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80002/0-1716596514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80002/0-17165965147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780002/0-17165965148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广东传统工艺或美食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远烟熏碌鹅B.湛江草编花席
C.烧制潮州泥塑D.酿制客家米酒
2.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全球战塑。”下列认识或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B.加高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
3.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竹制筷子B.塑料大棚C.玻璃奖杯D.合金发卡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测溶液的pH
C.称量固体药品D.读液体示数
5.下列对物质的用途或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可作燃料,是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C.洗洁精能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D.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6.“丹霞绝壁,天下奇观”,贵州赤水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其岩石中含较多氧化铁(Fe2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铁呈红棕色
B.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
C.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
7.碱性溶液可以清洗头发上的油脂,从pH的角度考虑,清洗效果最好的洗发水的pH为
A.4B.7C.8D.14
8.某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B.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C.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D.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 个氧原子—O2B.氨分子一 NH4
C.铁离子—Fe+3D.钙元素一 Ca
10.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3:2
11.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AB.BC.CD.D
12.下列反应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磁铁矿高炉炼铁:
B.检验海水中存在氯离子:
C.用稀盐酸除铁锈后生成气体: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13.有X、Y、Z三种金属,把X、Z分别投入稀硫酸中,只有X表面有气泡产生,把Z投入Y的盐溶液中,Z表面有Y析出。列判断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是:X>Z>YB.Y投入X的盐溶液中,无X析出
C.若Z是Cu,则Y一定是AgD.除去Y中的杂质X,加盐酸溶解后过滤
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所以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D.因为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5.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AB.BC.CD.D
16.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开始前K1、K2均打开,分别完成四组实验(着火点:红磷为240℃,白磷为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入O2,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关闭K1,通入O2,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C.关闭K2,通入O2,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D.甲中白磷换为红磷,通入O2,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17.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错误的是
A.AB.BC.CD.D
18.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炉甘石()加入锌罐之前,将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B.反应区中发生的反应之一:,该反应中体现了C的还原性
C.“冷定毁罐取出”的目的是防止锌在较高温度下再次被氧化
D.“火法炼锌”符合低碳发展理念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甲、乙两物质都属于易溶物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与多数气体物质相同
D.t2℃时,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
20.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0分)
21.(8分)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1)“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选填“CO”或“CO”)。
(2)煤、 、天然气被称作三大化石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填名称或化学式)。
(3)第19届杭州亚运会“薪火”火炬塔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CH3O)”作为燃料,实现了循环内的零碳排放。甲醇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②写出反应方程式: 。
(4)氨气(NH3)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①氨气易液化、方便储存和运输,含氢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②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采用氨气作为零碳能源可行性的理由: 。
(5)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有自然界转化和人为转化。下列属于自然界转化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光合作用B.海洋吸收C.工业利用
22.(7分)某学习小组实验后留下的废液中含有、和,回收晶体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
(1)步骤①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 、 。
(2)步骤②加入过量溶液的目的是 ;滤液B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混合液C的溶质是和。根据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面问题:
步骤④的主要操作是 、降温结晶、过滤。得到的晶体最好用 洗涤。降温结晶的过程中,没有氯化钠析出的原因可能是 。
23.(7分)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
(2)A、B、C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依据是 。
(3)①和②可以组成物质氯化钠。
a.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组成。
b.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c.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Ca2+、Mg2+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填序号)
24.(8分)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即高纯度的碳酸钙)做摩擦剂,工业上通常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高纯度碳酸钙的制取与提纯,某活动小组设计制取碳酸钙及二氧化碳的捕获过程如图所示,其中D是胃酸的主要成份,H为食盐的主要成分,F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1)H的化学式 。
(2)E的一种用途为 。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的②化学方程式为 。
25.(3分)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挤压胶头滴管,将水滴入铁槽。滴水前,两瓶中的白磷都不燃烧;滴水后,两瓶中的白磷都燃烧。(滴入铁槽内水的体积忽略不计)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水”和“向生石灰中加水”都发生了温度变化,两者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白磷熄灭,集气瓶恢复到室温后,甲、乙装置气球的状态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甲膨胀,乙变瘪 B.甲变瘪,乙膨胀 C.都变瘪D.都膨胀
26.(7分)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学生必备的实验技能。如图是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净化、干燥等常用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B、C组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集气瓶中集满氧气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氢气,应选择如图中的装置组合是B→ →E(填字母序号)。
(4)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加热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I装置收集氨气,验满的方法是 。
27.(1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OH、Na2SO4、CuSO4、Na2CO3、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1)【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
(2)写出生成白色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 。
(3)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由实验步骤④不能得出白色粉末中含有NaOH,理由是 。
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中的成分,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4)【继续探究】
【反思拓展】
(5)通过上述实验,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NaCl。对于该成分,可采用向实验步骤⑤所得上层清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来检验。
28.(8分)将AgNO3溶液逐滴加入73.0g稀盐酸中,t秒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2分)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6分)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
B
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更快
分子间存在间隔
D
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1-
概念
X
氧化物
饱和溶液
酸溶液
置换反应
Y
化合物
浓溶液
酸性溶液
复分解反应
选项
A
B
C
D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N2(O2)
铜网
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aCO3固体(NaCl)
水
溶解、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C
NaOH固体(Na2CO3)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D
CaCl2溶液(KCl)
①K2CO3溶液②稀盐酸
先加入过量试剂①,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入适量试剂②
A.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B.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向一定质量的硝酸亚铁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D.向一定量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白色粉末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
样品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白色粉末中不含 (填化学式)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
白色粉末中含有Na2CO3,不含Na2SO4
③向白色沉淀C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④向无色溶液B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白色粉末中含有NaOH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⑤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NO3)2溶液,充分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含有NaOH
⑥静置,取实验⑤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含答题卡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化学(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含答题卡及答案解析),文件包含化学全国通用全解全析docx、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A4docx、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A3docx、化学全国通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化学全国通用答题卡docx、化学全国通用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黄金卷07(全国通用)-备战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7(全国通用)-备战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7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7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7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