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11页,共27题;答题纸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六边形结构的新纳米材料(如图示)。下列有关该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 与C互为同位素
C. 属于一种碳单质D. 物质内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纳米管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碳纳米管属于一种碳单质,与C不互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为同位素,B错误;
C.碳纳米管属于一种碳单质,C正确;
D.碳纳米管物质内存在碳碳非极性共价键,D正确;
故选B。
2. 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干馏B. 煤的气化C. 石油分馏D. 石油裂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石油裂化是大分子生成小分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明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 下列金属中,通常用加热分解法冶炼的是
A. 钠B. 铜C. 铁D. 银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质活泼的金属用电解法冶炼;性质较活泼的金属用热还原法冶炼;性质不活泼的金属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冶炼,由此分析解题。
【详解】A.金属钠为活泼金属,需要用电解法冶炼,故A错误;
B.金属铜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故B错误;
C.金属铁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故C错误;
D.金属银的冶炼采用热分解法,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4. 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用铁质容器盛装的是
A. 稀硝酸B. 浓硫酸C. 浓盐酸D. 硫酸铜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硝酸与铁反应,稀硝酸能腐蚀铁,不能用铁制品容器盛装,A项不可以;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使铁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可阻止反应继续进行,能用铁制容器盛装,B项可以;
C.铁和浓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C项不可以;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D项不可以;
答案选B。
5. 下列过程属于大气固氮的是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 工业合成氨
C. 闪电时N2转化为NOD.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氮气的状态发生改变,不属于氮的固定,A项不选;
B. 工业合成氨是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B项不选;
C. 闪电时N2转化为NO,属于大气固氮,C项选;
D.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属于生物固氮,D项不选;
答案选C。
6.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液氨可用作制冷剂B. SO2可用于纸浆漂白
C. NH4HCO3可用作化肥D. 晶体硅可用作光导纤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的温度急剧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纸浆漂白,故B正确;
C.NH4HCO3因为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故C正确;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作的,故D错误;
故选D。
7. 下列气体因易被氧化而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 Cl2B. SO2C. H2SD. NH3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2不会被浓硫酸氧化,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不符合题意;
B.SO2不会被浓硫酸氧化,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不符合题意;
C.H2S具有强还原性,能被浓硫酸氧化,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符合题意;
D.NH3为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8. 下列关于硫单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
B. 自然界中有单质硫存在
C. 与金属铜共热生成CuS
D. 难溶于水,易溶于CS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A项正确;
B.自然界中有单质硫和硫的化合物存在,B项正确;
C.硫与金属铜共热生成硫化亚铜,C项错误;
D.硫的溶解性为: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D项正确;
答案选C。
9. 用充有NH3的烧瓶进行“喷泉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产生“喷泉”证明NH3与H2O发生了反应
B. 无色溶液变红证明NH3极易溶于水
C. 烧瓶中剩余少量气体,证明NH3溶解已达饱和
D. 加热红色溶液可观察到红色变浅或褪去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产生“喷泉”证明烧瓶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压强差,可能是NH3与H2O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NH3极易溶于水,A错误;
B.无色溶液变红证明NH3与水生成了碱性物质,B错误;
C.烧瓶中剩余少量气体可能是空气,比如止水夹下方的玻璃管未插入水中时会有空气进入,故烧瓶中剩余少量气体不能说明NH3的溶解达到饱和,C错误;
D.,加热时,氨气挥发,平衡逆移,减小,则红色变浅或褪去,D正确;
故选D。
10. 反应可用于检验氧气管道是否泄漏。下列对于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B. 的电子式:
