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小动物不能发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是( )。
A.蝴蝶B.蜜蜂C.蟋蟀
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形容声音( )。
A.很悦耳B.很刺耳C.很高
3.高架桥上经常会有如图所示的玻璃幕墙,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吹到附近居民区的灰尘B.减少传播到附近居民区的噪音
C.增加夜间亮度
4.下列关于噪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噪音会使人心烦意乱B.汽车的消音器可以消减噪音
C.噪音计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为了防止外界噪音损害听力,使用耳机时我们可以将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
5.雷声属于( )。
A.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声音
B.动物的叫声
C.自然界中的声音
6.下列关于噪音和听力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再强的噪音也不会危害健康
B.避免长时间待在高噪声环境中
C.为了听得更清楚些,使用耳机时每次可以将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
7.下列词语不能描述声音的是( )。
A.动听B.好看C.刺耳
8.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
A.悦耳、刺耳B.嘈杂、响亮C.多、少
9.我们听到周围不同的声音,主要原因是( )。
A.声音的高低不同
B.声音的强弱不同
C.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10.我们在校园里听到的鸟叫声是( )。
A.自然界的声音B.动物的叫声C.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11.在下列声音中,( )不是自然界中的声音。
A.风声B.喇叭声C.雨声D.雷声
12.下列属于噪音的是( )。
A.半夜KTV歌唱B.演奏会C.老师讲课
13.下面动物是“嗡嗡”叫的是( )。
A.蜜蜂B.小狗C.山羊
14.小明回答问题的声音太轻,可以用科学词汇( )进行描述。
A.高B.低C.强D.弱
15.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是形容声音很( )。
A.悦耳B.很刺耳C.很嘈杂
16.下列声音中,( )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A.口哨声B.流水声C.鸟叫声
17.午休后,小智和小慧约好一起到公园游玩,路上听到了车流声、行人的交谈声、禁毒警察播放的“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科普广播……这些声音都属于( )。
A.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B.大自然发出的声音C.两类声音都有
18.下列声音中,声音较弱的是( )。
A.雷声B.喇叭声C.蚊子发出的嗡嗡声
19.龙龙在上学的路上,听到人们的交谈声、商店里播放的音乐声、修路机器发出的嘈杂声。这些声音属于( )。
A.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B.大自然发出的声音C.两类声音都有
20.下列做法中,( )会发出声音。
A.揉搓橡皮筋B.敲击鼓面C.按压钢尺
二、填空题
21.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 ),比如( );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 ),比如( )。
22.声音可以用( )、( )、悦耳和刺耳,等词语进行描述。
23.音叉是一种 的仪器,是用来 乐器和 音高的。音叉上的字母代表 ,数字代表音叉每秒 。
24.我们听到的鸟叫声很 ,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25.在耳朵的各个部分中,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 )。
26.小新唱歌声音太大了,吵到了隔壁正在休息的老奶奶,对老奶奶而言,小乐的歌声是( )。
A.悦耳的B.刺耳的C.动听的
27.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 ),一会儿( )。
28.蚊子的叫声是 (弱/强)的声音,雷声是 (弱/强)的声音。
29.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动物、( )和( )发出的声音。
30.一些歌唱家的歌声被称为“海豚音”,是因为他们能发出很( )的声音。
三、判断题
31.噪音会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睡眠,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也是一种污染。( )
32.风声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
33.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可以从音调、音色等方面去区别它们。( )
34.汽车鸣笛的声音和摩托车大喇叭声是一样的。( )
35.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且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
36.当我们用耳朵贴近一名同学的前胸时,不会听到任何声音。( )
37.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开嘴巴能保护耳朵。( )
38.在声音的世界里, 有些声音悦耳动听, 有些声音嘈杂刺耳。( )
39.汽车的喇叭声是自然界的声音。( )
40.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
四、连线题
41.下面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连一连。
鸟叫声
唱歌声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雷声
人打磨石头发出的声音 自然界的声音
海浪拍击石头的声音
笛声
五、实验题
以下是小明研究“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
42.在小明的方案中,主要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A.对比B.观察C.转换
43.在小明的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不同条件是( )。
A.雨水多少B.土壤构造C.植被覆盖情况
44.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 )。
A.有植被覆盖的组径流更清澈
B.无植被覆盖的组径流更清澈
C.两组现象相同
45.除了小明研究的影响因素以外,我们还知道 会对雨水侵蚀土壤的程度造成影响。
六、综合题
46.认真看图并在括号中填入耳郭、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等结构名称。
47.坐在教室里能听到哪些声音?请填在下表中。
48.将右侧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方框内。
实验研究方案(此方案空白处不用填写)
研究的问题:雨水对土壤侵蚀程度与植被覆盖多少有关吗?
