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01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02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23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震憾(hàn) 卓越(zhuó) 坚韧(yèn) 咄咄逼人(bī)
    B.烦躁(zà) 天骄(jiā) 恐吓(hè) 销声匿迹(xiā)
    C.绯红(fēi) 胆怯(què) 仁慈(cí) 不屑置辨(biàn)
    D.涉猎(shè) 粗犷(kuàng) 取缔(dì) 无精打彩(cǎi)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梅花傲雪绽放,它的孤高让世人 ;雄鹰搏击蓝天,它的价值得以完美 ;陶潜弃官采菊,种豆南山,他的形象光彩夺目;邓稼先毅然回国,功成“两弹”,他的伟绩 。虽然人生的长度无法由人做主, 人生的厚度可以因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增加。
    A.艳羡体现 家喻户晓 但是
    B.神往 展现 家喻户晓 所以
    C.艳羡 展现 举世瞩目 但是
    D.神往 体现 举世瞩目 所以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生活中许多事情会给人带来很大压力,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到“临事有静气”。②静气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历练和积累。③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读书就是很好的积累和历练。④读书能使我们汲取前人的智慧,克服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⑤有些人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读书少,心里没底,缺少“静气”,从而缺失了驾驭大事的能力。
    A.“很大压力”“培养静气”“克服恐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是各不相同的。
    B.句①中“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的“这”指代的内容是“许多事情”。
    C.句②中的前后两个分句用“不是······而是······”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
    D.句⑤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读书少”中“因为”删掉。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令郎”是尊称对方的儿子,“敝人”是谦称自己。
    C.《水浒传》中的李逵下山探母,并带母亲回梁山享福。路过沂岭时,李逵为口渴的母亲寻水时突生变故,母亲被老虎吃掉,李逵悲愤异常,杀死四虎,哭祭母亲后离去。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看见朱赫来被一个匪兵押着在公路上走,当押送兵走到面前时,保尔猛然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地面压,随后保尔抡起拳头,将押送兵打到路边的壕沟里,拉着朱赫来跑了。
    (2)名著阅读(3分)
    异词异义,各词各精。请从“执着”“勤劳”“追求”中任选一个词,并联系一位备选人物的经历,谈谈这个人物的品格给你带来的启迪。(3分)
    备选人物:唐僧 祥子 简·爱
    5.古诗文默写(6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5)《登飞来峰》中,“ ”两句即景说理,直抒胸臆,表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甲】过零丁洋 【乙】从军行①
    宋·文天祥 唐·骆宾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C.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D.乙诗颈联中“抱”字写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激烈战斗画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豪情。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①。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③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吾之罪也。”乃夜发④书,陈箧⑤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⑥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苏秦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节选自《战国策·苏秦引锥刺股》)
    【注释】①说不行:游说未能成功。②纴(rèn):纺织。③喟然:叹气的样子。④发:拿出。⑤陈箧(qiè):摆开书籍。箧:小箱子。⑥简练:选择,熟习。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久而乃和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腰白玉之环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去秦而归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D.是皆吾之罪也 斯是陋室(《陋室铭》)
    8.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2)期年,揣摩成,苏秦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3分)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0.苏秦刻苦钻研的原因有哪些?阅读甲、乙两文,给你的学习带来怎样的启发?(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
    男人的大脑与女人的大脑并不完全相同。换句话说,人类的脑子可分为“男性脑”和“女性脑”两大类型,两者之间至少有三大差别。
    第一是大脑结构。以脑中一种称为胼胝体的组织为例,女性大于男性,而胼胝体能有效沟通左右两半脑,故女性左右脑之间的沟通能力比男性强。
    第二是大脑功能。女性大脑的成熟速度快于男性,如刚刚出生的女婴,其脑成熟程度比同龄男婴早4个星期,进入青春期后少女较少男早熟2~3年。
    第三是智力优势各有千秋。大多数男性左半脑“辛苦”而右半脑“闲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科学天赋与分析能力等抽象思维方面;而女性则是左右脑兼用,其嗅觉和听觉等感官功能、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词汇掌握以及精细手工操作等方面特别突出,故男女各有所长。
    这种差别可以追溯到远古,当时人类还处于洪荒时代,男性的主要职业是狩猎,故男性的大脑是在适应狩猎的活动中逐渐发达起来的。他们的大脑为了判断猎物之间的距离而练就了空间和方向认知能力,因此天生就比女性方向感强;女性则受到生养子女、从事家务、贤妻良母角色的影响,使得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因而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的心理,直觉灵敏,善解人意。
    【材料二】
    你大概意识不到,当我们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正常人的大脑两个半球都参与了活动,而且它们分工明确。假如用树木和森林来形容,那么右半脑“见”的是树木,而左半脑“见”的是森林。合起来,正常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旦左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右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器官。科学家虽然一直对人类大脑进行研究,可仍未完全了解它,仍有很多秘密等待发现和解答。
    【材料三】