C. 的结构示意图:D. 的结构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质量数为16,故A错误;
B.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的结构式:,故D正确;
故选D。
11. 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 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的大量气体有关
C. 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D. 过程中蔗糖分子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H原子和O原子按2∶1的比例脱除,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白色固体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A项正确;
B.浓硫酸脱水过程中释放大量热,此时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B项正确;
C.结合选项B可知,浓硫酸脱水过程中生成的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项错误;
D.该过程中,蔗糖发生化学反应,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D项正确;
故选C。
12. 从干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化过程可以用过氧化氢代替氯水
B. 试剂X可以选择使用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3I2+6OH‒=5I‒+IO+3H2O
C. 萃取时可使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以节约成本
D. 整个过程中的操作是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实现了碘元素的富集、分离与提纯
【答案】C
【解析】
【分析】干海带灼烧灰化,用水浸取海带灰中的,过滤,得到含的溶液,加入氯水把氧化为,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有机层中加可以氢氧化钠反萃取,发生反应,水层中加稀硫酸,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单质,过滤得到。
【详解】A.过氧化氢能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氧化步骤中氯水可用过氧化氢代替,A项正确;
B.反萃取是把碘单质转化为易溶于水盐,试剂X可用为NaOH,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B项正确;
C.乙醇和水混合,萃取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四氯化碳,C项错误;
D.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易溶于水,整个过程中的操作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实现了碘元素的富集、分离与提纯,D项正确;
答案选C。
13. 工业上制备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不合理的是
A. 由铝土矿冶炼铝:铝土矿
B. 由黄铁矿制硫酸:黄铁矿
C. 工业制硝酸:
D. 由石英砂制高纯硅:石英砂粗硅纯硅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冶炼金属铝是电解熔融的Al2O3,AlCl3是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
B.工业制硫酸流程为黄铁矿,B正确;
C.工业制硝酸为,故C正确;
D.由石英砂制高纯硅:石英砂粗硅纯硅,故D正确;
故选A。
14.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含有大量ClO‒的溶液:K+、H+、Cl‒、SO
B.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Na+、SO、NO
C. 遇铝能产生H2的溶液:NH、K+、Cl‒、CO
D. 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Mg2+、Fe2+、SO、N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有大量的溶液显碱性,不能和氢离子共存,A项错误;
B.澄清透明溶液中,四种离子不发生反应,均可共存,B项正确;
C.遇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可以是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不能和共存,酸性溶液不能和共存,C项错误;
D.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说明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D项错误;
答案选B。
15.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涉及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菌对氮元素的循环有重要作用
B. 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 氨氧化过程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1
D. Fe3+将NH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为Fe3++2NH=Fe2++N2↑+8H+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细菌参与了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过程,所以细菌对氮元素的循环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
B.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均涉及到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氨的氧化反应为:+=N2+2H2O,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产物是氮气,亚硝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产物是氮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氮气,质量之比是1:1,故C正确;
D.Fe3+将转化为Fe2+、N2和H+,则1ml铁离子转移1ml电子,得到1ml氮气转移6ml电子,其离子方程式为6Fe3++2=6Fe2++N2↑+8H+,故D错误;
