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高考生物学冲刺押题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高考生物学冲刺押题卷(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高考生物学冲刺押题卷二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高考生物学冲刺押题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STING的内质网跨膜蛋白,它通常被嵌入内质网膜中。一旦检测到DNA,它就会转移到高尔基体上充当离子通道,允许质子从高尔基体中泄漏出来,然后激活多种免疫防御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STING检测到的DNA可能来自入侵的病毒或自身受损的细胞结构
B. STING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 在编码STING的基因发生突变的个体内,被DNA病毒感染的细胞更易凋亡
D. 质子通过STING从高尔基体中泄漏出来的方式为易化扩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STING是一种跨膜蛋白,通常嵌入内质网膜中,一旦检测到DNA,它就会转移到高尔基体,上充当离子通道,允许质子从高尔基体中泄漏出来,质子通过易化扩散从高尔基体中泄漏出来。
2、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详解】A、免疫防御机制可以针对外来入侵病原体也可以针对自身受损的细胞,故STING检测到的DNA可能来自入侵的病毒或自身受损的细胞结构,A正确;
B、STING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的过程需要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
C、STING会激活多种免疫防御机制,若编码STING的基因发生突变会降低免疫能力,被DNA病毒感染的细胞更不易凋亡,C错误;
D、质子通过STING(离子通道)从高尔基体中泄漏出来的方式为协助(易化)扩散,D正确。
故选C。
2.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药物之一。正常机体内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调节GC和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机理相同
B. 长期大剂量使用GC的RA患者不需要补充ACTH
C. 该机制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D. 临床上经常使用一定剂量的GC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答案】C
【解析】
【分析】下丘脑在受到刺激后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当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减少。
【详解】A、下丘脑调节GC的分泌是通过分级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是通过神经调节,机理不同,A错误;
B、据图可知,高浓度GC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是负反馈调节,长期大剂量使用GC,对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作用增强,垂体产生的ACTH减少,需补充ACTH,B错误;
C、GC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能放大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
D、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退的疾病,血浆中高浓度的GC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不能将GC药物用于艾滋病的治疗,D错误。
故选C。
3. 实验是科学进步的基础,伽利略说:“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下列有关实验技术与实验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死细胞的细胞膜是全透性的。
2、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
【详解】A、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应选择碘液进行检测,A错误;
B、为防止细胞器吸水破裂和功能受损,要求离心液的pH和渗透压与细胞质基质相同,B正确;
C、用3H标记亮氨酸的氨基或羧基中氢原子,可能会因为脱水缩合而丢失,应该标记R基中的氢原子,C错误;
D、台盼蓝能把死细胞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被染色,D错误。
故选B。
4. 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中的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如下图所示。错误的是( )
A. 巯基位于氨基酸R基上B. 结冰和解冻过程不涉及肽键的变化
C. 解冻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 抗冻植物有较弱的抗巯基氧化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巯基(-SH)中含有S,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A正确;
B、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会被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显然,蛋白质结冰和解冻过程不涉及肽键的变化,B正确;
C、解冻后,蛋白质中的二硫键仍保留,但氢键断裂,因此,解冻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
D、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错误。
故选D。
5. 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各种视力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人类13号染色体上Rb基因突变是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原因之一。已知Rb基因表达产物pRb蛋白可与调控因子E2F结合,进而抑制E2F的功能。E2F可与靶基因结合启动靶基因的表达,最终能促进细胞分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Rb基因可能是一种与癌变有关的抑癌基因
B. 可以通过修复造血干细胞中的Rb基因治疗该病
C. E2F通过调控DNA聚合酶的合成促进细胞分裂
