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把这两者推向极端,就成为美学中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就是“尽善尽美”。而道家则是相对论者,如老子认为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可以转换的,没有丑,即无所谓美,所以只知美之谓美,也就无所谓美了;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超过了美的界限,美就可能转化为丑。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乎辩证法的。这些思想对于建立朴素的、辩证的美学观很有意义。根据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思想。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力攻击文章礼乐有失性命之情,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乎天地之谓也”。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这些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他从另一方面,把老子的相对论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齐物论》中提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在《至乐》篇中也讲到同样的事实,指出:“《成池》《九韶》之美,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在这里阐发了他的美的相对性的观点,而且把相对性引向相对主义。美具有相对性是对的,但引向极端而成为相对主义则是错误的。毛嫱、丽姬之美,是客观存在,《成池》《九韶》之美,也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把一个正确的原则引向错误的道路;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从根本上否认了审美是人所独有的,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
当然,同属一个景物,反映在不同境遇不同心态人的身上,可能有不同的体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引起人们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又都与个人的主观遭遇有关。假如不是“迁客骚人”的话,即是遇上前一种景象,也不一定会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感;相反,如果自身是“迁客骚人”,即使遇到后一种景象,也很难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情感。由此可见,景物是客观的存在,而感受则是主观的体验,美感是具有相对性的。范仲淹最后的结论是“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主客观的影响,能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处理景物与情感的关系,提高主观认识,辩证地处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所以客观事物的美与丑,反映在情感上的苦与乐,都存在有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复杂关系。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作家,应当站在社会进步的立场上,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给以艺术加工,使其典型化,理想化,用以教育群众,鼓舞人们前进,推动社会发展。
(摘选自黄济《教育哲学通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对美的认识不如道家客观合理。
B. 因为庄子发展了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所以他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C. 庄子相对主义错在否认美相对性,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否认审美是人所独有的。
D. 迁客骚人面对“淫雨霏霏”“春和景明”景象都可能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黄济认为美具有相对性,但不可因此否认美的绝对性,从而走上了相对主义的迷途。
B.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三、四段分别围绕美学中的“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展开论证。
C. 作者用《知北游》的例子,意在说明庄子将美与无为密切结合,发展了返璞归真的思想。
D. 文中加点的“但从另一方面”“当然”,既表明思路的转换,也表现了论证的思辨性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美其美”谈到每个人或者每个民族客观上必定有美丽的点,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性。
B. 庄子关于美的“相对主义”认为因审美者个体差异,对同一审美对象感受到的美完全不同。
C. 在大家眼中,爱斯梅拉达有美丽绝伦的外表又有高尚纯洁的心灵,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性。
D. 发现生活中绝对化的真善美,予以艺术加工,强化其相对性以推动社会发展是作家的使命。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比较不当。老子的美学主张比儒家客观,不等于道家比儒家客观。
B.因果分析不当。原文第三段论述庄子美学思想先分说三点,然后总说,B项前半句是第一点,后半句是总说,是部分原因与总结果的组合。
C.“否认美的相对性”错误。原文“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可知否定的是美的绝对性。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否认审美是人所独有的”不属于相对主义的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第三、四段分别围绕美学中的‘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展开论证”错误。第四段由谈“相对性”引申到了辩证地处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认为因审美者个体差异,对同一审美对象感受到的美完全不同”错,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从根本上否认了审美是人所独有的”,认为美完全是人的主观感受。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似乎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这种购买热情也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带动“拒绝em”(拒绝情绪消极)、“逢考必过”等商品的热销。这些产品的特性在于引发快乐及其它正面情感。《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
