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互联网上的社区都是自愿形成的,在人们具有寻找头脑相似的伙伴的倾向的作用下,这些社区往往成为同质性的。它们由此被称作“兴趣社区”。非常符合盖茨在《未来之路》中的描述:
我们确信我们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独一无二的能力,找到同好者社区。加入电子社区的人越多,社区对成员来说也就更有价值。全球大多数滑雪爱好者都会成为滑雪电子社区的成员……当所有的人都从事与你相像的锻炼项目时,你自我意识的东西会减少。
在自我意识减少的同时,你也就掉进了互联网最具诱惑力的幻象之中:在特别营造的小天地之中得到虚假的保证,仿佛与自己的信念相抵触的事实全都不再存在。这就是网络的“回声室效应”:信息或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
所谓“回声室效应”,是指在一个网络空间里,如果你听到的都是对你意见的相类回响,你会认为自己的看法代表主流,从而扭曲你对一般共识的认识。此一效应的存在常常同信息选择密切相关:个人总是倾向于接受协调性的信息而避免那些会带来不协调认知的信息。
如此回声室的存在会在一种特定的网络媒介当中对批判性对话造成重大障碍。在线讨论的参加者会发现,讨论的结果并非开放性地吸收对话其他方的可取的观点,而常常只导向己方信念体系的进一步增强。回声室效应也可能影响对网络上的大众的语言和文化变化的认知,因为个人仅创造、体验和漫游那些符合其世界观的虚拟空间。
网络杂志《沙龙》的专栏作家安德鲁·列奥纳德在回顾了自己被“回声室效应”痛苦误导的经历之后说:“让我不安的,不是在互联网上用谷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容易性,而是那种随时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心态的方便性。”在这样的“回声室”中,人们只需链接到他们喜欢或意见相同的人,只会阅读他们热爱读或完全同意的东西,那么,又哪里还会有公共领域存在?
马歇尔·范·阿尔斯泰恩和埃里克·布莱卓夫森在一篇重要的论文中,显示了互联网可以把头脑相似者的甚至是微弱的偏好发展成同质的小团体,其内部交往大大超过群外交往,他们把这一情形称为“赛博空间的巴尔干化”。这种情况如果不加遏制,会导致“族群政治”和“议题政治”的出现,剥蚀大部分公民应该拥有的一定程度的共同经验。
同质社区的增多不仅减少了跨群体的社区,造成了政治分裂,而且它还加剧了调和多样化的利益和世界观的困难程度。政治学家凯斯·桑斯坦从十几个国家的实证研究中,总结出“群体极化”的概念:即“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协商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摘编自胡泳《新词探讨:回声室效应》,有删改)
材料二
破解信息传播中“回音室效应”,不仅需要媒体从技术层面进行调整,也需要公众从多个角度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进而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保证对现实社会的认知更加客观、准确。
在技术层面上,扩大信息偶遇的几率与范围能减少“回音室效应”的负面影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不仅提出了《我的日报》的概念,也提出了有助于消除“我的报纸”负面影响的“我们的日报”的构想:即通过“我们的日报”,我们会了解一些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会感兴趣的事情,不希望被去掉看似不相干的信息。媒体能够从技术层面,对新闻信息个人化的程度进行适度调节。凯斯·桑斯坦也提出了采用“公共论坛原则”来遏制“回音室效应”的不良后果。尽管公共媒体不是常常能够扮演好它的角色,但是,它们可以促成经验的分享,让人们置身于原本可能被忽略的议题,或无法事先选择的信息和看法中。两位知名学者所提出来的对策都是旨在将网络用户置身于未经筛选的任何信息之下,即便某些内容令他们讨厌和不安。
在技术层面扩大信息偶遇的几率与范围,可以从关注内容(信息)和关注对象(好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为了突破关注内容的封闭性,可以在用户自主的信息空间增设类似“热点信息”的栏目,推送诸如公共议题、热门话题,以及用户应知的国内外重要信息等,把公共议程嵌入个人议程中,帮助个体突破自己有意或无意设立的信息屏障。其次,突破关注对象的同质化。可以从技术上弱化按用户相关性推荐关注对象的逻辑,或有意推荐与其关注领域存在一定差异的好友,增加好友的多样性,打破网民群体间的壁垒,进而既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又能突破“回声”的影响。
技术赋权使得网民们能够较为自由地传播信息和表达观点,但是由于缺乏判断信息价值、甄别事实真假的专业训练,在筛选信息时网民往往会囿于个人的认知、经验和情绪。所以,在用户层面上,提升适合社交媒体环境的媒介素养极为重要。
