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复习资料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李四便道,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2分)
A.谦逊(xùn)丰润(rùn)销耗(xiā)喜出望外(wàng)
B.秘诀(mì)拯救(zhěng)视察(chá)言外之意(yì)
C.翘首(qià)鲜妍(xiān)羡慕(mù)和言悦色(yán)
D.稀疏(shū)恭顺(gōng)折腰(zhé)如梦初醒(cū)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________的中华美学精神。________是修长匀称的篆书、蚕头燕尾的隶书,还是狂放洒脱的草书、________的楷书,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之美,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作用。因此,经典书法作品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美育的重要________。
A.丰厚无论井然有序方式
B.丰满尽管方正规矩载体
C.丰满尽管井然有序方式
D.丰厚无论方正规矩载体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户外活动时间缺乏,室内持续性近距离用眼过度,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的两大主要原因。②保护视力如同保护身体健康一样,要时刻注意劳逸结合。③户外活动能沐浴阳光、能眺望远方,对保护视力、防控近视很有益处。④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护者。⑤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⑥只有家长带头不做“低头族”,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⑦当前,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⑦家长应监督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阅读书写姿势,提高学习效率;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不能让孩子长时间“宅”在家里。
A.“沐浴阳光”“眺望远方”“保护视力”三个短语的结构是相同的。
B.句⑦中画线部分有语病,应该为“多数家长很重视并已控制孩子严格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C.句①的句子主干为“时间缺乏,用眼过度是两大主要原因”
D.句⑥“只有家长带头不做‘低头族’,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是并列关系复句。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简·爱》中,简·爱拒绝表哥圣约翰的求婚,其原因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
(2)名著阅读(3分)
【片段一】好呆子,捻个诀,念个咒语,把腰躬一躬,叫“长!”就长了有二十丈高下的身躯,把钉钯幌一幌,叫“变!”就变了有三十丈长短的钯柄,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这一日未曾住手,行有百十里。
【片段二】他大踏步近前,去众人面前来。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他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他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后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的目瞪痴呆,都待要走。
【片段三】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个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争竞。他不肯吃一点亏。
(2)学校举行读书交流会,请同学从几个片段中任选一个,介绍其出自哪个情节?所刻画的人物是谁?以及人物的形象特征是怎样的?请你选择一个片段并完成任务。
5.默写填空。(6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联点题,交待游踪。眺望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从大处着笔勾画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用“黄鸟稀”“辛夷花尽”烘托出春光逝去,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衬托了翠竹的恒久挺拔。
C.甲诗尾联直抒胸臆,“绿杨阴”“白沙堤”描绘了湖东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爱”“行不足”都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D.乙诗三、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①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③,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黔⑤。彼二圣⑥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⑦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
(节选自韩愈《争臣论》)
【注释】①闵:同“悯”,忧虑。②乂(yì):治理。③孜孜(zī)矻矻(kū):勤谨不已的样子。④突:烟囱。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贤:指墨翟。⑦佚:安乐、安逸。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还于旧都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C.闵其时之不平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得其道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5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2)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3分)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故 禹 过 家 门 不 入 孔 席 不 暇 暖 而 墨 突 不 得 黔。