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归为“情绪消费”。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时代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随着19世纪大众媒体的兴起,广告开始利用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使用温馨、浪漫等情感手段来推销产品。进入20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商家开始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积极的情感化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在秋冬大行其道。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萌宠亦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寻求陪伴和寄托情感的对象。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下单“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
随着95后、00后消费力的崛起,意味着与数字世界共生长的一代人正式进场。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这些看似小众无厘头的消费,却有着不低的交易额,或带给人幽默,或给予人松弛,或呈现着对不完美的包容。
在消费者群体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堆砌,“该省省,该花花”。
(摘编自雷玄《“情绪消费”的深层动力》)
材料二:
当95后和00后消费者成为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需求与习惯正在重塑着消费市场。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既不像上一代的始终节俭,不会单纯为了省钱而委屈自己,也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潮流,而让自己陷入囊中羞涩的窘境。《2023青年消费调研》显示,49.3%的受访青年在部分品类上消费变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件商品或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1.6%的受访青年表示支出更多是因为自己在今年产生了新的爱好。
相比于上一代人更加强调的“勤俭持家”和“细水长流”,年轻一代“取悦自我”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一些悦己的消费品交易额出现大幅上涨,如零食、香水香氛、鲜花、宠物、盲盒和自我成长课程等。只要通过消费能够让自我身心愉悦,那么当代的年轻人并不介意花费时间耐心等待,更不介意拿出真金白银疯狂抢购。
消费心态的变化,首先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年轻群体出生的年代,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超越父辈,这使得年轻群体的消费观不会被“勤俭持家”与“物资匮乏”等因素所过度限制。其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消费主义,思考“买买买”背后的真正意义,不盲目跟风,也不被消费主义所裹挟。第三,年轻人热衷通过消费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主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试图寻找一片独属自己内心的空间和宁静,希望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
(摘编自胡光旗《年轻人为何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轻人热衷于为能引发快乐等正面情感的商品买单,对此类商品的购买热情将使消费市场更广阔。
B. 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C. 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年轻一代,既有属于自己的消费观,也不排斥上一代人“勤俭持家”的理念。
D. 从消费中获得情绪价值,让自我身心愉悦,是年轻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的一种方式。
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家利用情绪情感进行广告宣传、产品设计,制定营销的策略,为“情绪消费”提供了商业基础。
B.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说明社交媒体的普及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流行。
C. 根据《2023青年消费调研》,可见“取悦自我”的消费需求与习惯已经成为促进青年消费的驱动力。
D. 一些“悦己”消费品的交易额大幅度上涨,这一现象表明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
6. 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品的情绪价值。
(1)2024年春节,短视频平台对福建“游神”祈福活动进行直播。
(2)以薄荷曼波为潮流色的商品。(“薄荷”代表春天的绿色,曼波源自拉丁舞种)
(3)淘宝上的“吾皇的伞”“开水壶头套”“碧绿青蛙勺子”等丑东西商品。
【答案】4. B 5. D
6. (1)民俗祈福仪式带给人们好运、心想事成的祝愿(直播互动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2)绿色清新,富有生机、活力,让人心情愉悦。
(3)商品有趣新奇,带来幽默和松弛,对抗生活的疲惫倦怠。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错,原文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说明“追求功能”和“满足情感需求”都是考虑内容,并非“转向”。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错,无法推出这一结论,只能说明年轻一代“取悦自我”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结合“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可知,民俗祈福仪式带给人们好运、心想事成的祝愿/直播互动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②结合“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可知,绿色清新,富有生机、活力,让人心情愉悦。
③结合“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可知,商品有趣新奇,带来幽默和松弛,对抗生活的疲惫倦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 生
路遥
就在当晚村里各种人对高加林回村进行各种议论的时候,刘立本的老婆和她的大女儿巧英,却正在立本家一孔闲窑里策划一件妇道人家的伎俩……
第二天一大早,立本的大女儿巧英提了个筐子,出了村,来到大马河湾的分路口附近打猪草。这地方并没有多少猪能吃的东西,巧英弄了半天还没把筐底子铺满。
巧英实际上并不是来打猪草的,她要在这里进行她和她妈昨天晚上谋划过的那件事。两个糊涂的女人,为了出气,决定由巧英在今天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这里,狠狠地类落他一通!因为今天上午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在这附近的地里劳动,因此在这个地方闹一下最合适。到时候,田野里的人就都会过来看热闹;而且很快就会在大马河上下川道传得刮风下雨!把他高加林小子的名誉弄得臭臭的!叫他再能!