故选D。
16. 室温下,将充满某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如下图)。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溶液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故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A正确;
B.二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其褪色,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和HNO3,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再通入O2后,NO、O2和H2O反应生成硝酸,液面会继续上升,C正确;
D.NO难溶于水,且遇到空气后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酸化的FeSO4溶液长时间存放变黄:4H++2Fe2++SO=2Fe3++SO2↑+2H2O
B. 向(NH4)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NH+SO+Ba2++OH−=NH3·H2O+BaSO4↓
C. 向FeCl3溶液中通入SO2,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SO2+2Fe3++2H2O=SO+2Fe2++4H+
D. 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Fe+NO+4H+=Fe3++NO↑+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价铁离子具有强的还原性,能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A错误;
B.向(NH4)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2NH+SO+Ba2++2OH−=2NH3·H2O+BaSO4↓,B错误;
C.FeCl3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SO2:SO2+2Fe3++2H2O=SO+2Fe2++4H+,C正确;
D.过量铁粉反应生成Fe2+:3Fe+2NO+8H+=3Fe2++2NO↑+4H2O,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物质的检验中,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A.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Na2SO3溶液已变质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红,该溶液中含有NH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含有CO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该溶液中含有Fe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性条件下,能被氧化生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原来的亚硫酸钠变质,A项错误;
B.应该是向待测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可以说明含有铵根离子,B项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其他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溶液中可能含有或或或,C项错误;
D.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D项正确;
答案选D。
19.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盐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弱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硫离子生成硫单质,所以Na2S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与酸性的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褪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褪色,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20. 铜与硝酸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向试管a中加入2mL浓硝酸,塞上带有铜丝的橡胶塞。观察到铜丝逐渐变细,溶液变绿,试管a中充满红棕色气体。
步骤2: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反应变平缓,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同时气体颜色从下方开始变浅,最终变成无色。
步骤3:反应停止后,用注射器向试管a中注入少量稀硫酸,铜丝继续溶解,产生无色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1观察到试管a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说明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
B. 步骤2观察到反应变平缓而且气体颜色从下方开始变浅,说明浓硝酸已经变成稀硝酸
C. 步骤3固体继续溶解,说明此时铜被硫酸氧化
D. 相对于步骤2,步骤1中溶液显绿色可能是NO2溶解在硝酸铜中所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和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步骤1观察到试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说明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故A正确;
B.铜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步骤2观察到反应变平缓而且气体颜色从下方开始变浅,说明浓硝酸已经变成稀硝酸,故B正确;
C.步骤2得到溶液中含有硝酸根离子,步骤3加入稀硫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继续氧化铜单质生成NO,而不是被硫酸氧化,故C错误;
D.NO2为红棕色,溶解在蓝色硝酸铜溶液中,从而使得溶液显示绿色,故D正确;
故选C。
21. 某小组探究Na2S溶液与KMnO4溶液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资料:ⅰ.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O2。
