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随堂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暑名诞生锋芒必露蓬断草枯
B.元勋仰慕截然不同燕然勒功
C.孕育日熏兽挺亡群家喻户晓
D.擎友昆仑可歌可泣当之无傀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立足峰巅,极目西望,雾霭沉沉,殷(yīn)红的夕阳在暝色中起起浮浮。
B.中国近代史既是国人蒙受凌辱、任人宰(zǎi)割的历史,也是国人觉醒后奋力进取的历史。
C.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xiè),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D.茫茫人海中,做个妇孺(rú)皆知的伟人不易,而做个不为声名所累的凡人却更难。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从此,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却销声匿迹了。
B.漫步徽州四大古村,泛舟如画的新安江,俯瞰鲜为人知的花海梯田,感受桃花潭的晨雾梦幻。
C.焦裕禄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万古流芳。
D.面对中华复兴梦,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
B.东航使用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开启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C.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提高人们喜闻乐见的新产品,给文旅市场带来新气象。
D.“两弹一星”精神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而且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供思想力量。
5.下列对课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深处,增加文章的厚重感。
B.暗示科研工作者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C.正面描写邓稼先工作的艰辛,烘托他为国献身的品质。
D.引用此文有寄托哀思的作用——诵文思人,恍若眼前。
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都只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却鲜为人知。
B.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播映,作家梁晓声也倍受关注,因而家喻户晓。
C.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英雄。
D.电影《北京2022》主创团队锋芒毕露,将镜头对准紧张刺激赛事的幕后,唤起观众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记忆。
7.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卓越的科学家们肩挑重任,“要将只手撑天空”;为民族的复兴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和力量。②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他们低头热爱广袤土地,抬头热爱宇宙璀璨。③他们追求真理、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像夜空中的星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④广大青年都将科学家作为偶像,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就一定能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A.①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B.②句中的“宇宙璀璨”改为“璀璨宇宙”更好,刚好与“广袤土地”对应。
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④句中加粗的“都”“更”“就”“能”都是副词。
8.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的_______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
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
D.④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
二、综合性学习
学习本文之后,某班开展了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9.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___________。
10.假如时光倒流,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
11.请仿照下面的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颁奖词】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抹不去的记忆
夏树
①袁隆平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两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一直有人将金黄的稻穗摆在他的墓前,这是绵延无尽的追忆和思念。
②我一直记得第一次采访袁隆平的情景,那是2007年9月,在安徽芜湖。那天,袁老师一下中巴车,没有客套寒暄,顺着田埂直接往稻田中间走。他已经77岁了,看到沉甸甸的稻穗,兴奋得像个孩子,走路的速度年轻人都跟不上。此后经过现场收割测产,单产724千克,比上年增长230千克,顺利实现了“种三产四”的目标。不仅在安徽,在湖南、海南,袁老师也不断给人们送去增产增收的好消息:800千克、900千克……
③赵炳然研究员三十多年来一直跟随袁老师育种。他说,袁老师有三个孩子,因为科研工作太忙了,一直顾不上,在第二个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就急匆匆地去了海南,临行前他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了又亲,深情地对妻子说:“我要去找我科研上的孩子了,你就支持我吧,谅解我吧!”
④赵炳然说:“袁老师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看,摸一摸他心爱的稻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从骑自行车下田、骑摩托车下田、自己开小轿车下田,一直到我们开车搀扶着他老人家下田。在他一生的科学实践中,始终要求自己亲自下田,掌握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他也要求我们所有科研人员必须下田,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电脑里长不出水稻’。”
⑤杂交水稻中心的吴俊研究员说,在袁老师73岁那一年,大家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他再骑摩托车下田了,于是,他得到了一本由交管部门颁发的小汽车“特别驾照”,这个“特别”在于只能从院内开到试验田。“有一次,记者采访袁老师,他得意地说:‘我就是喜欢飙车。’我们在一旁就想笑,心想,您那算什么飙车啊!”