(摘编自许向东《在全新的传播格局下破解“回音室效应”》,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趣社区”符合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描述,原因之一是这些社区往往具有同质性。
B. 在自我意识减少时,我们会得到虚假保证,使得与自己的信念相抵触的事实全都不再存在。
C. 批判性对话会在一种特定的网络媒介当中,受到回音室的影响,这与个人世界观有关联。
D. 要保证对现实社会的认知更加客观、准确,要从技术层面调整,也需公众提升媒介素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德鲁·列奥纳德的话语深刻地点出了“回音室效应”可能存在的弊端。
B. 马歇尔和埃里克的观点表明要警惕“族群政治”和“议题政治”的出现。
C. 尼葛洛庞帝提出构建“我们的日报”的设想,属于技术层面进行的调整。
D. 凯斯·桑斯坦建议采用“公共论坛原则”,目的是要提高信息筛选效率。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现象不属于“回音室效应”的是( )
A. 每当重大公共政策出台:总有一批标题“夺目”、理解片面的文章泛滥于网络平台而阅读转发者甚众。
B.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C. 微博上,关注比较正面的动态消息会生成更多正面的内容,相反,关注负面的动态消息会导致生成更多负面的内容。
D. 在网络上发酵的“江歌案”“杭州保姆纵火案”中,人们总倾向于接受带有个人偏向的信息,从而引发众多错误的舆论。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的解读推断不恰当的是( )
表一:舆情主题中育儿、社会、科技和对照组回音室比较
[对照组(cntrl grup)是指实验对象中一个被随机选择的子集,其中的个体没有特殊待遇。需要对照组的原因是:没有对照组,就没有办法确定这样的操作或是某些其他变量(或几个联合变量)是否产生了作用。]
表二:舆情主题中育儿、社会、科技、对照组回音室成员数量
A. 每个舆情主题下形成的回音室数量均约为对照组回音室数量的1.5倍,说明“回音室效应”作用明显。
B. 三个主题事件的回音室数量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社会类数量最多,育儿次之,科技最少。
C. 从事件所形成的回音室成员数量来看,三类主题回音室的最大值、均值、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
D. 舆情事件在传播中参与回音室的用户数量更多,所形成的回音室也更大,会导致同质社区的减少。
5. 下面是安徒生知名童话《皇帝的新装》故事叙述,被嘲笑的皇帝陷入到了与“回音室效应”相似的境地中。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皇帝被欺骗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问题的发生。
一位奢侈而愚蠢的皇帝每天只顾着换新衣服,一天王国来了两个骗子,他们声称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圣贤才能看见,愚人不能看见。
骗子索要了大量财宝,不断声称这件衣服多么华贵以及光彩夺目。被派去的官员都看不见这件衣服,然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愚昧”,他们都说自己能看见这件衣服。皇帝也是如此,最后他穿着这件看不见的“衣服”上街游行,只有一位儿童说:“他什么也没穿啊!”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罢盖新房
安晓斯
沁水湾人,管收完麦子叫“麦罢”。麦收前,许多人家都要打地基,准备麦罢盖新房。李玉梅家麦罢也准备盖新房,和张铁山的打夯队联系了,排到初六那天,才轮到给她家打夯。
盖新房在沁水湾是大事,一大早,张铁山就用架子车推着一盘石夯过来了。
玉梅今天也穿上了大红对襟外套,长长的头发用一根细绸带松松地系着。看着玉梅,铁山说,头天帮忙挖地基的人今天都会来,十八条汉子我都招呼到了,大家都愿意帮忙,你放心。
打夯队挑人,挑的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每班9人,两班轮流着,至少得18人。起夯。只见九个壮汉子一齐弓腰,猛拉绳索,石夯起了二十公分,旋即“扑哧”一声落下。《夯歌》声起。嘿哟哟……
铁山唱起《夯歌》序曲。九个汉子再次弓腰,绷紧拉绳。
嘿哟哟……嘿哟哟……
一起拉紧绳哟……嘿哟
朝着中间砸哟……嘿哟
再往两边夯哟……嘿哟
拐角砸三下哟……嘿哟
瓷实又得劲哟……嘿哟
……
为给玉梅家打夯,把张铁山难为得差点掉泪。王翠翠不同意张铁山带人去,主要是不想让铁山和玉梅见面。沁水湾人打夯,缺不了烙饼的妹。翠翠是烙饼妹的小头头,她不同意,打夯的汉子就吃不上那喷香酥脆的热油饼。
阳光艳丽,和煦风吹。翠翠带着四个穿着红衣服的烙饼妹,用架子车推着烙饼用的小面板、铁鏊子、翻饼用的铁批子和三大包烧火用的麦秸,有说有笑地来到了玉梅家。
