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二轮】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专题22 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2 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22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22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突出族合训练与巩国已有成果相结合;
第二,强化备题规范意识与指导答题技巧相结合;
第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课合训练。主要就是以完基的古文阅读题(高考成题与自主设计题相绝合)为材料。主要是养成学生基体阅读能力,强化语感能力,强化语境推新能力。
2、孔国已有成系。主要是指有计划地得一轮复习的系统知识分解设题。
3、强化答题规范意识。主要是指古文翻译中的“采点意识”与“潘照意识”。
4、指导答题技巧。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依据国有的知识推断调的意义与用法。选用资料应该是由课内延伸到渠外。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三突破主观题(二)
【精准解题】
(一)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明确要求:“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比较分析题,既能考查比较思维能力,又可以打通考试与课本之间的联系,因此成为命题者常用的考查形式。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思想内容比较;②意象作用比较;③艺术手法比较;④语言风格比较。
【速答指津】
1.思想内容比较
思想内容的比较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是常见的比较形式。不同诗歌表现的情感态度有时是相反的,有时却是同中有别。对于后者,我们要通过诗句,仔细体味情感的细微差别,有时还要结合写作背景和目的来加以甄别。
【1】 (2023·广东茂名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念奴娇·春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片,前三句点明了环境和天气。庭院萧条,重门紧闭,兼以细雨斜风,引发了词人心中的惆怅。
B.“征鸿过尽”是虚写,使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写词人欲向丈夫诉说相思而信使难逢,点出词人愁绪的由来。
C.“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景色。新长的桐叶引发了游人的喜悦,反衬出词人内心的悲凉。
D.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
答案 C
解析 C项,“反衬出词人内心的悲凉”错误,这两句写晨起时所见景色,晶莹而又清新的露水从早晨的花叶上流下,梧桐的叶芽刚刚长出。这样的景色引发了词人的游春之意,所以才会有下句“更看今日晴未”。这两句并不是反衬,也未表现词人内心的悲凉。
2.通过与南渡后的代表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较阅读,请你判断: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前还是南渡后的作品?从词的内容、情感等方面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流程】首先,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和南渡后词风的差别。李清照的创作横跨两宋。以“南渡”为分界线,其前期词作明快爽朗,多反映甜蜜的爱情生活,歌唱离愁别绪;南渡后,她饱受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之苦,其词多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及思旧、怀乡、忧国之情,词风由明丽变为凄清,充满凄婉哀伤的情调。
其次,比较这首词和《声声慢》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的不同。可以明确判断出该词属于南渡前作品。
最后,规范作答,先判断作品年代,再结合两首词具体分析。
【答案】 通过内容、情感可以判定这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①从内容来看,《声声慢》(寻寻觅觅)选用凋谢黄花、雨中梧桐等意象,极力营造凄凉哀伤的氛围;而本词中“宠柳娇花”“新桐”都是清丽明快的意象。(或“重门、垂帘、玉阑干可看出较为富裕的生活状态”“慵倚阑干、被冷香销的描写可看出是年轻女子”等)②从情感来看,本词与《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了孤独寂寞之情,但《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孤独中融入了家国之悲、沦落之苦,情感沉郁忧伤;而本词还有期盼天晴赏春的喜悦、盼夫君归来的期待,情感上相对明朗。
【知识拓展】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青年时代,词人与丈夫赵明诚过着宁静闲适的书斋生活,其词作多限于离情别绪、闺中生活、写景咏物,风格清丽俊朗。靖康之变后,词人夫妇南下。不久赵明诚染疾病逝。词人南渡后,故土之思、身世之感皆汇于所作,风格变为沉郁凄凉,但更具有社会意义。
