差引起,有暖性(正)、冷性(负)和中性三种状态。当印度洋西部温度高于东部时,形成正偶极;当赤道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时,形成负偶极。下图示意正常年份(中性)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正常年份热带印度洋海域东西部水温差异的原因是( )
    ①西部寒流影响,冷水上泛②东部暖流流经,水温较高
    ③西部冷空气下沉,海水降温④东北季风影响,降温减湿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0. 印度洋正偶极对图中甲、乙两地的影响是( )
    A. 甲地降水增多B. 甲地高温干旱
    C. 乙地晴天较少D. 乙地高温多雨
    【答案】29. A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下图示意正常年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由正常年份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图可知正常年份印度洋西部海域盛行下沉气流,海水应偏冷,东侧盛行上升气流,海水水温应偏高,西部索马里寒流影响,冷水上泛,水温低,①正确;东部暖流流经,水温较高,②正确;东北季风影响只在冬天,有明显的季节差异,④错误;赤道附近地处热带,冷空气影响小,③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印度洋正偶极时,印度洋西部温度高于东部,因此甲海域水温偏高,下沉气流减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因此甲地降水增多,A正确,B错误;当印度洋正偶极时,乙地水温相较于甲地水温偏低,上升气流减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因此降水减少,晴天增多,CD错误。故选A。
    【点睛】热带印度洋中划出两片区域,分别称为西极和东极,西极在西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东极则在印度尼西亚南部东印度洋。这两个区域海温差异的变化,就是印度洋偶极子。若是气温西高东低,会酿成灾害,而如果情况完全相反﹣﹣即两极海温东高西低的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也就是冷性,同样也会造成气候异常。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我国冷锋南下到达华南沿海地区,冷气团逐渐变性,锋面稳定少动,当第二个冷锋南下,两者相遇时形成华南锢囚锋。华南锢囚锋主要形成在4-6月。下图示意某年5月16日8时华南地区锢囚锋位置。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正确的符号绘制两条锋面。
    (2)说出图中低压中心附近的降水特征,并说明原因。
    【答案】(1)
    (2)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
    三支气流辐合抬升,上升气流强烈;来自南海的气流温暖湿润,水汽充足;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华南锢囚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锋面形成过程及降水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画图如下:
    【小问2详解】
    低压中心附近的降水特征为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
    三支气流辐合抬升(北部气流来自陆地,东部气流来自南海,南部气流来自北部湾),上升气流强烈;来自南海的气流温暖湿润,从海面携带大量的水汽,水汽充足;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在该地的停留时间长。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太阳辐射量与太阳高度、日照时长、总云量、气溶胶(大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杂质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光学厚度等气象因素有关。下图示意长江流域中游地区1980-2014年地表太阳辐射、日照时长、总云量、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趋势。近年来,长江中游地区积极推进蓝天保卫战,2020年较201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有较大幅度下降。
    (1)归纳2015年前,长江中游地区地表太阳辐射与日照时长和总云量的相关性。
    (2)推测2015年后长江中游地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并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对其影响。
    【答案】(1)与日照时长正相关,与总云量负相关。
    (2)有增大趋势。2015年后,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气溶胶光学厚度减小,大气透明度升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中下游1980~2015年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2015年前,长江中游地区地表日照时数越长,地表太阳辐射越多;2015年前,长江中游地区总云量越多,地表太阳辐射越少。因此,长江中游地区地表太阳辐射与日照时长正相关,与总云量负相关。
    【小问2详解】
    由图3可知,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地表太阳辐射量呈负相关的关系。由材料可知,近年来,长江中游地区积极推进蓝天保卫战,2020年较201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因此,2015年后长江中游地区地表太阳辐射量有增大趋势。2015年后,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气溶胶光学厚度减小,大气质量提升,大气透明度升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大。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墨西哥城坐落于墨西哥南部高原谷地中,这里曾经大湖环绕,历史上耗时200余年排干湖泊,原有河床成为重要的建筑用地。如今,墨西哥城经常水荒严重,但居民最恐慌的却是洪水灾害。下图示意墨西哥城地理位置,下表为墨西哥城的气候资料。
    (1)指出墨西哥城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分析墨西哥城洪灾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变化大)
    (2)气候干湿季明显,湿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湖泊面积缩小,调蓄能力弱;谷地地形,地表径流汇水集中且排水不畅;
    【解析】
    【分析】本题以墨西哥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墨西哥城的气候、洪涝灾害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纬度位置看墨西哥属于热带,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月和7月均温均不高不低,较为温和,主要是因为墨西哥城地处内陆高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全年气候温和;墨西哥城1月降水仅有9mm,7月降水达183mm,降水总量达738mm,可知墨西哥城降水较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匀,有明显的干湿季。
    【小问2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墨西哥城的干湿季节明显,湿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墨西哥将湖泊排干,湖泊面积缩小,调蓄能力减弱;墨西哥城位于原来的河床,河谷地区,地势低,地表径流汇水集中且排水不畅。
    3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劳伦斯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是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一条重要水道。海湾岸线曲折,岛屿众多,多暗礁、浅滩,沿岸渔业繁盛。圣劳伦斯湾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海水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解冻。下左图示意圣劳伦斯湾洋流分布,下右图示意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
    (1)指出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的盐度特征并分析原因。
    (2)圣劳伦斯湾航海事故高发,推测原因。
    【答案】(1)与同纬度海区相比盐度低。海域封闭,湾内的海水与大洋海水的交换少;圣劳伦斯河流量大,入海径流汇入淡水水量大;有寒流流经,降低了水温,且海面封冰时间长,海水蒸发弱。
    (2)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不利通行;是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一条重要水道,加上渔船众多,海上船只密度大;附近有寒暖流交汇,海上易生成大雾,能见度低;纬度高,寒流带来较多浮冰(冰山),危害船只通行。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圣劳伦斯湾洋流分布与世界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事故高发的原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同纬度海区相比,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的盐度低。因圣劳伦斯湾海域封闭,湾内的海水与大洋海水的交换少,保持较低的盐分;圣劳伦斯河流量大,入海径流汇入淡水水量大,稀释海水盐分;当地有寒流流经,降低了水温,海水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解冻,海面封冰时间长,海水蒸发弱,海水盐度较低。
    【小问2详解】
    海冰、大雾等恶劣天气、水中暗礁等障碍物是影响船舶安全的主要因素。材料显示该水域“湾岸曲折,岛屿众多,多暗礁、浅滩”,故不易通行;由材料可知,圣劳伦斯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是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一条重要水道,加上渔船众多,海上船只密度大,易发交通事故;附近有寒暖流交汇,海上易生成大雾,能见度低;纬度高,寒流带来较多浮冰(冰山),危害船只通行,影响交通安全。城市
    平均海拔/m
    1月(平均值)
    7月(平均值)
    平均年降水总量/mm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墨西哥城
    2240
    13.4
    9
    16.2
    183
    738

    相关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德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