这件事昨天晚上母女俩谋划时,被巧玲在门外听见了。有文化的高中生进去劝母亲和姐姐千万不要这样,说到时人家不会笑话高加林,而丢人的反倒会是她们,但两个不识字的妇道人家却把她臭骂了一通,弄得巧玲当晚上跑到学校另一个女老师那里睡觉去了。
巧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不像做姑娘时那般漂亮了,但仍然容貌出众。每逢跟集上会,竟然还有一些远地的陌生小伙子以为她是个姑娘,就倾心地向她求爱;她立刻就用农村妇女最难听的粗话把这些人骂得狗血喷头。和两个妹子不大一样,她从里到外都把父母的一切全盘继承了,有时心胸狭窄,精明得有点糊涂;但心地倒也善良,还有一股泼辣劲儿。眼下这行为纯粹是一肚子气鼓起来的。
现在她一边心不在焉地打猪草,一边留心望着前川道的公路,心里盘算她怎样给高加林制造这场难看。她一直脸色阴沉,撅着个嘴,早已经像演员一样进入了角色。
她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回过头一看,竟然是大妹子巧珍!她穿一件朴素的印花布衫和一条蓝布裤,脚上是她自己做的布鞋:头发也留成了农村那种普通的“短帽盖”。她一切方面都变成一个农村少妇了,但看起来似乎倒比原来更惹人亲,更漂亮。巧珍的脸上既没有通常新婚妇女那种特别的幸福光彩,但也看不出不久前那场不幸给她留下的阴影。
“你到这儿干啥来了?”巧英问妹子。
“姐姐,快回!你千万不能这样!人家笑话呀!”巧珍扯住巧英的袖口说。“什么事笑话我哩?”巧英愚蠢地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
“好姐姐哩!巧玲昨晚上跑到我那里,把什么事都给我说了,我昨晚上急得一夜没睡着。今早上,我跑到咱家里,把妈妈数说了一番,她也觉得不该;然后我就来……”
“你真是个受罪鬼!”巧英打断了她的话,一下子恨得牙咬住嘴唇,半天不言语了。过了好一会,她才愤愤地说:“高加林不光辱没了你,把咱们一家人都拿猪尿泡打了,满身的臊气!你能忍了这口气,你忍着,我们可忍受不了,我今儿个非给他小子难看不可!”
“好姐姐哩!他现在也够可怜了,要是墙倒众人推,他往后可怎样活下去呀……”巧珍说着,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旋转起来。巧英执拗地把头一拧,说:“你别管,这是我的事!”说着,把手里的筐子往地上一丢,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狠狠把膝盖一抱,像一个粗野的男人一样。
巧珍一下子跪在巧英面前,把头抵在姐姐的怀里,哽咽着说:“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英一下子心软了。她一只手上去抹自己眼里涌出的泪珠,另一只手摩挲着巧珍的头,说:“珍珍,你不要哭了,姐姐知道你的心,姐姐不了……”她停了半天,突然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心里知道你还爱他。唉,这坏小子要是早叫公家开除回来就好了……现在可怎办呀?我看得出来,这坏小子实际上心里也是爱你的,说不定他还要你哩,可现在……”
“不!”巧珍抬起泪水斑斑的脸,“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
巧英又长出了一口气,说:“那你回吧。我也就回呀……”说着就站起来拿筐子。
巧珍也站起来,问:“你公公在不在家?”
