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共4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师提问: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和外项中会有什么关系呢?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证明你的想法正确?(算一算)现在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注意:有的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师可以提问:你怎么验证的的?它们的和会相等吗?它们的差呢?商呢? 3、师提问:请小组同学验证你们的猜测,总结出规律。 4、小组回答验证过程。 5、全班再次举例验证,得出规律: 学生归纳后教师小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 6、师提问:分数形式的比例中会出现什么形式呢? 学生回答: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7、说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判断比例是否成立,也可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以上比例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都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三、巩固提高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和6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在a:7=9:b中,( )是内项,( )是外项,a×b=( )。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外项可能是( )和( )。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4)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五、回顾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