ⅱ.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实验可知,Na2S被氧化
B. 取少量实验Ⅰ所得溶液进行实验,检测到有,不能说明S2-被氧化为
C. 实验Ⅰ中生成棕褐色沉淀,说明酸性条件下S2-能将还原MnO2
D. 实验Ⅱ得到浅粉色沉淀,是由于S2-将新生成的还原为Mn2+并迅速与其结合所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实验Ⅰ、Ⅱ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同时Na2S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项正确;
B.实验中KMnO4溶液用H2SO4酸化,检测到有,可能是H2SO4电离产生,不能说明是S2-的氧化产物,B项正确;
C.实验Ⅰ反应后的溶液pH<1,根据题给资料,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所以MnO2不是被S2-还原得到,而是过量的与Mn2+发生归中反应而产生的,C项错误;
D.实验Ⅱ中Na2S过量,S2-将新生成的MnO2还原为Mn2+并迅速与其结合生成浅粉色沉淀MnS,D项正确;
答案选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58分。
22. 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粗盐精制。
过程1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杂质时,粗盐溶解后加入沉淀剂:a.过量的Na2CO3溶液b.过量的BaCl2溶液c.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除去沉淀,再加入适量的盐酸。
①加入沉淀剂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abc B.bac C.cba
②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2H++CO=H2O+CO2↑和___________。
(2)海水提镁。
过程2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由无水MgCl2获得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海水提溴。
主要工业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Cl2和苦卤中的Br‒反应生成Br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吸收塔中,A吸收了Br2后的溶液中含有Br‒和BrO,则A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NaCl溶液 b.Na2CO3溶液 c.SO2气体
③从吸收塔出来的溶液中加入稀H2SO4得到Br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BC ②. H++OH−=H2O
(2) ①. 石灰乳 ②. MgCl2(熔融)Mg+Cl2↑
(3) ①. Cl2+2Br−=2Cl−+Br2 ②. b ③. BrO+5Br−+6H+=3Br2+3H2O
【解析】
【分析】海水提溴:氯气把苦卤中的Br‒氧化为Br2,利用Br2的挥发性,通入热空气将Br2吹出,用Na2CO3溶液吸收Br2,生成Br‒和BrO,加入稀H2SO4得到Br2,经过蒸馏得到液溴。
【小问1详解】
①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杂质时,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的同时,除去过量的Ba2+,即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NaOH溶液的顺序则不受限制,故加入试剂顺序可以是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或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或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等,故选bc;
②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2H++CO=H2O+CO2↑和H++OH−=H2O;
【小问2详解】
海水提镁,过程2是Mg2+与碱反应生成Mg(OH)2沉淀,工业上一般采用加石灰乳[含Ca(OH)2]将Mg2+转化为Mg(OH)2沉淀;电解熔融MgCl2得到Mg:MgCl2(熔融)Mg+Cl2↑;
【小问3详解】
①Cl2和苦卤中的Br‒反应生成Br2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2Cl−+Br2;
②Br2与碱性溶液生成Br‒和BrO,所以选Na2CO3溶液;
③Br‒和BrO在氢离子作用下生成Br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以及原子、电荷守恒得:BrO+5Br−+6H+=3Br2+3H2O。
23.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1)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干燥氨气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H2SO4 ②碱石灰 ③P2O5
(3)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为___________(填“a”或“b”)。
(4)证明烧瓶中氨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为防止环境污染,下列装置中(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6)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
通入干燥NH3将装置空气排尽后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或事实,其中能证明氨气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装置Ⅰ中红色Fe2O3粉末变为黑色粉末,经检验是一种铁的氧化物
b.装置Ⅱ中无水CuSO4粉末变为蓝色
c.装置Ⅲ无水CaCl2的质量增加
d.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无污染
(7)小组同学继续对(6)装置I反应后黑色粉末的组成进行探究。
(8)结合(6)(7)实验,写出(6)中NH3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② (3)a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b口处,如试纸变蓝,则证明烧瓶中氨气已集满
(5)②④⑤ (6)ad
(7) ①. 不变色 ②. 2Fe2++Cl2=2Cl−+2Fe3+
(8)2NH3+3Fe2O36FeO+N2+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小问2详解】