“在哩。怎啦?”巧英问。
“是这样的,我昨晚还听巧玲说,公社可能还要叫咱们学校增加一个教师。加林回来一下子又习惯不了地里的劳动,我想看能不能叫他再教书。马拴是校管委会的,他昨晚上说马店村有他哩,说他一定代表马店村去给公社说。咱村里你公公拿事,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你在旁边一定要帮我说话,你是他的儿媳妇,面子比我大……”巧英惊讶地张开嘴、望着妹妹了半天。她一条胳膊挽起筐子、过来用另一条胳膊搂住巧珍的肩头,说:“那咱们回,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萨心肠……”
(节选自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的最后一章,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巧英打猪草的地点和时间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目的是让高加林的名誉扫地,这表现出她对高加林的恨,同时造成了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 没有文化的刘巧珍和高中毕业的妹妹巧玲,都反对姐姐和母亲要奚落羞辱高加林的这一做法,表明她们两个在这件事上有着相同的立场和观点。
C. 姐姐巧英对待向她倾心求爱的陌生小伙子的态度,表现了她婚恋思想传统的一面;但她还有善良的一面,这为下文她立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D. 巧珍的脸上既没有“特别的幸福光彩”,也看不出不幸留下的“阴影”,表明她对高加林依然充满深情,但仍然以特有的理智和隐忍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8. 矛盾是小说情节编织的重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矛盾的发展过程。
9. 路遥《人生》中的刘巧珍这一形象极具魅力。有评论说:“她虽不识字,却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做人、做事。”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7. B 8. ①大姐巧英和母亲设法羞辱被开除回乡的高加林,受到了巧玲和巧珍的反对,双方形成了矛盾。
②巧珍说服了妈妈,但大姐却为了替妹妹出气和家庭的荣耀,执意要羞辱高加林,矛盾被推向高潮。
③巧珍哭诉,表达对高加林的真爱和心疼,最终使姐姐转变了立场,矛盾得以化解。
9. ①懂得放手与成全(原谅与宽容)。不愿为难高加林,甚至劝姐姐放弃奚落高加林。
②理智自尊。她知道姐姐巧英准备让高家林难堪,急忙赶来阻止。
③忠贞(道德)。巧珍嫁给马栓后认为马栓是好人,不能伤马栓的心了。这是她对待婚姻严肃的态度。
④善良。对待背叛了她的高加林,她不计前嫌,找门路给他谋一份差事。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表明她们两个在这件事上有着相同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错误,巧珍和巧玲都反对姐姐的做法,但是她们的立场和观点不一样,刘巧珍可能是因为情感上的保护,而巧玲可能是认为这种做法不道德。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1)由小说“却正在立本家一孔闲窑里策划一件妇道人家的伎俩”“决定由巧英在今天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这里,狠狠地奚落他一通!”“到时人家不会笑话高加林,而丢人的反倒会是她们”“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可知,矛盾之一是刘家姐妹对高加林回乡的态度,巧英要羞辱高加林以报复他,而巧玲和巧珍却反对,刘巧珍可能是因为情感上的保护,而巧玲可能是认为这种做法不道德,所以形成矛盾。
(2)由小说“今早上,我跑到咱家里,把妈妈数说了一番,她也觉得不该;然后我就来”“巧英执拗地把头一拧,说:‘你别管,这是我的事!’”可知,在第一个矛盾中,巧珍说服了母亲,但是姐姐却执意要羞辱高加林,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形成小说的高潮。
(3)由小说“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英一下子心软了”可知,巧珍心里还对高加林有感情,不愿他受委屈,姐姐看到妹妹这样心痛,放弃了计划,矛盾得以化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依据原文“不管怎样,我心疼他”“我心里知道你还爱他”可知,高加林愧对巧珍,但是她对高加林却满含感情,分手后不埋怨、不纠缠,甚至不愿别人为难他,向姐姐乞求放过他,巧珍原谅与宽容的内心有魅力。
(2)依据原文“回过头一看,竟然是大妹子巧珍”“姐姐,快回!你千万不能这样!人家笑话呀!”可知,得知姐姐要为难高加林,巧珍第一时间赶到阻止事情发生,巧珍充满了理智和自尊的魅力。
(3)依据原文“这是不可能,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可知,巧珍对待婚姻是严肃的,认为现在的丈夫是好人,就不能伤害他,表达了她在婚姻里的忠贞与道德感强。
(4)依据原文“我想看能不能叫他再教书”“咱村里你公公拿事,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可知,巧珍不仅不难为高加林还替他谋划未来,她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地对待了背叛了她的人,表达了巧珍善良仁义的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继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厨,继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①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②,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注】①长:读cháng。②斥带:大丝带,又称为“绅”。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出A太子而封之B国C君名之D非E礼也F文侯怵G然为之H变容。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偶,匹敌,相提并论,和《与妻书》中“汝幸而偶我”的“偶”词义不同。
B. 业,以……为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词义相同。
C. 敕,国君诏命,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宁国府”的“敕”词义相同。
D. 发,打开,与《府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词义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仓唐认为,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三年未通音信,可谓不慈不孝,违背人伦,因此劝谏太子派人出使大都,并推荐自己。
B. 赵仓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询问魏文侯的嗜好,到达后上书求见并敬献晨凫、北犬,这是为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有助于进谏。
C. 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问话时,从容得体,引用礼制,既维护了太子击的身份,又劝谏了魏文侯应遵守礼仪、礼义,以理服人。
D. 作者认为,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击恢复地位且有孝子之称,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
(2)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
【答案】10. CDF
11. B 12. D
13. (1)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侍臣,问:“您的君主和这些人相比,谁个头更高?”
