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中考全真模拟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中考全真模拟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中考全真模拟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中考全真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u-64 Zn-65 Ba—13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下列物质不含碳元素的是
A. 干冰B. 大理石C. 生理盐水D. 碳酸饮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C、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是由钠元素、氯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有碳元素,符合题意;
D、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碳酸是由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24年1月在北京召开,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大量砍伐森林代替煤作燃料
B. 利用和开发新能源
C. 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增加产量
D. 工厂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大量砍伐森林代替煤作燃料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环境,故A说法错误;
B、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符合题意;
C、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增加产量,会造成环境污染,故C说法错误;
D、工厂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会造成环境污染,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 成语、俗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钢和生铁均是铁的合金,但是含碳量不同,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百炼成钢,是指使氧气与生铁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从而得到钢,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石头中不含金元素,不可能“点石成金”,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足可以使水沸腾,会溅出伤人。A正确;
B、用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要用火柴点燃。B不正确;
C、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C不正确;
D、向试管中放石灰石颗粒,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起。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自然界中的水都属于混合物
D.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故A说法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自然界中的水通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说法正确;
D、溶液具是均一性,故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6. 如图是工业上利用H2和N2生产NH3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图中“”表示H2
C. 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是3个氢气分子和1个氮气分子参加反应生成2个氨气分子,反应前后有1个氢气分子未参加反应。
【详解】A、反应为氢气和氮气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符合多变一,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反应是3个氢气分子和1个氮气分子参加反应,则图中“”表示N2,故B不正确;
C、反应前氮元素存在于氮气中,化合价为0,反应后氮元素存在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C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是3个氢气分子和1个氮气分子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D不正确。故选C。
7. 为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的相关实验表示如下:
①X+H2SO4→XSO4+H2↑
②Y+Z(NO3)2→Z+Y(NO3)2
③Z和稀H2SO4不反应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由实验可知金属活动性:X>Y>Z
B. Z可能是银
C. X一定能与Y(NO3)2溶液反应
D. X一定不能与Z(NO3)2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反应可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即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据此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详解】A、由实验②可知,Y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由实验③可知,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由实验①可知,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但无法确定X、Y、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选项说法错误;
B、由实验②可知,Y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由实验③可知,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Z可能是银,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由实验②可知,Y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由实验③可知,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由实验①可知,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但无法确定X、Y、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X不一定能与Y(NO3)2溶液反应,故C选项说法错误;
D、由实验①③可知,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X活动性强于Z,X能与Z(NO3)2溶液反应,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8. 如图,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导致木块向下沉,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减小,密度变小,所以木块会下沉,正确;
B、氯化钠固体不能溶于饱和食盐水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所以木块不动,错误;
C、硝酸铜和锌粉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单质,所以溶液密度增大 ,木块会上浮,错误;
D、碳酸钙粉末不能溶于水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所以木块不动,错误;
故选A。
9. 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和乙均可用于灭火
B. 丙溶液中的阳离子是H+
C. 反应①过程中会产生沉淀
D. 反应②可能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丙能与氢氧化钠、氧化铜反应,则丙为酸,氢氧化钠、甲、丙、氧化铜均能转化为乙,则乙为水,甲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甲能转化为乙(水),氧化铜能转化为甲,则甲为二氧化碳,由于甲、乙、丙含同一种元素,则该元素为氧元素,故丙为硫酸,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A、甲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乙为水,水蒸发吸热,可用于灭火,故A说法正确;
B、丙为硫酸,丙溶液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故B说法正确;
C、反应①为氢氧化钠转化为水,可以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可以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会产生沉淀,故C说法错误;
D、反应②为氧化铜转化为甲(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控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2024年3月30日,是我国第七届零废弃日,本届主题是“从轻出发,生活自有零感”:
(1)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零废弃物的重要途径之一,矿泉水瓶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使用合成纤维制成的衣物更加结实耐穿,能够减少过度消费产生的浪费。区分合成纤维和棉衣物的简单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
(3)零碳社区的工作人员将厨余垃圾进行生化、堆肥处理。堆肥处理可生产沼气,沼气和天然气主要成分相同,都是___________。
【答案】(1)A (2)抽丝、灼烧、闻气味
(3)甲烷##CH4
【解析】
【小问1详解】
A、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即本身或其材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所以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塑料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塑料杯及矿泉水瓶等。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A符合题意;
