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辽宁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辽宁卷)(解析版),共14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OB.O2
C.2OD.O2-
【答案】B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
【详解】A、O表示氧原子,此选项错误;
B、O2可以表示氧气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氧分子,此选项正确;
C、2O表示两个氧原子,此选项错误;
D、O2-表示氧离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B。
2.家庭厨房——化学小世界,从化学的视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米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B.食用加碘盐可预防贫血
C.活性炭作用是消毒D.不锈钢是合成材料
【答案】A
【详解】A、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符合题意;
B、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消毒,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植物生长需要养分,氮肥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A.B.C.D.
【答案】D
【分析】含有钾元素的化肥是钾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是磷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是氮肥。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含有两种的化肥是复合肥。
【详解】A. 属于钾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属于磷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属于钾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属于氮肥,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今智能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高性能触摸屏的制作离不开铟,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铟属于金属元素B.铟原子核内有49个中子
C.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D.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答案】B
【详解】A、根据元素中文名称可以判断元素的种类,铟为“钅”字旁,所以铟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铟原子的中子数为:115−49=66,故B错误;
C、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故C正确;
D、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故D正确。
故选B。
5.通常情况下,丁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化学式为C4H10,生活中常将其液化后充入打火机中。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将丁烷气体压缩在打火机中——分子停止运动
B.点火时液态丁烷汽化喷出——分子体积变大
C.液态和气态丁烷都能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丁烷燃烧时放出热量——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答案】C
【详解】A、丁烷气体压缩后,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A错误;
B、丁烷汽化喷出时,分子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B错误;
C、液态和气态丁烷分子相同,都能燃烧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正确;
D、丁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分子种类改变。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C。
6.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发现有同伴触电,要立即拉开同伴,然后赶紧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C.油库、加油站等场所严禁吸烟和拨打手机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A
【详解】A. 发现有同伴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然后赶紧拉开同伴,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油库、加油站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油库、加油站等场所严禁吸烟和拨打手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加热会发生爆炸。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可燃性气体的含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详解】由反应前的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有两种,一种是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另一种是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同理,可以看出,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A。
8.我市今年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入铁钉B.取用稀盐酸
C.连接仪器D.处理废弃药品
【答案】C
【详解】A.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地直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此选项错误;
B. 滴管不要平放或倒放,此选项错误;
C. 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中,此选项正确;
D. 废弃药品要倒入指定废液缸中,不能倒入下水道中,此选项错误。
故选C。
9.中考模拟试卷答题卡上条形码的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酸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B.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C.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D.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详解】A、丙烯酸(化学式为 C3H4O2 )是由C、H、O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故B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C错误;
D、丙烯酸是由丙烯酸分子构成的,1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10.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和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变大B.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低的是丙图的环境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A
【详解】A、从图乙到图丙,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丙中溶液不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瓶子放置于20°C的环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丙是没有硝酸钾晶体存在,丁中硝酸钾晶体最多,则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低的是丁图的环境,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丙、丁中,溶剂质量相等,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丁<乙<丙,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丁<乙<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除特别标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它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例如,早餐食品燕麦中常添加颗粒极小的铁粉,要把铁粉变为人体的补铁剂,就离不开胃酸的帮助。健康人胃液的pH范围是0.9~1.5。某医院对患者胃液的pH及胃液中的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
胃酸分泌过多时,会直接损害胃黏膜,严重的会导致胃溃疡。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应;二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发生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因此,我们应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结合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燕麦中的铁粉与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铁粉可以作为“双吸剂”(起到干燥和减缓食品变质的作用),原因是铁粉容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 和
