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
展开注意事项: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i-28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安徽省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霍邱柳编 B.芜湖铁画 C.界首彩陶 D.淮南紫金砚
2.“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吃烧烤食品不利于人体健康
B.过期的面包可食用
C.青少年多喝牛奶可预防佝偻病
D.长期饮用可乐等碳酸饮料不利于健康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是( )
4.“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下列做法不符合倡议的是( )
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B.废旧电池应深埋处理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塑料分类回收再利用
5.下列场所或位置的标识使用有误的是( )
6.下列关于铝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3B.属于金属元素
C.易失去电子 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7.科研人员以柔性二氧化钛(TiO2)纳米纤维为构筑基元,以少量二氧化硅(SiO2)溶胶为化学交联剂,利用冷冻成型的方法,制备出了TiO2纳米纤维气凝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iO2和SiO2都属于氧化物
B.TiO2和SiO2中都含有1个氧分子
C.TiO2由钛、氧两种原子构成
D.Si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g
8.“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如图是工业上用乙烯制取乙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4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9.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0.实验室需配制50 g 6%的NaCl溶液。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量取水时应选用50mL的量筒
B.称量时若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应取出部分NaCl固体至天平平衡
C.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好的溶液应装入细口瓶中,并贴好标签
11.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相符的是( )
12.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验证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待反应结束冷却后软质塑料瓶会变扁
C.实验过程中铜丝颜色的变化为:红色→黑色→红色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6月5日,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
天和核心舱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它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50%以上。此外,为了让航天员实现更久的在轨停留,中国空间站设计了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会通过冷凝水方式回收,重新作为生活用水使用。同时,电解水制氧时产生的氢气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气,降低氧气的补给需求。
空间站既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一流的太空实验平台,将为科学家们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1)天和核心舱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翼由砷化镓材料制成。如图是镓、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________,请写出砷化镓的化学式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回收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时水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3)电解水制氧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结合上述短文,请你说说建造空间站的重要意义________。
14.(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所需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后同)。
(3)某同学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4)小明同学又重新设计了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G),其突出优点是________。该发生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常选用收集装置为________。
15.(5分)C2O3可用作釉料、颜料、催化剂等,如图是利用某含钴原料(主要成分为C2O3,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制取C2O3的工艺流程。
(1)C2O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若经操作a得到的CSO4溶液仍浑浊,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NH4)2C2O4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步骤③中的另一种产物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该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_。
16.(6分)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某兴趣学习小组以铁为主题展开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铁的应用
(1)下列铁制品的应用与导热性有关的是________。
A.铁锤 B.铁锅 C.菜刀
(2)“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水。
【任务二】铁的冶炼
(3)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CO在高温下夺取赤铁矿石里的氧,将铁还原出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图1 图2
如图1所示,称取纯净的氧化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实验时先通入CO,再用电热丝进行加热。
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该实验有一个明显缺陷,你认为是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拓展探究】
(4)现用热分析仪记录CO与48.0 g Fe2O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得到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像分析,D点时固体成分为________。
②若C点成分为一种化合物,则该物质为________。
17.(5分)“中和滴定”可用于测定酸或碱的浓度。向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用pH传感器测得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
(1)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滴加稀硫酸过程中,若振荡不充分,可能导致测定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C 12.D
13.(1)3 GaAs (2)分子间间隔 (3)2H2O通电2H2↑+O2↑ (4)为科学家们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突破提供有力保障(合理即可)
14. (1)铁架台 (2)AF (3)C (4)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能 D
15.(1)+3 (2)重新过滤 (3)CSO4+(NH4)2C2O4=CC2O4↓+(NH4)2SO4 (4)二氧化碳
16.(1)B (2)氧气 (3)Fe2O3+3CO2Fe+3CO2 ①A装置中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②装置末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4)①Fe ②FeO
17.(1)解: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 g×4%=0.8 g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0.8 g x
eq \f(98,80) = eq \f(x,0.8 g)
x=0.98 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eq \f(0.98 g,20 g)×100%=4.9%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2)偏小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A. 公共浴室
B. 一氧化碳储气瓶
C. 盛酒精的试剂柜
D. 家用冰箱、空调
选项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镁、铝、铁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
该无色溶液显碱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B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加入稀盐酸
C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含有HCl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共4页。
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g-108,化学与环境、健康息息相关,9g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附相对原子质量,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