B、厨余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矿泉水瓶不属于厨余垃圾。B不符合题意;
C、有害垃圾是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生活的废弃物。常见的有害垃圾包括废灯管、废油漆、杀虫剂、废弃化妆品、过期药品、废电池、废灯泡、废水银温度计等,有害垃圾需按照特殊的方法安全处理。矿泉水瓶不属于有害垃圾。C不符合题意;
D、其他垃圾是对环境危害相比较小,又没有再次利用价值的垃圾。比如砖瓦陶瓷、大棒骨、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食品盒等。矿泉水瓶不属于其他垃圾。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填:A。
【小问2详解】
棉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所以区分合成纤维和棉衣物的简单化学方法是抽丝、灼烧、闻气味。故填:抽丝、灼烧、闻气味。
【小问3详解】
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气、沼气、煤矿坑井气之中,是优质气体燃料。所以沼气和天然气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故填:甲烷。
11. 2024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极目楚天,共襄星汉”。
(1)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构成液氧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使用了铝合金箔片,画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多位航天员在“太空菜园”中成功种植生菜、小麦、水稻等。小麦为人体提供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
(4)“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了泡腾片实验。泡腾片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酸(C6H8O7),C6H8O7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
(2) (3)糖类
(4)9:1
【解析】
【小问1详解】
液氧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所以构成液氧的微观粒子是;
【小问2详解】
铝原子有13个电子,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最外层3个电子,所以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3详解】
小麦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小问4详解】
C6H8O7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西凤酒酿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酿制工艺的部分流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发酵是酿酒的关键一步,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55度的西凤酒中含酒精的体积分数为55%,此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3)打开酒瓶,能闻到酒香,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 (2)酒精 (3)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高粱发酵得到酒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2详解】
55度的西凤酒中含酒精的体积分数为55%,酒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酒精;
【小问3详解】
打开酒瓶,能闻到酒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13. 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1)6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固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
(2)有一种浸洗瓜果的固态“果蔬洗盐”,组成为氯化钠30%、碳酸钠15%、碳酸氢钠15%、他基料40%(基料可溶于水,且不与以上三种物质及稀盐酸反应)。20℃时,取这种“果蔬洗盐”100g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未溶解的固体是____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只写一个)。
【答案】(1) ①. 碳酸钠##Na2CO3 ②. 氯化钠##NaCl
(2) ①. 碳酸氢钠##NaHCO3 ②.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的碳酸钠最多,降温至10℃时,根据溶解度数据表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明显,所以析出固体最多的是碳酸钠,故填碳酸钠;
②降温后三者依然都是饱和溶液,结合溶解度数据表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氯化钠溶液,故填氯化钠;
【小问2详解】
①根据组成分数可知,100g“果蔬洗盐”中有30g氯化钠、15g碳酸钠、15g碳酸氢钠,20℃时结合溶解度数据表可知:在20℃时,100g水中,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最多能溶解36g、21.8g和9.6g,所以碳酸氢钠不能完全溶解,故填碳酸氢钠;
②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溶液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会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或者NaHCO3+HCl=NaCl+H2O+CO2↑。
14.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某工厂用孔雀石制备硫酸铜并进一步用“湿法炼铜”获得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已知孔雀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碱式碳酸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H2SO4=2CuSO4+3X+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在步骤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发生反应生成了单质铜。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2)②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铜原子、2个碳原子、1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反应后有2个铜原子、2个硫原子、10个氧原子,则3X中含有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小问2详解】
据流程图可知,孔雀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铜和过量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亚铁和过量铁粉不再反应,故实验过程中,在步骤②发生反应生成了单质铜;
【小问3详解】
步骤②中生成的铜单质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而步骤②中过量的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15.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为了验证该反应的发生,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1)子涵同学取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如图一)。当观察到___________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此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趋势可用图二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
(2)梓琪同学想利用反应前后物质成分的变化来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她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方案一中X可以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紫妍同学认为方案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1) ①.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 A
(2) ①. FeCl3(合理即可)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取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逐滴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被消耗,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滴入稀盐酸,pH<7,故此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趋势可用图二中的A表示;
【小问2详解】
①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故X可以是FeCl3,滴入氯化铁溶液,未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②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故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氯化钠,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化学实验课上,老师准备了块状石灰石、碳酸钠粉末、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稀硫酸以及如图实验装置。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若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药品组合是___________,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答案】(1)锥形瓶 (2) ①. B ②.
