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雍正帝即位之初,感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选择题
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4万年前人类使用颜料证据。据此可知
①泥河湾人萌生审美意识②当时已经产生贫富分化
③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④泥河湾人进入文明阶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东汉名士范滂因“党锢之祸”遭牢狱之灾,出狱返乡时,汝南和南阳的士人迎之者车数千辆。这表明当时
A.士人在斗争中占上风
B.皇权基础受到了削弱
C.范滂得到百姓的支持
D.宦官失去地方掌控权
3.《隋书·经籍志》载,北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对“借书于齐”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间文化交流加强
B.孝文帝的儒学修养深厚
C.北魏倾慕南朝萧齐玄学
D.文化融合奠定统一基础
4.宋太宗、宋真宗规定,主人对待奴婢,不得私自黥面,擅杀。宋仁宗行五等户籍制,佃农、奴婢、商人等以往的贱民,均为编户齐民,对于奴婢生命权受到侵害的个案,责令“差人检验”,增设检验签署死亡报告的规定,依法约束奴婢的雇主。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对社会的控制不断加强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民众法律意识增强
5.雍正帝即位之初,感慨:“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而训导未切,诰诫未详,又何以使臣工共知朕心,相率而遵道遵路,以继治平之政绩?”基于此,雍正帝
A.设立军机处
B.沿用奏折制度
C.大兴文字狱
D.改革科举制度
6.晚清《申报》招生广告的变化趋势(见图5)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语言速成教育是教育机构发展的突出特点;第二阶段广告总量激增,实业教育、医学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进一步发展。上述变化反映了
图51872—1911年《申报》招生广告变迁
A.广告日益主导教育的发展方向
B.国民主要关注的是医学教育
C.向西方学习已经深入制度层次
D.民族危机推动近代化的深入
7.二十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A.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
B.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
8.1942年10月,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赵占魁运动的通知》,号召开展以树立新劳动态度、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这一做法
A.有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
B.有利于阶级基础的扩大
C.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巩固
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9.下表是1949—1978年我国产业政策演变的相关内容。
据表可知,1949—1978年间我国产业政策重在
A.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B.发展西部经济
C.持续推进工业化建设
D.优化产业结构
10.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广州东方宾馆开设首家营业性音乐茶座。1985年4月,文化、广播电视和科学研究事业等被纳入第三产业。上述现象反映
A.改革开放的推进
B.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C.文化市场的繁荣
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11.“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基于
A.全球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的盛行
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D.工业资本主义的需求
12.16世纪,亨利八世确立了王权至尊地位后,选择以英文《圣经》为载体,重塑英国社会基础上的“上帝话语”。这反映了
A.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B.理性主义的宗教观念
C.民族国家的政治特征
D.封建专制统治的瓦解
13.1776年,在北美大陆流传的《常识》中提到:“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这
A.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
B.标志着美利坚民族形成
C.表明英国殖民体系瓦解
D.利于美国建立共和政体
14.17世纪末,驻马德里的摩洛哥大使认识到:"西班牙人财富最多、收入最高,但是对奢华的热衷和文明的舒适征服了他们。你很少发现西班牙人像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热那亚人那样为从事商业奔走海外……在西班牙从事手工业的多是逃到西班牙寻找工作的法国人……很短时间就发了大财。"该现象反映出西班牙人
A.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B.错失了社会转型的发展机遇
C.成为大西洋商路主宰者
D.沉溺于社会地位和奢侈生活
15.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曼纽在其著作《牛顿传》中说:"近代科学源自牛顿对上帝的默想。"爱因斯坦说:"至今还没有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的概念,来替代牛顿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要是没有牛顿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得到的收获将是不可能的。"二者意在强调
A.神学与世俗文化已达成和解
B.科学革命影响了世界格局
C.牛顿科学贡献具有超时代性
D畅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发展
16.下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创作的漫画《你们认清我太晚了》,漫画中的路易十六以野猪形象出现。该漫画的寓意是当时法国
A.新旧势力矛盾开始激化
B.革命原则成为社会共识
C.外部势力威胁与日俱增
D·专制主义破坏社会秩序
第II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文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当时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参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章士钊一战后曾游历欧洲,目睹其满目疮痍后,片面地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归因于工业化。因此,为了避免中国重蹈覆辙,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他于1923年8月发表《业治与农》一文,他宣称“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此文一出,争议不绝于耳。
