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武汉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武汉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与吸气无关的活动是,以下有关人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受到碰触时,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对刺激作出反应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产生运动D.能进行呼吸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叶片合拢,这是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故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与题干描述特征不相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在空间的整体移动行为,叫做运动,含羞草收到碰触时,只是叶片合拢,整株植物体没有发生空间位置变化,不属于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与题干描述的特征不相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认真观察使用某种新型化肥和使用常规用的化肥对校园某一种植物生长的影响,他们采取的主要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模拟法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其中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
B、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B错误;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C正确;
D、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D错误。
【点睛】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与翠柳共有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C.细胞壁、线粒体、液泡D.液泡、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详解】黄鹂是动物,翠柳是植物。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不同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黄鹂与翠柳共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故选A。
4.下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关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胞壁是①,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B.细胞膜是②,它能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身上所有细胞都有结构③叶绿体D.动、植物细胞的④细胞核内都有遗传物质
【答案】D
【分析】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A.①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故A错误。
B.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故B错误。
C.植物细胞内的是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内都有叶绿体,如表皮细胞,根尖的细胞等,故C错误。
D.动、植物细胞的④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故D正确。
故选D。
5.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③可表示细胞分裂 B.④是细胞分化
C.④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人体
【答案】D
【分析】1.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可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题图中:①是细胞生长,②③是细胞分裂,④是细胞分化; ABCD代表不同的组织。
【详解】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结合题图可知,②③可表示细胞分裂,A正确。
BC.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可见,图中④过程代表细胞分化,④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C正确。
D.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D错误。
故选D。
6.如图为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 )
A.胚芽B.胚轴C.胚根D.子叶
【答案】A
【分析】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图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图示是菜豆种子结构图,图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组成菜豆种子的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故选A。
7.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女性的子宫是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
B.男性的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卵黄的营养能供胚胎发育全过程利用
D.胎儿通过其呼吸系统获得氧气
【答案】B
【详解】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A错误;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B正确;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C错误;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B。
8.能排出体内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少量尿素的器官是( )
A.皮肤B.肾脏C.肺D.大肠
【答案】A
【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
【详解】A.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A符合题意。
B.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C不符合题意。
D.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排泄的途径。
9.下列与吸气无关的活动是( )
A.肋间肌收缩B.肋骨上升、外移
C.膈肌舒张D.胸廓扩大
【答案】C
【详解】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故C符合题意。
10.以下有关人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仍然高于二氧化碳含量
B.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胚胎的方向:母体→脐带→胎盘→胚胎
C.血液中血浆、白细胞和红细胞都具有运输功能
D.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神经细胞的突出特点是有细胞体和细胞核
【答案】A
【分析】(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2)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具有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的功能。(3)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详解】A.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残留气体之间,各种成分比例不同,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仍然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A正确。
B.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B错误。
C.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C错误。
D.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口腔上皮细胞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11.尿素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之一,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尿素从产生到排出不经过的结构是( )
A.右心房B.肺静脉C.主动脉D.肾静脉
【答案】D
【分析】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
【详解】人体内组织细胞里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尿素先随着物质交换进入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再经肺动脉流向肺部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左心室,然后经主动脉流向肾脏。尿素随血液通过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素分子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腔→肾小管→膀胱→尿道→体外,所以尿素从产生到排出不经过的结构是肾静脉。
故选D。
【点睛】掌握人体代谢的有关知识是关键。
12.下图是在某人饭后约30分钟时,测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某消化器官时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请问该器官最可能是( )
A.食管B.小肠C.胃D.大肠
【答案】B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分析图示可知,血液流出某消化器官时,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含量均增多。
【详解】葡萄糖是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终产物,淀粉的消化过程是: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在各段消化道中只有小肠内含有葡萄糖;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同的: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因此从流出该消化器官中的血液里含有葡萄糖来看,该器官应该是小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及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C.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脑包括大脑和小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答案】D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正确;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正确;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D错误。