D. Rb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是其等位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进而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为DNA复制的时期,即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产前诊断的措施可用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它可避免患病胎儿出生,基因治疗则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达到治疗目的。
【详解】A、Rb基因表达产物pRb蛋白可与调控因子E2F结合,进而抑制E2F的功能,Rb基因突变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所以Rb基因可能是一种与癌变有关的抑癌基因,A正确;
B、Rb基因突变是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原因之一,造血干细胞中的Rb基因不一定发生突变,B错误;
C、E2F可与靶基因结合启动靶基因的表达,最终能促进细胞分裂,如图E2F通过调控DNA聚合酶的合成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
D、Rb基因突变可产生的新基因或其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B。
6. 生态廊道修复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体”的共同亚要举措,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广东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迁徙廊道节点有74处,鸟类迁徙廊道节点通过水质净化、植被修复等措施提升了鸟类生活繁衍的环境质量,并拓展了鸟类分布的空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立生态廊道时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B. 可通过红外触发相机技术调查某种稀缺鸟类的种群密度
C. 人类活动造成的湿地斑块化、多样化会提高鸟类的生态位
D. 建立鸟类迁徙廊道通过直接影响迁入率和迁出率改变鸟类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调查生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为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详解】A、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因此,建立生态廊道时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A正确;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触发相机技术调查方法的优点在于该调查方法对鸟类的生活影响小,可通过红外触发相机技术调查某种稀缺鸟类的种群密度,B正确;
C、人类活动造成的湿地斑块化、多样化会阻止不同区域鸟类的基因交流,降低鸟类的生态位,C错误;
D、建立鸟类迁徙廊道通过直接影响迁入率和迁出率改变鸟类的种群密度,建立迁徙廊道还能遏制濒危鸟类的灭绝,D正确。
故选C。
7. 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蛋白复合体将H+从线粒体基质排出,导致线粒体内膜产生电位差,这个电化学梯度驱动了ATP的合成并且促进了Ca2+向线粒体内侧的转运。在帕金森病人体内,线粒体功能异常使Ca2+过多,导致能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更加兴奋。多巴胺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膜电位与神经元细胞膜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相同
B. 部分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可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
C. 多巴胺释放后能使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打开,Cl-内流
D. 若某药物Y能使多巴胺的分泌量增加,则能用于治疗帕金森症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大,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根据题意,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蛋白复合体将H+从线粒体基质排出,导致线粒体内膜产生电位差,而神经元细胞膜动作电位产生是由Na+内流导致的,因此线粒体膜电位与神经元细胞膜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不相同,A错误;
B、多巴胺是神经递质,部分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可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B正确;
C、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释放后能使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错误;
D、根据题意,在帕金森病人体内,线粒体功能异常使Ca2+过多,导致能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更加兴奋,分泌了更多的多巴胺,故若某药物Y能使多巴胺的分泌量增加,则不能用于治疗帕金森症,D错误。
故选B。
8. 如图为两种不同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细胞示意图,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2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和一套遗传信息
B. 图1、图2中两条染色单体上出现A和a的原因均可能是基因突变
C. 图1、图2直接形成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均为两种
D. 分裂过程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图1最多为四个,图2最多为两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该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2)图2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且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
【详解】A、图2中虽然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由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含有两套遗传信息,A错误;
B、两条染色单体上出现A和a的原因,图1只能是基因突变,图2可以是染色体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B正确;