(2)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宠爱的人,不是国家长远的策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
“之国”作“封”的宾语,“封”带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太子”作“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宾语“之国”后断句,即C处断句;
“君”作主语,“名”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
“也”句末语气词,所以F处断句。
故选CD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偶:匹敌、相提并论/嫁;句意:诸侯不可有所匹敌。/你有幸嫁给了我。
B.错误。业:学习/以……为业;句意:你的君主学习什么?/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C.正确。两个“敕”都是“国君诏命”的意思;句意:并命令赵仓唐必须在鸡鸣时到达中山国。/国君诏命建造的宁国府。
D.正确。发:打开/磨出来;句意:打开箱子。/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错误,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并没有获利。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顾”,回头;“左右”,左右的人;“孰与”,和……相比谁更……。
②“远”,疏远;“非社稷之长策也”,判断句,“非……也”表判断。
参考译文:
魏文侯封太子击到中山国,过了三年,没有派使臣前来,舍人赵仓唐进见太子说:“作为儿子,三年听不到父亲的信息,不能算是孝顺。作为父亲,三年不过问儿子,不能说是慈爱。您为何不派人出使大都呢?”太子说:“我有这个愿望很久了,还没有找到可以出使的人。”仓唐说:“我愿意奉命出使。不知魏文侯有什么嗜好?”太子说:“父亲嗜好野鸭和北方的猎犬。”于是就派赵仓唐拴上北方的猎犬,捧着野鸭,去进献给魏文侯。
赵仓唐到了魏都,上书求见说:“庶子击的使者,不配像大夫一样朝见,请求在君侯退朝休息时,让我捧上野鸭,敬献给君侯的厨房,牵来北方的猎犬,敬献给您的内侍。”魏文侯高兴地说:“击敬爱我,知道我爱吃什么,也知道我喜欢什么。”于是召见仓唐,问道:“击一向可好?”仓唐说:“是的,是的!”像这样回答了几次,仓唐才说:“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问道:“你的君主身体健康吧?”赵仓唐说:“我来的时候,他还亲自到堂上行礼才送出这封书信。”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人问他:“你的君主的个头,和他们相比谁更高?”仓唐回答说:“按照《周礼》,拿人相比一定要是与他同类的人。诸侯不可有所匹敌,因此找不到比拟的对象。”魏文侯便说:“与我相比,他的个头怎样?”仓唐回答说:“您赏赐给他的外府的皮衣,他都能穿;赏赐的大丝带也不用再作修改。”文侯问:“你的君主学习什么?”仓唐说:“学习《诗经》。”文侯问:“在《诗经》中喜欢哪些篇章?”仓唐说:“喜欢《晨风》《泰离》。”魏文侯就自己通读《晨风》,文侯又问:“你的君主认为我忘了他吗?”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又诵读《黍离》。文侯问:“你的君主怨恨我吗?”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就让赵仓唐带上自己赏赐给太子的一套衣服,并命令赵仓唐必须在鸡鸣时到达中山国。
太子迎接,跪拜接受赏赐,打开箱子,看看那衣服,上衣下裳都是颠倒的。太子说:“赶快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仓唐说:“我回来的时候可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太子说:“父王赏赐衣服给我,并不是认为我会受寒,他想要召见我,又没有谁能与他谋划,所以他吩咐你一定要在鸡鸣时赶到。”《诗经》中就说:“‘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于是便往西前去谒见魏文侯。魏文侯大喜,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爱的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于是派出小儿子挚,封他到中山国,并恢复了太子击的地位。所以说:“想要了解儿子,就看他交的朋友;想要了解君王,就看他所派遣的使者。”赵仓唐做了一回使者,魏文侯就成了慈父,太子击就成了孝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②,歘③见骐驿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④。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该诗约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②骅骝:赤色的好马。③歘(chuā)见:忽见。④霜蹄:马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人常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此诗是韦偃在墙壁上作画相赠,作者又为该画题诗。
B. 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画留迹。
C. 三、四两句写出韦偃绘画造诣高深,“秃笔”一词透露出其精湛技艺源于勤练不辍。
D. 五、六两句描绘马的形象,仰头长嘶的马充满进取的渴望,仿佛千里长途即刻就到。
