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包题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民以食为天”,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说法符合这一生活理念的是
A. 提倡青少年每天饮用奶制品,预防缺碘
B. 油脂会使人发胖,不要食用油脂
C. 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D. 剧烈运动后多喝碳酸饮料,补充体内水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这是人体获取钙元素来源之一,故A错误;
B、油脂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不能禁止食用使人发胖的油脂,故B错误;
C、合理搭配膳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故C正确;
D、剧烈运动后身体出汗比较多,容易导致盐分丢失,应补充水分和盐分,故D错误。
故选C。
2.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
B. 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
C. 工业废水可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D.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科学家利用钌、硅和钨等,开发出一种新型双功能水电解催化剂,该催化剂有望高效生产绿氢。如图为硅在元素周期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3个硅原子可表示为3SiB. 硅的核电荷数为14
C.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 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硅元素符号为Si,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硅原子表示为:3Si,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即硅的核电荷数为14,故B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氧元素,故C符合题意;
D、由选项B可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电子排布为2、8、4,即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研究发现:陈化粮、霉变的大米、面粉、豆类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化学式为C17H12O6)。下列有关黄曲霉毒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黄曲霉毒素由35个原子构成
B. 黄曲霉毒素属于氧化物
C. 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
D. 黄曲霉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黄曲霉素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中含17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共35个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黄曲霉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黄曲霉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12:(16×6)=17:1:8,故C不符合题意;
D、黄曲霉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12:(16×6)=17:1: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A. 取液时挤入空气B. 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 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应先把胶头内空气挤出,再伸入溶液中吸取,错误;B、胶头滴管不可代替玻璃棒搅拌,易造成损坏,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正确;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引起试液污染或腐蚀胶头,错误。故选C。
6.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除杂。
A、泥沙为不溶性杂质,可通过溶解、过滤去除,通过蒸发、结晶得到食盐氯化钠,故A选项正确;
B、依据教材所学,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具体步骤应为取样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物质中有碳酸根离子,故B选项错误;
C、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实现除杂,故C选项正确;
D、控制变量是温度,温度不同对物质的溶解速率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B. 甲醛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
C. 在医疗上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D. 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理盐水是含氯化钠0.9%的溶液,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故A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故B错误;
C、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且对人体无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故D正确;
故选B。
8. 霰,又称雪丸或软雹,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下列关于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停止了运动
B. 霰的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C. 分子间的间隔比水蒸气小
D. 水蒸气转化为霰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霰的形成过程中,温度降低,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A错误;
B、霰是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和水蒸气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故B错误;
C、水蒸气冷凝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正确;
D、水蒸气转化为霰的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9.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B.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D. 置换反应可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则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此选项正确;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物是碳酸钠(盐)和水,但是反应物是氧化物和碱,不符合中和反应的定义,此选项错误;
C、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但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氯化亚铁)和H2,此选项错误;
D、置换反应指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但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反应物没有单质,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0. 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氢,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反应Ⅰ过程中,氧原子数目增多
B. 反应Ⅰ、Ⅱ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C. 反应Ⅱ说明锌具有还原性
D. 反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Ⅰ为氧化锌在2027℃分解生成锌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反应Ⅰ、Ⅱ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C、反应Ⅱ为锌和水在1127℃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锌的化合价从0价变到+2价,锌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所以锌具有还原性,正确;
D、根据流程图可知,总反应是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所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为4:32=1:8,正确;
故选A
11. 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注射器中的物质M加入装有物质N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下降,则可能的组合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从而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下降,故A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从而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上升,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放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从而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上升,故C不符合题意;
D、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生成气体且放出热量,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1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甲大
B. 由图2可知,②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C. 由图2推测,硝酸钾是图1中的甲物质
D. 图2中“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1中表示为b点→a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1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不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t2℃时,向10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硝酸钾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t2℃时,向10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硝酸钾完全溶解,说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60g,由图1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60g,乙的溶解度小于60g,则硝酸钾是图1中的甲物质,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表示硝酸钾,由图1可知,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g,②中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为60g,溶剂质量为100g,对应图中c点,则②中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经过某一步操作,溶液恰好饱和且溶液质量不变,则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则图2中“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1中表示为c点→a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如图所示),内部封装了特定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在温和条件下(3MPa,240℃)二氧化碳近100%高效稳定的转化。纳米“蓄水”膜反应器的壳层具有高选择性,反应后,能保证生成的水集中到内部而乙醇溢出。
二氧化碳不仅能制造乙醇,还能制造淀粉、蛋白质、甲醇、尿素、纯碱、灭火剂等,我国化学工作者正在围绕绿色、低碳、环保、高效主题,继续推进碳捕捉、碳中和,以实现二氧化碳资源的高价值利用。
(1)文中涉及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
