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综合测试卷(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综合测试卷(原卷版+解析),共19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得分:第I卷(选择题)单选题(共7题,每题4分,共28分)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50℃ 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2.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A.16°C B.30°C C.47°C D.70°C3.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那么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A.37℃、37.5℃ B.37℃、38℃C.37.5℃、37.5℃ D.37.5℃、38℃4.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5.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6.对以下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物态变化相同,其形成过程都需要吸热B.③、④物态变化相同,其变化过程都需要吸热C.②中“白气”的形成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所冒的“冷气”的形成过程,都需要放热D.④中冰冻的衣服晾干过程,不能吸热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多选题(共3题,每题4分,全部选对得4分,答对一部分得2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共12分)8.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加热的方式可以使海波受热更加均匀B.一加热,海波就开始熔化C.符合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bD.熔化过程中,将试管从水中拿出来,熔化还会继续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 B.夏天,草丛中出现露水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10.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出现白霜。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冰块中加盐,会降低冰的熔点B.空气中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成冰粒,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C.易拉罐中的冰熔化时,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温度下降至0℃以下D.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第II卷(非选择题)填空题(共5题12空,每空2分,共24分)11.小静同学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C,她的体温是______°C。12.煮鸡蛋和玉米棒等要用水,炸油条和花生米等要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品类食物提供煮熟所达到的温度,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样选择的主要原因是水和油的 ___________不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把一支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稳定后到达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A对着2cm刻度处,B对着22cm刻度处,则该刻度线的0刻度处对应的温度是 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向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将烧瓶加热。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个温度 _____(填“较低”或“较高”)的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大量的水珠。大自然雨的形成与实验展示的水的变化类似: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 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滴,随着小水滴量的增加,最终形成降雨。14.刚下过雨的操场低洼处往往会有一些积水,小宇用扫帚将积水扫开后,会使积水干的更快一些。这是由于增大了液体的_____从而加快了水的_____。15.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____。实验题(共2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16.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实验中,小华与小明同学选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和质量相等的碎冰,分别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当温度上升到-7 ℃后,他们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及观察到的现象,直至冰完全熔化。(1)小明的装置和操作中,不属于为了让冰均匀受热的是______; ①让试管从水中吸热 ②使用碎冰 ③加热时对冰进行搅拌 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接触试管(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3)小华未对冰进行加热,可是冰仍然熔化了,于是小华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4)小华和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像,则丙、丁两图中,小华绘制的图像是______图。1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在确定铁夹B位置时,要保证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___________水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实验过程中,当水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如图乙所示的情形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_____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若小明和小亮两个实验小组所用的水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他们分别利用自己小组实验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丁a和b所示,我们可以判断实验时小明所用水的质量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亮所用水的质量。18.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做了以下实验:甲组同学直接把密封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如图甲所示;而乙组同学则将密封的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加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支试管都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60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假设试管中气压不变)(1)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水温 _____(选填“会”或“不会”)继续上升;(2)沸水中加热的固态碘 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酒精灯加热的固态碘 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若甲组同学判断实验中碘是升华而不是熔化,则他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综合题(10分)19.请阅读《载人航天》并问答问题载人航天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现在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要将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上太空,需要用火箭来运载,而火箭在上升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早期的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但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人们采取将氢气和氧气液化,以此减小燃料和助燃剂的体积。同时,航天器外壳的质量应尽量小一些,以便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火箭的运送载荷(即运送的有用质量大小),从而提高火箭的发射效率。航天器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因与大气的摩擦生热而使得航天器的温度升高,从而可能会将航天器烧毁。特别是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任务后要乘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当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的温度会达到上千摄氏度,如图所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被烧为灰烬。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以下、一是吸热式防热,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熔点高、比热容大的金属作为吸热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升温过程来吸收大量的热量;二是辐射式防热,用外表面具有高辐射性能的涂层,将热量辐射散发出去;三是烧蚀式防热,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采取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2)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所以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物理属性是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密度大、熔点高 B.密度大、熔点低 C.密度小、熔点高 D.密度小、熔点低(3)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采取的防热降温措施之一就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烧蚀防热的。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得分:第I卷(选择题)单选题(共7题,每题4分,共28分)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50℃ 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答案】D【详解】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不符合题意;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故D符合题意。2.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A.16°C B.30°C C.47°C D.70°C【答案】C【详解】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大于 34℃小于60℃,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那么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A.37℃、37.5℃ B.37℃、38℃C.37.5℃、37.5℃ D.37.5℃、38℃【答案】D【详解】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连接处有缩口,所以水银不能自己回到玻璃泡内,需要甩回去,所以用示数为37.5℃的体温计去测量实际体温是37℃的病人,示数仍是37.5℃,但用示数为37.5℃的体温计去测量实际体温是38℃的病人,由于水银的热胀冷缩,体温计的示数会升高到38℃。