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docx
    • 学生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学生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docx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第1页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第2页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第3页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学生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第1页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学生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第2页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学生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文件包含专题07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docx、专题07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学生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型1】三角形中位线
    如图,已知D、E分别为AB、AC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
    【模型2】梯形中位线
    如图,已知,E、F分别为梯形两腰AD、BC的中点,根据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
    【模型拓展1】常见的中位线辅助线作法
    如图,在中,已知点D为AB的中点,通常情况下,过点D作,可知DE 为的中位线。
    【模型拓展2】常见的中位线辅助线作法
    如图,在中,已知点D为AB的中点,通常情况下,过点D作,可知BC为的中位线。
    【模型3】中垂线模型
    如图,已知直线是AB的垂直平分线,点A是直线上的一点,连接AB、A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AC。
    【例1】已知:中,为的中点,平分于,连结,若,求的长.
    【答案】
    【分析】延长CG交AB于点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CG=EG,AE=AC,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DG=BE=(AB-AC),从而得出的长.
    【解析】解:延长CG交AB于点E.
    AG平分,于,
    ,,

    ∵ ,为的中点,

    故答案为.
    【例2】如图,在菱形中,,点、分别为边、的中点,连接,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连接、,交于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知,在菱形中,,易知,解直角三角形OBC知BO=BC∙sin60°=,从而得证.
    【解析】证明:如图,连接、,交于点,
    、分别是、的中点,

    在菱形中,,
    ,,



    【例3】已知:如图,在△ABC 中,D在边AB上.
    (1)若∠ACD =∠ABC ,求证:AC2 = AD· AB;
    (2)若E为CD 中点,∠ACD =∠ABE,AB = 3,AC=2,求BD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利用两组角分别相等,可证相似,然后对应边成比例,变形即可求解;
    (2)过C作CF∥EB交AB的延长线于F,转化成(1)中的相似关系,列比例式,代入AB和AC的值即可求解.
    【解析】(1)在和中,
    ,∠A=∠A,
    ∴∽,
    ∴,
    ∴ ;
    (2)过C作CF∥BE交AB的延长线于F,
    由于为中点,
    ∴BF=BD,∠F=∠ABE,
    ∵,
    ∴,∠A=∠A,
    ∴∽,
    ∴,
    ∴,
    ∵,,则,,
    ∴,
    解得:BD=.
    一、单选题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与交于点O,点E是边的中点,,则的长是( )
    A.1B.2C.3D.4
    【答案】B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点O为AC的中点,而点E是BC边的中点,可证OE为△ABC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解题即可.
    【解析】解: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O=OC,
    而E为BC的中点,即BE=EC,
    ∴OE为△ABC的中位线, OE=AB,
    由OE=1,得AB=2.
    故选B.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C的中点.若OE=2cm,则AB的长为( )
    A.4cmB.8cmC.2cmD.6 cm
    【答案】A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OA=OC,结合EC=EB,得到OE是△ABC的中位线,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到AB=2OE计算选择即可.
    【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OA=OC,
    因为EC=EB,
    所以OE是△ABC的中位线,
    所以AB=2OE,
    因为OE=2,
    所以AB=4(cm).
    故选A.
    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若DE=4,则BC等于( )
    A.2B.4C.8D.10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
    【解析】解:∵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DE=4,
    ∴BC=2DE=2×4=8,
    故选:C.
    4.如图,在矩形中,,,平分交于点点,分别是,的中点,则的长为( )
    A.B.C.D.
    【答案】B
    【分析】由AE平分∠BAD得∠BAE=∠DAE,根据矩形ABCD可得△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E=AB=6,从而可求EC=2,连接DE,由勾股定理得DE的长,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FG的长.
    【解析】解:连接,如图所示:
    四边形是矩形,
    ,,,AD∥BC,