C、图1无论是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直接形成的子细胞有两种,图2形成两种子细胞,C正确;
D、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的染色组数,若图1进行有丝分裂后期则为四个,图2进行减数分裂Ⅱ后期为两个,D正确。
故选A。
9. 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活细胞时,可以看到许多细胞器或膜状小泡沿微管做定向运动。若用抑制ATP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细胞,可使该过程停止。有丝分裂前期,细胞质微管解聚,解聚产物被用于组装纺锤体微管。紫杉醇可使微管不停地组装而不会解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
B. 轴突中由微管参与的突触小泡运输过程是个需能的靶向过程
C. 紫杉醇的作用结果会使细胞周期运行停止,该机理可用于临床上肿瘤治疗
D. 若用抑制ATP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细胞,细胞器失去锚定位点,但细胞形态不会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迁移、极性建立和形态维持等多种生命活动。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纤维。
【详解】A、根据题意,活细胞时,可以看到许多细胞器或膜状小泡沿微管做定向运动,而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A正确;
B、突触小泡的运输需要沿微管做定向运动,根据题干,用抑制ATP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细胞,可使该过程停止,ATP酶活性会影响细胞中能量的产生,故轴突中由微管参与的突触小泡运输过程是个需能的靶向过程,B正确;
C、根据题意,紫杉醇可使微管不停地组装而不会解聚,有丝分裂前期,细胞质微管解聚,解聚产物被用于组装纺锤体微管,紫杉醇的作用结果会使细胞周期运行停止,停留在有丝分裂前期,阻止细胞的增殖,该机理可用于临床上肿瘤治疗,C正确;
D、若用抑制 ATP 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细胞,可以看到许多细胞器或膜状小泡沿微管做定向运动会停止,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因此若用抑制ATP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细胞,细胞器失去锚定位点,细胞形态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10.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已经报道的核污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物质。下列关于核能利用及核污水对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
A. 核能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
B. 核污水中的重金属很可能进入食物链逐级积累,无法被分解且具有全球性
C. 核污水造成的辐射属于化学因素,易造成DNA损伤,进而引起细胞癌变
D. 核污水排海会污染海洋,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部分海洋生物出现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出现癌细胞的所有特点。
【详解】A、核能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A正确;
B、核污水中如果含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有可能进入食物链并逐级积累,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重金属不容易被生物体分解,且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它们可以在食物链中逐渐积累到较高的浓度,对生物体造成危害,B正确;
C、核污水造成的辐射是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易造成DNA损伤,进而引起细胞癌变,C错误;
D、核污水排海会污染海洋,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海洋生物易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发生变异,D正确。
故选C。
11. 微卫星DNA通常是基因组中由1~6个碱基单元组成的一段DNA重复序列,该序列的重复数目在个体间呈高度特异性,是普遍使用的DNA分子标记。亨廷顿舞蹈症(HD)的致病基因HTT位于4号染色体的短臂,相关基因内部有一个三联体(CAG)的串联重复序列,患者的致病基因内CAG的重复数目高于正常人的重复数目,杂合子和纯合子都表现出疾病症状。下列关于该病说法,正确的是( )
A. HD患者体内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中嘌呤的比例比正常基因高
B. 借助系谱图可得出后代基因型和表型的实际比例
C. 用于亲子鉴定的微卫星DNA应该具有容易发生变异的特点
D. 该病涉及多个串联重复序列,可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4、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叫作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详解】A、DNA是双链,嘌呤数等于嘧啶数,所以HD患者体内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中嘌呤的比例和正常基因相等,均为1/2,A错误;
B、借助系谱图可推测遗传方式,从而判断分析后代基因型和表型的理论比例,B错误;
C、用于亲子鉴定的微卫星DNA必须在个体间呈高度特异性且含有较多的G-C碱基对不易发生变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地用来区分开个体之间的血缘关系,C错误;
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病涉及多个串联重复序列是发生在碱基水平上的,可能是单基因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12. 马铃薯野生种是二倍体,研究发现,二倍体马铃薯传粉时,花柱中的S-RNase蛋白过多会引起花粉管生长停滞,其它植株花粉产生的SLF蛋白能识别并降解S-RNase。同时普通栽培种为四倍体,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2+2”、“3+1”、“2+1+1”等类型。马铃薯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块茎繁殖,但块茎繁殖易积累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有性生殖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所以用种子繁殖是实现马铃薯育种优化的重要途径
B. 四倍体栽培种杂交育种一般比野生种杂交育种难度大
C. 野生种马铃薯自交不亲和的原因可能是自身产生的S-RNase蛋白不能被自身花粉产生的SLF蛋白识别降解