10.乙文中说,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孜孜矻矻,死而后已”的事实。(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文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传说中,谷雨的起源与仓颉造字有关。据《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创造了文字,惊动了天地,出现了天降粟谷,谷如雨下的奇观。后来,人们就将这天定为“谷雨节”,作为纪念仓颉的日子。至今陕西白水仓颉庙仍然在谷雨节气举行传统庙会,祭祀仓颉,感念他发明文字的巨大功绩。
谷雨前正值春茶采摘时节。江南多产绿茶,各地开采时间或早或晚,根据采摘的时间,一般可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前者采于清明前,后者采于清明至谷雨之间。人们多以明前茶为贵,不过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却指出:“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他还认为谷雨茶温凉,有祛火、明目、除湿气的功效,可做茶疗。
【材料二】谷雨赏牡丹,相传唐朝曹州有位生于谷雨时节、死于谷雨时节,名字也叫作谷雨的年轻人,在一次发大水时,不仅凭借好的水性救了全村人,还救了一株牡丹花。后来谷雨母亲病重,牡丹花幻化成人形来照顾其母,原来牡丹花即是牡丹仙子。谷雨与牡丹仙子情投意合,欲成婚。不料牡丹仙子的仇人得病,需饮牡丹血方痊愈,于是抓走所有牡丹。谷雨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仇人所在,在救出牡丹花仙时,不幸被仇人杀死。这一天正好是谷雨,从此,在谷雨死的那一天,天空就会下起雨,所有的牡丹都会开放,以此来纪念谷雨。
【材料三】谷雨是春种的大忙时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有谚云:“清明谷雨紧相连,早稻地区种秧田。”谷雨是播种的时节,人们在布谷鸟“催耕”的啼鸣中,将谷种均匀地播撒到秧田中去,播撒的不仅是谷种,更是丰收的希望,因此播种也不乏“仪式感”。谷雨时节无论是播种养蚕、赏花品茗,还是驱除病害、纪念仓颉,都体现了古人的风雅和智慧,也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现代人可以在享受节气文明的欢愉里,告别春季,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
【材料四】
11.对以上材料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传说仓颉因“天降谷子雨”的奇观深受感触而造字。后来人们就将这天定为“谷雨节”。
B.相传谷雨节气会下雨,牡丹花也会开放,是为了纪念为救牡丹花仙而死的叫谷雨的人。
C.在我国的传统农业文明里,谷雨节气既有实际的农业生产意义,也有民俗文化意义。
D.谷雨时节人们的农事活动和生活习俗都体现了古人的风雅和智慧,也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12.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买一盒好茶送给妈妈。卖茶的店主向你推荐一种明前茶,并且说大家都认为这是最贵重的茶。而你却想买一盒雨前茶。请你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向店主说说你的想法。(3分)
13.仔细阅读材料四,你从中得出了哪些与“谷雨”有关的信息。(3分)
(二)阅读下文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石磨之思
陈白云
①“两块圆石轮回转,路在脚下走不完;雷声阵阵轰隆隆,雪花飘飘不觉寒。”这个谜语,生动地描绘出乡村石磨的形象。石磨转,粮食转,身体转,日月跟着转,生活就活起来了。
②小时候,我常跟随祖母,看她围着方格子围裙,手握磨柄不停地转着。不知流了多少汗,那些糯米和麦子,才由颗粒变成粉末,最终成为盘中餐。每一口食物,都来之不易。现在回想起来,那是祖母用勤快的脚步,丈量着人生的长度;用滴水穿石的韧劲,提炼着生活的纯度。祖母和石磨的组合,像阳光,在我心里不停地闪耀。
③石磨一面分八瓣,一般每瓣被凿出十二条斜沟,越向圆心越深,越向边缘越浅。石磨再硬,终有磨损之时。在五谷杂粮和时间的考验中,磨槽逐渐变钝,棱角不再分明。石头有生命,磨盘会呼吸。石磨出了问题,好比人身体有恙,需要“精心调理”。家里的磨坏了,父亲修。祖母说,久病成良医,你爸悟性高,拿得住粉笔,也提得起铁锤。
④左邻右舍的石磨坏了,大都请父亲帮忙,他们相信父亲。
⑤修石磨,工具就两样——锤子和铁錾。不光靠体力,也靠巧劲,讲究力道、准度和角度。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
⑥乡邻请父亲修磨,他大多时候都带上我。来到主人家,顾不得寒暄,父亲就投入工作。他左手扶錾,右手持锤,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心无旁骛,似乎与眼前的石磨融为一体。在微小的烟尘与火花中,父亲拿着錾仿佛拿着毛笔,随心所欲又不逾规矩。
⑦修磨最考验手上功夫,一个字,稳。千万次的击打,只为一锤定音。最初,从练錾功开始。等控得住錾把,掌握了抡锤力度,再打石缸、石槽一类物什。这属基本功。检验把控力,寻一方磐石,錾一个平面,线条越直、细、密,技艺就越高。在一寸宽度内,凿下三至九条錾痕,分别代表不同的级别。做到“一寸十条”,那是高手中的高手。及至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再练钢扁錾。
⑧父亲使用钢扁錾,如使木犁。錾子在他手里听话得很,每一次敲打,力度大小均恰到好处,錾头在石磨的槽沟里匀速前进。在悦耳的叮当声中,美丽的蓝色火花不时迸射出来。我试过一次这种錾,锤子落在它身上的一瞬,似弹簧一样跳跃,抖得我虎口发麻。
⑨只有经过錾功的锤炼,过了“稳”这一关,才有底气修石磨。
⑩修石磨,还得眼到手到心到,藏着明气力、暗功夫。手起锤落间,除了齿棱锋利而刚直,还要保证八个扇瓣中的沟槽深浅相同、步调一致。一旦失手,錾坏的棱角很难再修补。必须再往下加深一层,整个磨面至少削掉两毫米,所有的沟槽再往下刻两毫米。宁愿慢工出细活,也不敢有丝毫大意。父亲说,认真是修磨之本,石头也认人,如果偷懒耍滑,它会让你下不来台。
⑪一盘石磨修下来,父亲带的铁錾会磨损不少,人也似乎瘦了一圈。父亲对待手上铁錾,是用新不用旧,这与他在生活上的俭省迥然不同。