(3)常见的抗酸药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有 。
(4)从检测数据可知:人胃液的酸性越 (填“强”或“弱”),各类细菌繁殖越快。
(5)根据文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都能与盐酸反应
B.在使用抗酸药时,用量越多效果越好
C.用碳酸钙治疗胃酸过多的同时,还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
【答案】(1)Fe+2HCl=FeCl2+H2
(2) 水 氧气
(3) MgO 碳酸钙/CaCO3
(4)弱
(5)C
【详解】(1)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 铁粉可以作为“双吸剂”,是因为铁粉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水和氧气;
(3)短文中提到常见的抗酸药有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其中Mg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根据文中信息,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因此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药物,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抗酸药是碳酸钙;
(4)从检测数据可知:人胃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弱,各类细菌繁殖越快;
(5) 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应;二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所以并不是所有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都能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B、在使用抗酸药时,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过多会造成胃酸过少,会影响人体健康,故B错误;
C、碳酸钙可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同时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用碳酸钙治疗胃酸过多的同时,还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故C正确。
故选:C。
12.(12分)实验室利用图1装置制取O2和,可供选择的药品有大理石、、。
(1)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可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收集较纯的氧气,可用图1中的装置 (填字母序号)。若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KCl,需进行以下操作,请把空缺处填上 ; 。
③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CO2,需要补充的液体药品名称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想制取较多的应选用装置 (填字母)。
(2)将产生的依次通入图2所示的装置中,可观察到D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
(写化学方程式):E中气球 ,说明密度比空气大。
(3)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小辰自制了图3的家庭简易制氧机。
①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
②若想用G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可改进a管,你的改进措施是 。
【答案】(1) ①锥形瓶
② F 过滤 蒸发
③ 稀盐酸 C
(2) 上浮
(3)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操作简便 将a管伸入水面下
【详解】(1)①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②实验室可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收集较纯的氧气,需用排水法,可用图1中的装置A;由于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将二氧化锰过滤出来,剩下的是氯化钾溶液,再进行蒸发即可得到氯化钾;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加速固体溶解、过滤用到玻璃棒是引流、蒸发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所以都用到玻璃棒。
③若想制取 CO2 ,可选择大理石,还需要补充的液体药品名称为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若制取较多的 CO2需要的药品较多,需要用锥形瓶盛放药品,不能用试管,故选C;
(2)D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CO2密度比空气大,倒入烧杯后二氧化碳会沉到底部,气球会上浮;
(3)①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抽走线绳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分离,反应停止,放下线绳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接触,反应发生,这样的设计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操作简便;
②F中发生反应产生氧气,氧气通过导管a进入装置G,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需要将导管a浸入水中,可以通过观察水中气泡产生的速度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气泡产生快说明氧气产生快,气泡产生慢说明氧气产生慢,故改进措施为:将a管伸入水面下。
13.(11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金属化学性质的核心内容,为了更好地掌握该知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某实验小组同学以铝、铁、铜三种常见金属为例,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验证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依据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验证
【查阅交流】
①铝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导致铝更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点燃铁丝,能剧烈燃烧。
③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空气中,铜比铁耐腐蚀。
【得出结论】
(1)小组同学依据 ,得出结论:金属活泼性:Al>Fe>Cu。
任务二:利用金属与稀酸的反应进行验证
【进行实验】
(2)分别取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种金属片放在三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图操作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反思评价】
(3)小组同学仔细分析实验后,提出了质疑,认为实验不严密,理由是: 。
任务三:根据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进行验证
【进行实验】如图,分别取两片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放在试管中,滴加等量的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铜溶液。
【实验分析】
(4)实验①无明显现象;实验②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拓展延伸】
(5)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讨论后一致认为利用其他三种物质也可完成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探究,请写出其中一种组合的三种物质 。
任务四:对废液成分的探究
【讨论交流】
(6)若待实验②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晾干后发现增重0.1g,则反应掉的铁的质量 g(2分)。
(7)实验结束,为做好废液处理,小组同学将任务三中实验①②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内,观察到红色固体明显增多,由此可推断出,烧杯中废液的溶质成分一定有 。为了验证烧杯中可能存在的固体,下列可以选用的试剂有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亚铁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稀硫酸
【答案】
【查阅交流】4Al+3O2=== 2Al2O3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2)铁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
(3)所滴加酸的种类不同
(4) 铁片表面生成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绿色
(5)铝片、铜片、硫酸亚铁溶液
(6) 0.7
(7) 硫酸亚铁、硫酸铝 CD
【详解】
