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二模化学问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04,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二模化学问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20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镇(街)、学校、试室号、姓名、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填涂准考证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问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全卷共20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城市污水深度净化
C.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D.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2.2024年空气质量改善关键年,预计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是一种可以作电光源的气体单质
B.可用木炭燃烧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可用氮气作保护气
D.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3.小宁的体检报告中显示她因缺乏某种元素而引发贫血,医生建议她服用
A.碳酸钙D3颗粒 B.琥珀酸亚铁缓释片
C.维生素C咀嚼片 D.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4.蔡旭哲老师在“天宫课堂”中介绍冷原子钟50亿年的误差只有1秒。铯可用于制作冷原子钟。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铯原子带55个单位的正电荷 B.铯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铯的原子序数为55 D.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g试卷源自 期末大优惠,全站资源一元不到!即将回复原价。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下图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1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淀粉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 D.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测溶液的pH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7.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8.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的黄酮素(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B.黄酮素中含有氧气
C.黄酮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
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查阅蔗糖溶解度数据(见表1),决定自制蔗糖晶体,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制备过程中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表1:蔗糖溶解度(部分)
A.制备过程使用冷水效果会更好
B.步骤②中加入了95.2g蔗糖
C.步骤②与步骤③的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步骤③中的溶液是蔗糖的饱和溶液
10.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记载:“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薪草”是可燃物 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时风盛猛”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12.空间站中每滴水都弥足珍贵,空间站核心舱里的废水处理系统把航天员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经特殊处理后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其简要过程见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银离子的符号为Ag1+
B.途径①及途径②中的水分子均发生了变化
C.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反应生成更多的氧气
D.地球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71%,每滴水都弥足珍贵
13.将未打磨的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a段时没有反应发生
B.b点时发生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C.a~C段时试管中溶液质量减少
D.d点时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14.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第二部分(选择题共48分)
15.(6分)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应用规律可以让我们获取新知识。
(1)“强”溶解性物质制备“弱”溶解性物质。
溶解能力较强的物质转化成溶解能力较弱的物质,查溶解度数据得知:常温下,CaSO4的溶解度0.255g,CaCO3的溶解度0.0014g。请写出Ca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后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命名规律。
①某些类别的物质命名与化合价有关,如:HClO4(高氯酸)、HClO3(氯酸)、HClO2(亚氯酸)、HClO(次氯酸)。HClO2(亚氯酸)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磷的含氧酸有H3PO4、H3PO3、H3PO2,其中H3PO4为磷酸,则H3PO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②己知偏硅酸的化学式为H2SiO3,则偏硅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根据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偏硅酸钙属于___________。
16.(8分)《天工开物·作成》详细记载火井制盐过程:“西川有火井...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意。”请回答:
(1)“井火煮盐”燃烧的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__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卤水煮盐得到食盐这个操作是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食盐是我们餐桌上每日不可少的调味品——氯化钠,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
(3)“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意”:曲竹没有半点烧焦,从燃烧条件分析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科学家研制了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7.(7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的联合制碱法,将碱厂与氨厂联合,既提高效益又减少污染,促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联合制碱法的模拟流程如图3所示。
(1)吸氨碳化塔中饱和食盐水以雾状喷出,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
(3)三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
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其中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H3+CO2+H2O+NaCl=NaHCO3+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结合图4分析,吸氨碳化塔中析出NaHCO3固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NaHCO3的溶解度曲线在60℃时“消失”了,请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8.(9分)农业上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某探究小组做了Ca(OH)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相关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溶液酸碱性验证
(1)向烧杯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中性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
实验Ⅱ:手持技术支持下的微观探究
(2)往烧杯乙中逐滴滴入一定体积的某浓度Ca(OH)2溶液,待反应结束后,改用26.5%Na2CO3溶液继续滴加,利用仪器收集、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溶液“pH值一时间”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请写出pH值由a-d过程中,烧杯丙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
(3)“pH值一时间”变化曲线中,c点后pH值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但使用时需避免与某些化肥同时使用。下列化肥不能与熟石灰同时使用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NH4NO3 B.KNO3 C.NH4Cl
19.(9分)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
钠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钠溶液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Na2O2)两种,氧化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2O+H2O=2NaOH
(1)过氧化钠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物除了氢氧化钠,还有氧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提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可能是:
(2)猜想1:Na2O 猜想2:Na2O2猜想3:_______
【实验探究一】
(3)【继续探究】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4:Na2CO3
猜想5:Na2CO3和NaOH.
【实验探究二】
1.同学们讨论认为,“实验探究二”设计不严谨,理由是③______________。
2.若要确定猜想5成立,请按使用先后顺序写出需要用到的试剂:④_________________。
20.(9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我们对二氧化碳有全面的认识。
Ⅰ.二氧化碳的发现
(1)1772年,拉瓦锡进行木炭在纯氧燃烧的实验,发现只生成一种气体,由此得出该气体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拉瓦锡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后来,人们用更精确的实验方法证明了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Ⅱ.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便于控制生成CO2的速率,发生装置应选用图6中________(选填编号)。用图7装置收集CO2时,空气从_______(选填“a”或“b”)口排出。
Ⅲ.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3)控制CO2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__________。
(4)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
①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CaO
CaC2O4·H2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见图8。
据图分析:第一阶段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第二阶段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②365g含CaC2O4·H2O80%的固体分解,最终制得得CaО质量为________g。选项
类别
化学事实
A
化学与生活
①O2:可用作燃料
②水壶中的水垢:可加食盐水浸泡除去
③冰箱中的异味:可放活性炭吸附
B
化学之最
①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硅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
化学与工农业
①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
②石油经过干馏能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
③施用适量的化肥、农药可增加粮食产量
D
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
①浓盐酸密封保存:防止挥发
②白磷在冷水中保存:隔绝空气
③氧化钙密封保存: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蔗糖的溶解度/g
181.9
201.9
235.6
288.8
365.1
476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KCl
MnO2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B
KNO3
NaCl
用足量饱和KNO3溶液冲洗后、晾干
C
CO2
HCl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Zn(NO3)2
AgNO3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区分硬水和软水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氧气和水
研究二氧化锰能否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于试管中,①_______
②________
猜想1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Ⅰ.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猜想5成立
Ⅱ.向步骤Ⅰ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二模化学问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二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20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0mL30%双氧水,0,200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