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时练习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诗人、散文家,是中国古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发表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记”。
C.“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源自《桃花源记》。文中的“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髻”指小孩,“花甲”指人六十岁。
C.谥号是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评定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陶渊明私谥“五柳先生”。
D.“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探访桃花源未果的过程。
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花源中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花源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5.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与其现代汉语常用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B.《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前者侧重于叙述和描写,后者侧重于议论。
C.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兼葭》)诗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而缠绵悱侧的思想感情。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一唱一和、相亲相爱的雎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二、综合性学习
为提升同学们的劳动素养,学校拟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请你参与相关活动。
9.[任务一 布置文化墙]筹备组准备在墙上配一副对联。组长写好了上联“麦浪涌绿波;稼穑园前留愿景”,三位组员各自对了下联,请你挑选最合适的一个。( )
A.犁轻耕沃土古今黎庶乐耕耘
B.田风传野籁桑麻事内话来年
C.农桑扶社稷千载耕耘皆事业
10.[任务二 命名种植园]下图是劳动实践基地规划图。请你从古诗文中寻找灵感,参照B园区的命名方式,给C或D园区命名,并解说你的创意。
古诗文提示:《钱塘湖春行》《桃花源记》……
11.[任务三 说服好朋友]学校决定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基地的管理。朋友小舟表示:我们平时学习忙,没有时间;再说也没种植经验,不能参与管理。请你说服他。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屋舍俨然
B.桑竹之属属引凄异
C.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为具言所闻
D.处处志之非志无以成学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访桃花源的过程。
B.文章第3段描述桃花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花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本文的语言具有简洁平易、朴实自然的特点,同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15.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粗词。
16.请对文中画框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18.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故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A项,“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B项,“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C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D项,“落英”指落花,古今词义没有变化。故选D。
3.答案:C
解析:陶渊明私谥“靖节”,“五柳先生”是他的别号。
4.答案:C
解析: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暗示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当时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也是不会实现的。
5.答案:D
解析:D.“衣着”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相同,都是“身上的穿戴”的意思。A.“交通”在句中的含义是“交错相通”,现代汉语常用义是“运输事业”。B.“妻子”在句中的含义是“妻子儿女”,现代汉语常用义是“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C.“无论”在句中的含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现代汉语常用义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6.答案:B
解析:A.古义:中,中间;间,夹杂。今义:指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B.肥沃的田。C.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D.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故选B。
7.答案:D
解析:D.有误,句意: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停顿为:后遂/无问津者。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错,应该是“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匹配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可知,下联末字应为一声或二声。C项末字为“业”,四声,可排除。根据上联后半句“稼穑园前留愿景”可知,“稼穑园前”应对“桑麻事内”,“留愿景”应对“话来年”。故选B。
10.答案:[示例一]C园区取名为“树怡园”,该名称创意来源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树怡园”命名,既点明这里种的是树,还含蓄地表现了学生在该园区劳动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和怡然自得的美好心情。
[示例二]D园区取名为“落英园”,该名称创意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诗人笔下的桃花林,芳草遍地,落花纷纷,美不胜收。用“落英园”命名,富有文化气息,不但点明这里种的是花卉,还能表明我们在基地里能欣赏四季花卉,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解析:
11.答案:[示例]小舟,参与基地的日常管理,能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劳动素养等。你说没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去基地。我们确实没啥经验,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劳动经验,增长各种本领。通过劳动实践和参与管理,我们既能学到本领,还能在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精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们一起去吧!你说好吗?
解析: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A项,舍弃/房屋。B项,类/连接。C项,均为对、向。D项,做记号/志向。
13.答案:(1)花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重点词: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2)句重点词: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有误,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却“未果,寻病终”,暗示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也是不会实现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叹惋之情。
15.答案:误期;奇特,不平凡;近
解析:
16.答案: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解析:
17.答案:(1)旧时传说天河与大海相连。
(2)这个人详细地说明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解析:
18.答案: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解析:【参考译文】
旧时传说天河与大海相连。近代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每年八月会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着的木筏,来来去去,从不误期。(这个)人有个奇特的想法,他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阁楼,又携带充足的干粮,(于是)乘木筏离开。十多天里,他还能见到日月星辰,后来则茫茫一片,也分不清白天黑夜了。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某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远远望去,只见房屋里有许多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在小岛近处让它饮水。牵牛的人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此处的?”这个人详细地说明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回答说:“你回去后到蜀郡,寻访严君平便知道了。”最终(他)没有上岸,于是按时回来。后来(这个人)到蜀郡,(找到)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某日,有位客人的星象遇到了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他到银河见到牵牛人的时间。
规划方案:基地分为4个园区,分别种植粮食作物、蔬菜、树木和花卉。
命名解说:B园区种植蔬菜,取名为“蔬乐园”,创意来源于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中的“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用“蔬乐园”命名,既点明此处种植的是蔬菜,又能体现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到的快乐和收获的满足。
加粗词
方法提示
词义
不失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A.失期:_______________
人有奇志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B.奇:_______________
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古代汉语词典》)
C.次: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桃花源记巩固练习</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优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桃花源记优秀课后复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理解文意,按要求填空,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