我们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用________实验,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控制不同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保持相同不变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
坐在教室
里能听到
的声音
( )
( )
( )
( )
( )
外耳道
鼓膜
外耳
中耳
内耳
参考答案:
1.A
【详解】蜜蜂翅膀振动能发出声音;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硬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时,就能发出声音。
2.A
【详解】“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乐音半荡漾锦江半响遏流云;这美妙的仙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说明声音很悦耳;故A正确。
3.B
【详解】减弱噪声方法: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玻璃幕墙的作用是阻碍声音的传播。
4.D
【详解】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
A.噪音会使人心烦意乱,影响身体健康,说法正确;
B.汽车的消音器可以消减噪音,是从声源处控制,说法正确;
C.噪音计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说法正确;
D.为了防止外界噪音损害听力,使用耳机时我们可以将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说法错误。将耳机音量调到最大,本身就会耳朵造成伤害。
5.C
【详解】周围的声音根据发声体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雷声属于自然界中的声音。
6.B
【详解】一般而言超过75分贝即可归为噪音之列,主观上所有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声音都属于噪音。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避免长时间待在高噪声环境中,B是正确的选项;噪音会危害健康,使用耳机时每次不可以将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会影响听力。
7.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有悦耳、动听的歌声,有刺耳、难听的噪音,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好看是描述物体外形的词语。
8.C
【详解】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悦耳、刺耳、嘈杂、响亮都能用于描述声音;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多、少。
9.C
【详解】我们听到周围不同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C。
10.B
【详解】周围的声音根据发声体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我们在校园里听到的鸟叫声是动物的叫声。
11.B
【详解】我们听到的声音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人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叫声。风声、雨声、 雷声属于自然界的声音,喇叭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12.A
【详解】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A.半夜是睡眠时间,KTV歌唱影响人的正常休息,是噪音。
B.演奏会上歌唱家的歌声、乐器演奏声是人们欣然接受的音乐,不是噪音。
C.老师讲课是正常工作,不是噪音。
故选A。
13.A
【详解】许多动物都会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往往都成为动物之间交流信息的独特的声音语言。例如汪汪的小狗、咩咩的小羊、嗡嗡的蜜蜂。
14.D
【详解】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小明回答问题的声音太轻,可以用科学词汇弱进行描述,所以D符合题意。
15.A
【详解】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是形容声音很悦耳。很刺耳、很嘈杂是形容噪音的。
16.A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口哨声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A是正确的选项;流水声是来自自然界的声音,鸟叫声是鸟发出的声音。
17.A
【详解】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午休后,小智和小慧约好一起到公园游玩,路上听到了车流声、行人的交谈声、禁毒警察播放的“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科普广播……这些声音都属于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18.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锣声、鼓声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雷声、风声是自然声音较强。蚊子发出的嗡嗡声,就是它们在飞行时因翅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较弱。
19.A
【详解】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龙龙在上学的路上,听到人们的交谈声、商店里播放的音乐声、修路机器发出的嘈杂声,这些声音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0.B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揉搓橡皮筋、按压钢尺都不会让物体发生振动,不会发出声音。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发声。
21. 悦耳、动听 黄鹂鸟叫声 刺耳、难听 汽车喇叭声
【详解】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和机器声等。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要求学生掌握声音的分类。
22. 强弱 高低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可以用强弱、高低、悦耳和刺耳,等词语进行描述。
23. 发声 调试 测试 音调 振动的次数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4.动听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25.鼓膜
【详解】根据对耳的结构的认识,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26.B
【详解】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小新唱歌声音太大了,吵到了隔壁正在休息的老奶奶,对老奶奶而言,小乐的歌声是噪声。
27. 高 低
【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的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28. 弱 强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就是它们在飞行时因翅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较弱,雷声、风声是自然界的声音,声音较强。
29. 大自然 人类生产生活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能够接受声音的听觉系统。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动物、大自然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0.高
【详解】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海豚音是至今为止人类发声频率的最上限,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唱法能高于海豚音。一些歌唱家的歌声被称为“海豚音”,是因为他们能发出很高的声音。
31.√
【详解】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环境公害。根据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噪音会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睡眠,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也是一种污染。
32.√
【详解】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33.√
【详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可以从音调、音色等方面去区别它们。
34.╳
【解析】略
35.√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中获得很多信息。
36.×
【详解】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我们用耳朵贴近一名同学的前胸时,会听到声音,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听听声音,要求学生掌握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37.√
【详解】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能够传播能量,打雷时,空气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可能损伤我们的鼓膜,我们可以用捂住耳朵或张开嘴巴的方法阻挡声波强度,来保护听力。故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38.√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都能作为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速度稍慢,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陶醉,心情舒畅,感到舒适,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崩溃,心烦意乱,感到烦躁。乐音悦耳,噪音刺耳。
39.×
【详解】大自然的声音多种多样,有的是动物的叫声,有的是自然界的声音,还有的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40.×
【详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1.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鸟叫声、雷声、海浪拍击石头的声音属于自然界的声音;唱歌声、人打磨石头发出的声音、笛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42.A 43.C 44.A 45.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42.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根据题干可知,在小明的方案中,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
43.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由于研究的是雨水对土壤侵蚀程度与植被覆盖多少有关吗?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植被覆盖情况;
44.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有植被覆。盖的组径流更清澈
45.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46.
【详解】根据对耳的结构的认识,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图中①听小骨、②耳蜗、③鼓膜、④听觉神经、⑤外耳道。
47. 同学的说话声 老师的讲课声 上下课的铃声 老师的脚步声 翻书的声音
【详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中获得很多信息。坐在教室里,我们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声,老师的讲课声,上下课的铃声,老师的脚步声,翻书的声音等。
48.
【详解】根据对耳的结构的认识,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精品综合训练题,共3页。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第1课时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第1课时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