一棵老枣树下,翠翠和四个小姐妹一溜儿排开,每人用三块碎砖支起个铁鏊,身边都放着烧火用的麦秸。沁水湾人烙饼讲究,用的铁鏊子得厚实,烧火得用麦秸,麦秸火烟熏火燎,烙出的热油饼才够味,再卷上自家种的大葱,那滋味,可得劲儿。
说话间,烙饼妹开工了。烙饼的面是翠翠提前和好的,烙饼的油、盐、葱花也是翠翠带来的。玉梅家有困难,翠翠心里有数。就像耍魔术一般,五个烙饼妹劈里啪啦、咣咣当当一阵响,一张张喷香酥脆的油饼,就飞到了面前的大簸箩里。
三年前,玉梅嫁给了大柱。
翠翠和玉梅是同学,都喜欢铁山。两人都是犟脾气,怒气憋得脸通红。村东的打麦场上,“仇人”相见,话都没说,就撕扯对方的衣服,把张铁山急得头晕。他站在两人中间,光挡人不说话。大夏天,张铁山穿了个小背心,汗水出溜溜往下掉。玉梅和翠翠骂累了,伸出双手挖对方的脸。张铁山在中间来回阻挡,前胸后背被两人的长指甲挖出道道血痕。
后来,迫于家庭压力,玉梅嫁给了东街的大柱,翠翠才放了心,就一直跟着张铁山的打夯队,成了烙饼妹。说起来也真是命苦,一年前,大柱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水灵滋润的玉梅愁得生出了白发,家里原本拮据的日子就更窘迫了。
翠翠和铁山商量了,先不结婚,想尽情享受谈恋爱的滋味。现在,麦子熟了,玉梅家麦罢要盖房,收麦前要打夯,翠翠那小心思,一圈圈突噜噜急着转。
半晌功夫,玉梅家五间新房的地基砸完了第一圈。两张热油饼吃过,一大碗茶水喝完,打夯队员们重整阵容,夯歌再起。张铁山再唱《夯歌》序曲。九个汉子再次弓腰,绷紧拉绳。
头天晚上,张铁山差点就给翠翠跪下了。和玉梅咱仨从小一起上学,就像亲姊妹一样一起长大,她家里困难,咱能不管?盖房打夯,咱能不去?打夯的汉子都去了,能少了烙饼妹?铁山啰哩啰嗦,絮絮叨叨,硬是说笑了翠翠。
我动员打夯汉,你动员烙饼妹,街坊邻居的咱再多说说,大伙儿给玉梅家捐点钱咋样?翠翠抹了把泪说,俺不会拖后腿。
翠翠和玉梅在打麦场吵过架后,再没说过话。想来想去,趁夜深人静,翠翠悄悄来到玉梅家。敲敲窗户,翠翠喊,姐,攒了一竹篮土鸡蛋,给俺哥营养身体。玉梅赶紧穿衣开门,翠翠一溜烟跑了。第二天早上,翠翠的屋门口又放了满满一竹篮带着露水的青菜。
起夯。《夯歌》声起。铁山唱起《夯歌》序曲。九个汉子弓着腰,绷紧拉绳。
兄弟听清楚哟……嘿哟
一起拉紧绳哟……嘿哟
朝着中间砸哟……嘿哟
………
这边厢,场面依旧,好生热闹。打夯的汉子们看到,翠翠和四个小姐妹还是一溜儿排开,每人用三块碎砖支起个铁鏊,劈里啪啦、咣咣当当一阵响,一张张喷香酥脆的油饼就飞到了面前的大簸箩里。
吃着喷香酥脆的油饼,张铁山拿眼瞟了瞟翠翠。翠翠就从身上摸出个红布包塞给玉梅。姐,这是大伙凑的钱,一点心意。玉梅的泪水就刷刷地往外流。
瞅人不注意,翠翠紧紧挽住玉梅的胳膊。收罢麦,请你和俺哥喝喜酒。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第7期)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梅今天也穿上了大红对襟外套”“翠翠带着四个穿着红衣服的烙饼妹”,这些穿着打扮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沁水湾人对麦罢盖新房的重视。
B. 翠翠带着四个烙饼妹有说有笑地来到玉梅家,从“有说有笑”这处细节可以看出翠翠因替打夯汉子烙饼,要帮玉梅家盖房的那份高兴与热情。
C. 玉梅收到翠翠送来鸡蛋,便在第二天早上还回去一篮青菜,这是为了表现玉梅虽遭遇不幸,生活困窘,但自尊心极强,不愿无故接受他人的帮忙。
D. 小说结尾处写道“玉梅的泪水刷刷地往外流”,这百感交集的泪水融入了与翠翠冰释前嫌的激动,更有得到大家帮助盖房和热心捐赠的感动。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借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情节,按照时间顺序交代前因后果,让读者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
B. 小说运用反差式描写塑造人物,如身强力壮的铁山“难为得差点掉眼泪”“差点就给翠翠跪下”,这些描写使人物丰满生动。
C. 小说通过记述姑娘们烙饼的工具、食材、方法,展示了沁水湾盖房打夯吃热油饼的习俗,使整篇小说洋溢着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D. 小说语言朴素却不乏感染力,尤其善用拟声词,“劈里啪啦、咣咣当当”写出了烙饼妹们动作麻利,操作娴熟;“扑哧”写出了打夯汉子的强壮有力。
8. 小说略写盖房经过,却较为详细地记叙了两段《夯歌》序曲,可谓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9. 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是如何将一个平常故事写得曲折有致、吸引读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亡身。亡身者,仁人所不为也。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孔子曰:“吾其从讽谏矣乎!”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义虽俱贤,而曹羁合礼。