    平分,





    点、分别为、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故选:B.
    二、填空题
    5.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点D是AC延长线上的一点,AD=24,点E是BC上一点,BE=10,连接DE,M、N分别是AB、DE的中点,则MN=____.
    【答案】13
    【分析】连接BD,取BD的中点F,连接MF、NF,由中位线定理可得NF、MF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MN的长度即可.
    【解析】连接BD,取BD的中点F,连接MF、NF,如图所示
    ∵M、N、F分别是AB、DE、BD的中点
    ∴NF、MF分别是△BDE、△ABD的中位线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故答案为:13.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BC=5,CD=3,EF=2,∠AFE=45°,则∠ADC的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35°
    【分析】连接B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BD,BD=2EF=4,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BDC=90°,计算即可.
    【解析】解:连接BD,
    ∵E、F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EF=2,
    ∴EF∥BD,BD=2EF=4,
    ∴∠ADB=∠AFE=45°,
    又∵BC=5,CD=3,
    ∴BD2+CD2=25,BC2=25,
    ∴BD2+CD2=BC2,
    ∴∠BDC=90°,
    ∴∠ADC=∠ADB+∠BDC=135°,
    故答案为:135°.
    7.梯形ABCD中,,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已知:两底差是3,两腰的和是6,则△EFG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K,利用“AAS”证得△AEB≌△KED,得到DK=AB,可知EF,EG、FG分别为△AKC、△BDC和△ACD的中位线,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条件可求得EF+FG+EG,可求得答案.
    【解析】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K,
    ∵AB∥CD,
    ∴∠BAE=∠DKE,∠ABD=∠EDK,
    ∵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
    ∴BE=DE,
    在△AEB和△KED中,

    ∴△AEB≌△KED(AAS),
    ∴DK=AB,AE=EK,EF为△ACK的中位线,
    ∴EF=CK=(DC-DK) =(DC-AB),
    ∵EG为△BCD的中位线,
    ∴EG=BC,
    又FG为△ACD的中位线,
    ∴FG=AD,
    ∴EG+GF=(AD+BC),
    ∵两腰和是6,即AD+BC=6,两底差是3,即DC-AB=3,
    ∴EG+GF=3,FE=,
    ∴△EFG的周长是3+=.
    故答案为:.
    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点F分别是边BC,边CD上的动点,且BE=CF,AE与BF相交于点P.若点M为边BC的中点,点N为边CD上任意一点,则MN+PN的最小值等于_____.
    【答案】
    【分析】作M关于CD的对称点Q,取AB的中点H,连接PQ与CD交于点N',连接PH,HQ,当H、P、N'、Q四点共线时,MN+NP=PQ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HQ,再证明△ABE≌△BCF,进而得△APB为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PH,进而求得PQ.
    【解析】解:作M关于CD的对称点Q,取AB的中点H,连接PQ与CD交于点N',连接PH,HQ,则MN'=QN',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B∥CD,∠ABC=∠BCD=90°,
    在△ABE和△BCF中,