⑫随着父亲发出最后一声“嘿哟”,工作收尾。父亲刷扫石尘,用清水冲洗石磨,石磨立即鲜活起来,如新的一样。合上石磨前,父亲还会仔细检查上盘的木把手是否松动,需要用楔子加固的就加楔子。如果磨芯磨损,就要再做新磨芯。这些细节虽不是分内事,但父亲都会一并做好。他说,修好一盘磨,就要让主人用起来得心应手。
⑬父亲教书之余与石磨打交道,一锤一锤、一錾一錾,不偏不倚,规规矩矩。
(节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14.“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的“简单”与“不简单”分别指什么?(3分)
简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简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的人物形象。(4分)
16.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17.简析选文第④段的作用。(3分)
18.文章题目为“石磨之思”,请简析作者在回忆石磨的过程中都想到了哪些内容?(4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处厚居实
赖重轸
①“处厚居实”语出《道德经》:“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轻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此语劝诫人们,为人要敦厚朴实,远离浮华;做事要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②厚,形声兼会意字,从厂,表示与山石有关。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厚,山陵之㫗也。本义即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与“薄”相对;后引申为重、深、大等义。实,会意字,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表示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指财物粮食充足、富足,又引申出实际、真实、实在等义项。
③处厚居实是立身之本。人的成长成材与树木的生长规律是相似的,都离不开“厚”且“实”的根基,根扎得越深,越能汲取更多的养分,越能对抗暴风骤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在最初的半年里,只有一寸多高,但之后三五天便长到近两米的高度。原来,前面它一直在扎根,露头的是一寸,地下根却已数十米。一个人如果像尖毛草那样,老老实实打基础、下苦功,不慕虚荣、不耍聪明、不走捷径,或许一时不见“出圈”“出彩”,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厚积”到一定程度必定能迎来“薄发”的一刻。“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前面的埋头实干、强基固本正是后面显山露水、成为名家的先决条件,没有前面的“厚”与“实”,就没有后面的成就。
④处厚居实是成事之基。《菜根谭》有云:“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潜伏很久的鸟,会飞得很高;花朵盛开得早,也会凋谢得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不因坎坷失意而忧虑,也可以消除急躁求成的念头。干事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沉下心来,广积厚蓄,踏踏实实地铺土垫石,久久为功,最后才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南仁东为了找到“天眼”最适合的建造地点,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较,走遍西南山区上百个窝凼……正是前面一点一滴的沉淀,打下了深厚扎实的基础,才有了后面令世人惊艳的飞跃。
⑤处厚居实是为政之道。北宋苏辙《新论》有云:“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后加石木焉,故其为室也坚。”想要建造房屋,应当先打好地基。地基夯实平整,再在上面砌墙架梁,这样建成的房屋才会坚固耐用。筑室如此,为政亦然。只有脚沾泥土、扎根群众,善于从基层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把基础打牢夯实,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谷文昌在东山任职时,拜群众和技术人员为师,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找到了遍植绿荫的锦囊;廖俊波坚持“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经常深入一线为百姓解难题、为地方谋发展。因为他们入土深,根扎得实,群众基础厚,所以会干事、能成事。
⑥厚则稳、实则牢。想要枝往上长,就要根向下扎。唯有摒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虚妄之心,从深厚的土地里积蓄力量和底气,循序渐进,以“厚”与“实”筑基打底,才能攀上高峰,领略到最美的风景。
(节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简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析选文第④段画直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下面这则材料作为论据,适合放在哪一段?请阐述理由。(3分)
【材料】孔祥瑞参加工作以来,坚持边干边学,学以致用,练就了“听音断病”的绝活,成为“门机大王”“排障能手”,从一位初中文化的工人成长为生产一线的“蓝领专家”。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天津港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用技术创下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诠释了新一代工人的形象。
四、作文(5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50分)
(1)宋濂在专心读书中感受到足够的快乐;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马克·吐温在旅行的过程中体验到奇人奇事的乐趣。生活中什么使你感到快乐?
