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培优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培优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培优卷原卷版docx、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培优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培优卷)(原卷版)(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训练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秋•颍州区期末)四季交替,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 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秋:狂风乍起,黄叶漫天 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2.(2023秋•锦江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固定不动的 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3.(2023秋•周村区期末)诗词和俗语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下列诗词和俗语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错误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花气袭人知骤暖”,“花气袭人”是扩散现象 C.“霜前冷,雪后寒”,“霜、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4.(2023秋•秦都区期末)桂花糕(如图)是用糯米粉、糖和桂花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中国特色传统小吃。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 B.闻到桂花的清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熟桂花糕可以用肉眼看出有气孔,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熟桂花糕中的糯米粉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5.(2023秋•吉安期末)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A.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塑料桶装汽油容易产生静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塑料桶装汽油容易产生静电,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6.(2023春•历城区期末)自从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科学家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下列最相似的是( )A.西瓜 B.铅球 C.太阳系 D.面包7.(2023秋•保定期末)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如图是航天员桂海潮在太空用水球打“乒乓球”的视频截图,水能形成一个球而不会散开,这说明(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水分子间有间隙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8.(2023秋•南关区校级期末)下列应用中,属于防止静电带来危害的是( )A.静电喷涂 B.静电除尘 C.静电复印 D.油罐车的拖地铁链9.(2022秋•启东市校级期末)如图1是某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2是反映该物质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时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该物质分子排列如图甲 B.t2、t3时刻该物质的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C.处于固态时的该物质属于晶体 D.t4时刻该物质分子排列如图乙10.(2024•济南模拟)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与复制能力,当人与人之间近距离交流时,飞沫可成为传播载体。若把流感病毒与原子、电子看成球体,流感病毒的直径在100nm左右,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9nm。它们与飞沫按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A.流感病毒 电子 原子 飞沫 B.飞沫 原子 流感病毒 电子 C.原子 流感病毒 飞沫 电子 D.飞沫 流感病毒 原子 电子11.(2023秋•兰山区期末)冬天,在较干燥且温暖的室内,人体常常会带有静电,出门摸金属门把手,有时会有触电的感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及衣服间摩擦创造了电荷并积累较多电荷 B.人体积累的静电与金属门把手“放电”造成的 C.选择纯棉的衣物及床上用品可减少静电的影响 D.室内使用加湿器增大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影响12.(2023秋•金州区期末)“天问一号”探测器抵达火星,为探索浩瀚宇宙做出了中国贡献。下列长度最大的是( )A.“天问一号”探测器高度 B.火星半径 C.地球半径 D.太阳系半径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3.(2022春•袁州区期末)常见物质一般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是由中心的 和核外的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带 电。14.(2023秋•长春期末)“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名句,诗句中的“花气袭人”是 现象,“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花香分子的运动越 。15.(2023秋•玉溪期末)从物质的构成来看,水是由 构成的;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如图7所示是航天员桂海潮在太空用水球打“乒乓球”的视频截图,水能形成一个球而不会散开,这说明 。16.(2023秋•达州期末)“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一种 现象;将60mL的水和6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酒精与水的总体积小于120mL,该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17.(2023秋•遂川县期末)桂花飘香季节,人在离桂花树的很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这是 现象;教室里的希沃白板屏幕容易“粘”一些灰尘,这主要是因为希沃白板屏幕带了电,能够 轻小物体。18.(2023秋•夏邑县期末)榴莲被誉为“水果皇后”,路过水果店老远就能闻到榴莲的“香味”,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贺贺进入水果店想买些水果,当他双手搓开塑料袋时,发现塑料袋总会“粘”在手上,这是因为摩擦后使得手与塑料袋带上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19.(2023秋•东昌府区期末)2023年8月2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周边海域很快都受到了污染,这一现象表明污水分子在 。夏季水温较高,污水在海洋中的扩散现象比冬季时更明显,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20.(2023秋•文山州期末)小华用橡胶梳给狗梳理毛发时,发现狗的长毛“炸开”了,这是因为狗毛与梳子摩擦带上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因,橡胶梳子在这过程中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1.(2024•雁塔区校级开学)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地球绕 旋转。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如图的 结构模型。22.(2023秋•沙坪坝区校级月考) 的“日心说”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2023年10月26日,中国开启了探索宇宙的新篇章,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分离前,神舟十七号相对于长征二号是 的。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6分)23.(2023秋•邗江区期末)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 ;(2)“气泡”越来越大,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 (选填“模拟”或“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24.(2023春•东海县校级月考)小明学习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完成了下面几组小实验。(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2)如图乙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正对紧压一起,可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而不分开,该实验可证明 。(3)如图丙所示,在考电体A的附近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发现火焰会偏向A,且离A越近,火焰偏得越厉害。①火焰偏向A的原因是 。②就火焰离A越近,偏得越厉害的现象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25.(2023秋•靖宇县期末)放学后,小明刚进家门就闻到菜香,并且发现菜热的时候比菜凉了闻起来香味儿更浓,为什么?26.