2.意象作用比较
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同的意象可能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一个意象有可能具有多方面特点,可能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善于在不同情景中理解意象的作用。
【2】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兰花
(宋)许棐
竹底松根惯寂寥,肯随桃李媚儿曹。
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
题郑所南①兰
(元)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注】①郑所南:宋末元初诗人、画家,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改名思肖,号所南,隐居不仕。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风格体现诗人独特语言艺术,此首许诗具有委婉含蓄、典雅工丽的特点。
B. 倪诗中的“泪泉”一词采用夸张手法,直接表现出了郑所南在宋亡后的悲痛感。
C. 倪诗前两句展现民族危亡之际士气消沉之状,用以反衬后两句中郑所南的选择。
D. 许诗中的“竹底松根”,倪诗中的“秋风”,分别写出了兰花所处的恶劣环境。
2. 《离骚》中有“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的诗句,也写到了兰花。三位诗人的用意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 答案 A
解析 “许诗具有委婉含蓄、典雅工丽的特点”错误,此诗的语言风格是平实质朴、通俗易懂。
2.【解题流程】
1.结合语境,仔细揣摩。
屈原《离骚》的中,诗人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句中“兰皋”对应“椒丘”,指高雅清幽的环境,屈原以栖止地的高雅清幽衬托自己高洁坚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德;
许诗中前二句写竹底松根与兰花皆“惯寂寥”,不肯随桃李一同媚俗附庸。三四句,诗人正面赞颂兰花之名于《离骚》中压倒群芳,但末句转折写若屈原没有大量关注到兰花,则生性喜幽独、不想为世所知的兰花将沉潜山林,更能与其“高名”相符。突出了兰花高洁、不肯媚俗的神韵,寄寓诗人对美好情操的追求;
倪诗中的兰花在肃杀的秋风里已变成了茅草。这里喻指宋亡之后,许多人有的受到摧残,有的变节,有的抗元复国的意志消磨殆尽。后面两句转而赞扬郑所南,说郑所南忠于南宋之心依然坚定不移,他用自己的泪水和着墨水画兰。从而表现郑所南在故土已失情况下,依然心志不改、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步骤二:分点规范答题。
【答案】①屈原以栖止地的高雅清幽衬托自己高洁坚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德;②许诗中的兰花,生长于恶劣的环境中,无需借助《离骚》扬名而名声更高,突出了兰花高洁、不肯媚俗的神韵,寄寓诗人对美好情操的追求;③倪诗中描写的郑所南所画的兰花是无根墨兰,以此颂扬郑所南在故土已失、他人变节的情况下,依然心志不改、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3.艺术手法比较
高考单纯考查分析艺术手法的题比较少,而比较不同诗句的艺术手法,却受到命题者青睐,做这类题,要熟悉诗歌的艺术手法知识,在答题时要根据诗句的具体内容,细心比较区分。
【3】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流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排遣离愁的句子是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样。只要心意相通,不需要为离别而难过,表现诗人心胸的豁达→这是通过彼此情谊深厚来消解离愁。
《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点明友人最终的目的地长安。“日”有光明之感,也常代指君王,因此,“长安在日边”象征着友人的美好前程。虽然分别,但友人前程美好→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答案】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4.语言风格比较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流程】
语言风格比较题既要认真分析诗句,又要找到比较点。
首先,是“俗”与“雅”的比较。《插田歌(节选)》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全诗语言通俗,朴实无华,生动有趣,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精髓。由《插田歌(节选)》的“俗”,去比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我们就会发现其“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使语言雅丽。
其次,是“流畅”与“平整”的比较。《插田歌(节选)》是俚歌的形式,全诗很少用对偶,语言清新流畅;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律诗,第二、三联必须对仗,使语言平整、工稳。
