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检测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新疆库尔勒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检测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传统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玉石雕刻B.传统剪纸C.芦苇制纸D.棉麻织布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液体
C.熄灭酒精灯D.量取10mL水
3.“建设生态新疆,守护美丽家园”。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家乡环境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新年
B.掩埋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
C.大量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效
D.打造绿色小区,实现开门见绿,抬头赏景
4.“透树垂红叶,沾尘带落花”描写了夏天暴雨忽至的景象。空气中水蒸气变为雨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大小B.分子间隔C.分子种类D.分子质量
5.金属铼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铼属于非金属元素B.铼的中子数为186.2
C.属于氧化物D.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5
6.下表是人体内某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B.唾液C.胆汁D.血浆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除味剂B.碳酸钙高温能分解,可作补钙剂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作化肥D.氢氧化铝不溶于水,可作胃药
8.下图是水在光照与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也没发生改变
C.生成物中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9.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已知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B.℃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6%
C.℃时,分别将质量均为20g的碳酸钠、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均可得到不饱和溶液
D.夏天晒盐的原理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1.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是我国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合理施肥有利于水稻增产。尿素可作_______(选填“氮”“磷”或“钾”)肥。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改良酸性土壤,可选用的物质为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或俗称)。
(2)杂粮米饭受到众多家庭的喜爱。杂粮中富含钙、锌、磷、铁等元素,食用杂粮补充铁元素可有效预防_______。
(3)“民以食为天”。大米富含淀粉,淀粉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大米中的淀粉经人体消化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进而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欲检验某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下列试剂中,最适宜选用的是______(填字母)。
A.石蕊试液B.碘液C.稀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
(5)乙醇俗称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我国一些地区在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写一点)。
12.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唐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记载道:“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1)紫砂壶是泡茶中常见的一种茶具,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瓷工艺品,其中陶瓷属于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2)茶离不开水的滋润,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是茶叶冲泡过程中内含的物质在水中溶解、释放的体现,经过滤后的茶水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填字母)。
A.均一B.有颜色C.混合物D.稳定
(3)《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中的硅酸有益人体健康,硅酸中硅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硅酸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
(4)泡茶时能闻到浓郁的茶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13.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和,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和金属铜,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Ⅰ与操作Ⅱ相同均为_______,操作Ⅰ、Ⅱ、Ⅲ都会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2)固体C的成分为_______(填名称),其用途有______________(写一种)。
(3)加入过量铁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目的是______________。溶液B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获得晶体。
1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保障,实验室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及物质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字母),实验结束后应_______(填字母)。
a.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3)装置F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
(4)实验室可选用B、C装置制取,写出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能用C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5.食盐(主要成分为),是重要的调味品,烹调时如果不放食盐,将食之无味。我国曾发生过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市场销售的某种盐是否含有亚硝酸钠及加碘食盐成分的性质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鉴别工业用盐和食盐
【查阅资料】一般情况下,食盐和亚硝酸钠都呈白色,外观相似。食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水溶液呈中性。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有毒,有咸味,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
【进行实验】
(1)同学们对某集贸市场买回的一些散装盐,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小结】
(2)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思评价】
(3)①亚硝酸钠不能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②上述方案_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项目二:了解加碘食盐
【交流讨论】
(4)碘是人体必需元素,在人体内不能生成,需从外界获取,人体缺碘易患_______。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碘酸钾和氯酸钾化学性质相似,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单质和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由此推测在烹调时加入加碘食盐合理的时机是_______。
四、计算题
16.工业领域利用高效能催化剂制备过氧化氢的原理:,一定量的氧气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能制备10吨68%的溶液,试计算:
(1)10吨68%的溶液中的质量为_______吨。
(2)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玉石雕刻,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传统剪纸,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芦苇制纸的过程中,发生了漂白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麻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符合题意;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能把拇指放在短柄上,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故C不符合题意;
D、量取10mL液体时,应选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新年,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和噪声污染,不利于保护家乡环境,不符合题意;
B、掩埋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家乡环境,不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家乡环境,不符合题意;
D、打造绿色小区,实现开门见绿,抬头赏景,改善环境的质量,有利于保护家乡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微观粒子的性质。
A:空气中水蒸气变为雨滴的过程中,分子的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水蒸气变为雨滴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符合题意;