D. 为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可先让其杂交,再纯化子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详解】A、由于有性生殖使后代呈现多样性,可为育种提供更多选择材料,所以用种子繁殖是实现马铃薯育种优化的重要途径,A正确;
B、四倍体马铃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会出现“2+2”、“3+1”“2+1+1”等多种联会方式,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无法进行受精作用,导致结实率低,难以获得纯合亲本进行杂交,种子繁殖非常困难,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花柱中的S-RNase蛋白过多会引起花粉管生长停滞,其它植株花粉产生的SLF蛋白能识别并降解S-RNase,说明自身产生的S-RNase蛋白不能被自身花粉产生的SLF蛋白识别降解,导致自交不亲和,C正确;
D、为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需先纯化父本和母本,再让其杂交,从而获得表现一致的杂交种,D错误。
故选D。
13. 中国古代接种人痘防止天花的过程是:打开天花患者的小脓包,用棉花吸沾一点脓液,并使之干燥,然后放入可能会患天花的人的鼻子里,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然后痊愈。已知抗原经呼吸道吸入后,可被黏膜上皮间的M细胞吞入。随后输送抗原经过黏膜转运到淋巴组织,诱导T细胞和B细胞反应,启动黏膜免疫应答。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的原因是接种物中含有减毒或失活的天花病毒
B. 抗原经由呼吸道吸入后启动的黏膜免疫应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免疫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
D. 天花疫苗可以用来预防猴痘可能是两者之间抗原相似,能产生相似的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的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疫苗是一种减毒处理的活病毒制剂,是一种抗原,注入人体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使人不再得天花病。
【详解】A、由于接种物中带有减毒的天花病毒,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A正确;
B、疫苗(抗原)经由呼吸道吸入后启动的黏膜免疫应答有B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C正确;
D、天花疫苗可以预防猴痘病毒是因为二者具有相似的抗原,能使机体产生相似的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作用,D正确。
故选D。
14. 某水生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如图所示,括号内数字均表示同化的能量,单位kJ/(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以及营养结构
B. 浮游动物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时,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 图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8.5%
D. 若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则该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可能为倒置的金字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龙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浮游植物→小龙虾。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除了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成分,A错误;
B、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主要是借助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该过程中能量绝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
C、图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390+780)÷(560+6070)×100%=17.6%,C错误;
D、题图生产者同化量为33280,能够远远满足小龙虾、浮游动物的需求;浮游动物同化量为6070,能够远远满足小龙虾、鲫鱼的需求;且题图能量传递沿着食物链逐渐递减,如果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也不会改变题图各种营养级实际能量需求情况,故若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则该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不可能为倒置的金字塔,D错误。
故选B。
15. 根据用途可将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两种,克隆载体的目的是复制出更多的目的基因,而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外源基因在受体中高效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克隆载体必须具备的元件是复制原点、启动子和终止子
B. 可将克隆载体导入Ca2+处理过的大肠杆菌中进行复制
C. 表达载体的元件中必须含有标记基因,也一定有复制原点
D. 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均可作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克隆载体的目的是复制出更多的目的基因,克隆载体必须具备的元件是复制原点、标记基因,而启动子和终止子是参与转录过程中的,A错误;
B、Ca2+可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的生理状态,因此可将克隆载体导入Ca2+处理过的大肠杆菌中来进行复制,B正确;
C、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外源基因在受体中高效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表达载体的元件中必须含有标记基因(用来筛选表达载体),也需要复制原点,保证表达载体能在受体细胞中自我复制,C正确;
