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高考生物三诊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高考生物三诊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重庆市高考生物三诊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重庆市高考生物三诊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水是生命体中含量最丰富的物质,自由水在细胞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下列过程中,不产生水的是
A. 基因的表达过程B.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
C. ATP转化为ADPD. [H]在线粒体内膜上被大量氧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见细胞代谢中产生水的生理过程:二糖和多糖的合成;有氧呼吸中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ATP的合成;DNA复制合成DNA的过程;转录合成RNA的过程;翻译合成多肽(或蛋白质)的过程等等。
【详解】A、 基因的表达中含有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均有水的产生,A错误;
B、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要形成细胞壁,则必然有纤维素的合成产生水,B错误;
C、 ATP转化为ADP需要水,ADP转化成ATP则产生水,C正确;
D、 [H]在线粒体内膜上被大量氧化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D错误。
故选C。
【点睛】熟悉一些常见的产生水的细胞代谢过程,如二糖和多糖的合成;有氧呼吸中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ATP的合成;DNA复制合成DNA的过程;转录合成RNA的过程;翻译合成多肽(或蛋白质)的过程等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2. 细胞都被认为是一个共同祖先细胞的后裔,而在进化中这个祖先细胞的根本性质是保守不变的,因此,科学家们可以将研究一种生物所得到的知识用于其他种的生物,从而催生了“模式生物”的出现,它们通常有个体较小,容易培养,操作简单、生长繁殖快的特点如:噬菌体(某种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拟南芥、果蝇和小白鼠等,下列关于“模式生物”描述,正确的是( )
A. “模式生物”的研究都能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 大肠杆菌与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
C. “模式生物”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都可在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D. “模式生物”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但不能体现细胞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果蝇、小鼠、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秀丽隐杆线虫、斑马鱼、非洲爪蟾等生物常常被用于科学研究,以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因此它们被称为模式生物。在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中,模式生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海胆等低等动物模型的出现催生了现代受精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果蝇模型的建立大大推进了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进展;酵母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模型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详解】A、“模式生物”中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的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模式生物”的研究都能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正确;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需要用宿主的活细胞培养,C错误;
D、“模式生物”的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模式生物”的细胞各种各样,也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3. 如图表示沮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小分子物质,A、B、C代表大分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物质A是淀粉,在动物细胞内与其具有相似功能的物质是糖原
②物质a、b、c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糖
③物质a、b、c、d进入细胞时分别需要不同的载体的协助,并消耗ATP
④若构成两个大分子物质B的小分子物质b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则这两个大分子物质B不相同
A. 0项B. 1项C. 2项D. 3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且为大分子物质,故A为淀粉,a是葡萄糖;B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且组成元素C、H、O、N,故B是蛋白质,b是氨基酸;C是DNA,c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是性激素。
【详解】①A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多糖,因此A是淀粉,在动物细胞内与其具有相似功能的物质是糖原,①正确;
②c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不是脱氧核糖,②错误;
③d是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③错误;
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可能由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不同而不同,若构成两个大分子物质B的小分子物质b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则这两个大分子物质B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④错误。
故选B。
4. 研究表明,自然界已经进化出了将S或Se整合到天然产物中的特异性机制,从而通过各自特有的途径来利用这两种元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自然界找到
B. S和Se是细胞中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的R基可能含有S或Se
C. S和Se能参与形成以碳链为骨架的复杂生物大分子
D. 地方性心肌病的发生与Se的缺少有显著相关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存在,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的含量和在无机自然界的含量差异很大。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自然界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A正确;
B、S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氨基酸的R基可能含有S或Se,B错误;
C、S和Se能参与形成以碳链为骨架的复杂生物大分子,C正确;
D、地方性心肌病通常与体内缺Se有关,D正确。
故选B。
5.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K值是环境的最大负荷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B. 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左右
C. 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c点之后
D. 若图示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环境阻力出现在e点后
【答案】B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A、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A错误;
B、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左右,留下的数量在c点左右,即K/2处,B正确;
C、防治蝗虫数量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率较低时,所以应在b点之前进行,C错误;
D、两曲线之间的区域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a点,D错误。
故选B。
6. 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然后将普通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组上清液含极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说明可能有少数噬菌体没有侵染
B. 甲组被感染的细菌内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可产生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C. 乙组上清液含极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可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
D. 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可产生不含35S的子代噬菌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培养大肠杆菌,32P、35S分别标记大肠杆菌→用32P、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详解】A、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悬浮液含极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说明可能有少数噬菌体没有侵染,A正确;
B、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在侵染过程中,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由于噬菌体繁殖所需原料来自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且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可产生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和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B正确;