(2023秋•利通区校级期中)张磊同学发现家里的电风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上往往带有一些灰尘。请用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27.(2022秋•涵江区期中)小明学习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完成了下面几组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为了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抽掉玻璃板后需要等待约 (选填“1min”或“10min”)。(2)如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3)图(2)实验中,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4)如图B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 水瓶中墨水扩散的快,这说明 跟温度有关。28.(2022•大东区一模)“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1年12月、2022年3月,王亚平等三位航天员进行了天空课堂授课,两次天空科普课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与青少年学子共话“太空梦”,一起向未来。(1)2021年12月天空课堂第一课中“水球光学实验”:如图甲所示,微重力下的水球中注入气泡之后呈现正、反两个像。外圈儿较大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该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相似;(2)2022年3月天空课堂第二课中“太空冰雪实验”:如图乙所示,航天员们提前准备好了一个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袋子,将溶液通过管子挤出,在空间站里形成液体球。接着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变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乙酸钠溶液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结晶颗粒时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缘故;(3)液桥演示实验:如图丙所示,在两块透明液桥板表面分别挤上两颗水球,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然后将两块液桥板分开,水将两块液桥板连在了一起,中间就像架起一座长约10cm的液桥。如果这个实验在地面上完成,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液桥的长度会 (选填“变长”或“变短”)。29.(2023秋•舞阳县期末)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一些宏观现象来推断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运动。请你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1)所选生活中的物品: 。(2)简述实验过程及结论: 。30.(2023秋•呈贡区校级期末)请阅读《郭守敬望远镜》并回答题。“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漫天星光绝大多数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怎样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呢?用光谱!恒星光谱包含了恒星的很多信息,比如化学成分、密度、温度、恒星年龄等。恒星光谱除了包含恒星自身的信息之外,还能告诉我们恒星以及它所在的星系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远离或靠近的速度有多大。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光谱望远镜是获取恒星光谱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以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如图所示。它可以将接收到的恒星的光会聚后通过色散系统形成恒星光谱,进而获取恒星的信息。它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在过去的巡天观测中(所谓“巡天观测”,就好比是“给天上的星星做‘人口’普查”),郭守敬望远镜共获取约2000万条光谱,约为国际上所有其他光学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据总和的两倍。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音yùn)的内扁外圆的结构,并取得了其他一些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发现。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属于光的 现象;(2)我国科学家通过分析恒星光谱确立了 的内扁外圆新结构;(3)已知“长蛇Ⅱ星系团”距离我们约33亿光年,它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6×104km/s。①你认为:光年是 单位(选填“时间”或“长度”);②请根据文中信息,估算距离我们22亿光年的“牧夫座星系团”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 km/s。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培优卷)(原卷版)(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训练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秋•颍州区期末)四季交替,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 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秋:狂风乍起,黄叶漫天 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2.(2023秋•锦江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固定不动的 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3.(2023秋•周村区期末)诗词和俗语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下列诗词和俗语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错误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花气袭人知骤暖”,“花气袭人”是扩散现象 C.“霜前冷,雪后寒”,“霜、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4.(2023秋•秦都区期末)桂花糕(如图)是用糯米粉、糖和桂花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中国特色传统小吃。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 B.闻到桂花的清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熟桂花糕可以用肉眼看出有气孔,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熟桂花糕中的糯米粉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5.(2023秋•吉安期末)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A.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塑料桶装汽油容易产生静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塑料桶装汽油容易产生静电,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6.(2023春•历城区期末)自从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科学家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下列最相似的是( )A.西瓜 B.铅球 C.太阳系 D.面包7.(2023秋•保定期末)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如图是航天员桂海潮在太空用水球打“乒乓球”的视频截图,水能形成一个球而不会散开,这说明(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水分子间有间隙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8.(2023秋•南关区校级期末)下列应用中,属于防止静电带来危害的是( )A.静电喷涂 B.静电除尘 C.静电复印 D.油罐车的拖地铁链9.(2022秋•启东市校级期末)如图1是某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2是反映该物质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时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该物质分子排列如图甲 B.t2、t3时刻该物质的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C.处于固态时的该物质属于晶体 D.t4时刻该物质分子排列如图乙10.(2024•济南模拟)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与复制能力,当人与人之间近距离交流时,飞沫可成为传播载体。若把流感病毒与原子、电子看成球体,流感病毒的直径在100nm左右,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9nm。它们与飞沫按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A.流感病毒 电子 原子 飞沫 B.飞沫 原子 流感病毒 电子 C.原子 流感病毒 飞沫 电子 D.飞沫 流感病毒 原子 电子11.(2023秋•兰山区期末)冬天,在较干燥且温暖的室内,人体常常会带有静电,出门摸金属门把手,有时会有触电的感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及衣服间摩擦创造了电荷并积累较多电荷 B.人体积累的静电与金属门把手“放电”造成的 C.选择纯棉的衣物及床上用品可减少静电的影响 D.室内使用加湿器增大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影响12.