15. 明代文学家钟惺评论该诗尾联“下一‘真’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托物言志,慨叹时局。明写骏马与人同生同死,共赴时艰,实则以骏马比壮士。②希望志同道合之人能够并肩携手,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③一个“真”字,深切地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家国的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透露出其精湛技艺源于勤练不辍”错,三、四两句写韦偃提起秃笔好像嬉戏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画岀了千里马,它们形象生动可爱,蓦然间就岀现在草堂的东壁之上。“秃笔”一词透露出其绘画技艺精湛,“源于勤练不辍”在“秃笔”中看不出。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意为: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能到哪里去寻找像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同生共死、匡济时危呢?这里说明了良马是多么难得,而发现良马的确远非易事阿!杜甫在写作此诗时,正值内乱外患,战争不息的多事之秋,显然,诗人这两句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而是托物言志,慨叹时局。诗中将骏马比作志士,明写骏马与人同生同死,共赴时艰,实则以骏马比壮士,希望志同道合之人能够并肩携手,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一个“真”字,深切地寄寓了诗人诗人忧国忧民、心系家国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把所谓的君子和巫医乐师百工在“从师学习”问题上进行对比,并感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金圣叹评价范仲淹《岳阳楼记》时提到:“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你觉得文中最能反映金圣叹的评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卷”字因其往往体现出力量感,所以常被古诗文用来描写江河,以显浪涛磅礴之势,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 其可怪也欤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 怒涛卷霜雪 ⑥. 天堑无涯(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欤”“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请看这句话末尾的句号。仅为这个句号1/10000大小的粒子,能有什么用?答案超乎你的想象。这个大小的粒子是纳米级的,依托纳米级材料的技术,正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例如,碳纳米纤维可增加飞机的强度,银纳米粒子可制成抗菌织物,而保湿纳米粒子可用于化妆品。
纳米粒子正在改变医学。一直以来,当大脑需要药物治疗时, A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了一种纳米粒子。这种可穿过血脑屏障的神奇的纳米粒子,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断探索研发出来的能够解决脑部疾病药物递送难题的新型脂质体,它将会是脑部疾病患者的福音。此外,眼药水中的纳米粒子可以协助矫正视力;植入眼睛、耳朵或大脑中的纳米粒子,可使人类的夜视能力或听力高度提升。
纳米粒子能带来诸多好处,那么它们对人类来说安全吗?①以大家较熟悉的氧化锌为例,②氧化锌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核,认为是安全有效的。③科学家们尽管已经比较了解大粒子氧化锌对健康的影响,④但并不完全了解纳米级氧化锌对健康的影响。⑤一些前沿的使用人类细胞进行分析的研究,⑥甚至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人们既担心穿过人体细胞膜的纳米级粒子对健康的影响, B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防晒霜中的纳米级氧化锌正在破坏珊瑚礁,但目前全世界每年要产出数百吨的纳米级氧化锌。这种物质不易降解,如果人们不能更好地了解它,必然也无法预测它最终是否会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18. 文中第一段对纳米级粒子大小和用处的说明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7. A.如何把药送达对应的脑组织是个挑战
B.也担心这些粒子对环境的影响
18. (1)用“句号”来和纳米粒子的大小作比较,十分形象直观地来说明纳米粒子的微小。
(2)采用设问的方式,通过一问一答来引起读者对纳米材料的用处的注意。
(3)采用列数字来准确地说明纳米粒子的大小。
(4)采用举例子来具体说明纳米材料的多种用处。
(5)采用总分式来有层次地说明纳米材料的广泛用途。
19. ②中途易辙,“认为”前加“被”。
⑤语序不当,“前沿的”放到“研究”的前面。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结合“这种可穿过血脑屏障的神奇的纳米粒子,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断探索研发出来的能够解决脑部疾病药物递送难题的新型脂质体,它将会是脑部疾病患者的福音”的语境可知,此处的关键内容是“解决脑部疾病药物递送难题”,可填:如何把药送达对应的脑组织是个挑战。
B.结合“既担心穿过人体细胞膜的纳米级粒子对健康的影响”的内容、关联词语以及后文“这种物质不易降解,如果人们不能更好地了解它,必然也无法预测它最终是否会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的提示可知,此处可填:也担心这些粒子对环境的影响。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段落说明特点的分析能力。
①由“请看这句话末尾的句号。仅为这个句号1/10000大小的粒子,能有什么用”可知,用“句号”来和纳米粒子的大小作比较,十分形象直观地来说明纳米粒子的微小。
