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卷及答案
展开(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3题。
身处流量时代,知识和资讯仿若湍_____急河流。有的人难以自控,不由自主地【甲】_____,被眼花liá_____乱的信息推着走,【乙】_____于虚拟_____场景。长时间接触网络,让一些人习惯于追逐信息片段或思想边角料,导致注意力碎片化。浅尝zhé_____止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潜。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很丰盈_____,但实质上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liú_____览或浅阅读。长此以往,无益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
追逐流量效应的人,注定行之不远。的确,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可及性,创设了目力驰chěng_____的出口和自由选择的路口,但最终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在人们自己手上。网络纵有千般好,也不能因此放任思想惰性。面对纷乱的信息流,绝不能一味“下沉”,窝在思维的“舒适区”,拒绝深度、躲避思考,追逐简易、刺激、戏剧化、图象化的内容,甚至把阅读目标全盘托付给“知识带货商”。在流量化的内容产品面前,必须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保持理性与定力,【丙】_____低俗、拒绝庸俗,才能成为清醒而不恣_____意的阅读者,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1.下列给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湍急(tuān) 眼花瞭乱 B.虚拟(lǐ) 浏览
C.丰盈(yíng) 浅尝辄止 D.恣意(zì) 驰聘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随波逐流 迷失 抵制 B.随遇而安 迷失 抵御
C.随遇而安 迷惑 抵御 D.随波逐流 迷惑 抵制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到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要插艾草。____ _
①民间认为,艾草有招福纳祥的美意,有驱毒辟邪的作用。
②平日里,两者虽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③这是根深蒂固的优秀文化与民俗,是千百年的约定传承。
④每到端午,它们便强强联手,为人们的健康与信仰保驾护航。
⑤通常,艾草要与菖蒲配对,菖蒲亦有芳香与药用的功效。
A.①⑤④②③ B.①③⑤②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④①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审议的民法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B.大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关键在于老百姓价值观念的重塑与更新十分重要。
C.中国芯片制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华为能否突破某些国家无底线的技术封锁。
D.“网红博主”李子柒拥有逾700多万海外粉丝,她的视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之美。
5.小明走进一家书店。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想买本书给自己弟弟,于是对店员说:“您好,我想买本《故事新编》给舍弟。”
B.古籍书架上放着一本南宋时期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世说新语》。
C.畅销书推荐语:《天上的街市》想象新奇,借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D.关关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她选中了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陆游《游山西村》中 “ , ”一句,今天多用来借指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
(4)有的诗词能够揭示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的规律。《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过程。《钱塘湖春行》中, , 借用植物的变化来反映早春季节的特点。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材料(一)
云南的亚洲象数量曾经一度不足150头,还分为多个族群,几乎有了灭绝的危险。
1994年,20头野象遭到连环猎杀。随着城市和村庄的不断扩张,使得雨林的面积正在不断地缩小,而人类修建了水库则是让本来丰富的水源开始出现了危机。村庄、道路、景区、农田还有越来越发达的交通,让整个云南地区遍布铁路和公路网络,这种网络的建立将大象本来的栖息地分成了一块一块,让大象种族之间很难交流,无法与其他象群交配,意味着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和患病几率的增加。活动的范围也被这一道道的公路铁路网络给人为的分割开了。
材料(二)
保护亚洲象宣传图片
材料(三)
2021年4月开始,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勐养子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群体离开了保护区,从墨江县一路北迁,一路经过元江县、石屏县、玉溪市等地,逼近昆明。15头野生亚洲象向北迁徙,一路逛吃,光临人类居住的村庄与城镇。短短40天内,这些大象肇事412起,破坏了842亩农作物,初步估算,经济损失接近680万元。