浓H2SO4、P2O5与氨气反应,碱石灰与氨气不反应,故选碱石灰;
【小问3详解】
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为a;
【小问4详解】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b口处,如试纸变蓝,则证明烧瓶中氨气已集满;
【小问5详解】
①会引起瓶内压强增大,产生危险,③会引起倒吸,②④⑤不会倒吸,可以吸收多余氨气,⑤第一个瓶为安全瓶,防倒吸;
【小问6详解】
a.氧化铁变为黑色粉末,说明生成氧化亚铁或者四氧化三铁,即有二价铁生成,氧化铁做氧化剂,氨气做还原剂,故a正确;b.无水硫酸铜变蓝,只能说明产生了水,不能证明氨气做了还原剂,故b错误;c.无水氯化钙质量增加,可能是吸收了氨气或水,不能证明氨气做了还原剂,故c错误;d.生成了无色无味无污染的气体,则气体为氮气,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氨气做了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ad。
【小问7详解】
KSCN溶液和Fe2+混合,溶液颜色不变,KSCN溶液和Fe3+混合,溶液变红,所以向步骤1少量溶液中滴入2~3滴KSCN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Fe3+;Fe2+和氯水反应可生成Fe3+,所以溶液变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Cl−+2Fe3+;
【小问8详解】
氨气与Fe2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N2、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Fe2O36FeO+N2+3H2O。
24.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高于200℃分解,溶于水显弱酸性,脱除H2S的方法很多。
(1)Na2CO3吸收H2S。含H2S的气体与饱和Na2CO3溶液在吸收塔内逆流接触,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干法脱硫技术。
①铁系脱硫剂:活性氧化铁(Fe2O3•H2O)是经典而有效的脱硫剂,脱硫反应:Fe2O3•H2O+H2S→FeS+S+H2O,再生反应:FeS+H2O+O2→Fe2O3•H2O+S(脱硫反应和再生反应均未配平)。
a.Fe2O3•H2O在该反应中的作用可描述为___________。
b.若处理标况下4.48LH2S时,理论上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②锌系脱硫剂:550℃时,将H2S和还原性气体H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装有锌的复合金属脱硫剂(ZnFe2O4)的反应器,脱硫过程中,ZnFe2O4与H2S、H2反应生成了ZnS、FeS和H2O,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生物脱硫技术。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常含有少量H2S。H2S与碱反应转化为HS‒,在脱氮硫杆菌参与下,HS‒被NO氧化为SO、NO被还原为N2。当33.6m3(标准状况)某燃气(H2S的体积分数为0.2%)脱硫时,消耗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l。
【答案】(1)H2S+CO=HS−+HCO
(2) ①. 循环使用(催化剂) ②. 0.1ml ③. ZnFe2O4+3H2S+H2ZnS+2FeS+4H2O
(3)4.8
【解析】
【小问1详解】
H2S的气体与饱和Na2CO3溶液生成两种酸式盐可知为NaHS和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HS-+;
【小问2详解】
①a.该反应中.Fe2O3•H2O参加反应,最终又生成了,则在该反应中的作用可描述为循环使用(催化剂);
b.1ml氧化铁转化成FeS得1ml电子,每生成1mlS单质转移2m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 同理可得:, 结合两反应可得:,则,处理标况下4.48LH2S即0.2ml时,理论上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0.1ml;
②ZnFe2O4与H2S、H2反应生成了ZnS和FeS,1ml ZnFe2O4反应得2ml电子,1ml氢气反应失2m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ZnFe2O4+3H2S+H2ZnS+2FeS+4H2O;
【小问3详解】
33.6 m3(标准状况)某燃气(H2S的含量为0.2%)中含有硫化氢的物质的量==3ml;H2S与碱反应转化为HS-,根据硫原子守恒:H2S~HS-;在脱氮硫杆菌参与下,HS-被NO氧化为SO,NO被还原为N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5HS-+8NO3-+3H+=5SO+4N2↑+4H2O,可得关系:5H2S~5HS-~8NO,则消耗NO的物质的量==4.8ml。
25. 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出口量世界第一。铈(Ce)是一种典型的稀土元素,其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氟碳铈矿(主要成分为CeCO3F)形式存在。工业上利用氟碳铈矿制取Ce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①铈(Ce)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
②在O2作用下,氟碳铈矿焙烧后的产物中有CeO2和CeF4;
③在硫酸体系中,Ce4+在[(HA)2]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Ce3+与之相反。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焙烧”过程中CeCO3F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2)步骤Ⅱ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得到的水溶液中阳离子有____。
(3)步骤Ⅲ的操作名称是____。
(4)步骤Ⅳ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
(5)步骤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6)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2产品加硫酸溶解,可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铈元素被还原为Ce3+,其他杂质均不参与反应),该产品中CeO2的质量分数为____。(已知:CeO2的摩尔质量为172g/ml)
【答案】(1)
(2)Ce4+和Ce3+
(3)分液 (4)作为还原剂
(5)
(6)86%
【解析】
