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三角形的有关证明1 全等三角形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如图,AB∥DE,AC∥DF,BE=CF. 求证:AB=DE.
在利用全等三角形说明线段或角相等时,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是快速、准确确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必备知识,如本例可按平移型确定△ABC≌△DEF.
1 [2022·宜宾]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直线上,AB∥DE,∠B=∠E,BC=EF. 求证:AD=CF.
2 如图,已知AC,DB相交于点O,AB=DC,∠ABO=∠DCO. 求证:(1)△ABO≌△DCO.
(2)∠OBC=∠OCB.
【证明】由(1)知△ABO≌△DCO,∴OB=OC.∴∠OBC=∠OCB.
3 如图,点D是△ABC内一点,AB=AC,∠1=∠2. 求证:△BAD≌△CAD.
4 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
(1)求证:△BAD≌△CAE.
(2)请判断BD,CE有何数量、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BD=CE,BD⊥CE.理由如下:由(1)知△BAD≌△CAE,∴BD=CE,∠ABD=∠ACE.∵∠ABD+∠DBC+∠ACB=90°,∴∠ACE+∠DBC+∠ACB=90°.∴∠BDC=90°.∴BD⊥CE.
△CAE可以看成由△BAD旋转得到,说明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5 如图,点B在CD上,OB=OD,AB=CD,∠OBA=∠D. (1)求证:△ABO≌△CDO.
(2)当AO∥CD,∠BOD=30°时,求∠A的度数.
【解】∵△ABO≌△CDO,∴∠AOB=∠COD,∠A=∠C.∴∠AOB-∠COB=∠COD-∠COB,即∠AOC=∠BOD=30°.∵OA∥CD,∴∠C=∠AOC=30°. ∴∠A=30°.
6 已知:点P为∠AOB的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EPF与∠AOB互补,∠EPF的两边与∠AOB的两边交于E,F两点.(注:四边形内角和为360°)(1)如图①,当∠EPF绕着点P旋转时,PE和PF的数量关系是 PE=PF,请验证此结论.
(2)如图②,若∠AOB=90°,∠EPF与∠AOB仍然互补,这时PE与PF还相等吗?并加以证明.
【解】PE=PF.证明如下:过点P作PG⊥OA于点G,PH⊥OB于点H.∵∠PGO=∠GOH=∠PHO=90°,∴易得∠HPG=∠EPF=90°.∴∠HPG-∠HPE=∠EPF-∠HPE,即∠EPG=∠FPH.∵OP平分∠AOB,∴∠POG=∠POH.
7 如图,AD⊥AB于点A,BE⊥AB于点B,点C在AB上,且CD⊥CE,CD=CE. 求证:AB=AD+BE.
8 如图,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满足CD=AB,过点C作CE∥AB,过点D作∠D=∠ACE,边DE与CE交于点E,求证:△ABC≌△DCE.
9 如图①,AB=7 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AC=5 cm. 点P在线段AB上以2 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
【解】△ACP≌△BPQ,PC⊥PQ.理由:∵AC⊥AB,BD⊥AB,∴∠A=∠B=90°.∵当t=1时,AP=BQ=2 cm,∴BP=5 cm.∴BP=AC.
(2)如图②,若将“AC⊥AB,BD⊥AB”改为“∠CAB=∠DBA=60°”,点Q的运动速度为x cm/s,其他条件不变,当点P,Q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x的值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 全等三角形基本模型: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 全等三角形基本模型,共25页。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万能解题模型(四)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基本模型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万能解题模型(四)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基本模型课件PPT,共22页。
数学七年级下册1 全等三角形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1 全等三角形课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驿站,定义重合法,SSS,SAS,ASA,AAS,包括直角三角形,至少一边,看谁反应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