7.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材料二中的亚洲象,目前有哪些“生存渴望”?(2分)
8.材料三中“亚洲象一路北迁”给沿途的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面对那些无辜的农民,请你用自己的话安慰他们。(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阅读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东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儿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儿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9.以上内容节选自《 》。(1分)
10.本段文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分)
12、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图分别选出最恰当的评价。(2分)
A.字体端正秀美,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的劝勉之词。
B.字体圆劲均匀,赞扬了为官不贪、为政清廉的精神。
C.字体灵动飘逸,以白云春风的纯粹体现为官的节操品格。
D.字体蚕头雁尾,表达了沐浴春风、闲看白云的悠闲。
甲:( )乙:( )
三、阅读(13~24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简析“白日斜”在诗句中的作用。(2分)
14.本诗最后两句与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都写到“落花”。请分别简析两位诗人借“落花”所表达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7分)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5.下列选项中加粗划线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始就学 一蹴而就 就事论事 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 别来无恙 久别重逢 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 勤劳致富 闲情逸致 学以致用
D.意与日去 去国怀乡 相去甚远 去粗取精
1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17.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___①__ _”,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___②__ _”,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___③_ 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8分)
蔷薇入夏,心生繁花
程明
①“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
②蔷薇花,是春日最后的点缀,亦是夏日最初的鲜妍,亦是浅夏的宁静安然。
③蔷薇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海棠的惊艳,但它却以超然脱俗的清新之美,演绎着春红最后的童话,以盛妆之姿迎接和风清沐的初夏。
④不管是山野乡村,还是城镇公园,蔷薇处处开时,茂盛如火。看见蔷薇,我总会情不自禁想起一个词——怒放。是的,蔷薇开花不是左一朵右一朵慢悠悠地开,而是成片连堆急匆匆地攀爬成一道道温馨浪漫的花墙,铺开成一条条幽香醉人的小路。
⑤蔷薇花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花,既能养在庭院中,也常见于山野外。有人说蔷薇是最多情的花,它耐得住百花争艳的盛春,只为繁于郁郁葱葱的初夏;它虽是春日的花,却是夏日的风景;它见证着岁月更迭,聆听着时光如歌,不紧不慢地陪伴着我们,簇拥着我们,一不小心就走向夏天的更深处。
⑥在“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的诗词世界里,当春风飞过蔷薇,就自然而然生出了许多情,许多愁,许多寄托——“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是秦观眼中的蔷薇;“似著胭脂染,如经巧妇裁”,是白居易笔下的蔷薇;“蔷薇繁艳满城阴,烂漫开红次第深”,是李绅笔下的蔷薇;“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是孟郊笔下的蔷薇;“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是李商隐笔下的蔷薇……诗人笔下的蔷薇,有情、有爱、有愁,更有美。蔷薇之美,美在其袅娜,美在其柔弱,美在其柔曼,美在其轻盈……
⑦这种美,常让我对夏日无限向往,而对于夏天的无限向往,莫过于到乡下外婆家的小院儿——蔷薇爬满架,淡红随意点染,如无数的胭脂,给平淡无奇的小院儿涂上一抹羞怯的色彩;蔷薇架子上垂下的无数枝条,繁密旖旎,与墙角的芭蕉交相辉映,在寂静之外,又多了一份鲜明。微风拂过,浸透着露水、夏天、芭蕉、蔷薇等说不清道不明的幽香,阵阵扑鼻,养心润肺。在阳光照耀中,我总喜欢牵着外婆的手、缠着她在蔷薇花下走来走去,只为寻一朵最美的花——走着走着,寻着寻着,天就蓝了,心就淡了,日子也就亮了。
⑧“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高骈《山亭夏日》这首诗,为蔷薇,为小院儿,为小院儿里的外婆,更为那些被花香包裹过的美好记忆。
⑨纵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仍要繁花似锦,深深懂得,淡淡释放。这是蔷薇花的花语,多么诗意,又多么文艺,轻轻读过,心就会泛起波澜,氤氲开柔柔的美,怎能不让人爱?
