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 古代诗词 选择题专练(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解释)-2024中考语文古代诗词专练
七上《次北固山下》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七上《次北固山下》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共4页。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主题分类:思乡怀人
【主旨: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一、选择题
1.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想愁绪。
2.有关《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中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次北固山下》中“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3.下面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表明船到此地后,诗人还要到别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是比喻句,具有深远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C.颈联既写了景又点明了时令,也含有时间过得快,令人生发感慨之意。
D.这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4.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5.选出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中“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正”和“悬”两字,点出潮平而无浪,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C.颈联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D.全诗的特色在于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了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
6.选出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中“平”“阔”“正”“悬”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C.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采用设问的手法,诗人希望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传达出一种思乡愁绪。
7.古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早春壮丽之景,抒发了淡淡的思乡之情。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调和精美,妙趣横生。
B.“潮平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尾联意思是委托北归的大雁将家信带到洛阳去,寄理于物,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8.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末之时连夜行舟赶路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船即将天亮的情景。
9.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想象,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又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运用对偶,表明自己江上行舟所见景色,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浪静而无风,并以小景传大景,描绘大江直流,平野开阔的景象。
C.颈联运用拟人,写景又点明时令。既有哲理,又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愁绪之情。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风和波平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作了铺垫。
C.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D.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11.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写出羁旅天涯的漫漫归途远在青山之外,我正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既写大江两岸青山绿水的旅途景色,,又暗指船行镇江后尚需走驿道才能回乡。
B.颔联的“平”“阔”两字点出江水上涨、平缓无浪方显江岸宽阔,“正”“悬”两字指出江风和顺不猛才能孤帆高悬,缓行江上。
C.颈联把“海日”和“江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出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替代的自然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表现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D.尾联运用反问修辞,希望像北归的大雁一样插上强劲的翅膀快点飞回家乡洛阳,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原文
译文
鉴赏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我前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内容:对偶点题。“客路”即驿道,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炼字:“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潮平”一语为“江春”一语做铺垫。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修辞、炼字: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哲理:既写景又点明时令。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情感: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下《望岳》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共4页。
这是一份八下《蒹葭》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共4页。
这是一份八下《石壕吏》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对下面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对《石壕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贯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