【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插田歌(节选)》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二)创新题型
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是带有主观性的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融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读书体验,从而有创意地解读文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及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新课标”强调阅读鉴赏的个性化,对试题的情境化作了明确的要求。近几年高考题中此类题目也迅速增加,成为新的考查热点。
“探究性试题”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深入分析文本,能够将学生的鉴赏引向深入,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形成理性认识,近年来成为高考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开放性试题”一方面,能促使学生有创意地解读文本,为多元化解读作出有利的引导;另一方面,个人经历和阅读体验是无法复制的,在检验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避免了学生按照答题模板简单套作。
1.探究性试题
(1)探究某一观点态度。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紫荆关①
明·尹耕
汉家锁钥惟玄塞②,隘地旌旗见紫荆。
斥堠③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峰峦百转真无路,草木千盘尽作兵。
谁识庙堂④柔远意,戟门⑤烟雨试春耕。
【注】①紫荆关:在今河北易县紫荆岭上,明代时与居庸、倒马全称“内三关”。②玄塞:长城之别称。③斥堠:侦察之意,诗中指侦察兵。④庙堂:指朝廷。⑤戟门:原指权贵的官邸,诗中代指军营。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汉家,未必是指明廷,只是泛言汉族政权,这与唐代高适的《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的含义是不同的。
B. 首联“惟”“见”两字用得巧妙。“惟”字突出长城的重要性,“见”字形象点明了当时紫荆关旌旗林立的情景。
C. 颈联真实描绘了紫荆关战争气象,战争氛围浓厚,层峦叠嶂,草木皆兵,在峰回路转之际,到处都埋伏着杀机。
D. 前三联作者历数紫荆关的军事地位,备战行动,战争气氛,写得章法自然,层次历落,已尽得紫荆关之题旨。
2. 有人评价从“斥堠直通沙碛外”到“戟门烟雨试春耕”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请结合相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1.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真实描绘”错误,颈联是虚写紫荆关历史上景象。
2.【解题流程】
首先,理解题干,“历史性转变”,指的是具有重大变革的转变,要分析变革的内容。
然后,结合诗句深入理解。前一句“斥堠直通沙碛外”写侦察兵(斥堠)刺探军情已深入漠北的敌人腹地,写关上守军紧张的备战局面。
后一句“戟门烟雨试春耕”诗人一扫前朝关隘的兵战之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烟雨春耕图。朝廷如今采取了安抚怀柔的政策,紫荆关附近已是一派和平景象。
从“斥堠直通沙碛外”到“戟门烟雨试春耕”,从战场到良田,化干戈为玉帛,这首诗通过紫荆关的今昔对比,赞颂了朝廷的怀柔政策,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心愿。
最后,分点规范答题。
【答案】①前一句写侦察兵刺探军情深入漠北,是虚写以往紫荆关紧张的备战局面; ②后一句描绘了戟门一幅烟雨春耕图,是实写当下一派和平的景象,人们开辟战场为良田,化干戈为玉帛,一扫关隘的兵战之气。 ③对比突出了如今朝廷为了和平采取安抚怀柔的英明决策。
(2)探究艺术创作规律。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张秀才从军
李 白
六驳①食猛虎,耻从驽马群。
一朝长鸣去,矫若龙行云。
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
周粟②犹不顾,齐珪③安肯分。
抱剑辞高堂,将投霍冠军④。
长策扫河洛,宁亲归汝坟⑤。
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
【注】 ①驳:兽名,《尔雅·释畜》:“驳如马,倨牙,食虎豹。”②周粟:用伯夷、叔齐事。③“齐珪”句:用鲁仲连事。鲁仲连长于卓异不凡的谋略,却不肯作官任职,愿意保持高风亮节。④霍冠军:指西汉名将霍去病,他曾被封为冠军侯。此处借指唐军将领。⑤汝坟:汝水之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全诗看,诗人先赞“六驳”,再赞“壮士”,层层铺垫后,就张秀才从军一事表达了自己的期许和勉励。
B.“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两句,直言张秀才心有谋略、志向远大,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美。
C.“周粟犹不顾,齐珪安肯分”两句中,“犹”“安”二字表意递进,盛赞张秀才不仅有隐士风范,更具高风亮节。