【分析】根据流程通入氧气焙烧CeCO3F焙烧后的产物中有CeO2、CeF4和CO2,稀硫酸酸浸CeO2、CeF4等固体溶解,溶液中存在Ce4+和Ce3+,已知Ce4+在[(HA)2]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萃取出Ce4+,用稀硫酸和H2O2反萃取,Ce4+转化为Ce3+,Ce3+与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Ce(OH)4,煅烧产生CeO2。
【小问1详解】
根据题给信息知,“通入O2焙烧”过程中CeCO3F根据题给信息知,“通入O2焙烧”过程中CeCO3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稀硫酸酸浸CeO2、CeF4等固体溶解,溶液中存在Ce4+和Ce3+,故得到的水溶液中阳离子有Ce4+和Ce3+,故答案为:Ce4+和Ce3+
【小问3详解】
Ce4+在[(HA)2]中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萃取出Ce4+,经过分液可以分离出水层和有几层,该操作为分液,故答案为:分液。
【小问4详解】
“反萃取”过程在稀硫酸和H2O2参与反应,H2O2作为还原剂、Ce4+作为氧化剂,生成Ce3+,故答案为:作为还原剂。
【小问5详解】
Ce3+在氢氧化钠环境下被次氯酸钠氧化生成Ce(OH)4,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6详解】
CeO2产品加硫酸溶解,可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离子方程式为:,由此可知=,该产品中CeO2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86%。
26. SO2、NOx为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会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污染问题。研究者以多种方法进行“脱硫”“脱硝”。
(1)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为Na2CO3)来吸收含SO2的烟气,同时得到Na2SO3粗品。其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1和操作2中均包含的分离技术为___________;
②SO2被Na2CO3溶液吸收时,会释放出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利用含有SO2的烟气制备NaClO2。其流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b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以NaClO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一体化“脱硫”“脱硝”。控制溶液的pH=5.5,一定时间内,温度对SO2、NO脱除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已知烟气中SO2与NO的体积比为4:1,且吸收后转化为:SO、NO。
①NO在吸收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50℃时,吸收液中烟气转化生成的Cl‒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③烟气中NOx含量的测定:将VL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H2O2溶液中,使NOx完全被氧化为NO,加水稀释至100mL。量取25mL该溶液,加入V1mLc1ml·L‒1FeSO4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用c2ml·L‒1K2Cr2O7溶液和剩余的Fe2+恰好反应(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Cr3+),消耗V2mL。气样中NOx折合成NO的含量为___________mg·L‒1。
【答案】(1) ①. 过滤 ②. CO+H2O+2SO2=CO2+2HSO
(2) ①. 2NaClO3+H2SO4+SO2=2NaHSO4+2ClO2 ②. 2∶1
(3) ①. 3ClO−+2NO+H2O=2NO+3Cl−+2H+ ②. 13∶2 ③.
【解析】
【分析】(1)将工业废碱渣溶于水过滤后,得到碳酸钠溶液,用碳酸钠溶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得到亚硫酸氢钠溶液,往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即可得到亚硫酸钠溶液,进一步处理后可得亚硫酸钠粗产品。
(2)NaClO3、H2SO4中通入SO2发生反应a生成NaHSO4和ClO2,则反应a的化学方程式为;ClO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氧化H2O2生成氧气,同时生成NaClO2,则反应b为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
【小问1详解】
①工业废碱渣经过操作1后得废渣和碳酸钠溶液,所以操作1为溶解、过滤,操作1为过滤,均包含过滤。
②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所以SO2被Na2CO3溶液吸收时,释放出的无色无味气体为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CO2+2;
【小问2详解】
①NaClO3、H2SO4中通入SO2发生反应a生成NaHSO4和ClO2,则反应a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②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该反应中,ClO2为氧化剂,H2O2为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
【小问3详解】
①NaClO溶液吸收烟气中NO,NaClO溶液吸收烟气中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lO−+2NO+H2O=2NO+3Cl−+2H+;
②吸收SO2发生的反应为SO2+ClO﹣+H2O═SO+Cl﹣+2H+,烟气中SO2和NO的体积比为4∶1,50℃时的脱除率见图2分别为100%和80%,根据反应SO2+ClO−+H2O =+Cl−+2H+、3ClO−+2NO+H2O = 2+3Cl−+2H+,则此吸收液中烟气转化生成的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③用c2 m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Fe2+,终点时消耗V2 mL,此时加入的Cr2O为 ml;所以过量的Fe2+为 ml;则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的Fe2+为ml;所以硝酸根离子为ml;根据氮元素守恒,硝酸根与NO的物质的量相等。考虑到配制100mL溶液取出来25mL进行实验,所以NO为ml,质量为g,即 mg。这些NO是VL气体中含有的,所以含量为 mg·L-1,即为mg/L,所以答案为:mg/L。
