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行路难(其一)》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796543/0-17169616857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上《行路难(其一)》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796543/0-1716961685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上《行路难(其一)》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796543/0-17169616858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 古代诗词 选择题专练(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解释)-2024中考语文古代诗词专练
九上《行路难(其一)》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九上《行路难(其一)》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共6页。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主旨:这首诗感情充沛,波澜起伏,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1.下面对《行路难》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诗人借助夸张的笔法抒写了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B.“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两句用极为夸张的笔法,营造了一种欢乐的宴饮气氛。
C.“闲来垂钓”“忽复乘舟”二句运用典故,写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明梦想还在。
D.这首诗的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凸显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B.“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两句用极为夸张的笔法,仿佛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与后两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营造了一种欢乐的宴饮气氛”理解错误。
故选B。
2.下列对李白《行路难》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用“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与“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诗人内心的愤懑之情。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理想破灭,前途渺茫。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四句节奏短促、跳跃,生动地传达了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追求的复杂心理。
D.诗的结尾,诗人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表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所以此选项有误。
故选B。
3.行路难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C.从句式上看,“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用了短句,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在理想抱负不能实现之时的奋起抗争。
D.诗歌最后发表个人感慨: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的豪迈气概。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节奏短促、跳跃,突出强调了世路艰险,行路艰难,表达了作者内心彷徨与苦闷之情。故选C。
4.选出对李白《行路难》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前四句以金樽玉盘酒宴消除不了诗人心头的抑郁不平,写诗人内心苦闷、寂寞和惆怅。
B.五、六两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
C.七、八两句引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过上自由自在、幽静安闲的隐居生活的美好心愿。
D.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C.有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姜尚垂钓与伊尹梦日的典故。姜尚与伊尹都是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也都得不到施展,但最终他们遇到了明主的赏识,得以实现理想。作者相信自己也一定会遇到明主,从而实现理想,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从政之路仍有所期待。
故选C。
5.选出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想要渡过黄河和将要攀登太行山时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象征了诗人的人生之路,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借用了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给心境茫然之中的诗人又增添了信心。
D.本诗以浪漫的笔法书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虽然反复感叹行路之艰难,但诗歌结尾诗人情绪高昂,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扬帆沧海的勇气。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
B.“写出了诗人想要渡过黄河和将要攀登太行山时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有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写诗人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以山河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冰塞川”“雪满山”比喻诗人的人生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同时也象征了诗人的人生之路,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
故选B。
6.选出对李白《行路难(其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天宝三年(744)初离开朝廷,求仕无望,深感仕路艰难所作。
B.本诗第五、六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本诗第七、八句引用两个典故,表现出作者对前途失去了信心。
D.本诗最后两句充分表达出作者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作者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垂钓碧溪上”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乘舟梦日边”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故选C。
7.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B.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
C.“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D.这首诗巧用用典、夸张、象征的手法以及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现实主义”有误,应为:浪漫主义。故选D。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前两句以极为夸张的笔法起领,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用“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极大的郁闷之情。
C.五、六句通过实写“欲渡黄河”“将登太行”,却遭遇“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仕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D.最后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表达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欣赏。
C.有误,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欲”“将”意思为想要,将要的意思,因此“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诗人想象的虚景,是虚写,选项“实写”表述有误。
故选C。
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
B.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
D.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赏析不正确。“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是:还是象那姜太公垂钓在碧溪之上,也许会象伊尹,乘船经过日月之边。 吕尚九十岁在蹯溪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两位历史人物政治上不平凡的经历,给诗人以信心和力量。诗人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表现诗人又找到了奋斗的信心,体现了诗人积极昂扬的心态。而非“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故选D。
10.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行路难(其一)》主要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侧面描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写诗人心境茫然之中,借八十岁姜尚钓鱼得遇文王、伊尹梦见乘舟绕过日月而受汤聘用典故,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前路增添了信心。
【答案】C
【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这是正面描写“行路难”,“侧面描写”有误;
故选C。原文
译文
鉴赏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放下酒杯扔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内容、修辞:开头以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
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与“金”“清”“玉”“珍”形成强烈反差,衬出作者内心的悲苦。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想要登上太行山,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内容: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作者仕途的艰难,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用典:运用典故。借姜尚、伊尹受重用的事实,表明作者期待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理想仍在。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世上行路啊,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情感:连用四个三字短句,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作者面对世事多艰,仍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心理,也表现出徘徊和低沉的心境。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终将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
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暗指作者终将实现远大理想,表现出作者“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和沧海扬帆的勇气,抒发了作者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在沉郁中振起的愤激之情,突出表现了作者准备冲破一切阻力,不断追求理想的乐观积极的心态。
用典:运用典故,借宗悫的故事,表明作者壮志未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九下《过零丁洋》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共7页。
这是一份九下《过零丁洋》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共5页。
这是一份九下《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 解析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