(2)甲醇的化学式CH3OH的微观意义是_______。(填1点即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乙醇是不可再生能源
B. 纳米“蓄水”膜反应器的壳层具有高选择性
C. 该技术的研发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 尿素[CO(NH2)2]是铵态氮肥
(4)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无需注明反应条件)
【答案】(1)淀粉、蛋白质
(2)1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BC
(4)
【解析】
【小问1详解】
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其中糖类、蛋白质、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淀粉属于糖类,故文中涉及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淀粉、蛋白质;
【小问2详解】
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依据甲醇的化学式CH3OH可知,1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小问3详解】
A、依据信息,乙醇可用二氧化碳制造,所以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依据文中信息“纳米“蓄水”膜反应器的壳层具有高选择性,反应后,能保证生成的水集中到内部而乙醇溢出”,故B正确;
C、该技术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淀粉、蛋白质、甲醇等物质,可以消耗CO2,则能够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C正确;
D、尿素[CO(NH2)2]属于有机物,是有机氮肥,不含铵根离子,不是铵态氮肥,故D错误;
故选BC;
【小问4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为CO2与氢气在3MPa,240℃与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乙醇,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4.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若选择装置A和装置B组合制取氢气,请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1点即可)
(3)若用装置A、C、D组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按照气流方向,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填导管接口的字母序号)
(4)点燃实验室制得的氢气前要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Zn+H2SO4=ZnSO4+H2↑ ②.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
(3)m→n→c (4)检验氢气的纯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若选择装置A和装置B组合制取氢气,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装置A中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B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由于刚开始产生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所以当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收集前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混有部分空气,也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
【小问3详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可以干燥氢气,用A装置制取氢气后,气体从a出,m导管进入E中与浓硫酸充分接触,n口排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C装置收集时从c端进入,则气流的导向为:a→m→n→c;
【小问4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实验室制得的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15. 某小组同学以贝壳、草木灰(含K2CO3)和油脂为原料,模拟制取肥皂,实验室操作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油脂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生成的物质可溶于水。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氧化钙俗称熟石灰B. 步骤②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C.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D.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3)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③中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5)“加热搅拌”时,判断油脂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1)CaCO3CaO+CO2↑ (2)BD
(3)CaCO3 (4)复分解反应
(5)溶液中没有分层
【解析】
【小问1详解】
步骤①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A、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A说法错误;
B、步骤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B说法正确;
C、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故C说法错误;
D、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则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
【小问3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步骤③可得到碳酸钙,碳酸钙又是步骤①煅烧过程中的反应物,碳酸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在流程中可循环利用,化学式为CaCO3;
【小问4详解】
步骤③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小问5详解】
油脂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生成的物质可溶于水,所以“加热搅拌”时,判断油脂完全反应的现象是溶液完全互溶,溶液中没有分层现象。
16. “简易制氧机”在市场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登山、急救、水下作业等都需要氧气。同学们对简易制氧机产生了兴趣,开启了探究学习之旅。
【活动一】认识简易制氧机
如图1,某简易制氧机通过A、B学式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化为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1)反应仓中H2O2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填1点即可)
【活动二】选择制氧剂
过氧化氢也可以快速产生氧气,图1制氧机中的制氧剂为什么不选择过氧化氢?过碳酸钠是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加成化合物,它的制氧效率是否优于过氧化氢?于是该兴趣小组对两者的制氧效率进行探究,并筛选合适的制氧剂。
实验一:过氧化氢作制氧剂
小组设计了图2实验装置,用表中溶质质量相等的四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在集气瓶中加满水,锥形瓶中加入0.2gMnO2,注入溶液,记录并分析20min内的数据,如图3。
(2)检查图2中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
(3)从安全角度考虑,应选择浓度为_______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制氧剂。
实验二:过碳酸钠作制氧剂
往如图2的锥形瓶中加入1.4g过碳酸钠、0.2gMnO2和9.11mL水,待反应完全后收集到约159.1mL水(产生氧气的量与表中药品得到氧气的最大量相等)。其他药品质量不变,再分别用不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记录并分析20min内的数据,如图4。
(4)由图4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讨论分析】
(5)综合分析图3和图4可知,选用过碳酸钠作制氧剂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拓展】
(6)常温下,无催化剂时,过氧化氢能缓慢分解,可看成分解为水和氧原子:H2O2→H2O+O2,其水溶液显弱酸性。兴趣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提出问题】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H2O2显酸性消耗了NaOH,而使红色褪去;猜想二:H2O2分解产生的氧原子与酚酞反应破坏其结构,而使红色褪去。
【进行实验】究竟哪种猜想合理?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所选试剂:褪色后的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 ①. ②. 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或者降低氧气温度)
(2)在右侧量筒前的胶皮管上夹上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拉动到一定位置,若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5% (4)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5)固体便于携带,能持续平稳地提供氧气
(6)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H2O2显酸性消耗了NaOH,而使红色褪去;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H2O2分解产生的氧原子与酚酞反应破坏其结构,而使红色褪去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气泡来判断氧气生成的速率,由题中信息可知,用该制氧机制氧时,仓壁变得温热,则水还可以降低氧气温度;
【小问2详解】
在右侧量筒前的胶皮管上夹上弹簧夹,形成密闭环境,将注射器活塞拉动到一定位置,若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小问3详解】
由图3和表中数据可知,从安全角度考虑,应选择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制氧剂,以免产生氧气速度过快,产生氧气量过多,故填:5%;
【小问4详解】
由图4可知,随着加水量的增加,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增大,故填: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小问5详解】
综合分析图3和图4可知,过氧化氢为液体,过碳酸钠是固体便于携带,并且能持续平稳地提供氧气,所以选择选用过碳酸钠作制氧剂,故填:固体便于携带,能持续平稳地提供氧气;
【小问6详解】
设计实验: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H2O2显酸性消耗了NaOH,而使红色褪去;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H2O2分解产生的氧原子与酚酞反应破坏其结构,而使红色褪去。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加入铁粉的方法处理硫酸铜的废液100g并回收铜,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5.6g铁粉(废液中其他成分不与铁粉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0% (2)设该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x=16g
该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2详解】
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根据题目信息,Fe的质量为5.6g,据此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CuSO4的质量分数,详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C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判断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对比高锰酸钾固体在冷、热水中溶解的快慢
选项
物质M
物质N
A
水
硝酸铵
B
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
C
稀硫酸
氧化铁
D
稀盐酸
镁条
实验编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①
5
9.11
②
15
2.89
③
25
1.66
④
30
1.37
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