D.后四句诗,是对张秀才的期许和勉励,希望他用策略横扫河洛的安禄山叛军,建立不朽的功勋,青史留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项,手法理解错误,从内容看,前八句是对孟熊的充分肯定和赞美,并非赞美“六驳”和“壮士”;从手法看,运用了比喻和用典,并非层层铺垫。
2.请就本诗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手法的运用及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赏析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答:
【解题流程】
首先,把握浪漫主义手法的内涵,浪漫主义常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
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点对应文本,从三方面作逐一赏析。人物形象的超凡脱俗,表现手法的准确概括分析以及语言特点的赏析理解,三者缺一不可。
最后,分点规范作答。
【答案】 ①李白在诗歌中把即将从军的张秀才塑造成了一位超越俗人的武艺超群、心有谋略、志向远大,并具有高风亮节的将军形象,这其中寄予了作者的人生理想。②作者在诗中将想象、夸张、比喻、用典等手法综合运用,表达了对张秀才的赞美和期许,表现了期盼国泰民安的高尚的情怀。③本诗在语言表达方面,清新飘逸,想象丰富,大开大合,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2.开放性试题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龙门废寺
刘 沧
因思人世事无穷,几度经过感此中。
山色不移楼殿尽,石台依旧水云空。
唯余芳草滴春露,时有残花落晚风。
杨柳覆滩清濑响,暮天沙鸟自西东。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写诗人因为人世扰攘、人事繁复而生发的种种人生感慨,因伤心而触景,诗人多次来到龙门废寺,如此起笔不同一般。
B. 颔联写诗人从早到晚流连于“不移”的“山色”和“依旧”的“石台”,这与刘禹锡的“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异曲同工。
C. 颈联细笔勾勒出诗人眼前之景,新生的“芳草”青翠欲滴,日暮的“残花”飘摇坠落,新旧两相继替,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
D. 尾联所写之景由近及远,动静相宜,诉诸诗人的视听感官,借流水的清音和飞鸟的啼鸣表达诗人寄情于自然的人生态度。
2. 有人认为,本诗颔联中的“石台依旧水云空”一句可能为“水云依旧石台空”之误,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1.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从早到晚”于诗无据,“山色不移”“石台依旧”说的是自然景物依旧,没有变化。
C.“新生的‘芳草’”“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错,“唯余芳草”是说眼前所见只有芳草萋萋,“残花落”描写的是暮春花落的景象。
D.“飞鸟的啼鸣”于诗无据,“暮天沙鸟自西东”描写的是飞鸟的状态,没有写啼鸣声;“寄情于自然的人生态度”有误,诗歌表现的是物是人非、世事苍凉的感慨。
2.【解题流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比较两个诗句,找到区别点,“石台依旧水云空”与“水云依旧石台空”两句中,“石台”与“水云”的位置互换。
然后,结合语境分析,颔联是写景句,该句所在的位置是七律的颔联,颔联应该符合律诗对仗、押韵的要求。山色不移楼殿尽,石台依旧水云空
如果同意,“山色不移楼殿尽”“水云依旧石台空”中,从对仗的角度看,“水云”与“山色”,“石台”与“楼殿”,自然物对自然物,人造物对人造物,对仗工整;语意上,“山色不移”“水云依旧”表达自然永恒不变,“楼殿尽”“石台空”表现人世短暂、世事苍凉,对比更突出。
如果不同意,“山色不移楼殿尽”“石台依旧水云空”两句中,“山色”与“石台”,“楼殿”与“水云”两两对应,形成交错之美;从修辞看,有双关之意;“山色不移”写自然物的永恒,“石台依旧”突出人造之物的不变,而人世是短暂易变的,反衬之下,更能凸显世事苍凉之感。
最后,分点规范作答。
【答案】示例一:同意。“水云”与“山色”相对,同为自然之物;“石台”与“楼殿”相对,同为人造之物;“水云依旧石台空”与“山色不移楼殿尽”在语意上对仗更加工整;表达了自然永恒,人世短暂的对比。
示例二:不同意。“水云”与“山色”同为自然之物,“石台”与“楼殿”同为人造之物;交错描写有双关之意;且“石台依旧水云空”一句在不变的自然与“依旧”的人造之物的反衬下,写出人世的短暂和人事的倥偬,更能凸显世事苍凉之感。
【新题速递】
(2024呼和浩特二模)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①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标,常借指时间。②袁安:东汉大臣。《后汉书·袁安传》载,有一年,洛阳大雪,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独有袁安门前积雪如故。洛阳令按户查看,只见袁安直挺挺地躺着。便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应当去求人。”③翛(xiā)然:无拘无束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题目可以得知,这是一首思友之诗。冬晚遇雪,对雪思人,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中王维在冬日的寒夜想到了友人,通过虚写友人在镜中看到自身衰老的模样,表达对友人的关怀。