D、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都能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故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均可作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D正确。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RuBP羧化酶(R酶)由若干大亚基蛋白(L)和小亚基蛋白(S)组成,催化CO2和C5反应,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研究人员将蓝细菌的R酶的S、L基因导入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并去除甲的L基因。检测结果为甲体内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组。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和高等植物的R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场所不同
B. 蓝细菌R酶活性高的原因可能是S、L基因的碱基序列和高等植物不同
C. 甲体内的R酶活性高于正常植株组是由于甲体内形成了和蓝细菌相同的R酶
D. 导入叶绿体DNA中的基因可防止由于传粉造成的基因污染
【答案】ABD
【解析】
【分析】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将蓝细菌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物中存在甲的S基因。
【详解】A、R酶催化CO2固定,蓝细菌反应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高等植物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
B、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原因是空间结构有差异,由S、L基因的碱基序列决定,所以S、L基因的碱基序列和高等植物不同,B正确;
C、由于没有去除高等植物的S基因,所以R酶有可能受到自身S基因的影响,形成的R酶不一定和蓝细菌相同,C错误;
D、由于花粉中不含叶绿体,所以导入叶绿体DNA中的基因可防止由于传粉造成的基因污染,D正确。
故选ABD。
17. 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在基因工程中,如果把导入的抗草甘膦基因整合到大豆体细胞(二倍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将该细胞组织培养获得的多个大豆植株混种在一块实验田,得到F1,科研人员用草甘膦对F1大豆植株进行处理,有1/4的个体被淘汰掉,将剩下的大豆植株再进行田间混种得到F2,再用除草剂处理,如此下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草甘膦处理大豆植株是一种人为的定向选择
B. 实验田中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种群发生了进化
C. 在获得的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植株占4/9
D. 喷施草甘膦进行抗性鉴定是分子水平的检测
【答案】CD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用草甘膦处理大豆植株抗除草剂,可减少环境的污染,是一种人为的定向选择,A正确;
B、科研人员用草甘膦对F1大豆植株进行处理,有1/4的个体被淘汰掉,导致实验田中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发生了进化 ,B正确;
C、由于导入的抗草甘膦基因整合到大豆体细胞(二倍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相当于Aa,自交一代,F1植的抗草甘膦的植株基因型为1/3AA、2/3Aa,进行田间混种得到F2,再用除草剂处理,如此下去,F2中为4/9AA、4/9Aa、1/9aa,即F2种植了1/2AA、1/2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3:1,在获得的F3中,AA=9/16、Aa=6/16、aa=1/16,能稳定遗传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植株占9/16,C错误;
D、喷施草甘膦进行抗性鉴定是个体水平的检测,D错误。
故选CD。
18. 烟草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刺激被激活后,信号传导到细胞核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的萌发。研究者将野生型与突变型(光敏色素合成缺陷型)的烟草种子置于白光下浸水培养,检测到突变型种子内所含脱落酸(ABA)的浓度远高于野生型,其发芽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烟草种子的萌发需要光为其提供能量
B.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只分布在烟草的种子中
C. 烟草细胞通过光敏色素调控与ABA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
D. 突变型烟草种子因浸水处理较长时间,导致其发芽率较低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光受体(色素蛋白质),称之为光敏色素。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各个器官中,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多20~100倍。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尖端、黄化豌豆幼苗的弯钩、各种植物的分生组织和根尖等部分的光敏色素含量较多。一般来说,蛋白质丰富的分生组织中含有较多的光敏色素。在细胞中,胞质溶胶和细胞核中都有光敏色素。
【详解】A、野生型发芽率高于突变型(光敏色素合成缺陷型),说明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烟草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为其提供能量,A错误;
B、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各个器官中,B错误;
C、突变型烟草细胞的光敏色素异常,而ABA含量高于野生型,推测出烟草细胞通过光敏色素调控与ABA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表达,C正确;
D、由图可知,该突变型烟草种子发芽率很低,经过一段时间浸水后也并没有提升至与野生型相同,可知浸水处理时间长短并不是发芽率低的原因,D错误。
故选ABD。
19. 发根农杆菌内含有Ri质粒,经过转化可以使植物产生大量毛状根,由毛状根再生的植株往往表现出叶皱、节间短、顶端优势弱等特征。下列是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青蒿外植体的基本流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Ri质粒上可能存在使植物生成毛状根的基因并在转化后得以表达
B. 步骤③加入抗生素的目的是杀死发根农杆菌,并可防止其它杂菌的污染
C. 在青蒿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中不需要光照处理
D. 步骤④加入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应该小于1