C、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所以乙组的上清液含较多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不会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C错误;
D、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不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D正确。
故选C。
7. 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 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作用时间短、范围局限的特点
B.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C. 去甲肾上腺素既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说明兴奋在突触双向传递
D. 某些神经递质与激素可以为同一种物质,作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一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所以既可以参与体液调节,也可以参与神经调节。
【详解】A、神经调节有作用时间短、范围局限的特点,A正确;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兴奋或抑制,,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是单向传递的,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递质,又可以作为激素,激素作用的特点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D正确。
故选C。
【点睛】
8.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时要观察细胞的大小、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B.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C. 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用高浓度乙醇代替蔗糖溶液,细胞质壁分离后要发生自动复原
【答案】D
【解析】
【详解】质壁分离指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细胞的大小、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A正确;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植物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进而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液的浓度可能不同,因此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高浓度的乙醇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会杀死植物细胞,D错误。
9. 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昆虫口器长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不同深度的花冠筒的选择作用
B. 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 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 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昆虫与花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通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与花冠筒植物共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
B、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10. 小鼠的某种上皮细胞与某种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细胞周期基本相同,但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且黏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需用胰蛋白酶分散成单个细胞
B. 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
C. 恒温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主要促进细胞呼吸
D. 培养上皮细胞比淋巴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A、动物细胞具有接触抑制的现象,故培养前需用胰蛋白酶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
B、实验中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B正确;
C、细胞培养应在含CO2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维持培养液的pH值,C错误;
D、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且粘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因此培养上皮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现象,D正确。
故选C。
11. 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将兴奋传至DN1P神经元
B. 抑制AC神经元中TrpAl基因的表达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C. 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从而减弱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D. 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和图形可知,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 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AC神经元末端(突触前膜)释放Ach并作用于DN1P神经元上的Ach受体,使得DN1P神经元兴奋;DNIP神经元末端释放的递质CNMa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PI神经元,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
【详解】A、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要通过突触,而突触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A正确;
B、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的表达,会影响TrpAl合成,导致高温时阳离子内流受阻,进而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B正确;
C、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减少CNMa与CNMa受体结合,从而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C正确;
D、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兴奋,D错误。
故选D。
12. 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在两个家系中的遗传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家系1中无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Ⅱ-6和Ⅱ-7婚配,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
C. Ⅱ-5和Ⅱ-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D. Ⅱ一8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3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家系1中I-1、I-2不患病,生出患有甲病的女儿Ⅱ-5,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乙病为伴性遗传病,I-3、I-4不患乙病,生出患有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A、家系1中I-1、I-2不患病,生出患有甲病的女儿Ⅱ-5,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用A/a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乙病为伴性遗传病,I-3、I-4不患乙病,生出患有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A正确;
B、家系1中无乙病致病基因,故I-1、I-2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Ⅱ-6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XBY,I-3、I-4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Ⅱ-7乙病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故Ⅱ-6和Ⅱ-7婚配,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1/2=1/8,B错误;
C、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Ⅱ-9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故Ⅱ-5和Ⅱ-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正确;
D、I-3、I-4的基因型为XBXb、XBY,Ⅱ-8(XbY)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3,D正确。
故选B。
13. 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 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 a、b、c过程中细胞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 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b、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详解】A、根据图示,a表示细胞增殖,即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实现自我更新,A正确;