请以“我的快乐”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只有体验过痛苦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请根据对上面这句话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
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九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17分)
1.B(2分)
2.D(2分)
3.A(2分)
4.(5分)
(1)D(2分)
(2)(3分)片段一:猪八戒,唐僧师徒路径荆棘岭,薜萝牵绕,无法通过。施展法术,昼夜苦干,清楚荆棘藤蔓,开辟出一条西去之路。猪八戒本领高强,吃苦耐劳,有责任心。片段二: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巧制众泼皮。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片段三:祥子,祥子在人家的出殡仪式上专拣轻快活干,赚十几个铜子。自私懒惰,爱占便宜。
5.(6分)
(1)却话巴山夜雨时
(2)会当凌绝顶
(3)都护在燕然
(4)惟吾德馨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6.D(3分)7.C(3分)
8.(5分)(1)(2分)(我)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3分)上天把圣贤和才能赐给这些人,难道是让他们自给有余就算了。
9.(2分)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里突不得黔。
10.(4分)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11.A(2分)
12.(3分)许次纾在《茶疏》中却指出:“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他还认为谷雨茶温凉,有祛火、明目、除湿气的功效,可做茶疗。
13.(3分)所给的十二节气中,平均降水量最高的是谷雨时节;古语在清明与立夏之间,时间为三月辰月。
14.(3分)简单指修石磨,工具就两样——锤子和铁錾。/不简单指修磨最考验手上功夫,一个字,稳。要苦练基本功錾功,掌握把控力,才能成为高手;/修石磨,还得眼到手到心到,藏着明气力、暗功夫。(做事要认真,慢工出细活,舍得用好的工具)
15.(4分)做事专注,技艺高超,仔细勤谨,做事认真周到,舍得投入不计较。
16.(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錾子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錾子在父亲的敲打下匀速前进的样子,表现了父亲修磨的记忆高超。
17.(3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家里的磨坏了,父亲修。”,引出下文父亲给相邻修石磨。
18.(4分)“石磨之思”即由石磨而想到的、认识到的。/作者由石磨想到奶奶的勤劳与坚韧以及奶奶给予自己的影响;/想到了父亲修石磨的往事,认识到做事要认真,不能图快,不能偷懒,做人做事要不偏不倚,规规矩矩。/表达了作者对奶奶和父亲的敬佩与思念。
19.(2分)为人要敦厚朴实,远离浮华;做事要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20.(2分)选文第①段先点出“处厚居实”的出处并解释其意思,进而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1.(4分)道理论证。/引用《菜根谭》中的名言作文道理论据,论证了潜伏很久的鸟,会飞得很高;花朵盛开得早,也会凋谢得快这个道理,/启发人们不因坎坷失意而忧虑,消除急躁求成的念头。/进而论证本段的分论点处厚居实是成事之基。
22.(3分)放在第③段合适。因为第③段的分论点是处厚居实是立身之本。材料的内容是孔祥瑞边学边干,学以致用,从一位初中文化的工人成长为生产一线的“蓝领专家”故事恰可以证明第③段的分论点。因此可以放在第③段
四、作文(50分)
23.(50分)
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考一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选择题,情景默写,基础知识综合,名著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