【答案】A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发根农杆菌内含有Ri质粒,经过转化可以使植物产生大量毛状根,推测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上可能存在使植物生成毛状根的基因并在转化后得以表达,A正确;
B、步骤③发根农杆菌已经转化完毕,可以用抗生素杀死,也可以防止其它杂菌的污染,影响培养效果,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其中脱分化过程不需要光照,而再分化过程需要光照,C错误;
D、步骤④的培养基诱导生根,加入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应该大于1,D错误。
故选AB。
20. 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存储碳的载体称为碳库,包括大气、土壤植物和海洋等。通过衡量各碳库对大气CO2的贡献,碳库可分为碳源(向大气中排放CO2)和碳汇(吸收大气CO2)。农田生态系统是最活跃的碳库,它既可能是碳源,也可能是碳汇。该碳库包括农作物碳库和土壤碳库,是维系社会系统粮食和工业原材料供应,调节大气CO2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作物碳汇等于农作物呼吸消耗减去人类收获和其他用途消耗量
B. 农作物收获期短,粮食和秸秆大多被消耗掉,更容易成为碳源
C. 农田土壤碳库由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活动和根系生长三部分构成
D.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耕作方式与管理等影响农田土壤的碳汇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
【详解】A、碳汇是指吸收大气CO2,则农作物碳汇指农作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的量,A错误;
B、粮食和秸秆大多被消耗掉,更加容易成为碳源,B正确;
C、依题意,碳库可分为碳源(向大气中排放CO2)和碳汇(吸收大气CO2),则农田土壤碳库由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活动和根系生长三部分构成,C正确;
D、人类活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土壤呼吸,导致土壤CO2释放急剧增加,因此,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耕作方式与管理等影响农田土壤的碳汇,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科研人员对绿色植物光暗转换中的适应机制开展下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的照光量常发生变化,叶片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光。光可以被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吸收,分离光合色素时,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
(2)科研人员测定绿色植物在由暗到亮环境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未开始光照时,CO2吸收速率低于0,这是由于植物细胞进行______释放CO2的结果。0.5min后,CO2吸收速率才迅速升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______反应才被激活。
(3)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了上述时间段中光反应相对速率和热能散失比例(叶绿体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光反应捕获光能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
结合CO2吸收速率变化过程推测,0~0.5min之间,光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请从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0~0.5min之间,图中热能散失比例变化的生物学意义______。
【答案】(1) ①. 红光和蓝紫 ②. 胡萝卜素
(2) ①. 细胞呼吸 ②. 暗
(3) ①. (暗)碳反应未被激活光 ②. 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吸收的光能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避免损伤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小问1详解】
叶片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红光和蓝紫光。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小问2详解】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据图可知,未开始光照时,CO2吸收速率低于0,这是由于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结果;
二氧化碳在暗反应过程中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图示0.5min后暗反应过程才被激活,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升高。
【小问3详解】
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0.5min后暗反应被激活,二氧化碳吸收增多,而图2中0~0.5min之间,光反应速率降低,原因是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
0~0.5 min(暗反应未启动时),吸收的光能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保护光合色素、相关蛋白和叶绿体结构等免受(光)损伤;0.5~2 min(暗反应启动后),以热能形式散失比例减少,吸收的光能可有效转化为化学能。
22. 现有两种异常肥硕的小鼠“肥鼠”和“糖鼠”,科学家对其肥胖原因提出了假说:两种小鼠血液中缺乏抑制肥胖(或食欲)的物质。将“肥鼠”和“糖鼠”分别与正常小鼠形成“连体小鼠”,使两者的血液循环连通,在相同的条件下喂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的小鼠应为同品系小鼠,否则______细胞会对来自对方的异体细胞有杀伤作用,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______鼠肥胖的原因与假说不一致,据此科学家又提出新的假说:另一种小鼠肥胖的原因是血液中存在能抑制肥胖(或食欲)的物质且比正常鼠血液中浓度高,但由于缺乏______,从而导致肥胖。
(3)新的假说能完美解释实验结果,为了证明其正确性,需补充的实验组是:______。若实验后发现______,则新的假说成立。
(4)若新的假说成立,则“糖鼠—正常鼠”连体组中正常鼠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糖鼠血液中高浓度的抑制肥胖(或食欲)的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正常鼠体内,而该物质能影响______系统的功能,导致精神不振。