【查阅交流】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结实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 2Al2O3
(1)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在空气中点燃,能剧烈燃烧;铁在空气不能燃烧,在纯氧中点燃铁丝,能剧烈燃烧;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空气中,铜比铁耐腐蚀。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影响金属活泼性;
(2)铁片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现象:铁片表面产生少量的气泡;
(3)实验中只是控制了三种金属片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没有控制酸的种类,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4)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实验现象是:铁片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 CuCl2 = Cu + FeCl2 ;
(5)利用铝片、铜片、硫酸亚铁溶液三种物质也可完成金属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探究,因为铝片可以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铝,铜不能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所以分别将铝片、铜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即可得出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6)解:设参加反应的铁质量为x
(7)实验结束后,将实验①②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内,观察到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①中的铁片和②中过量的氯化铜又发生了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因此烧杯中废液的溶质成分一定有氯化亚铁、氯化镁(因为铁比镁的活动性弱,不能和氯化镁反应,氯化镁必定剩余),可能有氯化铜剩余;
A、铁、铜都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铁、铜都不能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铁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如果有铁剩余,会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故C符合题意;
D、最终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铜,还可能是铁和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有铁剩余,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证明固体中只有铜,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4.(10分)在日常生活中,制作馒头时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粉和酒石酸氢钾。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2: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解释与结论】
(1)俗称小苏打的物质是 。
(2)实验1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2的现象表明,猜想2 (填“成立”或“不成立”)。
(4)实验3的操作: 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 ,实验现象为 ,石灰水变浑浊。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5)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又查阅到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 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小组同学对探究问题又提出了第4个猜想,并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装置2完成实验验证,其实验方案为 。
(6)兴趣小组发现还有另一品牌的双效泡打粉。配料成份为:焦磷酸二氢二钠、碳酸氢钠、淀粉。
双效泡打粉加入水后,可以观察到有小气泡产生,请参照下图中和的微观示意图,补全左边双效泡打粉加水发生本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双效泡打粉没有加水时,为何不产生气泡 。
推测配料中焦磷酸二氢二钠可能的化学性质 。
(7)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下列关于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泡打粉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B 蒸馒头时,先将泡打粉溶于水,再用此溶液与面粉和成面团
C 用纯碱替代小苏打制成的泡打粉蒸馒头时,也能起到膨松的效果
D 在用泡打粉蒸馒头时,在加水揉面过程与蒸的过程中均能起到发面作用
【答案】
【猜想与假设】
与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澄清石灰水
(1)碳酸氢钠 (NaHCO3) (2)CO2 + Ca(OH)2 = CaCO3↓+ H2O (3) 不成立
(4) 水 c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5)待实验1充分反应后,取试管a中剩余固体和酒石酸氢钾,放入装置2的试管c中,滴加一定量水后,若试管c中有气泡产生,试管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4正确。
(6)
不加水时,两种物质不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所以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不产生气泡 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反应产生气体等(合理即可)
(7)ACD
【详解】a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者反应的结果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向混合物中加水溶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解释与结论]
(1)俗称小苏打的物质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2)实验1中,a试管中发生反应为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水,b试管中反应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 + Ca(OH)2 = CaCO3↓+ H2O;
(3)根据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加热酒石酸氢钾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猜想2不正确;
(4)实验3的操作: 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水,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猜想3成立。
(5)双效泡打粉的配料为碳酸氢钠、柠檬酸,在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图示为: ;
(6)双效泡打粉的配料为碳酸氢钠、柠檬酸,不加水时,两种物质不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所以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不产生气泡;
(7)三种固体中,双效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中较食用碱和小苏打用途更广,是因为双效泡打粉加水溶解就有气泡产生,且双效泡打粉受热也会产生气体,可以使面团发酵速度更快;
(8)由于双效泡打粉与面团混合时,遇水后开始释放出CO2气体,并在加热过程中也会释放 CO2气体,所以双效泡打粉保存时应该防潮、避热(合理即可);
(9)另一品牌的双效泡打粉的配料成份为:焦磷酸二氢二钠、碳酸氢钠、淀粉。推测配料中焦磷酸二氢二钠可能的化学性质有: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反应产生气体等(合理即可)。
分组
胃液的pH
受检患者人数
胃液中检出病菌的人数及比例
A
7
0
B
13
C
26
D
53
实验现象
铝片
铝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铁片
铜片
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
b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
2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
b试管中石灰水不变浑浊
3
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 。
___________,d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北京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科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广州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经常用到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辽宁卷)(解析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