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随堂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在学校附近是禁止鸣笛的,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属于(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阻断噪声
2.( )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A.耳朵B.眼C.嘴
3.小科把手掌放在耳朵后面如图所示,这是为了( )。
A.将声音通过手掌直接传递给大脑
B.增强声音的振动
C.将耳廓扩大收集更多的声音,听得更清晰。
4.( )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
5.耳廓的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收集声音B.将声波转化为振动C.将听觉信号传到大脑
6.大脑接收到( )传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A.耳道B.耳蜗C.听觉神经
7.医生检查病情时,常戴有一个听诊器,它的作用是( )。
A.产生声音B.收集声音C.产生噪声
8.运动场上,呐喊声不断,呐喊声传入运动员耳朵的顺序是( )。
A.耳郭—鼓膜—耳道—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耳郭—耳蜗—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C.耳郭—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9.小智做了一个模拟“鼓膜”振动的装置,它由音叉、气球皮、杯子、纸屑等组成(见图)。这个模型中,模拟“鼓膜”的是( )。
A.音叉B.绷紧的气球皮C.碎纸屑
10.如图所示,人耳中的( )在收集声音中起到重要作用。
A.①B.②C.③
11.通过学习,我知道耳廓的作用是( )。
A.将声波转化为振动B.收集声波C.传递声波到中耳
12.我们是如何听到乐器发声的?以下符合实际传播途径的是( )
A.乐器振动——周围空气——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B.乐器振动——周围空气——听小骨——耳廓——鼓膜——耳蜗——听神经——大脑
C.乐器振动——周围空气——鼓股——耳廓——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耳屎堵住耳朵会影响听力,所以要经常掏耳朵
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
C.耳机虽然可以让我们听的更清晰,但是不能经常使用耳机。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手掌放在耳朵后面是为了收集声波
B.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分散
C.扩音器能提高音调
15.耳廓的主要作用是( ) 。
A.为了美观B.收集声波C.放大声音
二、判断题
16.声音是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的,所以耳廓只是好看,对我们听到声音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
17.四年级学生长时间戴耳塞听音乐有助于听觉发育。( )
18.声音越强,鼓膜振动幅度越小。( )
19.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紧双耳或张大嘴巴,以免震破鼓膜。( )
20.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对听觉器官不会产生损伤。( )
21.物体的振动不需要经过空气,就可以直接引起鼓膜的振动。( )
22.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不会损伤听力。( )
23.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 )
24.人的鼓膜完全破损时,是完全听不到声音的。( )
25.我们一旦有了耳屎,可以用硬东西挖出来。( )
三、连线题
26.耳朵的结构图。
四、实验题
实验:我们的耳朵。
如图是小科研究“耳的结构和功能”的一个模拟实验,请完成下题。
27.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耳的结构中的 ,它接收声音后会产生 。
28.实验中我们在气球皮上撒些纸屑,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固定不变,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纸屑跳动 (填“明显”或“不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 (填“大”或“小”)。 在这个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的。(填“音叉”或“杯子”或“空气”),纸屑的作用是 ,若小科同学未准备纸屑,可以选择 来替代。
29.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一次距离气球皮远,一次距离气球皮近,纸屑跳动更明显的是音叉距离气球皮 。(填“较远时”或“较近时”)
30.戴耳机听音乐 保护听力。( 填“能”或“不能”)
五、综合题
下图是人体耳朵的结构图,请观察并回答问题。
31.在耳朵结构中,收集声音的是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的是 。(填字母)
32.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
33.在用气球皮模拟鼓膜振动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细盐是为了 。盐粒的跳动和气球皮周围声音的音量之间的关系是 。
34.2020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保护耳朵的正确做法的是( )。
A.耳屎堵住耳朵会影响听力,所以要经常掏耳朵
B.听音乐时,佩戴耳机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C.轻声交流,不在他人身边大声叫喊
耳郭
把声音传入内耳
外耳道
收集声音的作用
鼓膜
把声音传入中耳
听小骨
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参考答案:
1.A
【详解】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可见A符合题意。
2.A
【详解】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人的耳朵有外耳、中耳、内耳组成。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嘴里的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故选A。
3.C
【详解】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将耳廓扩大收集更多的声音,听得更清晰。
4.A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送声波;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5.A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
6.C
【详解】根据人耳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7.B
【详解】听诊器运用了固体能够传声的原理,可以使声音集中,从而提高了声音的音量。听诊器的听诊头有聚集声音的作用,胶管有传导声音的作用,这样,医生借助听诊器听心脏和肺的声音,对病人进行诊断了。
8.C
【详解】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声音传入耳朵的顺序是耳郭—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C符合题意。
9.B
【详解】这个模型中,模拟“鼓膜”的是绷紧的气球皮。在用气球皮模拟鼓膜振动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纸屑是为了看到气球膜在振动,所以B符合题意。
10.C
【详解】耳朵的解剖结构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咽鼓管,起到声音传递放大的作用,将声音通过外耳的收集,中耳的放大,传到内耳;内耳有耳蜗、前庭、半规管,起着传递声音的作用,声音传到耳蜗,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听小骨,主要功能是传递振动至内耳;②是鼓膜,主要功能是接受声波产生振动;③是耳郭,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④是耳蜗,主要功能是接受振动产生听觉神经信号。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11.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耳廓是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音,鼓膜对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对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对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对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所以B符合题意。