【答案】(1)细胞毒性T
(2) ①. 糖 ②. 识别抑制肥胖(或食欲)的物质
(3) ①. 将肥鼠和糖鼠进行连体 ②. 肥鼠摄食量下降,糖鼠摄食量变化不大
(4)神经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目的是探究糖鼠和肥鼠肥胖的成因,通过①单独糖鼠、②单独肥鼠、③糖鼠与正常鼠制成连体鼠、④肥鼠与正常鼠制成连体鼠等进行实验,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①和②对照,①和③对照,②和④对照得出结论,实验中应该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保证相同且适宜。
【小问1详解】
由于不同品系的小鼠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故实验所用的小鼠应为同品系小鼠,以免细胞毒性T细胞对异体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引起免疫排异反应。
【小问2详解】
假设小鼠肥胖的原因是血液中缺乏某种可以抑制食欲的物质,与正常小鼠相连,正常小鼠可以产生抑制食欲的物质,使小鼠的摄食量明显减少;“糖鼠”食欲受到抑制,进食减少,但“肥鼠一正常鼠”连体组,“肥鼠”食欲恢复正常,肥胖症消失,正常鼠仍正常;“糖鼠—正常鼠”连体组,“糖鼠”仍然不停进食,维持肥胖,正常鼠精神不振,食欲差,最后饿死,故“糖鼠”肥胖的原因与假设不一致。另一种导致小鼠肥胖的原因是血液中存在能抑制食欲的物质且比正常鼠血液中浓度高,但“糖鼠”仍然不停进食,维持肥胖,说明“糖鼠”不能识别抑制食欲的物质(该物质受体表达异常)。
【小问3详解】
如果糖鼠不能识别抑制食欲的物质,而肥鼠是缺乏该抑制食欲的物质,可以将糖鼠和肥鼠进行连体,则糖鼠可以获得该物质,肥鼠摄食量下降,糖鼠摄食量变化不大。
【小问4详解】
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精神不振。
23. 冰川湾对研究群落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冰川消退后,大地裸露,许多生物进入该地。图1、图2为科研人员从冰川消退的时间算起,不同地质年龄冰川湾植物物种数及植物生长型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冰川消退后,经过75~100年,逐步形成以云杉为优势种的森林时,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云杉的种群密度,已知该地区为狭长的冰川湾,故采取______取样法更合适。由于阳光、温度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结构和外貌可随时间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群落的______。
(2)据图1可知冰川湾的植物物种数随着地质年龄的变化趋势是______。据图2推测随着冰川消退,离冰川越近的区域,群落结构越______(填“简单”或“复杂”)。
(3)科研人员同时研究了铁杉林的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发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温带落叶林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4)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使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说明生态足迹______(填“越大”或“越小”),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答案】(1) ①. 等距 ②. 季节性
(2) ①. 在演替早期物种数快速增加,之后缓慢增加,到最后相对稳定 ②. 简单
(3)冰川湾温度较低,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不能快速的将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
(4)越大
【解析】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小问1详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该地区为狭长的冰川湾,故采取等距取样更合适。云杉林被铁杉林所取代,至此铁杉林群落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该群落称为顶极群落,在不同的时间段,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可随时间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
【小问2详解】
据图1可知随着地质年龄的变化,植物物种数在演替早期物种数快速增加,之后缓慢增加,到后面相对稳定。据图2推测随着冰川消退,离冰川越近的区域,群落结构越简单。
【小问3详解】
铁杉林的土壤种有机质的含量较温带落叶林高,可能原因是冰川湾气温较低,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不能快速的将凋落物种有机物分解。
【小问4详解】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使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说明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24. 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其高秆与矮秆由等位基因B、b控制,红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D、d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个矮秆植株种群,其中雌株均为红花,该植株种群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仅某一性状存在致死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B、b和D、d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亲本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矮秆植株种群杂交出现表中高秆矮秆特殊比例的原因是______。
(2)若将F1中的白花雌株去除后,让剩余的植株自由交配,F2雌株中,高秆红花雌株所占比例为______。植株红花基因突变为白花基因属于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3)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b的mRNA编码氨基酸序列第373位碱基改变,由5′-CG-GAG-3′变为5′-CGCAG-3′,导致第______位氨基酸变为_____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答案】(1) ①. B、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②. BbXDY、BbXdY ③. BB纯合致死
(2) ①. 11/24 ②. 隐性