(2023秋•金州区期末)“天问一号”探测器抵达火星,为探索浩瀚宇宙做出了中国贡献。下列长度最大的是( )A.“天问一号”探测器高度 B.火星半径 C.地球半径 D.太阳系半径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3.(2022春•袁州区期末)常见物质一般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是由中心的 和核外的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带 电。14.(2023秋•长春期末)“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名句,诗句中的“花气袭人”是 现象,“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花香分子的运动越 。15.(2023秋•玉溪期末)从物质的构成来看,水是由 构成的;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如图7所示是航天员桂海潮在太空用水球打“乒乓球”的视频截图,水能形成一个球而不会散开,这说明 。16.(2023秋•达州期末)“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一种 现象;将60mL的水和6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酒精与水的总体积小于120mL,该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17.(2023秋•遂川县期末)桂花飘香季节,人在离桂花树的很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这是 现象;教室里的希沃白板屏幕容易“粘”一些灰尘,这主要是因为希沃白板屏幕带了电,能够 轻小物体。18.(2023秋•夏邑县期末)榴莲被誉为“水果皇后”,路过水果店老远就能闻到榴莲的“香味”,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贺贺进入水果店想买些水果,当他双手搓开塑料袋时,发现塑料袋总会“粘”在手上,这是因为摩擦后使得手与塑料袋带上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19.(2023秋•东昌府区期末)2023年8月2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周边海域很快都受到了污染,这一现象表明污水分子在 。夏季水温较高,污水在海洋中的扩散现象比冬季时更明显,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20.(2023秋•文山州期末)小华用橡胶梳给狗梳理毛发时,发现狗的长毛“炸开”了,这是因为狗毛与梳子摩擦带上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因,橡胶梳子在这过程中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1.(2024•雁塔区校级开学)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地球绕 旋转。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如图的 结构模型。22.(2023秋•沙坪坝区校级月考) 的“日心说”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2023年10月26日,中国开启了探索宇宙的新篇章,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分离前,神舟十七号相对于长征二号是 的。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6分)23.(2023秋•邗江区期末)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 ;(2)“气泡”越来越大,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 (选填“模拟”或“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24.(2023春•东海县校级月考)小明学习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完成了下面几组小实验。(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2)如图乙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正对紧压一起,可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而不分开,该实验可证明 。(3)如图丙所示,在考电体A的附近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发现火焰会偏向A,且离A越近,火焰偏得越厉害。①火焰偏向A的原因是 。②就火焰离A越近,偏得越厉害的现象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25.(2023秋•靖宇县期末)放学后,小明刚进家门就闻到菜香,并且发现菜热的时候比菜凉了闻起来香味儿更浓,为什么?26.(2023秋•利通区校级期中)张磊同学发现家里的电风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上往往带有一些灰尘。请用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27.(2022秋•涵江区期中)小明学习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完成了下面几组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为了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抽掉玻璃板后需要等待约 (选填“1min”或“10min”)。(2)如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3)图(2)实验中,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4)如图B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 水瓶中墨水扩散的快,这说明 跟温度有关。28.(2022•大东区一模)“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1年12月、2022年3月,王亚平等三位航天员进行了天空课堂授课,两次天空科普课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与青少年学子共话“太空梦”,一起向未来。(1)2021年12月天空课堂第一课中“水球光学实验”:如图甲所示,微重力下的水球中注入气泡之后呈现正、反两个像。外圈儿较大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该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相似;(2)2022年3月天空课堂第二课中“太空冰雪实验”:如图乙所示,航天员们提前准备好了一个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袋子,将溶液通过管子挤出,在空间站里形成液体球。接着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变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乙酸钠溶液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结晶颗粒时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缘故;(3)液桥演示实验:如图丙所示,在两块透明液桥板表面分别挤上两颗水球,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然后将两块液桥板分开,水将两块液桥板连在了一起,中间就像架起一座长约10cm的液桥。如果这个实验在地面上完成,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液桥的长度会 (选填“变长”或“变短”)。29.(2023秋•舞阳县期末)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一些宏观现象来推断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运动。请你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1)所选生活中的物品: 。(2)简述实验过程及结论: 。30.(2023秋•呈贡区校级期末)请阅读《郭守敬望远镜》并回答题。“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漫天星光绝大多数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怎样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呢?用光谱!恒星光谱包含了恒星的很多信息,比如化学成分、密度、温度、恒星年龄等。恒星光谱除了包含恒星自身的信息之外,还能告诉我们恒星以及它所在的星系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远离或靠近的速度有多大。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光谱望远镜是获取恒星光谱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以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如图所示。它可以将接收到的恒星的光会聚后通过色散系统形成恒星光谱,进而获取恒星的信息。它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在过去的巡天观测中(所谓“巡天观测”,就好比是“给天上的星星做‘人口’普查”),郭守敬望远镜共获取约2000万条光谱,约为国际上所有其他光学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据总和的两倍。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音yùn)的内扁外圆的结构,并取得了其他一些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发现。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属于光的 现象;(2)我国科学家通过分析恒星光谱确立了 的内扁外圆新结构;(3)已知“长蛇Ⅱ星系团”距离我们约33亿光年,它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6×104km/s。①你认为:光年是 单位(选填“时间”或“长度”);②请根据文中信息,估算距离我们22亿光年的“牧夫座星系团”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 km/s。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