(3) ①. 块状石灰石、稀盐酸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根据所给药品,应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选择碳酸钠粉末,是因为碳酸钠粉末和酸反应速率较快,不易收集,不选择石灰石和稀硫酸,是因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填:块状石灰石、稀盐酸;
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b端通入。
17.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时,将一段用砂纸充分打磨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热。
【发现异常】待充分反应后静置,同学们发现试管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残留。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是什么?
【猜想假设】
(1)小静同学认为白色沉淀为碳酸镁,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静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
小雅同学认为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镁质量较多,白色沉淀为未能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小婷同学认为可能是稀盐酸不足,白色沉淀为未反应完的镁粉细颗粒。
【实验探究1】
(2)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过程,同学们的猜想均遭到了否定。
【查的资料】
同学据反应物的元素组成有针对性的查阅资料得知:碱式氯化镁[化学式为Mg(OH)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成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
【实验探究2】
(3)同学们另取少量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放入试管,进行下图实验探究。
充分反应后,观察到A装置中有少量固体残留,B装置中试纸变为___________色,说明白色沉淀是碱式化镁。
【反思据]
(4)B装置中,可将试管内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换为___________(填字母),也能完成相关实验究。
A. 硝酸银溶液B. 氢氧化钙溶液C. 湿润的酚酞试纸D. 稀硫酸
【表达】
(5)待A装置中的试管冷却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可观察到残留的少量固体逐渐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
(2) ①. 溶解 ②. 没有气泡冒出
(3)红 (4)A
(5)MgO+H2SO4=MgSO4+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反应物为镁和稀盐酸,不含碳元素,则灰白色沉淀不会是碳酸镁(MgCO3),故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故填: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
【小问2详解】
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少量的氯化镁固体,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该溶质,小雅的猜想不成立,说明加入的氯化镁固体溶解;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小婷猜想不成立,说明取适量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没有气泡冒出。故填:①溶解;②没有气泡冒出。
【小问3详解】
由查阅资料得知:碱式氯化镁[化学式为Mg(OH)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成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结论是白色沉淀是碱式氯化镁,取少量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放入试管,加热易分解成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充分反应后,观察到A装置中有少量固体残留,B装置中试纸变为红色,因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故填:红。
【小问4详解】
B装置是检验生成物HCl,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湿润的酚酞试纸遇酸不变色,稀硫酸与盐酸不反应,则可将试管内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换为硝酸银溶液。故选A。
【小问5详解】
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成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充分反应后,A装置中试管中的固体是氧化镁,向A装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可观察到残留的少量固体逐渐消失,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SO4=MgSO4+H2O。故填:MgO+H2SO4=MgSO4+H2O。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在解决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提示进行分析解答。
四、计算与分析题
18. 某久置的NaOH固体已部分变质为Na₂CO3,为测定其中NaOH的含量,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取20g该固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过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___________。
(2)计算20g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答案】(1)玻璃棒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0.6g
20g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答20g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7%。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有关成语、俗语的描述
解释
A
真金不怕火炼
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
百炼成钢
氧气与碳反应,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D
点石成金
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
C.溶解固体
D.加入石灰石
选项
X
Y
A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B
饱和食盐水
氯化钠固体
C
硝酸铜溶液
锌粉
D
水
碳酸钙粉末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碳酸钠
7.0
12.2
21.8
39.7
49.0
48.7
46.5
碳酸氢钠
8.1
8.72
9.6
11.1
12.7
14.45
16.4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向试管中滴入少量X溶液
未出现红褐色沉淀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
向试管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少量氯化镁固体
加入的氯化镁固体___________(填“溶解”或“不溶解”)
小雅的猜想不成立
②取少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_____
小婷的猜想不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中考全真模拟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水是生命之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