【点睛】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注意理解掌握,不能死记硬背。
14.下列都属于节肢动物的一组是( )
A.蝗虫、蜈蚣、蜘蛛、对虾B.蜜蜂、蚯蚓、蝎子、河蟹
C.乌贼、河蚌、蚂蚁、蜘蛛蟹D.蜘蛛蟹、蜘蛛、蜂鸟、蚯蚓
【答案】A
【分析】节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蝗虫、蜈蚣、螃蟹等。
【详解】A、蝗虫、蜈蚣、蜘蛛、对虾,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都属于节肢动物,A正确。
B、蜜蜂、蝎子、河蟹,属于节肢动物,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B错误。
C、乌贼、河蚌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蚂蚁、蜘蛛蟹属于节肢动物,C错误。
D、蜘蛛蟹、蜘蛛具有节肢动物的特征,属于节肢动物;蜂鸟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属于鸟类;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常见的节肢动物。
15.有人因大笑突发上下颌不能合拢,其原因是下颌脱臼。对脱臼最准确的解释是( )
A.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B.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C.关节囊受损伤D.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答案】A
【分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详解】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故选A。
16.动物资源的保护应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C.既要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更要保护珍稀和濒危动物
D.我们只要针对一种动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即可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遗传的多样性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栖息环境。保护动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因为它既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又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17.豌豆豆荚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两种,绿色(A)对黄色(a)为显性。现将黄色豌豆授以绿色豌豆(Aa)的花粉,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及胚的基因组成是( )
A.绿色、AaB.黄色、aa
C.黄色、Aa或aaD.绿色、Aa或aa
【答案】C
【分析】1、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发育情况如下: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2、染色体(基因)在生物体中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基因也要减半)。
【详解】将黄色豌豆(aa)授以绿色豌豆(Aa)的花粉,所结豌豆的豆荚属于果皮,其基因型和母本一样为aa,颜色为黄色。母本黄色豌豆的卵细胞(a)和绿色豌豆花粉中的精子(A或a)结合,形成受精卵(Aa或aa),受精卵发育成胚(Aa或aa)。故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是黄色,胚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作用、遗传和变异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18.由于某种原因,一种龟被分置到两个岛屿上,若干年后调查发现它们的龟壳、体形等 差异较大,如图所示,它们的这些差异展示了( )
A.可遗传变异B.遗传C.不可遗传变异D.过度繁殖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变异原因和类型方面来切入。
【详解】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根据题意可知,若干年该龟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改变,所以属于可遗传变异,A符合题意。
B、遗传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不符合题意。
C、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不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自然选择中认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后代,不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变异的类型是本题解题关键。
19.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因而必然会导致生存斗争的出现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的后代会越来越适应环境
C.变异的有利和不利取决于外界环境
D.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B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故A正确。
B、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故B错误。
C、有的变异对生物个体本身有利,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变异是有利变异;对个体生存不利的变异是不利变异。种果蝇的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变异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表明该变异不适于此环境,是不利变异;在气温升高到25℃,其生活能力大大提高了,表明该变异适于25度的环境,在25度的环境中是有利变异。因此变异的有利、有害完全取决于环境条件,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C正确;
D、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0.人们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就能被传染,因为艾滋病是一种接触传染病
B.检验单上表明某同学的白细胞正常,说明他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
C.眼睛失明的人一定是视网膜受到损伤,不能感受光的刺激
D.某同学尿液中检验出有大分子蛋白质,说明他的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答案】D
【详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A错误;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当血液中白细胞的数目增多,说明有炎症,但白细胞正常,说明他的感冒不是由病毒引起的,B错误;眼球的任何一个结构或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受到损伤,都会导致眼睛失明,C错误;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属于不正常现象,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发生病变导致其通透性增大,可能使部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D正确。
二、科学探究(请根据材料完成21-25题,每小题2分,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根据如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明家种植的百合花大部分植株的叶子出现了发黄现象,他的父母十分焦急.小明上网查找资料,并将发黄的和颜色正常的百合花叶子送到某科研单位检测,得到数据如表。
21.根据检测结果,小明进行了合理的猜测:百合花叶子发黄的原因是( )
A.缺少光照B.缺乏水分 C.缺少铁元素 D.缺少镁元素
22.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在自家一个花棚中选取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实验区,编号为①号和②号(这两个实验区百合花叶子发黄程度基本一致);
步骤二:①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含铁元素的某种化学肥料,②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某种等量的同种化学肥料应该是( )
A.含铁元素 B.不含铁元素 C.含不含铁元素无所谓 D.缺乏水分
23.步骤三:两个实验区除了上述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且适宜。
步骤四:观察记录两个实验区百合花( )
A.正常叶的颜色B.老叶的颜色 C.新叶的颜色 D.发黄的叶子
24.如果两个实验区的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 )
A.与含铁元素有关B.与含铁元素无关C.无法判断
25.如果①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颜色正常,而②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 )
A.与含铁元素有关B.与含铁元素无关 C.缺少镁元素 D.无法判断
【答案】21.C 22.B 23.C 24.B 25.A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无机盐的作用”。
21.根据检测结果,小明进行了合理的猜测:百合花叶子发黄的原因是缺少铁元素,故选C。
22.步骤二:①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含铁元素的某种化学肥料,②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某种等量的同种化学肥料应该是不含铁元素,以此形成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含铁元素,故选B。
23.步骤四:观察记录两个实验区百合花新叶的颜色,正常叶均为绿色,老叶为黄色,不能区分出结论,故选C。
24.如果两个实验区的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含铁元素无关,故选B。
25.如果1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颜色正常,而2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含铁元素有关,故选A。
发黄的叶子与颜色正常的叶子铁元素含量(单位ug/g)
叶子种类
发黄的叶子
颜色正常的叶子
铁元素的含量
22.0
3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武汉卷)(考试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与吸气无关的活动是,以下有关人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天津卷)(解析版),共14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生物(陕西卷)(解析版),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