故选D。4.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答案】A【详解】A.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物质是晶体,熔点是40℃,故A正确;B.在0至5min物质温度大于40℃,处于液态,故B错误;C.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在CD段物质温度低于熔点,处于固态,故D错误。故选A。5.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答案】A【详解】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A符合题意;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使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至于结冰,降低水的凝固点,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由液体变为气体汽化时吸收热量、制冷剂由气体变为液体液化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对以下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物态变化相同,其形成过程都需要吸热B.③、④物态变化相同,其变化过程都需要吸热C.②中“白气”的形成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所冒的“冷气”的形成过程,都需要放热D.④中冰冻的衣服晾干过程,不能吸热【答案】C【详解】①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②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此过程放热,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的“冷气”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此过程也放热;③正在消融的冰凌,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④寒冬,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升华过程吸热。故ABD错误,C正确。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答案】B【详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多选题(共3题,每题4分,全部选对得4分,答对一部分得2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共12分)8.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加热的方式可以使海波受热更加均匀B.一加热,海波就开始熔化C.符合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bD.熔化过程中,将试管从水中拿出来,熔化还会继续【答案】AC【详解】A.如图所示加热方式为水浴法加热,可以使海波受热更加均匀,故A正确;B.一开始加热时,海波先吸热升温,当温度到达熔点时才开始熔化,故B错误;C.海波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符合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b,故C正确;D.熔化过程中,将试管从水中拿出来,海波不能继续吸收热量,熔化将停止,故D错误。故选AC。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 B.夏天,草丛中出现露水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答案】AD【详解】A.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灯丝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AD。10.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出现白霜。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冰块中加盐,会降低冰的熔点B.空气中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成冰粒,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C.易拉罐中的冰熔化时,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温度下降至0℃以下D.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答案】ACD【详解】A.在冰块中加盐,能够降低冰的熔点,冰可以在更低的温度时熔化,故A正确;B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气态变固态,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D正确;C.冰是晶体,晶体熔化时,需要达到熔点,持续吸收热量,易拉罐中的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使冰熔化,所以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温度会下降至0℃以下,故C正确。故选ACD。第II卷(非选择题)填空题(共5题12空,每空2分,共24分)11.小静同学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C,她的体温是______°C。【答案】 35~42 37.6【详解】体温计的最小温度值是35℃,最大温度值是42℃,所以量程为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液柱末端与37℃后的第6小格对齐,所以小静的体温是37.6℃。12.煮鸡蛋和玉米棒等要用水,炸油条和花生米等要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品类食物提供煮熟所达到的温度,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样选择的主要原因是水和油的 ___________不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把一支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稳定后到达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A对着2cm刻度处,B对着22cm刻度处,则该刻度线的0刻度处对应的温度是 ___________。【答案】 沸点 -10℃【详解】煮鸡蛋和玉米棒等要用水,炸油条和花生米等要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由题意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A处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B处为沸水的温度100℃,A对着2cm刻度处,B对着22cm刻度处,则每厘米代表的温度是,则该刻度线的0刻度处对应的温度为。13.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向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将烧瓶加热。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个温度 _____(填“较低”或“较高”)的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大量的水珠。大自然雨的形成与实验展示的水的变化类似: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 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滴,随着小水滴量的增加,最终形成降雨。【答案】 较低 液化【详解】为了产生更多的水滴,就要让更多的水蒸气发生液化,温度低一些更容易液化,所以降低金属板的温度可以产生更多的水滴。雨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随着小水滴量的增加,最终形成降雨。14.刚下过雨的操场低洼处往往会有一些积水,小宇用扫帚将积水扫开后,会使积水干的更快一些。这是由于增大了液体的_____从而加快了水的_____。【答案】 表面积 蒸发【详解】同学们用扫帚将积水扫开后,增大了水的表面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蒸发现象,增大表面积,可以使蒸发加快,所以积水干的更快一些。15.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____。【答案】 凝华 升华 液化 凝固【详解】严冬晚上,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冰花”。卫生球变小是因为卫生球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空气中的较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白气”,是液化。铁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的铁杆,是凝固过程。实验题(共2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16.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实验中,小华与小明同学选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和质量相等的碎冰,分别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当温度上升到-7 ℃后,他们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及观察到的现象,直至冰完全熔化。(1)小明的装置和操作中,不属于为了让冰均匀受热的是______; ①让试管从水中吸热 ②使用碎冰 ③加热时对冰进行搅拌 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接触试管(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3)小华未对冰进行加热,可是冰仍然熔化了,于是小华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4)小华和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像,则丙、丁两图中,小华绘制的图像是______图。【答案】 ④ -3 错误 丙【详解】(1)实验中,使用水浴加热、将冰捣碎和边加热边搅拌都能使冰均匀受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接触试管不是为了使冰均匀受热,而是为了测得温度更加准确。(2)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同时刻度液面位于零刻度下方,故温度计的示数为-3℃。(3)熔化需要吸热,虽然没有对冰进行加热,但冰还是可以从空气中吸热,故小华的看法是错误的。(4)加热能够加速冰的熔化速率,小华的实验没有加热,冰熔化所需时间比小明的长,所以小华绘制的图像应该为丙图。1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在确定铁夹B位置时,要保证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___________水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实验过程中,当水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如图乙所示的情形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_____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若小明和小亮两个实验小组所用的水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他们分别利用自己小组实验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丁a和b所示,我们可以判断实验时小明所用水的质量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亮所用水的质量。【答案】 浸入 99 不变 小于【详解】(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在确定铁夹B的位置时,要注意以上各点。(2)图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会破裂开,是水沸腾时的情形。由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9℃。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会保持不变。(3)由图像知,a图线中水的初温较低,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少,即吸收的热量较少。b图线中水的初温较高,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即吸收的热量较多,那么b图线中水的质量较大,即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