(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材料二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①。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直辞禁之,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
(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注】①正闺:正门。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智者度A君权B时C调其缓D急而处E其宜F上不敢危G君H下不以危身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释义为“坚持、坚决”,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用法不同。
B. 殆,有疑惑、危险、接近、恐怕等含义。文中的“殆”与“百战不殆”的“殆”词义相同。
C. 赐,文中指恩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的“赐”词义相同。
D.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为了区分亲疏贵贱,天子立五庙。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王言行有过失,臣子应进行劝谏,因为君王出现过失,常常是国家危亡的先兆,若“三谏”仍不被采纳可考虑离开。
B. 马匹被杀后,齐景公怒不可遏,不问情由,操起长戈便要亲自去刺杀凶手,其性格中暴躁冲动的一面由此可见一斑。
C. 刖跪未辨认出大白天披头散发,乘坐六马之车,载着妇人出门的齐景公即为国君,于是将其赶回,景公因羞惭不上朝。
D. 语言上两则材料各具特点,材料一以议论为主,理性典雅;材料二以记叙为主,自然生动,寥寥几语,刖跪形象跃然纸上。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
(2)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
14. 材料一是关于臣子劝谏君王的相关论述,请结合材料二的具体内容说说晏子对景公的劝谏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淇 奥①
《国风·卫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②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③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④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⑤琇莹,会弁⑥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篑。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⑦兮,猗⑧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①淇:淇水。奥(yù):河岸弯曲的地方。②匪:通“斐”,有文采貌。③僩(xiàn):神态威严。④谖(xuān):忘记。⑤充耳: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⑥弁(biàn):皮帽。⑦绰:柔和貌。⑧猗(yǐ):通“倚”。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共三章,一咏三叹,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性。
B. 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物喻人,这一手法在《诗经》中很常见,如《关雎》。
C. 首章的“如琢如磨”和第三章的“如圭如璧”都意在突出君子之美如美玉一般与生俱来。
D. 本诗热烈赞美君子,这也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健康积极向上美的追求和向往。
16. 这是一首赞美君子之作,诗中的君子之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子孙不珍惜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来的土地,拿来贿赂秦国,如弃草芥一般。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表达自己对田园活的向往和眷恋。