B、b、c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行使特定的功能,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但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
D、b过程形成的细胞先形成组织,再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D错误。
故选D。
14. 他莫昔芬(Tam)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的癌细胞系R相比初次使用Tam的患者的癌细胞系C,死亡率明显下降,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葡萄糖摄取速率显著提高,有关细胞系R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线粒体数量减少
B. 乳酸产生量降低
C. 可能对Tam产生了耐药性
D. 加快葡萄糖摄取以获取足够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有氧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A、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据题可知该细胞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说明有氧呼吸减弱,则线粒体数量减少,A正确;
B、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据题可知该细胞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葡萄糖摄取速率显著提高,说明该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乳酸的产生量应该增多,B错误;
C、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癌细胞的死亡率下降,说明癌细胞对Tam产生了抗药性,C正确;
D、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该细胞葡萄糖摄取速率显著提高,可以为机体获取足够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B。
15. 已知传统药物(A、B、C)可促使癌细胞凋亡。现发现一种新药M可提高传统药物的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分析,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药物M对不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相同
B. 不同类型的传统药物对同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同
C. 改变M的用量可提高传统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D. 药物M对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探究新药M可提高传统药物的作用。分析图形,比较四种癌细胞在不加M和加M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据图可知,药物M对不同细胞凋亡都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不相同,A不合理;从题中看不出不同类型的传统药物对同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同,也可能相同,B不合理;从题中看不出改变M的用量可提高传统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可能降低传统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C不合理;据图可知,药物M对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不同,对肝癌细胞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肺癌细胞的促进作用,D合理。故选D。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
16. 通常人工林面积大,林木树种单一,树龄和树高一致,间距均匀且较密集。人工林密集的树冠层会遮挡阳光,使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面的植被,因而失去了保持水土的能力,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林中植物种类单一,动物种类也比较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表明,人工林的虫害发生率和发生程度都远高于天然生态林,这主要是因为天然生态林_______________。
(3)某人工林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杨树(W1)→杨毒蛾幼虫(W2)→喜鹊(W3),括号内字母为该生物种群每年的同化量,W1也就是每年杨树的________生产量,经严格测算,发现W2远小于1/10W1,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喜鹊在生殖季节独占并保卫一块领域导致竞争力弱的雄鸟失去繁殖机会的行为属于种群数量的___________调节。
(4)预防病虫害发生重要措施之一是利用一定的方法调查害虫种群的___________预测害虫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改造“绿色沙漠”的最好办法是依靠自然的力量来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该过程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人工林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 ②. 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强) ③. 初级 ④. 杨树细胞呼吸消耗W1、第二营养级有多个物种 ⑤. 内源性 ⑥. 年龄结构 ⑦. 次生演替
【解析】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人工林面积大,树木种类单一,因而食物网复杂程度低,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1)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2)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稳态不容易维持,而天然生态林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强),故人工林的虫害发生程度远高于天然生态林。
(3)W1是每年杨树的初级生产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某人工林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杨树(W1)→杨毒蛾幼虫(W2)→喜鹊(W3),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1/10W1,其主要原因是: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以及杨树自身细胞呼吸消耗;喜鹊在生殖季节独占并保卫一块领域导致竞争力弱的雄鸟失去繁殖机会的行为属于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
(4)预防病虫害发生重要措施之一是利用一定的方法调查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预测害虫种群未来发展趋势;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因保留了原来的植被等条件,故该过程发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中的植物垂直结构与动物分层现象的关系、生态系统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术语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17.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得几种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表所示:
(1)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2)⑥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作用;⑦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作用,⑧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作用。
(3)图中所示化合物是由______种氨基酸经 ______过程形成的,该化合物中有______个羧基。图中含有肽键的序号是______。
(4)组成上述8种化合物的所有氨基酸所共有的结构通式是______。
(5)该实例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有______,这种特点决定了蛋白质的______。
(6)⑧有1条肽链,由574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假如每个氨基酸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答案】(1)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 ①. 调节 ②. 免疫 ③. 运输
(3) ①. 3 ②. 脱水缩合 ③. 2 ④. ③⑤⑦
(4) (5) ①. 多样性 ②. 功能具有多样性
(6)63158
【解析】
【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肽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数—脱去的水分子数×18。
【小问1详解】
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相同,但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因此它们的生理作用不同。
【小问2详解】
⑥胰岛素能调节血糖浓度,说明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⑦免疫球蛋白(抗体)具有免疫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⑧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说明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
【小问3详解】
图中所示化合物具有4个R基(②④⑥⑧),其中有两个氨基酸的R基团相同,因此是由4个、3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该化合物中有2个羧基(分布位于②和⑨中),含有3个肽键,图中含有肽键的序号是③⑤⑦。
【小问4详解】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小问5详解】
该实例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小问6详解】
⑧有1条肽链,由574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假如每个氨基酸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128×574-18×(574-1)=63158。