C、空气中水蒸气变为雨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还是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水蒸气变为雨滴的过程中,分子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答案:C
解析:A、铼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铼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7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符合题意;
D、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则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解析: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小于7的显酸性,且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故选:A。
7.答案:A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作除味剂,A正确;
B、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可作补钙剂,B错误;
C、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C错误;
D、氢氧化铝是弱碱,能与盐酸反应,可作胃药治疗胃酸过多,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反应物水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正确;
D、反应前水中氢、氧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价,生成物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都为0,反应前后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故选:B。
9.答案:D
解析:A、溶解度大小受温度影响,温度不相同,无法比较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说法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碳酸钠溶解度为48.4g,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24.2g碳酸钠,将质量为20g的碳酸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时,将20g氯化钠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没有给出℃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无法判断该温度下能否形成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D、夏天晒盐的原理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说法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区分棉线、羊毛线,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气味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分别取等质量样品于两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固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硫酸能与适量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C。
11.答案:(1)氮;氢氧化钙#熟石灰
(2)贫血
(3)属于;6:1:8
(4)B
(5)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合理即可)
解析:(1)尿素含有氮元素,故为氮肥;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碱性物质氢氧化钙(熟石灰)。
(2)缺铁易贫血,故食用杂粮补充铁元素可有效预防贫血。
(3)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碘遇淀粉变成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碘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故填B。
(5)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有: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合理即可)。
12.答案:(1)无机非金属材料
(2)属于;ACD
(3)+4;溶液中存在
(4)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陶瓷、水泥;
(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过滤后的水中还溶有可溶物,属于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ACD;
(3)设山泉水中的硅酸()化合物中硅元素化合价为x,已知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x=+4,故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硅酸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所以硅酸溶液显酸性;
(4)茶香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使人们闻到了茶叶的香味。
13.答案:(1)过滤;玻璃棒
(2)铜;做导线
(3)把废液中的硫酸铜全部转化为铜;;除去铜粉中过量的铁粉
解析:(1)①操作Ⅰ与操作Ⅱ都是让固体和液体分开,所以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②操作Ⅰ与操作Ⅱ都是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操作Ⅲ是蒸发结晶,会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所以操作Ⅰ、Ⅱ、Ⅲ都会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①根据流程,工业废水中一开始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铁粉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所以固体A中有铜以及过量的铁,再往固体A中加适量稀硫酸,根据金属活动性,铁会和稀硫酸反应,铜不会和稀硫酸反应,所以固体C是铜,故填铜;
②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可以做导线,所以用途填做导线;
(3)①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会和硫酸铜反应,把硫酸铜全部转化为铜,故填把废液中的硫酸铜全部转化为铜;
②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故反应方程式为:;
③往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适量稀硫酸,稀硫酸会和铁粉反应,不会和铜粉反应,能够除去铁粉,故填除去铜粉中过量的铁粉。
14.答案:(1)长颈漏斗
(2);E;a
(3)与氧气接触
(4);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由图可知,装置A试管口处放有棉花团,故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进行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为纯净,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回流进试管中,使试管炸裂,故填:;E;a;
(3)装置F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选装置C,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15.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无色酚酞
(2)
(3)二;因为若样品中含有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和硝酸银产生了浅黄色沉淀可能溶于了稀硝酸
(4)甲状腺肿大;;烹调时,需等食物熟后再加入加碘食盐
解析:(1)由结论可知,样品中只含有食盐,故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故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亚硝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证明无亚硝酸钠;
(2)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方案二不合理,因为若样品中含有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和硝酸银产生了浅黄色沉淀可能溶于了稀硝酸;
(4)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碘酸钾和氯酸钾化学性质相似,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单质和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故生成物是氧气和碘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故烹调时,需等食物熟后再加入加碘食盐。
16.答案:(1)6.8
(2)3.2吨
解析:(1)10吨68%的H2O2溶液中H2O2的质量为,故填:6.8。
(2)解:设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3.2吨。
液体
胃液
唾液
胆汁
血浆
pH
0.9-1.5
6.6-7.1
7.1-7.3
7.35-7.45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棉线、羊毛线
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B
鉴别固体和固体
分别取等质量样品于两个烧杯中,加
入等质量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
C
除去盐酸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溶液后过滤
D
除去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加入适量稀盐酸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样品溶解
样品是食盐
方案二
取方案一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_______
方案三
取方案一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
溶液不变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5,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第二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新疆库尔勒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第二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87g B,“人生在勤,勤则不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