27. 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浓硝酸与KSCN溶液的反应。
资料:Ⅰ.SCN‒中S、C、N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价、+4价、-3价。
Ⅱ.SCN‒的性质类似卤素离子,能被氧化为(SCN)2,(SCN)2可聚合为红色的(SCN)x。
Ⅲ.NO2可溶于浓硝酸。
(1)实验一:
向浓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二:研究SCN‒的转化产物。
a.将实验一ⅲ中的气体通入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KMnO4溶液,不褪色。
c.另取少量实验一ⅲ中试管内的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①甲同学根据实验一iii的现象推断SCN‒的氧化产物中一定有NO2,乙同学认为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
②通过b证实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SO2,证据是___________。
③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SCN‒转化的最终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
(3)实验三:研究实验一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突然剧烈反应,红色迅速褪去”的原因。丙同学设计了实验三,与实验一进行对比,证实了一定浓度的NO2能加快浓硝酸氧化(SCN)x的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三:
①操作1是___________。
②操作2是___________。
【答案】(1)(SCN)x
(2) ①. 浓硝酸氧化(SCN)x的还原产物为NO2 ②. 向洗净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KMnO4溶液,不褪色 ③. CO2、SO
(3) ①. 通入一定量的NO2 ②. 滴加5滴1ml/L的KSCN溶液
【解析】
【分析】浓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生成了(SCN)x,静置片刻后溶液红色褪去,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说明浓硫酸氧化(SCN)x,同时生成NO2气体;
【小问1详解】
向浓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SCN−被氧化为黄色的(SCN)2,(SCN)2可聚合为红色的(SCN)x ,所以溶液立即变红;
【小问2详解】
①由于浓硝酸氧化(SCN)x时,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因此不能说明SCN-转化的最终产物中一定有NO2,故答案为:浓硝酸氧化(SCN)x,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
②将实验一ⅲ中的气体通入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推测SCN−氧化可能得到气体SO2、CO2,与Ba(OH)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BaSO3、BaCO3白色沉淀,但再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如果有BaSO3生成则会被硝酸氧化成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就不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KMnO4溶液,不褪色,综合说明没有生成SO2,故答案为:向洗净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KMnO4溶液,不褪色;
③取少量实验一ⅲ中试管内的溶液加入BaCl2溶液,ⅲ中溶液成酸性,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因此SCN-转化的最终产物中有CO2,故答案为:、CO2;
【小问3详解】
实验目的为验证一定浓度的NO2是实验一iii中溶液红色迅速褪去反应的催化剂,可先向2mL浓硝酸中通入一定量的NO2气体,溶液变黄后再滴加5滴1ml/L的KSCN溶液,溶液变红后又迅速褪色,同时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则可说明NO2能加快浓硝酸氧化(SCN)x的化学反应速率(或能催化浓硝酸氧化(SCN)x),故答案为:通入一定量的NO2;滴加5滴1ml/L的KSCN溶液。实验装置
选项
气体
实验现象
A
Cl2
试管中液面上升,取试管中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SO2
试管中液面上升,取试管中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NO2
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停止后,向试管中再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试管中的液面会继续上升
D
NO
试管中液面无明显上升,取出试管正立,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BaCl2溶液变浑浊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B
Na2S溶液变浑浊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C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实验序号
Ⅰ
Ⅱ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紫色变浅(pH<1),生成棕褐色沉淀(MnO2)
溶液呈淡黄色(pH≈8),生成浅粉色沉淀(MnS)
操作
现象
结论或离子方程式
步骤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盐酸
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溶液呈浅绿色
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步骤2:取步骤1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KSCN溶液,振荡
溶液颜色___________
溶液中不含有Fe3+
步骤3:向步骤2试管中滴入少量氯水
溶液变红色
涉及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和Fe3++3SCN‒Fe(SCN)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下列有关醇类物质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比较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