    ∴△ABE≌△BCF(SAS),
    ∴∠AEB=∠BFC,
    ∵AB∥CD,
    ∴∠ABP=∠BFC=∠AEB,
    ∵∠BAE+∠AEB=90°,
    ∴∠BAE+∠ABP=90°,
    ∴∠APB=90°,
    ∴PH=,
    ∵M点是BC的中点,
    ∴BM=MC=CQ=,
    ∵PH+PQ≥HQ,
    ∴当H、P、Q三点共线时,PH+PQ=HQ= 的值最小,
    ∴PQ的最小值为,
    此时,若N与N'重合时,MN+PN=MN'+PN'=QN'+PN'=PQ=的值最小,
    故答案为.
    9.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B,E为AC上一点,BE平分∠ABO,EF⊥BC于点F,∠CAD=45°,EF交BD于点P,BP=,则BC的长为_______.
    【答案】4
    【分析】过点E作EM∥AD,由△ABO是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可知点E是AO的中点,可证得EM=AD=BC,根据已知可求得∠CEF=∠ECF=45°,从而得∠BEF=45°,△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BF=EF=FC=BC,因此可证明△BFP≌△MEP(AAS),则EP=FP=FC,在Rt△BFP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x,即得答案.
    【解析】过点E作EM∥AD,交BD于M,设EM=x,
    ∵AB=OB,BE平分∠ABO,
    ∴△ABO是等腰三角形,点E是AO的中点,BE⊥AO,∠BEO=90°,
    ∴EM是△AOD的中位线,
    又∵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AD=2EM=2x,
    ∵EF⊥BC, ∠CAD=45°,AD∥BC,
    ∴∠BCA=∠CAD=45°,∠EFC=90°,
    ∴△EF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F=FC,∠FEC=45°,
    ∴∠BEF=90°-∠FEC=45°,
    则△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F=EF=FC=BC=x,
    ∵EM∥BF,
    ∴∠EMP=∠FBP,∠PEM=∠PFB=90°,EM=BF,
    则△BFP≌△MEP(ASA),
    ∴EP=FP=EF=FC=x,
    ∴在Rt△BFP中,,
    即:,
    解得:,
    ∴BC=2=4,
    故答案为:4.
    10.如图,梯形ABCD中,,,将线段CB绕着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C落在CD延长线上的点E处.联结AE、BE,设BE与边AD交于点F,如果,且,那么梯形ABCD的中位线等于______.
    【答案】8
    【分析】由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得,进而求得DE=2,从而求得底边EC的长,于是可求得CD的长,进而求得梯形ABCD的中位线.
    【解析】解:过点B作BM⊥CE于点M,如下图,
    ∵,,
    ∴∠ADC=180°-∠A=180°-90°=90°,
    ∵,
    ∴,
    ∵,
    ∴DE=2,
    ∵BM⊥CE,
    ∴∠BMD=90°,
    ∴四边形ABMD是矩形,
    ∴DM=AB=4,
    ∴EM=2+4=6,
    ∵将线段CB绕着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C落在CD延长线上的点E处,
    ∴BE=BC,
    ∵BM⊥CE,
    ∴EC=2EM=12,
    ∴CD=12-2=10,
    ∴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
    故答案为:8.
    11.如图,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交于点,,,,分别是,,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②;③平分;④平分;⑤四边形是菱形.
    【答案】①②③
    【分析】由中点的性质可得出,且,结合平行即可证得②结论成立,由得出,即而得出,由中线的性质可知,且,,通过证得出得出①成立,再证得出④成立,此题得解.
    【解析】解:令和的交点为点,如图
    、分别是、的中点,
    ,且,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且,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点为的中点,