12.A
【详解】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感受到音乐声的过程是:乐器振动发出声音,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我们的耳廓收集声波,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产生了听觉。故A正确。
13.A
【详解】保护耳朵的措施:尽量避开噪声,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A.耳屎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听力的作用,不应该频繁的掏耳朵。错误。
B.遇到过强的声音我们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正确。
C.耳机虽然可以让我们听的更清晰,但是不能经常使用耳机,否则会影响听力。正确。
故选A。
14.C
【详解】为了让全部同学都能听清楚老师的讲话,上课时老师会使用扩音器,它的作用是增大音量,使得声音变强,而不会改变音色和音高,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把手掌放在耳朵后面是为了收集声波,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分散,AB观点正确。
15.B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鼓膜很薄,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穿孔。A选项符合题意。
16.×
【详解】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它的振动,再传递到听觉神经,经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听到了各种声音。所以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不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17.×
【详解】耳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因为它是负责听觉和平衡身体的重要器官,因此保持耳朵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耳朵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戴耳机随声听听音乐不影响他人,但是长时间戴耳机随声听听音乐会影响自己的听力。
18.×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膜可以接收声音并产生振动,声音越强,鼓膜振动的幅度越大。
19.√
【详解】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紧双耳或张大嘴巴,以免震破鼓膜。
20.×
【详解】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所以,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的耳塞。
21.×
【详解】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2.×
【详解】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坏,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坏,从而导致听力下降。因此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3.×
【详解】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会伤害耳朵。
24.√
【详解】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的周围空气发生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如果人双耳的鼓膜“坏”了无法振动,就无法将声音传递给听小骨,就无法听到声音了。
25.×
【详解】保护耳朵的措施:尽量避开噪声,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我们一旦有了耳屎,可以用软的东西挖出来,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6.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耳廓是收集声波,外耳道把声音传入中耳,鼓膜对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对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对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对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7. 鼓膜 振动 28. 强 明显 大 空气 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沙子等轻小的物体 29.较近时 30.不能
【解析】27.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耳的结构中的鼓膜,它接收声音后会产生振动。
28.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实验中我们在气球皮上撒些纸屑,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固定不变,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强,纸屑跳动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大。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个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气球皮上的。纸屑的作用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若小科同学未准备纸屑,可以选择沙子等轻小的物体来替代。
29.声音的高低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一次距离气球皮远,一次距离气球皮近,纸屑跳动更明显的是音叉距离气球皮较近时,物体振动的越快。
30.保护听力的方法:1.生活中合理使用耳机,且要限量、限时。2.经常挖掏耳道。3.避免各种噪音。4.防止水流入耳朵。5.定期检查听力。戴耳机听音乐不能保护听力。
31. A E 32. 振动 空气 33. 看到气球膜在振动 跳动幅度大,声音越强 34.C
【解析】3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耳郭是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音,鼓膜对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对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对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对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3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在用气球皮模拟鼓膜振动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细盐是为了到气球膜在振动。盐粒的跳动和气球皮周围声音的音量之间的关系是盐粒的跳动幅度大,声音越强。
34.保护耳朵的方法:尽量避免噪音环境、不要经常掏耳朵、不要长期戴耳机听音乐,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耳朵的结构,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耳朵的结构。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5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综合训练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59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堂检测</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59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听听声音巩固练习</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