⑩春去夏又来,蔷薇花又开,重重叠叠的花瓣开满墙头,开满栅栏,开满季节……花叶扶疏,红绿相映,如云霞似美人,在夏意未浓、正是人间好时节的日子里,淡淡释放,深深懂得,葱茏着我们的日子,繁华着我们的内心。
(选自七一网《七一文学》,有删改)
1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蔷薇花期很长,从春到夏整整两季。 B.蔷薇生命力旺盛,是比较常见的花。
C.蔷薇常常出现在诗词中为诗人所爱。 D.蔷薇中蕴含着作者的美好记忆。
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多处引用诗词,增加文章韵味。 B.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C.末段再写蔷薇花开之景,言近意远。 D.本文的语言含蓄优美,极富文学性。
20、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是的,蔷薇开花不是左一朵右一朵慢悠悠地开,而是成片连堆急匆匆地攀爬成一道道温馨浪漫的花墙,铺开成一条条幽香醉人的小路。(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②走着走着,寻着寻着,天就蓝了,心就淡了,日子也就亮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1分)
槐花糕香淡如菊
黄海子
①小时候我的家在江津乡下,家的背后,是一大片长在贫瘠山石地上的槐树林。
②这槐树一到四月,就齐齐地开出雪白的成串的花来。那成片的开了花的槐林,远远望去,就像南方冬日雪后阳光下的麦地,雪掩盖不住冬麦的绿,在一片雪白里,伸出些绿意;这绿意,又晶莹了雪的白,翠白翠白的,给人一种惬意。
③因为土地贫瘠,这里的槐树并不高大,只有偶尔土壤深厚的地方,才长出一株很高的,但并不粗壮的槐树,其他的,都丛状地生长。到了四月槐花开的时候,附近的娃们都要跑到这片槐树林来玩。他们会摘了槐花,放进嘴里,槐花的馨香和淡淡的清甜,是孩子们解馋的天然滋味。整个花期,小孩们就像鸟儿,从早到晚叽叽喳喳地在槐树林里,不知疲倦。
④我母亲趁槐花开时,也会选择在一个露珠还挂在叶尖或花瓣上的清晨,去采摘一些槐花来浸在水缸里。然后把头天磨好的发酵完备的糊状米浆从瓦缸里舀出来,倒进蒸笼里。再将浸泡了的成串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摘下来,和放进蒸笼的米浆搅匀,再留一大把花朵,用刀轧细,放在碗里备用。
⑤我则在灶前添柴生火,开始蒸槐花糕。等到锅里的水沸腾,大气上了蒸笼,整个屋子便充盈着酸甜里夹杂着槐花香的气味。那个味道,从鼻子里进入身体,在肚子里打转,勾得口腔里溢满了口水,害得自己不断地吞咽,越吞咽,口水越多,仿佛人就是口水做成的,不小心,就化成了一滩液体。
⑥那香气随风,还传了开去,只一小会儿,我们家灶房里,就挤满了邻家的小孩。他们也不客气,对我母亲嚷道:“婶婶,一会儿槐花糕蒸熟了,我要吃块你们家的槐花糕哦。”
⑦我母亲笑着说:“都有都有,你们都能吃上婶婶的槐花糕。”孩子们见我母亲答应了,都极高兴。然后就围在我的旁边,看我架柴烧火蒸糕。他们在我身边,我能听到他们像我一样吞口水的声音。
⑧第一笼槐花糕蒸熟的时候,母亲迅速倒出已熟的槐花糕在洗干净的筲箕里,然后撒上先前切细备用的槐花,那槐花末随糕的温度,一下就粘在了糕上,使得糕翠翠白白的,更惹人口水。母亲数数有多少个孩子,用刀将槐花糕切成方形的块状,每个孩子给一块滚烫的槐花糕。糕分完毕,她又开始蒸第二笼。
⑨蒸熟的槐花糕要趁热吃。滚烫滚烫的时候,一口咬下去,软糯在嘴里,糕滚烫的滋味迫使口腔分泌出大量的唾液,唾液又使得糕在嘴里更加软滑细嫩。因为烫,舌头就不停地翻转糕。翻转中,新鲜槐花和先前蒸在糕里熟透的槐花,一个的香先充溢着口腔,一个则像细微的泉水,慢慢地浸溢出来,让滋味不断地绵长,但又不浓烈。等温度降下来,再细细地咀嚼,那酸甜适度的味感和着槐花独有的淡涩,还有细细分裂出来的花香。如果实在忍不住,你会快速地吞下,不经意,你甚至会怀疑舌头都被自己就着槐花糕一起吞进肚里了。
⑩当我和母亲把全部槐花糕蒸熟完毕,母亲照例会让我给邻居们每家都端上一大海碗槐花糕,给他们尝鲜。
⑪我是极其愿意去送槐花糕的,因为当我把槐花糕送给邻居,他们总会回馈我一些诸如花生、水果糖之类的零食,还要不断夸奖我,说我“懂事”。每每送完槐花糕,回家的路上,我就像吃了新蒸的槐花糕,满心都是欢喜和满足。
⑫我二十岁的时候,母亲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从此,我再没吃过槐花糕。
⑬只是年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去她的坟前祭拜。我们去她墓地的时候,我都会绕道去老家背后的槐树林里,摘几束洁白的槐花放在母亲的坟头。
⑭母亲就是槐花。
⑮她虽然只是静静地在世间上短暂开放了一段时间,却一直淡淡又悠长地,在我们心中圣洁地开。
⑯我想,在另一个世界里,母亲的邻居们一定喜欢她的槐花糕。
(摘自《重庆日报》)
21.阅读全文,按要求将母亲蒸槐花糕的过程补充完整。(3分)