    在和中,,
    ,即②成立,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

    为中点,

    ∴∠BEA=,
    ∵,
    ∴∠APG=∠BEA=,

    ∵为中点,
    ∴,即①正确;
    ∵GE=EF,,
    ∴平分即③正确;
    另外,无法判断平分和四边形是菱形成立,故④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③,
    故答案为:①②③.
    12.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BF=2,CF=6,将这张纸片沿直线DE翻折,点A与点F重合.若DEBC,BF=DF,则△ADE的面积为 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解析】解:∵纸片沿直线DE翻折,点A与点F重合,
    ∴DE垂直平分AF.
    ∴AD=DF,AE=EF.
    ∵DEBC,
    ∴DE为ABC的中位线.
    ∴DE=BC=(BF+CF)=×(2+6)=4.
    ∵BF=DF,
    ∴BDF为等边三角形.
    ∴B=60°.
    在RtAFB中,BAF=30°,BF=2,
    ∴AF=BF=2,
    ∴四边形ADFE的面积=×DE×AF=×4×2=4.
    ∴ADE的面积=×4×=2.
    故答案为:2.
    三、解答题
    13.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的中点,的延长线分别、的延长线交于点、,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连接BD,取BD的中点,连接EP,FP,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PF=AD,PF∥AD,EP=BC,EP∥BC,进而得出∠AHF=∠BGF.
    【解析】解:如图所示,连接BD,取BD的中点,连接EP,FP,
    ∵E、F分别是DC、AB边的中点,
    ∴EP是△BCD的中位线,PF是△ABD的中位线,
    ∴PF=AD,PF∥AD,EP=BC,EP∥BC,
    ∴∠H=∠PFE,∠BGF=∠FEP,
    又∵AD=BC,
    ∴PE=PF,
    ∴∠PEF=∠PFE,
    ∴∠AHF=∠BGF.
    14.如图所示,中,,延长到,使,点是的中点,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可知EF是△ABC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AB,EF=AB,又由AD=AB,即可得AD=EF,根据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DE=AF,由在Rt△ABC中,∠BAC=90°,点E边BC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得AF=BC.所以DE=2BC.
    【解析】证明:取的中点F,连EF,AF,
    ∵点E、F分别为边BC,AC的中点,即EF是△ABC的中位线,
    ∴EF∥AB,EF=AB,
    即EF∥AD,
    ∵AD=AB,
    ∴EF=AD,
    ∴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AF=DE.
    ∵在Rt△ABC中,∠BAC=90°,点E边BC的中点,
    ∴AF=BC,
    ∵四边形AFED是平行四边形,
    ∴BC=2DE.
    15.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DE⊥AB于点E,DE = 4cm,∠A =45°,求菱形ABCD的面积和梯形DEBC的中位线长(精确到0.1cm)
    【答案】菱形ABCD的面积是22.7cm²,梯形DEBC的中位线长是3.7cm.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DC=AB,
    ∵DE⊥AB,
    ∴∠AED=90°,
    ∵∠A=45°,
    ∴△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E=4,
    由勾股定理得,,
    ∴AB=,
    ∴菱形ABCD的面积为DE×AB=4×=≈22.7cm²,
    ∵BE=-4,CD=AD=,
    ∴梯形DEBC的中位线长(-4+)÷2=-2≈3.7cm.
    答:菱形ABCD的面积是22.7cm²,梯形DEBC的中位线长是3.7cm.
    16.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OE是△ABC的中位线,连接AE并延长,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且AF=AD,连接BF.证明四边形ABFC为矩形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先通过平行四边形及中位线的性质证明△ABE≌△FCE,从而得到四边形ABFC为平行四边形,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ACF=90°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BE=∠FCE.
    ∵OE是△ABC的中位线
    ∴BE=CE
    在△ABE和△FCE中,
    ∴△ABE≌△FCE(ASA)
    ∴AB=CF
    ∴四边形ABFC为平行四边形
    ∴CF=CD
    又∵AF=AD
    ∴∠ACF=90°
    ∴四边形ABFC为矩形
    17.已知:如图,在等边中,,且交外角平分线于点.
    (1)当点为中点时,试说明与的数量关系;
    (2)当点不是中点时,试说明与的数量关系.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AD=DE.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F=∠BFD=60°,于是得到△BDF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AFD≌△DCE即可得到结论;
    (2)AD=DE.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F=∠BFD=60°,于是得到△BDF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AFD≌△DCE即可得到结论;
    【解析】(1)结论:AD=DE,理由如下:
    如图: 过点D作DF∥AC,交AB于点F,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B=∠ACB=∠ABC=60°.
    又∵DF∥AC,
    ∴∠BDF=∠ACB=60°,
    ∴△BDF是等边三角形,
    ∴DF=BD,∠BFD=60°,
    ∵BD=CD,
    ∴DF=CD
    ∴∠AFD=120°.
    ∵EC是外角的平分线,∴∠ACE=60°,
    ∴∠DCE=∠ACB+∠ACE=120°=∠AFD,
    ∵∠ADB=∠ADC=90°,
    ∴∠ADF=∠EDC=30°,
    在△AFD与△EDC中,

    ∴△AFD≌△DCE(ASA),
    ∴AD=DE;
    (2)结论:AD=DE;理由如下:
    如图2,过点D作DF∥AC,交AB于点F,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B=∠ACB=∠ABC=60°,
    又∵DF∥AC,
    ∴∠BDF=∠ACB=60°,
    ∴△BDF是等边三角形,∴BF=BD,∠BFD=60°,
    ∴AF=CD,∠AFD=120°,
    ∵EC是外角的平分线,∴∠ACE=60°,
    ∴∠DCE=∠ACB+∠ACE=120°=∠AFD,
    ∵∠ADC是△ABD的外角,
    ∴∠ADC=∠B+∠FAD=60°+∠FAD,
    ∵∠ADC=∠ADE+∠EDC=60°+∠EDC,
    ∴∠FAD=∠EDC,
    在△AFD和△DCE中,