    半个世纪以前,科学家们认为,一个人超过6岁时大脑就停止发展。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传统观念受到挑战。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3~6岁时,大脑灰质主要在前脑部增多,这个区域与人的行为组织和计划能力以及精神集中能力有关,而在6~12岁,则主要在后脑部增多,该区域与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判断力有关,这就是人过了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的原因。同时,他们认为人脑的可塑性极大,只要条件允许,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脑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塑,因而成年人的大脑皮质同样具有可塑性。
    现代科学提醒我们:大脑随着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一生中只会越来越聪明。(摘自《科学大众》,有删改)
    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男性是左半脑“辛苦”,右半脑“闲置”,而女性则是左右脑兼用,因此男性、女性的智力优势各有千秋。
    B.男性比女性的方向感强,是因为男性的大脑在狩猎的活动中需要判断猎物之间的距离而练就了空间和方向认知能力。
    C.如果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就是右半脑损伤了。
    D.人脑的可塑性极大,可以随人一起成长,健康的人一生中只会越来越聪明。
    12.材料一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以脑中一种称为胼胝体的组织为例,女性大于男性,而胼胝体能有效沟通左右两半脑,故女性左右脑之间的沟通能力比男性强。
    13.材料二中,加点词语“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器官。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你走啊,你自己走啊 李普
    ①有一年,父亲因为事务住在安庆的一家宾馆。他有一些湖南同乡朋友,其中有一位同乡人常常吹嘘自己的字写得多么好。每逢朋友中有人要写求职信或对联什么的,他一定要抢着说“那容易,交给我好了,我的字有功夫,马上给你写好。”有一天,我对父亲说,他的字比我的好不了多少,他怎么好意思那么吹嘘呢?那时候我在青岛读高中一年级,因病回湖南老家,路过安庆找父亲,也住在那家宾馆。
    ②父亲长长叹息了一声,带着悲天悯人的神情深沉地说:“这个人,你叫他不吹这个,他还有什么好吹的呢?”我父亲向来面无表情,但是这一次很(A)特别,说这句话时,表情显得非常凝重。
    ③我常常想起这个镜头,(B)特别是当对自己很满意,自我膨胀,要吹嘘什么的时候,因此,我就觉得要非常感谢父亲。也想起他的那个朋友-瘦高的个子,穿一件蓝布长衫,一个叫人很不看重的人,一个显得(C)特别渺小的人。
    ④一生中,我很爱我的母亲,在子女中,母亲也最爱我。对父亲,我却不怎么爱他。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要埋怨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我父亲。埋怨的是他送我上学时让我从小学二年级念起,只因为我在家里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二年级的数学课学乘法,我跟不上,从此见不得数目字,一碰到要计算的事,我就紧张、害怕。每当想起这一点,我就非常埋怨父亲。⑤现在,我更多的是感谢父亲,其中至少有两件事。
    ⑥第一件事,刚上小学他就让我住校。我大概刚满六岁,别人都是走读,住校的只有我一个。现在想起来的,当时是小孩子一个,糊里糊涂,对这些也没在意。那个学校叫横塘小学,在湖南湘乡县南城。我家在城郊的新塘,离城里的横塘小学将近十华里,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⑦第二件事,我不记得每个周末是怎样回家的,记得的是每次从家里返回学校时,父亲只送我一半路程。走到一半的时候,他就停下来说:“我只送到这里了,剩下的你自己一个人走。”
    ⑧我流着眼泪,抱着他央求也不行。我内心很痛苦,磨磨蹭蹭地走一小段路就停下来,回头眼巴巴地看着他,希望能再送送我。他站在那里,大声喊道:“你走啊,你自己走啊!”走走停停,回头看了好几次,直到看不见他了,我才眼泪汪汪地继续往前走。湖南多雨,下雨的时候怎么办?我记得有一天下毛毛雨,父亲送我回学校照样只送一半路程,照样让我流着眼泪,独自走完那剩下一半路程。
    ⑨每次这样回学校,向母亲诉过苦没有,现在已经记不得了,想来她不可能不知道。我不满六岁就住校,当然也是她同意的。
    ⑩“你走啊,你自己走啊!”这句话至今我仍然记得,因为这句话管了我大半生。
    (摘自《活出生命的本真》)
    14.根据选文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3分)
    15.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选文第②③段中,三个加点词语“特别”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A:
    B:这里是“尤其”的意思。
    C:
    17.为什么“我”常常想起父亲说话的镜头,特别是自我膨胀,要吹嘘的时候?(3分)
    18选文标题“你走啊,你自己走啊”与用“父亲的爱”做标题,你更喜欢哪一个?简述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朱万曙
    ①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那么,怎样才能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的基础呢?
    ③首先,知晓文化能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的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例如,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创作了《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写了不少诗词,有《藤花馆诗删》留存于世,但因为薛时雨的作品没有进入课本和课堂而不为人知。类似薛时雨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盘点。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④其次,挖掘文化能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
    ⑤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着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2008年,云南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伦理具有一定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显。
    ⑥最后,研究文化能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的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断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21.分析下面两则材料,分别说说是否能用作选文第④段的论据。(3分)
    材料一:甲骨文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虽然现已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许多被埋在地下、尚未发掘。
    材料二:史铁生从困境中找出生命的精彩,他用手中的笔,写出智慧的文字,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2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四、写作(50分)
    23.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以“珍藏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时钟对指南针说:“什么时候你都指向南方,真是太固执了!”指南针微笑着回答:“如果我像你一样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情感
    事件
    (1)
    父亲带着悲悯的神情评价同乡人的吹嘘
    埋怨
    (2)
    痛苦
    (3)
    相关试卷

    30,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30,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选择题,语言表达,句子默写,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