(3) ①. 125 ②. 谷氨酰胺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雌株雄株中高茎:矮茎=1:2,与性别无关,故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株中红花:白花=6:1,雄株中红花:白花=5:2,与性别相关联,故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
雌株雄株中高茎:矮茎=1:2,与性别无关,故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株中红花:白花=6:1,雄株中红花:白花=5:2,与性别相关联,故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B、b和D、d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D/d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F1中红花雄株(XDY)占5/14,白花雄株(XdY)占1/7,则亲代红花雌株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D:Xd=5:2,则其基因型为XD XD 占3/7、XDXd占4/7。根据表中F1中黄果雌株(XdXd)占1/14,那么亲代雄株中XDY占1/2,XdY占1/2,则亲本雄性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DY:BbXdY= 1:1。由表格可以,矮茎植株自由交配,后代出现高茎,则矮茎为显性,亲本都是Bb,矮茎植株种群杂交出现表中高茎矮茎特殊比例2:1,原因是BB纯合致死。
【小问2详解】
由于F1中无论雌、雄株均是1/3bb、2/3Bb,那么其自由交配,F2中红花为1/2Bb,因此 F2雌株中,高茎红花雌株所占比例11/12×1/2=11/24。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矮茎植株种群,雌株均为红花,且该植株种群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1的雄株中既有红花又有白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红花基因突变为白花基因属于隐性。
【小问3详解】
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3个连续的碱基构成。突变基因b的mRNA编码氨基酸序列第373位碱基改变,mRNA编码氨基酸序列前372位碱基编码的124个氨基酸都不变,第373位碱基改变会影响第125位氨基酸,密码子由GAG变成CAG,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谷氨酰胺。
25. 据发现在黄海海域获得的海洋源赤杆菌YH-07能分泌抑制番茄枯萎病菌生长的细胞壁降解酶(PMG)。研究人员获取得到PMG基因,并将其导入番茄细胞中,预期得到抗枯萎病的转基因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为筛选适合的海洋源赤杆菌菌株YH-07,称取了1.0mL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后,取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经______后,获得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液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海洋源赤杆菌YH-07菌落,则该样本中,每毫升样品中约含有海洋源赤杆菌YH-07______个。
(2)为获取PMG基因,将海洋源赤杆菌YH-07细胞的全部DNA提取、切割后与______连接。扩增PMG基因,已知A位点和B位点分别是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对应的基因位置,扩增基因选用的引物组合应为引物1和______。PMG基因以b链为转录模板链,为了使PMG基因按照正确的方向与质粒连接使用双酶切,在引物1的______端添加______的酶切位点。
(3)为检测PMG基因是否导入番茄细胞,可采用PCR技术对转基因植物进行检测,再用电泳技术对PCR产物进行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______(至少写出2点)等有关。
【答案】(1) ①. 上清液 ②. 梯度稀释 ③. 4.6×105
(2) ①. 载体 ②. 引物4 ③. 5′ ④. Pst Ⅰ
(3)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
【解析】
【分析】基因文库是指将某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长度的DNA 片段克隆到某种载体上而形成的集合。基因文库根据DNA 来源又分为核基因组文库、叶绿体基因组文库及线粒体基因组文库。
【小问1详解】
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 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称取1.0mL某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后,取上清液制备成菌悬液(该过程中已经稀释了100倍),经梯度稀释后,获得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海洋源赤杆菌YH-07菌落,则该样本中每毫升土壤约含海洋源赤杆菌YH-07菌落=46×100×10÷0.1=4.6×105个。
【小问2详解】
为获取PMG基因,将海洋源赤杆菌YH-07细胞的全部DNA提取、切割后与载体连接,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这个群体称为基因文库。A位点和B位点分别是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对应的基因位置,选择引物1和引物4扩增获得PMG基因。PMG基因以b链为转录模板链,转录形成的mRNA合成方向为5’到3’端,载体用PstI和SmaI双酶切,所以在引物1的5’端添加PstI酶切位点,使PMG基因按照正确的方向与质粒连接。
【小问3详解】
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说明
A
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用淀粉酶和淀粉溶液,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
用斐林试剂检测观察砖红色沉淀颜色的深浅
B
分离细胞器
差速离心法
要求离心液的pH和渗透压与细胞质基质相同
C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同位素标记法
用3H标记亮氨酸的氨基或羧基中氢原子
D
证明细胞死活
台盼蓝染色法
活细胞能被染成蓝色,死细胞无色
组别
现象
肥鼠—正常鼠
肥鼠食欲恢复正常,肥胖症消失;正常鼠正常进食
糖鼠—正常鼠
糖鼠不停进食,维持肥胖;正常鼠食欲差,精神不振,最后饿死
高秆红花
高秆白花
矮秆红花
矮秆白花
雌株
6/42
1/42
12/42
2/42
雄株
5/42
2/42
10/42
4/4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高考生物学冲刺押题卷(四),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高考生物学冲刺押题卷(二),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