    ∴△AFD≌△DCE(ASA),
    ∴AD=DE.
    18.中,BC=4,AC=6,∠ACB=m°,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n°得到,E与B是对应点,如图1.
    (1)延长BC、EF,交于点K,求证:∠BKE=n°;
    (2)当m=150,n=60时,求四边形CEFA的面积;
    (3)如图3.当n=150时,取BE的中点P和CF的中点Q,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见解析;(2);(3)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从而得到;
    (2)连,作于,根据条件得到是等边三角形,则,从而根据计算即可;
    (3)取CE中点G,连接PG,QG,构造△GPQ为等腰三角形,并结合中位线定理以及旋转的性质求解∠PGQ=30°,再作CN⊥FA于N点,结合旋转的性质求解出,最后在△GPQ中运用“三线合一”的性质求解出PQ的长度得出结论.
    【解析】(1)设、交于点,
    是旋转所得,





    (2)连,作于,

    ,,

    是等边三角形,



    ,,


    (3)如图,取CE中点G,连接PG,QG,
    则PG,QG为△BCE和△FCE的中位线,
    ∴,,△GPQ为等腰三角形,
    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BCE=∠PGE,∠CEF=∠CGQ,
    ∴∠PGQ=∠PGE+∠CGQ-180°=∠BCE+∠CEF-180°,
    又∵∠BCE+∠CEF=∠BCE+∠CEA+∠AEF=∠BCE+∠CEA+∠ABC,
    ∴在四边形ABCE中,∠BCE+∠CEA+∠ABC=360°-∠BAE=360°-150°=210°,
    ∴∠BCE+∠CEF=210°,∠PGQ=∠PGE+∠CGQ-180°=210°-180°=30°,
    作CN⊥FA于N点,根据旋转可知,∠CAF=150°,AC=AF=6,∠AFC=15°,
    ∴∠CAN=30°,
    在Rt△CAN中,AC=6,∠CAN=30°,
    ∴CN=3,,
    ∴NF=AN+AF=
    由勾股定理得:,
    ∴,
    即:,
    此时,作GM⊥PQ,则根据“三线合一”知GM平分∠PGQ,∠MGQ=15°,PM=QM,
    ∴,
    ∴,
    ∴.
    1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是线段AB延长线上一动点,连结CE.
    (1)如图1,过点C作CF⊥CE交线段DA于点F.
    ①求证:CF=CE;
    ②若BE=m(0<m<4),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EF的长;
    (2)在(1)的条件下,设线段EF的中点为M,探索线段BM与AF的数量关系,并用等式表示.
    (3)如图2,在线段CE上取点P使CP=2,连结AP,取线段AP的中点Q,连结BQ,求线段BQ的最小值.
    【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2)BM= AF;(3)
    【分析】(1)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余角的性质即可证明△DCF≌△B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F=BE=m.在Rt△ECF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在直线AB上取一点G,使BG=BE,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G=2BM,可以证明AF=AG.在Rt△AFG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在AB的延长线上取点R,使BR=AB=4,连结PR和CR,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BQ=PR.在Rt△CBR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CR的长,再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解析】(1)解:①证明:∵正方形ABCD,∴BC=CD,∠DCB=∠CBE=90°.
    ∵CF⊥CE,∠FCE=90°,∴∠DCF=∠BCE,∴△DCF≌△BCE(ASA),∴CE=CF.
    ②∵△DCF≌△BCE,∴DF=BE=m,∴AF=4-m,AE=4+m,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A=90°,∴EF==;
    (2)解:在直线AB上取一点G,使BG=BE.
    ∵M为EF的中点,∴FG=2BM,由(1)知,DF=BE,又AD=AB,∴AF=AG.
    ∵∠A=90°,∴FG=AF,∴2BM=AF,∴BM=AF.
    (3)解:在AB的延长线上取点R,使BR=AB=4,连结PR和CR.
    ∵Q为AP的中点,∴BQ=PR.
    ∵CP=2,CR==,∴PR≥CR-CP=,∴BQ的最小值为.

    相关试卷

    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

    这是一份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共46页。

    专题09 三角形中的垂线段最短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

    这是一份专题09 三角形中的垂线段最短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共27页。

    专题08 三角形中的倍长中线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

    这是一份专题08 三角形中的倍长中线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共45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与中垂线模型-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