18. 甲图为某种激素分泌、运输和作用的模式图,乙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丙图表示两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靶细胞(b)为甲状腺细胞,那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信号”分子是______,接受信号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若甲图中分泌细胞(a)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b)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
(2)①乙图中______为糖尿病患者。
②图乙中小王实现BC段的原因是: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和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③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
(3)①图中浆细胞可以由 ______ 细胞分化而来。
②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两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填数字)。
(4)若不考虑基因突变,那么不同的浆细胞中的核DNA______、mRNA______、蛋白质______。(填完全相同、完全不同、不完全相同)
【答案】(1) ①. 促甲状腺激素 ②. 糖蛋白 ③. 能
(2) ①. 小张 ②. 胰岛B细胞摄取 ③. 利用 ④. 储存 ⑤. 反馈调节
(3) ①. B细胞和记忆细胞 ②. 自身免疫病 ③. ①
(4) ①. 完全相同 ②. 不完全相同 ③. 不完全相同
【解析】
【分析】1、图甲:a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运输到靶细胞b的表面,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2、图乙: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BC段血糖浓度降低,主要代谢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能够促进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是胰岛素.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3、图丙:①据图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
②图中Y2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
【小问1详解】
调节甲状腺分泌活动增强的信号分子是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膜上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物质基础是受体蛋白,本质为糖蛋白,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均有反馈调节的作用,因此若甲图中分泌细胞(a)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b)能为垂体细胞。
【小问2详解】
①据图示可知,小张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故小张为糖尿病患者。
②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浓度降低。
③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该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
①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分化而来,二次免疫中,也可以由记忆细胞细胞分化而来,因此图中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②图丙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结合而发挥不了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两种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①。
【小问4详解】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由于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结果,故不同的浆细胞中的核DNA 完全相同、mRNA 不完全相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19. 牵张反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当肌肉被牵拉伸长时,与其平行的肌梭被拉伸而产生形变,刺激感受器后通过反射弧而引起该肌肉收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的神经元至少有______个。
(2)当肌梭受到牵拉时,图中电位计指针不偏转,原因是______。
(3)连接肌梭感觉传入纤维和α-传出纤维之间的信号分子是______。
(4)高位脊髓横断后,断面以下牵张反射暂时性消失,说明______。
(5)当大脑神经冲动导致γ神经元兴奋时,感受器两侧梭内肌纤维收缩使感受器轻度拉伸(未兴奋),该肌肉对外界牵拉剌激的敏感性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1)2##两
(2)肌梭是γ神经元的效应器,信号不能从突触后膜传到突触前膜
(3)神经递质 (4)在正常情况下,脊髓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5)升高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小问1详解】
一个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中涉及的神经元至少有2个,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小问2详解】
肌梭是γ神经元的效应器,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单向传递,信号不能从突触后膜传到突触前膜,所以肌梭受到牵拉时,图中电位计指针不偏转。
【小问3详解】
连接相邻两个神经元的结构是突触,在突触传递信息的是神经递质。
【小问4详解】
高位脊髓横断后,断面以下牵张反射暂时性消失,说明在正常情况下,脊髓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小问5详解】
大脑神经冲动导致γ神经元兴奋时,感受器两侧梭内肌纤维收缩使感受器轻度拉伸(未兴奋),这会使该肌肉在受到较小刺激时就会兴奋,故该肌肉对外界牵拉剌激的敏感性升高。
20. 蔗糖和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产物,二者都是由在卡尔文循环中产生的丙糖磷酸转化而成,其合成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磷酸转运体(TPT)在将丙糖磷酸运到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可将无机磷酸(Pi)运入叶绿体,且这种转运严格遵循1∶1的反向交换原则。图乙是研究光照强度变化对某植物叶肉细胞的O2释放速率和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中用数字编号①②表示)(单位:μml/m2·s);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由CO2形成C3化合物的过程称作________________,C3化合物转变成为丙糖磷酸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____________。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碳水化合物主要以_______(填“淀粉”或“蔗糖”)形式运输。
(2)TPT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当细胞质基质中的Pi水平降低时,______________(填“淀粉”或“蔗糖”)的合成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曲线___________表示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强光照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A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答案】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CO2的固定 ③. NADPH和ATP(只答一个不给分,答[H]不给分) ④. 蔗糖 ⑤. 蛋白质 ⑥. 淀粉 ⑦. (磷酸丙糖和Pi严格遵循1∶1的反向交换原则,)细胞质基质中的Pi减少会导致磷酸丙糖运出量减少,通过ADPG途径形成淀粉增多(或“细胞质基质中的Pi减少会抑制丙糖磷酸从叶绿体中运出,从而促进淀粉在叶绿体内的合成”) ⑧. ② ⑨.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⑩. 大于
【解析】
【分析】图甲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以及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合成淀粉的场所时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必须有光,暗反应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详解】(1)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CO2形成C3化合物的过程称作CO2的固定,C3化合物转变成为丙糖磷酸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NADPH和ATP,从图中可看出,淀粉的具体合成场所为叶绿体基质,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
(2)TPT是磷酸转运体,将丙糖磷酸运到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可将无机磷酸(Pi)运入叶绿体,故化学本质最可能是蛋白质,又因为磷酸丙糖和Pi严格遵循1∶1的反向交换原则,当细胞质基质中的Pi水平降低时会导致磷酸丙糖运出量减少,通过ADPG途径形成淀粉增多。
(3)图乙分析可知,强光照下光反应阶段增强,O2释放速率增大,曲线①代表O2释放速率,曲线②表示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强光照时叶肉细胞中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据图乙可知,A点时两条曲线重合,表示整个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但植物体内还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A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各阶段的物质变化以及发生场所,并结合图解判断图中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肽化合物
氨基酸
多肽化合物
氨基酸
①
催产素
9
⑤
牛胰蛋白酶
223
②
牛加压素
9
⑥
人胰岛素
51
③
血管舒张素
9
⑦
免疫球蛋白
660
④
平滑肌舒张素
10
⑧
人血红蛋白
57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卷(三)湖南卷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卷三湖南卷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卷三湖南卷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