②由“仅为这个句号1/10000大小的粒子,能有什么用?答案超乎你的想象。这个大小的粒子是纳米级的,依托纳米级材料的技术,正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可知,采用设问的方式,通过一问一答来引起读者对纳米材料的用处的注意。
③由“仅为这个句号1/10000大小的粒子”可知,采用列数字来准确地说明纳米粒子的大小。
④由“例如,碳纳米纤维可增加飞机的强度,银纳米粒子可制成抗菌织物,而保湿纳米粒子可用于化妆品”可知,采用举例子来具体说明纳米材料的多种用处。
⑤采用总分式来有层次地说明纳米材料的广泛用途。“这个大小的粒子是纳米级的,依托纳米级材料的技术,正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是总说,“碳纳米纤维可增加飞机的强度,银纳米粒子可制成抗菌织物,而保湿纳米粒子可用于化妆品”是分说。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不合逻辑,“氧化锌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核,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中途易辙,第一句主语是“氧化锌”,第二句主语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应使句子前后主语一致,在“认为”前加“被”。
⑤语序不当,“一些前沿的使用人类细胞进行分析的研究”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前沿的”放到“研究”的前面。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根据《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就加强耕地保护的相关工作通告如下:
①县内大片的耕地遭到无情地毁坏,不禁让人感到惋惜。为此,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节约用地。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严禁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②照着自己的想法在耕地上建房、采石、取土等;严禁未经批准在耕地上种植树木;严禁在耕地上挖湖造景、种植草皮:严禁违规超标准建设绿化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达到5亩或耕地10亩以上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占用耕地的,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可以处每平方米100至1000元罚款,并责令拆除复耕到位。
根据《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违规在耕地上种植树木、苗木的,由当事人自行移除,恢复耕种:未自行移除的,将依法强制清除。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或者挖塘养鱼的,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③责令改正:未自行改正的,将进行相应处罚。
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凡在本县区内存在违反耕地保护有关规定的行为,务必于一周内整改,恢复耕种条件。④较长时间不整改的,由公安机关等部门依法依规进行从重处理。
特此通告。
某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9月21日
20. 下列关于这则通告画横线的四处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处表达对遭破坏的耕地的惋惜,可引起共鸣,用在此处比较贴切。
B. ②处属于口语化的表达,用在此处显得不够庄重,应改成“擅自”。
C. ③处含有命令的语气,带有强制的意味,用在此处体现了严肃性。
D. ④处未指出明确的时间,缺乏严谨性,此处应改成“逾期”。
21. 请把第二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答案】20. A 21. 全县干部群众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明确不同耕地的主要用途,同时严禁各种破坏和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A.“表达对遭破坏的耕地的惋惜,可引起共鸣,用在此处比较贴切”错误。通告属于公文,公文不宜用描写和抒情性很强的语言。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为此,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节约用地”可概括出:全县干部群众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
由“本农田是依法划定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可概括出:明确不同耕地的主要用途。
由“严禁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占用耕地建窑、建坟,……严禁未经批准在耕地上种植树木;严禁在耕地上挖湖造景、种植草皮;严禁违规超标准建设绿化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可概括出:严禁各种破坏和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容易因为已经发生的投入而作出非理性的决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积重难返情理之中 壮士断腕理固亦然
船行海上,倾覆在即,船头之人仍执迷不悟,欲挽狂澜。此时,每多一分的投入就是朝向万劫不复的一次助推,如此显见的徒劳无功,为何不另寻它法?