C.王维写雪不同于常人。颔联笔墨空灵,从“风惊竹”到“雪满山”听觉到视觉的转换,使诗歌富有层次感。
D.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指胡居士,含蓄地表现出胡居士在困难面前不乞求于人,固穷守志的风骨。
15.王国维把中国古诗词里的审美境界分为两种: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分析诗歌颈联是怎样体现“无我之境”的。
14.B 15.①“无我之境”指看似客观描摹景物,实则将作者心境隐晦地蕴含在景物中,物我合一,难以区分客观景物和作者心境。是一种更倾向于客观描绘和内在感悟的艺术境界。②颈联通过“洒空”“积素”分别描绘大雪漫空飞舞,在地面堆积的画面;“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的清寂。“静”与“闲”既是写景,也传达出诗人幽静清闲的心境。③颈联写景中诗人抒发感情更加内敛和平和,诗人的感情表达更为微妙和细腻,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显得更为天然和无痕,彰显出“无我之境”的特点。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虚写友人……”错,此句写的是诗人在镜中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属于实写。
故选B。
(T8联考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
看花回
柳永
玉城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玉城金阶舞舜干”,从朝廷写起,“玉城”与“金阶”为对文,皆指宫廷中的台阶 。B.“正万家、急管繁弦”,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极写京城中歌吹沸天的乐舞之盛。
C.“忍负芳年”一句,另起一意,重写处于这种环境中人的心态,词笔潇洒飘逸。
D.这首词和《望海潮》(东南形胜)均以铺排的手法,形象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活动的
热闹。
16.《艺苑雌黄》评价柳永词:“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而这首词却表达了与此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024广东省二模)
阅读下面这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李愬仆射二首[注]
王建
(一)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二)
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
每日城南空挑战,不知生缚入唐州。
[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军将李愬率军夜袭蔡州,一举生擒贼首吴元济,平定淮西之乱。
15.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愬率全营将士顶风冒雪一夜急行军,可见其部队军纪严明,战士斗志昂扬。
B.李愬手下将士骁勇善战,使用火攻烧毁敌营,仅靠先头部队就已攻下蔡州城。
C.第一首诗在节奏上张弛有度,前两句紧张急促,后两句写得轻松,别具匠心。
D.平叛的军队层层围困蔡州城,却久攻不下,朝廷的诏令频发更让老将担忧为难。
16.这两首诗都写李愬平蔡之战,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15.B 16.①第一首正面写李愬雪夜奇袭蔡州,大获全胜,赞颂他杰出的指挥才能;
②第二首写其他平叛军队围城多日,却久攻不下,只能虚张声势,彼此僵持,从侧面反衬李愬用兵之奇、建功之伟;
③两首诗一正一侧,突出李愬过人的胆识和谋略。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使用火攻烧毁敌营,仅靠先头部队就已攻下蔡州城”错误。“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的意思是:先头部队已举火登上蔡州城,预先约定好的火号到处燃起,照亮了州城的夜空。举火为号,是为后续部队全面攻城做准备。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 信息类文本阅读4突破客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4信息类文本阅读4突破客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专题04信息类文本阅读4突破客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信息类文本阅读3突破客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3信息类文本阅读3突破客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专题03信息类文本阅读3突破客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信息类文本阅读2突破客观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2信息类文本阅读2突破客观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专题02信息类文本阅读2突破客观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