清晨采摘槐花→① →花朵轧细备用→② →③ →切槐花糕分享
2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3.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槐花糕香淡如菊”这个标题的妙处。(3分)
2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3分)
四、作文(40分)
25、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家人的陪伴让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老师的陪伴让我们不再迷茫, 榜样的陪伴让我们奋发向上, 书本的陪伴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坚强的陪伴激励着我们前行……这些陪伴见证着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也支撑着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请以“感谢有你陪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请以“因为有你,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 (1)濯清涟而不妖 (2)闲敲棋子落灯花;(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1)渴望种群数量增加,减少灭绝的危险。(2)渴望人类的不再捕杀大象。(3)渴望城市和村庄的扩张不要影响到大象的栖息地。(4)渴望合理规划水库的修建,不要影响亚洲象的水源。(5)渴望修建公路和铁路时给大象留出种群交流的通道。(6)渴望人类不滥砍滥伐,保护好大象的生存环境。
8.叔叔阿姨:你们好!大象的到来给大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经济损失,对此我深表同情。大家没有因此去伤害大象,这点我深深敬佩。大象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让它无家可归,更不能伤害她。它们跟我们一样有感情,虽然有时它们很鲁莽,但我们要学会与它们和谐相处。让我们用宽容和大度去关爱这些美丽的精灵吧!谢谢!
9.《骆驼祥子》
10.车夫分三六九等,拉帮结派,互相排斥。
11、略
12、C B
13.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苍凉悲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14.《春晓》中,诗人通过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听到一阵风雨声,不知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被摇落了多少呢?用“花落知多少”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中,“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体现出作者的奉献精神。
15.B
16.丙
17.①军中多务 ②苦渴无日 ③趁青春年少抓紧时间学习
18、A
19、B
20、①句“攀爬”的意思是抓住物体往上爬,抓着东西向前或向上爬,表现了作者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②句排比的手法,蔷薇花的美和生命力旺盛让“我”喜爱和敬佩,让“我”感受到了外婆的温暖和爱,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21. 槐花米浆搅匀 生柴火蒸槐花 槐花糕撒槐花
22.景物描写,描写槐花开花的美景,交代回忆的背景,为后文母亲做槐花糕作铺垫。
23.暗示主旨,借槐花糕表达对母亲、对儿时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平淡中蕴含温馨和诗意,激发阅读兴趣。
24.勤劳能干,心地善良,朴实大方等
25、写作略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下期中检测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下期中检测语文卷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学2023--2024学年八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学2023--2024学年八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