(3)“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既可以引发君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的和乐之道,也可借其表达隐逸山林的志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不幸者常常愿意同幸运者相比,抱怨自己的运气。幸运者常常不愿同不幸者相比,相信自己的努力。命运中的 ① 永远比有速之客来得多。所以应付前一种客人,是人生的必修。他既为客,就是你拒绝不了的。所以 ② 没有用,平安地尽快把客人送走,才是高明主人。
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我把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脑地塞进去,然后蒙一块宿命的轻纱。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份 ③ 的坦然。在我快乐在我幸福在我成功在我优越在我欣喜的时候,在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刻,我要提醒我自己——这是命运的光环笼罩了我。在这个环境里,居住着机遇,居住着偶然性,居住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如果改成:“在我快乐、在我幸福、在我成功、在我优越、在我欣喜的时候,在人生所有时刻”,语意上与原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原文不加顿号的表达效果更好?
20. 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词和文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B. 这条河中的水已经冻实了。
C. 他们两人交情一直很深。
D. 他非常善于和别人打交道。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小说回目,是阅读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作品登堂入室的必经门径。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回目字数也由参差不齐而逐步定型为长短一致的七八言,而且大多讲求对仗,不但易于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 A 。《红楼梦》第一回标示创作权的最重要话语是:“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可见“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是完成创作的关键一步。像曹雪芹一样,多少古代作家为吸引读者,流传后世,在回目上呕心沥血。遗憾的是, B ,成了历史的徽章。
在“红学”史上,俞平伯是《红楼梦》回目研究鉴赏的开拓者。他归纳了《红楼梦》回目十六例,并作了深入分析。他还依据回目的基本要求,提示了研究鉴赏回目的思路:
须用最精简的文字,于是有了“炼字”和“用典”;须用对偶的文字,于是有了“对比”和“相因”的写法;须与正文发生配合的作用,于是有了“离合”与“错综”。
当然,“红学”百说万象,总应以文本为本。从回目解味文本,或可添一道风景,当然也难免挂一漏万,留下缺憾。所期探骊得珠,不至混同鱼目也。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读完上述材料后,你明白了回目是章回小说内容的概括。你的同桌发现:可以借用回目,将教材同一课的不同课文内容,整合成这一课的大标题。你的同桌为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和第16课的内容尝试着写了回目,但都还没有完成。请你帮助你的同桌,依据课文内容补写回目。
(1)第14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萋萋秋草,破屋小院悟清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6课《登泰山记》&《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明月,浇忧思以成超然。”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棵树的一生,不仅要努力向下,还要尽力向上,二者缺一不可。
作为当代青年,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事件
回音室成员数量
最大值
平均值
中位数
育儿
227
38
25
社会
438
38
23
科技
245
35
23
对照组
121
21
15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三)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三)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二)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