梁漱溟鼓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在农业,工业发展应摆到农村、农业发展之后,“乡村建设是中国工业化的唯一道路”。在董时进看来,世界工业国已有许多,竞争激烈,如果中国再加入其中,不会有太大发展空间;中国如以工立国,必然导致外资入侵,进行资源掠夺;相较而言,以农立国更适合中国国情,以农立国能保持社会稳定,无所谓失业和罢工。
吴景超对董时进的观点提出了批评,称其观点为“经济上的复古论”,中国要摆脱经济上的落后面貌,必须采行西方“机械的生产方法”。他指出,“在目前这种外患严重的时期,我们对于如何使中国由弱而强一问题,一定看得比如何使中国由贫而富一问题更为重要”。张培刚指出,“只有政府实际负起责任来,加以社会人士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农国的工业化。这是对梁漱溟、晏阳初等知识分子主导乡村建设派的一个善意提醒,也是对政府在乡村建设和农业工业化过程中作用发挥的呼吁。
最终,“以工立国”这一观点获得了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对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这两派对于近代中国发展的贡献都应予以肯定。
——摘编自李蕴哲、陈旭东《“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近代中国发展道路之争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展道路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来看,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冲突与均衡不仅是西方政治文明形成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它还决定了当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样式。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分别形成了"民主优位"和"法治优位"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间里逐渐走向融合,20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并没有消解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冲突,依然在民主与法治之间保持着均衡与张力。
--摘编自佟怀志《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其均衡》
解读材料,选择材料中的一种制度或者提出一种新的制度演进模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述评。(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7.
(1)清查目的;清查的主导机构;参与清查的人员构成;清查对象;清查方式;清查内容。
(2)古代中国:巩固王朝统治;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世纪英格兰:为英格兰王权加强奠定基础;为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这一发展构成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前提
(3)以农为本;因地制宜;要在中央
18.
【参考示例】
【明确争议】明确争议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在内忧外患中探寻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农立国”和“以工立国”之争是这一探索的缩影。
【评析争议】
章士钊、梁漱溟等主张“以农立国”,深受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影响;一战使国内出现对西方工业文明内在冲突的反思;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广大农民的生活并未从洋务运动以来的工业化中得到多大改善,他们强调以农业立国来振兴国家。这一方面夸大工业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又过分强调“农国精神”的重要性,使得他们的观点流于陈旧、保守落后,未能捕捉到工业化浪潮正磅礴于世界的时代新形势。
吴景超、张培刚等主张“以工立国”,认为要挽救民族于危难,非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不可。鸦片战争战败让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工业的落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甲午战后“实业救国”逐渐成为时代潮流;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随着日本侵华的逐步加剧,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境地,只有实现农国的工业化,才能生产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取得战争胜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争论,促使“农本商末”传统经济思想进一步瓦解,“以工立国”派获得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较大成就,同时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得到极大推进,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结提升]】工业、农业相互配合则可走向共荣,相互隔绝则会走向两败。这对于当下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仍有借鉴价值。
19.
制度模式:近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优位 ”模式
述评:随着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 下,法国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摆脱当时封建王朝的束缚,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健康发展。在大革命 时期,自由、平等、博爱之类的口号确定表达了人们的真实希望和信念;在“人民不受约束 ”的喧嚣声 中,“法治 ”的原则被人们抛弃了。法治秩序的建立一波三折,民主的制度化遥遥无期,这成为法国 革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复辟和起义中流产的重要原因。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历程昭示的是没有法治的民主革命的失败。
总之,近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留给人们的启示是:没有法治的约束,民主是脆弱的,甚至会沦落为暴政的工具。
阶段
主要产业政策
1949—1957年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1958—1962年
①“以钢为纲”
②建立地方独立的工业体系
1963—1978年
①注重石油工业的发展
②把三线建设、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B
D
C
B
A
C
C
C
C
D
A
B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