这幅漫画指向了心理学中叫做“沉没成本效应”的现象。沉没成本就是我们已经付出并且无法回收的支出。沉没成本越大,人们对目标达成的心理预期越高,越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而理性,是对事情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对执行方案进行审慎的权衡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人皆知理性决策的重要性。但为何随着投入的加大,就越难做出理性的决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道酬勤”是深入人心的成功之道,“功亏一篑”是长久以来奉为圭臬的反面教材。人们总是相信“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希望在现有的路上持续前进,让走过的每一步都可以作数,让流过的每一滴汗都能闪光。一旦改变决策,换向而行,可能意味着前功尽弃;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意味着要承受别人的失望甚至责难;也可能意味着成本耗尽,极难东山再起。这种情况下,为保有一时的表面繁荣,就产生了逃避问题的“赌徒心理”,也确实是人之常情。
但是一时的前进逆转不了“南辕北辙”的趋势,暂时的保全抵抗不住“决堤溃坝”的必然。无数人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赌徒心理不可取。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扛起理性的大旗,才能看得见未来。
理性决策是为现在负责,为未来考量,而不是囿于过去,咬牙硬撑。的确,当对一件事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感情……人会本能地“硬着头皮,咬牙坚持”。这种思维习惯,让我们在关键时刻无法理智。但是,过分看重过去的付出,可能会失去更多。只有痛定思痛,把目光投到当下和未来,及时止损,勇敢地去解决问题,才可能让理想的未来到来。
理性决策,及时止损,赢在未来,过去也会重新焕发光彩。
“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会失去群星”。人生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而是要经历不断的肯定又否定。想要获得成长,赖于勇于止损,理性决策。当勇气战胜了怯弱,理性打败了非理性,未来的日子,你我变得更加敏锐,知分寸,懂进退,明取舍。那么一切坎坷,就具有了启蒙心智的价值;一番迂回,也增添了磨砺品行的意义。
积重难返,情理之中,但必须要返!哪怕痛彻心扉,壮士也要以断腕的决断,去换得灵台清明,方能赢在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这则漫画材料指向了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已经有所投入,则明知会遭遇失败也不舍得自己已经付出的一切,不愿意放弃。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过去已经发生且无法回收的成本(即沉没成本)的影响,从而无法做出最理性的决策。这些沉没成本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时间、情感、精力……当沉没成本产生时,人们会本能地“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写作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着眼“沉没成本效应”的表现,如面对明显失败的项目,我们往往因为过去的投入而难以放弃,会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在情感关系中,即使对方已不再投入或关系已变质,我们会因为过去的付出而难以割舍;我们会因为习惯某个事物(某种生活方式、工作习惯等)而难以改变,即使这样做已经不再适合我们……或者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沉没成本效应”产生的原因,“沉没成本效应”源于我们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失败、损失及浪费的心理。也可以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沉没成本效应”的办法:人不能永远坐在那里为曾经的损失而悲伤,不能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不要让过去绑架未来,要想办法弥补创伤;要学会设定止损点,能理性评估成本与收益;要学会放弃,能断舍离;要培养决策勇气,要积极寻求外部支持,等等。
立意:
1.悬崖勒马,为时未晚。
2.有舍才能有得。
3.有时候,掌握放弃的智慧更能收获成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