⑥吴俊也曾见过袁老师开会时发火。那是2018年,在讨论一个粮食高产项目指标时,有人提出种植经济效益好的优质稻,有人提出稻田养虾等混养模式,只要收入能折合1200千克稻谷就算达标。那年已经88岁的袁老师,一听这话就生气了,把本子往桌上一摔,非常严肃地说:“我不同意!到了缺粮的时候,钱管什么用?两个金元宝也换不来一个大馒头。”
⑦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仍记挂着第三代杂交水稻,希望推广的步伐快一些,再快一些。弥留之际,守在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新品种的耐盐浓度达到0.9%,提前两年达标,袁老师听后,用尽生命最后的一丝力气点了点头,然后闭上了眼睛。站在病床前的家人和学生,轻轻地唱起了他一生最喜爱的歌曲《浏阳河》:“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⑧送别的那一天,长沙花店里的菊花售罄,明阳山殡仪馆外排起了长队,足有两千米,三十万人冒雨送先生最后一程。我想起诗人臧克家的那句诗:“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⑨他一生守望稻田,把稻香送给全世界。他憧憬着禾下乘凉的美梦,希望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希望全人类都吃饱、吃好。他以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家国情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阅读全文,完成下表。(提示:读事例,拟定小标题;圈词句,提取感人细节;品文字,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13.精读文章,学会批注。
临行前他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了又亲,深情地对妻子说:“我要去找我科研上的孩子了,你就支持我吧,谅解我吧!”(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赏析批注。)
14.阅读文章第⑧段,想一想这部分引用臧克家的诗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王冕好学(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5.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好像)
16.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暑名—署名,锋芒必露—锋芒毕露。C.日熏—日曛,兽挺亡群—兽铤亡群。D.擎友—挚友,当之无傀—当之无愧。
2.答案:A
解析:“殷红”中的“殷”应读yān。
3.答案:D
解析:“马革裹尸”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此处用来指实现中华复兴梦的过程,不符合语境。
4.答案: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3名航天员”后加“组成”;C项,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培育”;D项,语序不当,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与“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供思想力量”互换位置。故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项,“正面描写”有误,应是侧面描写邓稼先工作的艰辛,烘托他为国献身的品质。故选C。
6.答案:D
解析:A项,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正确。B项,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使用正确。C项,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使用正确。D项,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多用作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故选D。
7.答案:D
解析:D项,“能”不是副词。故选D。
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回答这类题需结合语境,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本题“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符合①句语境;“任人宰割”指任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符合②句语境;“当之无愧”指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符合③句语境;“可歌可泣 ”指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符合④句语境;“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符合⑤句语境。故选C。
9.答案:示例:让中国变强盛奉献毕生。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结合题目要求可知,补写的内容就应是对邓稼先事例的总结,并与“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形成对偶关系。
结合“‘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可补写句子为:让中国变强盛奉献毕生。
10.答案:示例:①请问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的话。
解析: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采访问题的设计:注意采访用语首先要注意彼此的身份地位,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有目的性,要符合实际。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示例1:请问在科研事业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
示例2:请问是什么让您选择了我国的国防科研事业?您对年轻时的选择感到后悔吗?
11.答案: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解析:本题考查颁奖词的拟写。颁奖词的内容要突出人物所做出的贡献,并表达出对人物的高度赞美,语言要优美、形象。
示例:他是新中国核武的开拓者,他是国之重器的奠基者。新中国成立之初,边境磨擦不断,帝国列强环肆周边,蠢蠢欲动,为了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宁,他隐姓埋名在荒无人迹的戈壁滩上埋头一扎就是整整28年。终于为新中国研制出了自己的“两弹一星”,从而震惊世界,从此列强不敢轻言挑衅,国家得以长治久安,这28年里,他和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们一样,不为名利,坚持不懈,他是新中国真正的“国之重器,中国脊梁”!
12.答案:(1)临行前的拥抱;(2)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看,摸一摸他心爱的稻穗;(3)坚守原则、实事求是;(4)弥留之际的牵挂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梳理、内容概括。第(1)空,根据感人细节“紧紧地抱,亲了又亲”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③段,小标题可拟写为:临行前的拥抱。第(2)空,根据小标题“电脑里长不出水稻”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④段,根据“袁老师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看,摸一摸他心爱的稻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以概括为: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看,摸一摸他心爱的稻穗。第(3)空,根据前面小标题和细节内容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⑥段,根据“我不同意!到了缺粮的时候,钱管什么用?两个金元宝也换不来一个大馒头”可知袁老师对高产项目指标要求严格,他坚守原则、实事求是。第(4)空,根据感人细节“用尽生命最后的一丝力气点了点头”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⑦段,根据段落内容可以概括为:弥留之际的牵挂。
13.答案:该句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对孩子、家庭的不舍,对妻子的愧疚,对事业的热爱,突出了他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提示,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了又亲”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袁隆平对孩子的不舍;“深情”是神态描写,“我要去找我科研上的孩子了,你就支持我吧,谅解我吧!”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袁隆平对妻子的愧疚和对事业的热爱,突出了他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14.答案:①引用臧克家的诗,高度评价了袁隆平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主题,使文章更具文采;②交代袁隆平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就在于他的一生都心系百姓,在为让全人类远离饥饿这个目标而奋斗;③诗句中“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照应文章第⑧段以及文章第①段中的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首先,分析引用的诗句。臧克家的这句诗高度评价了袁隆平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主题,还使文章更富有文采。然后,结合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根据文章第⑨段可知,袁隆平一生都心系百姓,在为让全人类远离饥饿这个目标而奋斗,引用臧克家的诗,交代了这一内容;结构上,诗句中“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照应文章第⑧段以及文章第①段中的内容。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安阳的韩性听说后感到奇怪。异:感到奇怪。故选:B。
16.答案:①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②儿子读书像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句中重点词有:以为,认为。益,好处。句意为: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②句中重点词有:如此,像这样。曷,同“何”,为什么。句意:儿子读书像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BC.正确;D.有误,根据“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王冕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故选:D。
小标题
感人细节
人物性格特征
丰收的喜悦
直接往稻田中间走,兴奋得像个孩子
对事业热爱、投入
(1)____________
紧紧地抱,亲了又亲
舍小家为大家
“电脑里长不出水稻”
(2)____________
注重实践
“特别驾照”
得意地说:“我就是喜欢飙车。”
开朗幽默
88岁老人的“发火”
把本子往桌上一摔,非常严肃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用尽生命最后的一丝力气点了点头
对事业爱得赤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0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邓稼先课后测评</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八倍,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邓稼先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1.邓稼先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